第13章 優寧

字數:3105   加入書籤

A+A-




    廖為還是很暴躁,“Allison的期權合同,兩年前就做了安排。老子失望透頂!現在的小孩子,都這麽急功近利?”

    李洛撲哧一下笑了,“您對急功近利的定義也挺寬泛。她現在走了,期權可能連最短生效期都沒有滿足,到底是誰比較吃虧呢?”

    李洛記得周詩亦和她略有提過公司期權計劃的具體內容,雖然Allison也算是公司創始時期加入的員工,但是她的期權合同在兩年前簽訂的時候,簽訂的最短生效期是工作滿兩年才開始分期發放,現在看來,Allison的確是除了工資和獎金,什麽也沒拿到。

    廖為還在嘟囔些什麽,一個人抱著電腦去了茶水間,把臉又埋進了電腦屏幕裏頭。周詩亦無奈地衝她笑笑,邊撥電話邊走開了,應該又是去幫廖為善後,給Allison一個好好散夥的方案。

    三三兩兩的人從會議室裏出來,君倪和念念帶著資料也出來了。君倪看上去鬆了口氣,李洛笑著對他說,“很不錯!”然後把車鑰匙給了他們倆,“你們先回去吧,我這邊還有些事情和周總碰一下。”

    念念叮囑她,“洛姐,新來的兩個分析員在總部的培訓已經結束了,明天就會進組。我現在回去把他們的IT權限申請都交了,你別忘了要在係統裏確認哦。”

    現在亦舟的項目正是關鍵時期,團隊估計要花不少時間在pitchbook上。想到還要帶新人,李洛就有些頭疼,她對念念笑了笑,“好的,領導。”

    兩人走後,李洛轉過身去,看到周詩亦背對著她站在落地窗前。李洛隨著他的目光向窗外看去,紅色的懸日正往地平線沉下去,很快天色就暗了下來,而城市裏華燈初上。

    李洛看著周詩亦孤單的背影,覺得他似乎有些落寞。她又覺得自己的想法挺好笑;周詩亦當時選擇放棄灣區科技大廠的工作,回到A市投身完全不熟悉的教育行業,短短幾年就做到行業領先。即使沒有遇到誌同道合的廖為,說不定他單槍匹馬也能搭建起亦舟來吧。這樣的周詩亦,又有什麽落寞可言?

    李洛還在發呆的時候,周詩亦已經轉過身,笑著朝她走來,“辦公室裏憋了一天,下去走走?”

    兩個人在樓下廣場的花崗岩水池邊找了個座。李洛覺得,關於這些天自己在思考的問題,也應該和周詩亦開誠布公地談談。

    自從林穆上次提及優寧相關的事情,李洛一直想不通,周詩亦辦事從不拖泥帶水,為什麽在優寧這件事上,處理得並不利落。而且她早期在做亦舟管理層盡調的時候,周詩亦也並沒有提到優寧早已換帥。

    沉默了一會兒,李洛開了口,“我知道董事會的人,你是很信得過的。你也和我說過,因為你自己主要是技術開發方麵的背景,所以你也很感恩這些年董事會的幾位顧問給到亦舟的許多教學體係建設的幫助。”

    周詩亦看著她,等她繼續說下去。

    “但是T行這次行動速度也比較快,以我對林穆的了解,董事會應該有不少代理股都可能被他們說服。如果最後董事會投票決定讓派蒙取代優寧……”

    周詩亦轉過頭看著她,聲音很輕,眼神卻堅定,回答道,“他們不會的。”

    雖然兩個人認識半年多了,而且二人相識也遠早於古立介入亦舟的項目,可是李洛覺得自己一直看不懂眼前這個人。他立體的五官在黑色的板材眼鏡下顯得有些木訥,鏡片後的眼神卻總是顯得特別單純。

    李洛不知道該怎麽接這句話,嚐試換個角度切入,“藍嶼這邊的意向,莫飛和我這些天也在摸索。但是以我們今天討論估值的分析為基準,他們加入亦舟意願也是很強烈的。隻是……優寧,可能必須要走。”

    見周詩亦沒有立刻反對,李洛繼續說,“我知道,你覺得這些獨立董事,都很值得信任。這些年,從公司發展、顧問費用、股權分紅各個方麵來說,股東和董事會的利益,你都沒有落下。你覺得董事會應該會站在你這一邊。但是一旦派蒙正式提出收購,董事會的人就不再是你的人了。他們會被自己的律師、投行、顧問牽著鼻子走。而我們會很被動的。”

    “所以我們應該主動替換優寧,出個先手?”

    李洛點點頭,問道,“我可以問一句,為什麽不願意讓優寧退出呢?”

    周詩亦想了想,回答,“可能就是一個念想吧。當時我在灣區G廠,是個底層的程序員,看著竹子天花板近在眼前,又仿佛很遙遠。寫代碼對我來說到底就是一個技能。雖然我也總想著能夠把這個技能用在有意義的地方,但是那段時間就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拿著二三十萬美金的年薪,周末開車去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轉一轉,日子就這麽過了。

    “後來機緣巧合,一位做AI的朋友介紹給我Paulson教授的論文,論文摘要的開頭我至今還記得:‘人類的大腦不該去適應工廠化的教學’。不怕你笑話,當時我就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就好像孫猴子被菩提老祖敲了三下腦袋,越想越覺得這就是我的筋鬥雲了。”說起當年的事情,周詩亦很有興致。“後來我研究了他好幾篇論文,漸漸在腦子裏把智適應AI教學的一些基礎的想法理順,又飛去美國東海岸的M大找他請教。

    “我不是M大的校友,也沒有人引薦,說實話我給他發郵件的時候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Paulson教授不僅很熱情地接待了我,還給我引薦了好幾位跟著他的博士生,他們對於亦舟後來的發展都提供了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到現在還經常和我郵件往來。”

    他說起當時亦舟初創時候的情景不禁有些激動,李洛也有些觸動。雖然近年來Paulson已然年邁,參與的具體戰略討論越來越少,可優寧基金背後所代表的,更多的是這位認知神經學泰鬥這些年來對亦舟的知遇之恩。

    或許周詩亦認為,鮑曉茜能夠承下她父親的衣缽,繼續為亦舟的發展指些方向;又或許是他自覺相對於當時Paulson對亦舟的幫助,他的回饋還遠遠不夠。李洛卻不由自主地覺得,他隻是不願意斷了和教授保持聯絡的由頭,像是在沙漠上好不容易找到了蔭蔽的旅人,不願再次孤獨的前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