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土木堡兵敗 正統帝北俘
字數:16773 加入書籤
繼續看書,唐僧師徒繼續上路了,應該是到了烏巢禪師說的接天崖了吧,也可能凱撒的說法錯誤,看官莫在意。師徒幾個看此處的風景好,就是議論紛紛。來到萬壽山五莊觀門前,沙僧竟能看出必有個好人居止,可見絕非傻子,至少眼力勁兒僅次於猴兒。但是這也說明了,鎮元大仙映射的人物,肯定至少在宣德年間生活過,甚至受到朱瞻基的恩寵禮遇。
“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莊觀,觀裏有一尊仙,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那觀裏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莊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隻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鹹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這個鎮元子挺厲害,待會再分析,現在先看人參果,和蟠桃就那麽的相似啊,而且還是在西牛賀洲才有。說明,這個人參果樹是代表了某個“國家”的疆域組成。但它相對於眾多的蟠桃樹來說,隻有這麽一顆。那麽人參果樹就應該是蒙古的瓦剌部落聯盟了,現在還是猜測,待會再度論證。
借著鎮元大仙之口,老吳又給大家交代了些唐僧的身世,透露的不少,隱晦的更多。鎮元大仙,乃地仙之祖,其實就是地仙的頭目,地位說高,那是道佛看得起你;其實,地位並不高,表麵上比如來明顯要低了一個甚至是兩個大檔次的,觀音也才隻讓其三分的,東華帝君見了孫悟空很是客氣講禮貌的,但是說起來鎮元大仙卻是好像佩服,但實際沒太當一回事兒,相反話裏語氣透露著對其不滿情緒。說明鎮元大仙的地仙之祖稱號其實並不怎麽樣,你看後來他和猴兒結拜了,為啥?一個是有惺惺相惜之感的,一個是猴兒的未來前景廣闊。按說,他有人參果啊,大家應該都搶著巴結的,但不是那麽回事。也就福星幾個地仙們表麵上尊敬的,可惜啊,這些人大多還半投奔佛門了。話裏話外,許多高級神仙都對鎮元大仙嗤之以鼻哩,連那麽好的人參果都不能堵住嘴巴的。
那為啥其實大家都看不上呢,書中說到,大仙門下出的散仙,也不計其數,見如今還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清風、明月後來說了,三清是鎮元大仙的朋友,四帝是故人。後來書中還提到東方朔了,這個是漢武帝時期的大隱士,老吳對其讚賞有加的。東方朔的師傅是東華帝君,老吳是在告訴我們,東華帝君不是鎮元大仙,是鎮元大仙的故人。鬧了半天,這鎮元大仙表麵上影射的很可能是王重陽啊,主張道儒釋共同發展的全真教祖師人物。還將五莊觀放在了西洲,這老吳對全真教的看法不言而喻。
朱元璋登基後,大力扶持正一道,並禁止全真道此後設立掌教一職,且分割為七派,總算是給了邱處機哥七個老大的麵子。因為“全真七子”時候,是以滅金恢複中原為己任,再者也的確是真為百姓也包括漢人做了不少好事,挽救了相當多的人命。明太祖對全真道也很客觀,並沒有一概抹殺功績。
這就明白了,老吳前麵主要奔著佛家來的,現在抽空來要調侃道教了。在書裏描寫的也是相當逗樂,對王重陽之態度總的來說,還算客氣點兒,褒貶都有。吳承恩對王重陽雖然有些看法,屬於“敬而遠之”;但是對後來的道教虎、羊、鹿力大仙等等符籙方士一流的,意見更大,寫得就狠茬茬的了。老吳和老李對於道教如果有涉政、愚民的做派,才是深惡痛絕的。
這佛家分了許多宗,宗內矛盾重重;道教分了不少派,內丹派,外丹派,方士派什麽的,派裏麵也還分南北什麽的,很是複雜的,內部矛盾在很大程度甚至大於和佛儒衝突的。尤其是全真和正一之間,很長時間內形同水火。
還看書罷,鎮元大仙肯定是被佛家打過招呼,就是要設法讓唐僧幾個吃長生甜果兒子的。但是鎮元大仙雖然不敢不給,卻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要借此機會真正結交的是孫悟空。自己也布局一番,知道唐僧開始肯定不敢吃啊,才任由孫悟空幾個惹了諸多麻煩後,於是就大義凜然飄飄出麵了。
為嘛呢,因為悟空的背景更深。你看金蟬子還是曾親手傳茶敬鎮元大仙的,說明鎮元大仙的地位比唐僧(前世)略高,或是鎮元大仙對金蟬子有恩。給故人兩個果子吃,權表舊日之情,可真正想的卻是給猴兒吃哩,順便便宜了幾個人。
鎮元子知道唐僧師徒要來了,便讓徒弟清風和明月招呼客人。這倆童子和三藏吹噓了一番,說家師被“元始天尊降簡請到上清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行者聞言,忍不住喝了一聲道,“這個臊道童!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麵前搗鬼,扯甚麽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甚麽!”
元始天尊是誰?還不太清楚,不過有“元”字,還有“始”字,再加上“天尊”,極有可能是講蒙古國的開創者成吉思汗鐵木真啊。而且從大聖的口中聽出來了,這個鎮元大仙的地位遠低於元始天尊,但對於眾多神仙來說,還是很高的,能被元始天尊邀請怎麽可能是泛泛之輩呢。
清風和明月便按照師傅的交代,去打下了倆人參果給三藏吃。但唐僧一看,這是個“嬰兒”啊,拿走吧,我不吃。結果倆童子自己一人吃了一個,這人參果的保質期太短,過期就廢了。
不想被八戒給知曉了,就找來悟空,你見過五莊觀的“寶貝”麽?大聖說自己“老孫五百年前,因訪仙道時,也曾雲遊在海角天涯,那般兒不曾見”?結果一聽說是人參果,孫悟空還真沒見過,但聽說過。
哦,有點明白了。這個草還丹果然就是說的蒙古(瓦剌)疆域,朱元璋在西元1352至1370年的主要對手是元朝。基本沒有單獨和瓦剌部落直接交戰過,大約在1372年的時候,徐達北伐失利,就是因為有瓦剌的加入,北元當時軍力相對強盛。
老豬告訴猴兒摘果子的要領,便攛掇著其去整倆來吃。悟空便去偷了金擊子(金擊子到底是什麽,應該還是說隻有朱元璋那一套對付蒙古的辦法,才是吳承恩和李春芳先生讚同的),前去尋找人參果樹。
大聖先發現了個花園,還有個菜園,猴兒便笑道,“他也是個自種自吃的道士。”我們知道,朱元璋是個節儉的帝王。悟空的話裏提到了“也”,其實在說老朱的南京皇宮大內裏麵就開辟了個菜園子,“自種自吃”。
猴子終於找到了人參果樹,果然是好東西,十分“罕見”。
話說1372年的北伐失利,老朱很是惱火,便盤算著複仇,終於在1387年命令藍玉再度北伐北漠腹地。在1370-1388年,蒙古已然進入北元時代,其疆域組成就是人參果樹了。
結果猴兒敲下了一個果子,卻找不到了,便將土地給揪出來詢問。土地道,“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敲時必用金器,方得下來。打下來,卻將盤兒用絲帕襯墊方可;若受些木器,就枯了,就吃也不得延壽。吃他須用磁器,清水化開食用,遇火即焦而無用。遇土而入者,大聖方才打落地上,他即鑽下土去了。這個土有四萬七千年,就是鋼鑽鑽他也鑽不動些須,比生鐵也還硬三四分,人若吃了,所以長生。大聖不信時,可把這地下打打兒看。”行者即掣金箍棒築了一下,響一聲迸起棒來,土上更無痕跡。行者道,“果然!果然!我這棍,打石頭如粉碎,撞生鐵也有痕,怎麽這一下打不傷些兒?這等說,我卻錯怪了你了,你回去罷。”那土地即回本廟去訖。
果然如此,北元的曆史“遇金而落”,朱元璋1388年將北元給揍了個半死;“遇火而焦”主要說的是1399年和1402年北元倆大汗都被鬼力赤給先後殺死,那時候是建文帝朱允炆執政;“遇木而枯”,說的是朱棣的永樂年間,北元已經滅亡,且分裂後的瓦剌和韃靼都被明太宗給輪番收拾過;“遇土而入”朱瞻基也算是打擊過蒙古,但是效果不太明顯。“遇水而化”在朱見深的成化年間,蒙古有所削弱,尤其是瓦剌部落已經沒落了,百多年一般都韜光養晦低著腦袋過日子。
大聖明白以後,就摘了三個果子,拿回來和八戒、沙僧分享。沙僧作為卷簾大將的時候,曾經見識過,但沒有吃過人參果。那自然了,朱文奎一個小孩子,他出生在1396年十月最後一天,1402年下落不明。而朱元璋時代最後一次北伐,是燕王朱棣在1396年二月至三月左右發動的。此後直到老朱駕崩,明朝不再攻擊北元。下一次的北伐,是在朱棣登基之後,1409年的事情了。統帥是丘福,卻在八月份全軍覆沒。
老豬吃的太快,還想讓猴兒給再整幾個。大聖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這個東西,比不得那米食麵食,撞著盡飽。象這一萬年隻結得三十個,我們吃他這一個,也是大有緣法,不等小可。罷罷罷!彀了!”朱元璋雖然對北元進行了八次征伐,但進退有度,他並沒有將蒙古徹底消滅的想法。
那麽瓦剌部落的真正興起,是在明英宗的正統年間瓦剌曾強悍一時,在蒙古占據了主導地位;景泰年間,瓦剌的也先統一蒙古,自立為汗。不到四年,1455年也先兄弟卻被殺,瓦剌開始走下坡路。
清風明月發現果子少了,便找唐僧來質問。結果激怒了猴子,前去將人參果樹給推翻了。這就是在說1388年,捕魚兒海戰役的後果。北元遭受沉痛打擊,皇帝也被堂兄弟給殺死。蒙古大汗又一度落入到了阿裏不哥後裔的手中,暫時不是忽必烈後代的了。
倆仙童知道之後,便設計將唐僧師徒給關了起來。
西元1449年,朱祁鎮親征瓦剌,卻被蒙古軍隊所俘獲。當時瓦剌的帶軍將領就是大同王和賽刊王。我們就明白了,清風和明月具體映射何人。
這二人一個1320歲,一個1200歲了。按照以月代年法,還有朱祁鎮被俘是在1449年,那麽無疑是在交代了,大約在1342年和1351年,元順帝曾經將瓦剌部落的倆首領封爵,一個是大同王,另一個是賽刊王。他倆的後裔部落也趁機在草原興起,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小勢力,算是吃掉了蒙古的一些地域。且在1449年八月,二人的部下將明英宗給俘虜了。
唐僧師徒便逃跑了,結果被回來的鎮元大仙知道後,親自將他們給抓捕歸案。那麽大同王和賽刊王的直接領導就是伯顏帖木兒,也先的弟弟。原來,此時的鎮元大仙者,伯顏帖木兒也。那麽此時映射的曆史時期,便是1449年土木之變。
悟空幾次逃跑且挨打下油鍋,說的就是朱祁鎮曾經試圖逃回大明和一番遭遇了,具體內容史載幾乎沒有,誰敢記錄下來啊?盡管如此,鎮元大仙對待猴兒的態度很奇怪,雖然極度憤怒,但是始終禮遇有加。甚至在書中第二十六回,卻說那鎮元大仙用手攙著行者道,“我也知道你的本事,我也聞得你的英名,隻是你今番越理欺心,縱有騰那,脫不得我手。我就和你講到西天,見了你那佛祖,也少不得還我人參果樹。你莫弄神通!”行者笑道,“你這先生好小家子樣!若要樹活,有甚疑難!早說這話,可不省了一場爭競?”大仙道,“不爭競,我肯善自饒你?”行者道,“你解了我師父,我還你一顆活樹如何?”大仙道,“你若有此神通,醫得樹活,我與你八拜為交,結為兄弟。”
這裏要注意看的,鎮元大仙果然地位不低,絕對的高級神仙,他知道的太多了。和孫悟空倆個人唱啞謎戲呢,別人聽不懂的。大仙一說你那佛祖,悟空便說,早說這話呀。兩個人都心裏清楚的,大仙知道如來是悟空的真正師傅;悟空現在也不用隱瞞大仙了。
猴兒說,你解了我師父。這句話一語雙關,外人聽了是讓大仙給唐僧鬆綁;大仙聽了卻是,你解了我真正的師父就是我那佛祖的秘密啊。鎮元大仙此時大喜過望,這猴兒可不傻,孺子可教,既然咱倆心有靈犀一點通,不若八拜結交成兄弟。
為什麽這麽說呢,是不是牽強附會啊?我們來分析,鎮元大仙是和觀音勉強平級的,比如來要低一個檔次,比唐僧-金蟬子略微高那麽一丁點兒。憑什麽自降身份,矮了一輩兒,上杆子和唐僧的徒弟孫悟空結拜呢?就為了一顆人參果樹?比較高級的神仙活個億年不在話下,真正高級的神仙對人參果不屑一顧,蟠桃都吃不清,年年都能吃上的。一般的神仙雖然吃不上好玩意兒,但可以精氣神修煉也能長生的,就是麻煩點唄。因此,唯有上麵所說的揣測,才是合理的解釋。
佛家為什麽要讓唐僧吃草還丹,然後讓人大肆宣揚呢?以前呢,像那個虎先鋒,光知道吃肉能填飽肚子就行,後來給滅了,地盤被接收了。佛家一看,此次收益還行,就動了心思,在這個方麵多做點文章,讓更多的妖怪主動出來,好接收更多的地盤。
因為唐僧吃了人參果,再吃老和尚就能夠長生啊,所以很多妖怪就知道了,這個所謂的謠言必然是佛家的暗示之下,讓福祿壽星給傳出去了。這樣一來,妖怪的勁頭足了,就乖乖地不再貓著了,紛紛冒頭了。才能給逐一滅掉,搶了他們的地盤。而且道佛兩家,還能根據這個派出各自的人馬,以吃唐僧肉的名義,用各種手段順利侵入其他妖怪地域甚至凡人的國度,令人觸目心驚啊。
那這人參果的藥性被唐僧吸收了,吃了唐僧還管用不?肯定能,別說這長生藥性了,就連太上老君的金丹都能回收再利用的。太上老君不是將悟空給弄到八卦爐中,給燒了四十九天麽,就是為了給鼓搗回來金丹的。這到底有沒有妖怪相信啊,肯定大大有的是。就連唐朝的韓愈,前麵也提到了,他就深信不疑啊,才喂金丹給小雞,長大後吃雞肉的,認為這樣還能夠消除藥的不良副作用。
鎮元大仙為了人參果樹,不惜和孫悟空結拜為兄弟。這裏麵大大可疑,還有就是倆人真結拜了,但後來鎮元大仙卻再也不露麵了。
要想分析具體原因,需要往前翻曆史。
鐵木真於1206年建立蒙古帝國;1234年窩闊台滅金;1271年忽必烈建元,1279年滅宋。真正劃時代意義的卻是元順帝時期,於1345年相繼修成《遼史》、《金史》、《宋史》,意味著蒙古族官方婉轉承認延續了先朝,漢族雖然對蒙古人修《遼史》、《金史》有意見,但也無法有效反駁,因為三史是“捆綁”關係。此後漢族便相應認同大元代表了當時的中國,以及蒙古族的領導地位,即真正奉元朝為當時中國的正統。過程是曲折的,儒家(是當時中國的各民族儒家)之功勞不容抹殺。
因此,朱元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對元朝的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正如老朱所說,如果不是當年江南欠收、元廷賑濟失當,自己也不會去造反。其實明太祖說話還是婉轉的,他不但有民族強烈自尊心,也順應了當時形勢,以恢複中華為己任。那麽洪武皇帝在北伐中原的說辭,和登基後的言論相比,幾乎截然相反。周圍環境的變化,朱元璋也精準的“與時俱進”,其實都為了自己的武功和文治罷了。
朱元璋的眼光睿智長遠,其民族政策比忽必烈還要更勝一籌。對於鐵木真麽,“彎弓射大雕”才是其的擅長,也堪稱舉世無敵罷。中國曾經所有的皇帝,在這一點上都和成吉思汗比不了,即使漢武帝也在其麵前低了一頭的。)
1368年老朱攻克元大都,1388年北元開始陷入分裂成瓦剌、韃靼和兀良哈。其中兀良哈在1389年便歸順了明朝,且被分別設立為朵顏三衛,劃入大明領土之內。
三衛在靖難之役中大放異彩,幫助燕王奪得建文帝江山。在1402年蒙古分裂,韃靼和瓦剌成了仇人,互相攻伐不止。永樂七年五月,朱棣授“瓦剌馬哈木為順寧王,太平為賢義王,把禿孛羅為安樂王”,標誌著瓦剌已經在名義上承認大明宗主國地位;永樂十一年七月,封韃靼太師阿魯台為和寧王,然韃靼的大汗不肯歸順明朝(直到隆慶五年三月封俺答為順義王,標誌著韃靼也正式承認為明朝藩屬)。
瓦剌為何和韃靼翻臉了,就是因為上麵說到的馬哈木三人的父親被韃靼的大汗給殺死了。馬哈木害怕韃靼和明朝共同討伐自己,便歸順了明朝的永樂皇帝。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攻克元大都;1370年的應昌戰役,李文忠繳獲了元朝國寶。至此,老吳和老李才認為元朝滅亡,對應了孫大聖將蟠桃中個大的幾乎給吃光了;但元朝的本部傳承還在,他們重新樹立起了北元政權,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人參果樹,當然就和蟠桃樹差了一個檔次。
盡管如此,北元卻在1388年捕魚兒海戰役中被藍玉擊潰蒙古主力,也速迭兒趁機殺死了戰敗倉皇而逃的北元皇帝脫古斯帖木兒父子,自立為蒙古大汗,因為他不是忽必烈的後裔,而是忽必烈弟弟阿裏不哥的後代。北元地域被明軍給分割開來,迫使兀良哈部落在第二年歸順朱元璋。蒙古已然真正分裂,瓦剌(西蒙古)趁機開始崛起,韃靼(東蒙古)則勢力削弱。那麽1388年的捕魚兒海戰役,算是朱元璋推倒了人參果樹。
當時蒙古瓦剌部落的首領猛可帖木兒,也就是最早的鎮元子,他不承認也速迭兒的蒙古國,且找到了脫古斯帖木兒的侄子買的裏八刺,幫助其在1393年成為蒙古大汗,依舊以國號為大元。但是在兩年前,也速迭兒的兒子恩克已經繼承了父親的汗位。雙方開始了戰鬥,史載不詳,但是我們還是能分析出來,在1394年的時候,孛兒隻斤氏恩克戰敗被殺,買的裏八刺勝出。
我們也就明白了,鎮元子的名號從何而來,就是守鎮北元的功臣啊。
然而不幸的是,猛可帖木兒卻被買的裏八刺給殺害;瓦剌的繼位首領浩海達裕也在幾年後被殺。雖然北元扶持了浩海達裕的兒子巴圖拉掌管瓦剌,但是瓦剌部落已經對東蒙古產生了刻骨的仇恨。同時,猛可帖木兒的兒子馬哈木三人開始積蓄力量,準備奪回瓦剌的控製權,並圖謀以後和韃靼複仇。
1399年,東蒙古的乞兒吉斯部落首領鬼力赤,擊敗且殺死了買的裏八刺,因為鬼力赤感到自己的時機還不到,便在1400年擁立買的裏八刺的兒子坤帖木兒為大汗;1402年,鬼力赤再度殺害坤帖木兒,自立為蒙古大汗。瓦剌部落則有袖手旁觀之嫌,不肯過多的出手援助。至此,我們認為北元真正滅亡,蒙古也正式分裂為瓦剌、韃靼。草原開始陷入內亂,瓦剌和韃靼互相征伐不休。
那麽這些事情都發生朱元璋、朱允炆和在位期間,朱棣登基之後,熱衷於看北方的熱鬧,誰稍微強大起來,便興兵進行北伐,以讓蒙古處於比較均衡的對峙狀態。
回來看書,孫悟空答應複活人參果樹。但朱祁鎮已經被瓦剌給逮住了,所以現在的猴兒就是明代宗朱祁鈺。景泰帝臨危受命,一方麵和於謙做好戰事準備,也和周邊的藩屬要求援助。大聖便先去了蓬萊,“正然走處,見白雲洞外,鬆陰之下,有三個老兒圍棋。觀局者是壽星,對局者是福星、祿星”。
有意思吧,這三人下棋是什麽道理?蓬萊仙島的福祿壽星,基本可以明確了,就是朵顏三衛。西遊記第七回裏麵,如來鎮壓了孫悟空,天庭開了個“安天大會”,壽星和赤腳大仙就來給佛祖賀喜來著。
在成吉思汗的時候,將大興安嶺一帶區域,分封給自己的兩個弟弟帖木哥斡赤斤及別勒古台、侄兒額勒隻帶和大將木華黎。木華黎和他的子孫們就成為世襲王,統轄遼陽行省。
1368年元順帝撤回北蒙,但是木華黎的後代納哈出不甘心,就繼續對抗明軍。這個納哈出是北元繼擴廓帖木兒(也就是王保保)之後最傑出的領軍帥才,堅持抵禦朱元璋長達二十年。
其實早在1356年,朱元璋就曾經逮住過他,後來又放其北歸。直到1387年,馮勝、傅友德、藍玉最終擊潰納哈出(1388年跟隨藍玉出征雲南時病逝於軍中),他才再次投降朱元璋。第二年,在捕魚兒海戰役中,藍玉大敗北元主力,奠定了北方戰事的基本結束,幾乎粉碎了蒙人重奪大都的夢想。原遼陽行省的蒙古各個部落一看,以卵擊石那是找死,便紛紛歸附明朝。
1389年,朱元璋將原遼陽行省劃分成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封阿劄施裏(祿星)為泰寧衛指揮;海撒男答奚(福星)為福餘衛指揮同知;脫魯忽察爾(壽星)為朵顏衛指揮同知。
1399年,“靖難之役”前期,朱棣得到了三衛的支持,他們也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北方環境的惡化,使得三衛不得不為了生存而南下牧馬,和明朝的衝突升級,終於在1420年左右變臉了。他們和韃靼當時的太師阿魯台便陰謀聯合,不斷挑釁大明。朱棣忍無可忍,親征北伐,打擊阿魯台部和三衛。三衛暫時老實了沒有幾年,看到朱棣駕崩之後,這才又集結力量,繼續鬧事兒。明仁宗時期,對於三衛多有縱容;1428年三衛的一部分人馬不巧正好和朱瞻基的3000騎兵護衛撞了個正著,首領被殺,餘眾逃竄。但是朱瞻基也很無奈,其實明朝自1418年後,軍隊戰鬥力已經下降,官員厭戰情緒開始萌發。朱棣都頭疼,隻能禦駕親征。瓦剌、韃靼和三衛那個稍微冒頭,便興兵伐之。然顧得了北方,卻忽略了國內狀況,派出的交阯司官宦無能且貪婪。朱高熾顯然不是個雄才偉略的繼承者,他管理朝政使得明朝逐漸貪圖安逸。明宣宗盡管個人能力不小,但是也無法徹底震懾群臣,南北國土開始收縮,明朝逐步進入戰略防禦階段。朱瞻基心有餘力不足,曆史沒能賦予其較長的壽命。1435年宣德皇帝英年駕崩僅38歲,其子朱祁鎮九歲登基,那能幹啥哩?導致對北漠不再有戰略性打壓派勢,此時瓦剌興起,就不斷騷擾明朝。
這也就是豬八戒敢於多次諷笑蓬萊三老的緣來,畢竟朵顏三衛真心的畏懼朱元璋之後,最害怕但又居功自傲得寸進尺便也敢偶爾挑釁的明朝皇帝,就是明太宗。朱棣即位之後,對朵顏三衛大加封賞土地財物,此時朵顏衛後來逐漸成為三者中勢力最強,不再是泰寧衛做老大了。永樂皇帝對於三衛,時而拉攏,時而鎮壓,擁有著絕對控製權。
我們來分析,1449年土木堡之變中,兀良哈也就是朵顏三衛是什麽態度?顯然泰寧衛和福餘衛一個幫著瓦剌,一個幫著明朝哩,而朵顏衛則騎牆。
兀良哈部落聯盟早在1389年便歸附朱元璋,所以孫大聖在三老麵前,表現的態度十分隨意。
福、祿、壽星聽了大聖的一番話,雖然沒有醫樹之方(他們肯定沒有,因為三衛的勢力相對於瓦剌和明朝還是小了太多),但可以做個和事佬,勸鎮元大仙放人,他們至少有個拖延時間的作用。結果這仨星就來到五莊觀,書中老吳對是大為不客氣,很明顯這是儒家思想在使怪,對這三個是都一點不信的,借著八戒的行為言辭給嘲諷了遍。
在朱棣的永樂中期,三衛因為放牧地區和明朝發生衝突,開始萌生異誌,和韃靼取得了聯係,不斷在邊境鬧事。1422年,也就是永樂二十年六月,朱棣率軍攻打兀良哈(也就是朵顏三衛),大獲全勝;1423年八月,繼續親征北伐,韃靼和兀良哈望風而逃,皇帝無功而返;1424年四月明成祖最後一次北伐,對手依然不戰而走。朱棣回師途中駕崩。這些內容恰恰對應了書裏豬八戒三次“調戲”福、祿、壽星,不是巧合,而是“事實”。此時的朵顏三衛,和朱棣的永樂元年時候已經有所不同,“壽星”朵顏衛已經躍居而上,成了兀良哈“老大”。所以,在西遊記裏麵的後麵內容,壽星在小兒城又一次登場,福和祿卻蹤跡不見了,就是因為泰寧和福餘衛已經沒落了。
還說孫悟空,繼續前往方丈仙山,尋找東華帝君幫忙。那麽書中提到的東華帝君,也就大致搞清楚映射了何人。孫悟空從萬壽山五莊觀(大青山)出發向東,先到了蓬萊(隱指了兀良哈朵顏三衛的地理位置),再往東便是方丈仙山,尋找東華大帝以求幫助。東華帝君,也就是道教所說的東王公。漢朝的時候,將其列入道教高級神仙之列,和西王母遙相呼應;南宋時期尊稱其為“水府扶桑大帝”,乃是水府諸神領袖。
這個東王公在金朝的時候,地位尊崇,尚在西王母之上(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元史記載,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在唐朝開元年間,歸附李隆基,置黑水府。唐皇賜其領袖漢姓李氏,名獻誠,領黑水經略使。遼朝的時候,女真部落歸順契丹,為避遼朝皇帝耶律宗真的名諱便改稱其為女直。其地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後來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建立金國。之後金國聯宋滅遼、滅亡北宋,和南宋隔江而治。西元1234年,金朝亡於蒙古、南宋聯軍。從此,女真部落歸順蒙古帝國,再後來的元朝。元朝滅亡後,女真部落又逐漸依附朱元璋,在1411年,明朝朱棣正式開設了奴兒幹都司,最終定為女真族世襲指揮使,占據了部分區域)。東華大帝的名號後來之所以響亮,主要由於在南宋、金朝、蒙古帝國(初期)的時候,道教中的全真派便尋找個有來頭的始祖,一致同意定為東華帝君。
在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封其為東華紫府少陽帝君;武帝(元武宗,可絕對不是漢武帝劉徹)再度加封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帝君。這就對應了,吳承恩先生給東華大帝君專門所寫的詩詞所言,“武帝曾宣加壽齡,瑤池每赴蟠桃宴。教化眾僧脫俗緣,指開大道明如電。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靈山參佛麵。聖號東華大帝君,煙霞第一神仙眷”。裏麵的“教化眾僧”,含義深遠,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書中此時東華帝君者,或許其實是映射了明朝奴兒幹都司東北部的女真族某個首領(因為女真先人完顏阿骨打等人所建立的金國,顯赫南北長達百年之久)。
明朝初期(永樂年間)設置了奴兒幹都司,下轄建州三衛、朵顏三衛等130餘衛;萬曆年間分化為384衛,包涵了蒙古、女真等等各族在內,地域廣大。
在西元1449年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被也先俘獲。朵顏三衛和建州三衛肯定都派人去瓦剌,要求也先釋放明英宗。也先哪裏肯將他們放在眼裏,還是由於明代宗和於謙等人對瓦剌的軍事壓力,還有也先為了自己日後能夠統一蒙古,便最終送朱祁鎮回國,並和奴兒幹都司所轄各民族部落示好。應該就是也先將部分侵占的地域,又給交還各方了,即西遊記裏麵所說的幾顆人參果-草還丹,讓唐僧師徒、福祿壽星給吃了。
但令人不解的是,東方朔為何在此出現?他到底隱指了何人,然迷霧重重又史料匱乏,尚待繼續考證。含糊的認為,從現有的記載來看,東方朔的祖籍乃是平原厭次,平原在夏朝的時候就是屬於東夷的一個地方。
關於東方朔,現在有兩個缺乏依據的推測,一是這個東方朔的祖先有可能其實是女真族(東方朔原本姓張,後來改為東方。估計他的祖先來到西漢山東後定居下來,取了漢姓張,做了漢人。東方朔長大之後,知道了來龍去脈,便改用東方為姓);二則其實在用東方朔暗示了,最初的東華帝君就是東北夷的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完顏阿骨打在西元1115年建立了北方的金朝(1125年完顏吳乞買,完顏阿骨打的弟弟滅遼,遼宗室西逃,後來建立西遼,亡於蒙古鐵木真;1127年完顏吳乞買滅北宋;1234年金朝滅亡於窩闊台和南宋聯軍)。使得部分女真開始漢化,自己也有個漢名叫做完顏旻(完顏者,“王”也;旻者,天也。完顏旻或許更應該叫做完顏曼才對,這樣就符合了“以王為姓,以曼為名,以金為國”的史載,而《金史》則稱其為完顏旻。而東方朔的字就是曼倩,恐怕不是巧合這麽簡單吧。曼倩者,疑似女真發音“完顏”也。或許,東方朔更應該叫做完顏朔)。
金朝滅亡後,留在中原一帶的女真族人逐漸漢化;而世居在東北一帶的女真族人則保持了下來,歸附了蒙古。在黑龍江伊蘭一帶的阿哈出女真部落,因為元末戰爭的困擾,便實施了南遷來到吉林地區,名義上歸順了朱元璋,其中阿哈出有一個女兒送給燕王朱棣做了王妃。在洪武二十六(1393)年二月,朱元璋在建州設置了營州府右屯衛;朱棣登基後,賜丈人阿哈出漢名李思誠(或者是李誠善)。1403年明朝設建州衛,封阿哈出為指揮使。猛哥帖木兒等女真幾部在阿哈出的建議下也都真正臣服於大明。公元1411年朱棣北伐韃靼,女真族也派人隨征且立下戰功,於是阿哈出的兒子釋家奴也被賜給漢名叫做李顯忠。當年阿哈出去世,由釋家奴繼承建州衛指揮。
東華帝君肯定是指了前金朝太祖女真人完顏曼(因為東華帝君也有九轉金丹),而徒弟東方朔恐怕還影射了後來南遷的女真阿哈出部落首領,此時說的應該是阿哈出(值得注意的是,阿哈出原本姓金)的孫子李滿住了,他在1448年被封為建州三衛都督同知。
結果東華大帝君也幫不上忙,就是因為女真部落當時的勢力不大,和朝鮮之間的爭鬥還自顧不暇呢。
大聖繼續東往,找到了瀛洲九老。關於書裏的瀛洲九老,不好逐個判斷來龍去脈和一一對應,他們是映射了奴兒幹都司最東北的一些民族部落(包括野人女真在內)領袖,占據的區域大抵就是古渤海國還有肅慎一帶。詳細具體的一一論證沒有大的意思。1449年土木之變中,這些地方的首領有心無力,隻能聲援明朝卻沒有實際動作。
那就隻能請觀音了,大聖來到南海,黑熊精很有意思和猴兒打招呼,卻被罵了一通。觀音更加話裏有話,怎麽不早點來找我呢?菩薩說自己和老君打賭了,是在明裏暗裏的告訴我們,兩家關於資源的爭奪回收利用方麵是在互相競爭合作的。老君擅長金銀回收,觀音能夠變廢為寶。你搶你的,他奪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流合作,互相拆台。八卦爐中將柳枝烤了烤,甘露水又給弄活了。這是幹嘛,倆神仙吃飽了閑得沒事幹?錯了,肯定是在切磋交流如何回收金銀變廢為寶呢。
觀音對老君的手段也很羨慕,所以後來付出一定的代價後,挖了紅孩兒過來,自己這方麵也加強資源回收,加上甘露水的作用,能不發財麽?
老君卻對甘露水沒有太大的興趣,開始還喜歡組織自己的人馬回收資源的,後來發現這也太麻煩了,而且自己的地位很高啊,這種事情不適合長期做,容易被人發現的。還是交給觀音如來就行了,自己隻負責入股分紅提成。有什麽證據表明麽,還是有的。
書中第七十一回,觀音的坐騎金毛犼手裏有個紫金鈴,妖怪說了,我這鈴兒是“太清仙君道源深,八卦爐中久煉金。結就鈴兒稱至寶,老君留下到如今”。猴兒還給補充,“道祖燒丹兜率宮,金鈴摶煉在爐中。二三如六循環寶,我的雌來你的雄”。妖王接著道,“鈴兒乃金丹之寶,又不是飛禽走獸,如何辨得雌雄?但隻是搖出寶來,就是好的!”那個紫金鈴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爐給煉製出來的,本身就是“金丹之寶”,而且還能“搖出寶來”,也就是能搞出金銀來的。那麽觀音怎麽得到的這個寶貝呢,是太上老君無意中給丟了,還讓菩薩給撿到了麽?除非倆個道佛神仙之間有貓膩,存在著利益上的往來,故此財迷老君高價將其出售給財迷觀音罷了。
孫悟空去南海找觀音的時候,遇到黑熊了。看來,寶蓮池已經整修好了,投入試運行了。但是很不幸,在運行過程中,發現資源太難以回收了,非得找個能像太上老君的得力手下,金銀二童子一般的煉金大師才行呀。後來就注意觀察,啊,那個紅孩兒完全可以。得想辦法挖過來,明顯這是道家在下界的開發生力軍呀,生財有道的,連山神土地都給剝削的成窮光蛋了。再後來牛魔王的加入,使得經濟人才不缺了,但是還沒有得力的開發工具法寶,隻能購買道教的法器。但是金毛犼連個紫金鈴的使用方法都掌控不好,成天在山裏搞試驗,也沒琢磨出個所以然來(可見太上老君是留了兩手的,一個是寶貝有問題,還有就是使用方法沒有全部教授給觀音)。
太上老君是說的朝鮮國王,他肯定不會出兵幫助朱祁鈺的。再說了朝鮮當時和女真部落的關係緊張,經常打來打去的。
觀音很有本事,便將人參果樹給複活了。那麽菩薩又是何人,真有那麽厲害的明朝人物麽?此時的觀音,應該是映射了明朝的王翱,他和明代宗朱祁鈺肯定與瓦剌的也先之間存在貓膩,且達成了共識,放手讓也先攻伐異己,而不出兵製止,甚至陳兵邊境給瓦剌助威。
前麵已經說了為何提及太上老君,因為當時朝鮮和女真鬧騰的不可開交。至於老君和觀音“楊柳枝”鬥法,無非是在影射了當時明朝曾經大力扶持女真,而朝鮮則堅決打擊女真罷了。觀音和老君做實驗之楊柳枝者,臨時隱指的恐怕就是猛哥帖木兒的女真部落人眾,差點被朝鮮給全滅,隻是大明將其給保護下來且安置在建州左衛了。太上老君者,此時指的是朝鮮世宗李祹,他曾經大力攻伐女真各部落,取得了較為“輝煌”的戰果。王翱1384-1467年人,曆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各個年號,永樂年間進士出身,堪為七朝老臣,他在1442(正統七年)-1452(景泰三年)年間負責提督遼東軍務,曾經多次擊敗朵顏三衛的挑釁,幫助建州女真部落,震懾朝鮮。王翱得到明英宗、明代宗的一致認可,基本沒有受到“土木和南宮”之變的影響。
那王翱的官聲其實不錯,而且在土木之變和京師保衛戰期間立下了不小的功勳,怎麽就和老財迷觀音給扯上關係了哩?原來至少在其正統初年任左僉都禦史鎮守江西負責管理鹽法的時候,和手下人汙貪納賄來著。後來被人告發,自己也承認有罪,隻是因其功勞太大,便被朱祁鎮給免罪了,也是個頗有爭議的人物。功就是功,過就是過,史筆如刀,吳承恩和李春芳客觀公正的記錄了下來。
關於王翱到底在遼東還做了什麽有益於瓦剌也先統一大業的事情,鑒於史載不詳,無法具體考證,但肯定有,而且出力相當不小的。不管怎麽說,王翱在遼東期間,的確能夠把握住局麵,和朝鮮、朵顏三衛、女真、韃靼的關係都比較密切,左右逢源。王翱對瓦剌沒有什麽好辦法,隻能被動防禦為主。
人參果樹活了,皆大歡喜。但“喜從何來”,明朝在正統年間的十五載,縱容了瓦剌的發展壯大,雖然朱祁鈺和於謙千方百計的扭轉了被動局麵,也無力對瓦剌和韃靼進行大的征伐。明英宗複辟之後,自毀長城柱石,導致了蒙古各部落紛紛進軍河套地區,周邊的藩屬國也意識到大明朝的脆弱,開始了新一輪的搗亂。朱明在1457年,就已經出現了頹勢,此後雖有幾次中興,但也無法真正強盛起來。最大的罪魁禍首,莫過於朱祁鎮,怪罪在崇禎帝的頭上,是不夠客觀的。當然崇禎皇帝也有一定的責任,但即使他是個聖明之主,也已經無力回天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還說西遊記,鎮元大仙請客,大夥分享草還丹。果然,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但是這裏麵其實太恐怖啊,有緣吃得草還丹,長壽苦捱妖怪難。
看西遊記裏麵,“此時菩薩與三老各吃了一個,唐僧始知是仙家寶貝,也吃了一個,悟空三人亦各吃一個,鎮元子陪了一個,本觀仙眾分吃了一個”。這裏麵還是沒有白馬的份,就是因為朱見深登基後,也先和伯顏帖木兒早已經逝世多年,蒙古也分裂了。但觀音竟然也吃了一個,說明也先給王翱的“禮金”過於豐厚了罷。
但是一個巨大的疑問出來了,金蟬子和鎮元大仙是傳茶故人。那麽無論是朱允炆和朱高熾,應該和瓦剌沒有什麽太深的交集呀。隻能說明,這個“金蟬子”還存在著一個隱藏的身份,以後再說。
看看老吳對伯顏帖木兒和朱祁鎮的評價,“處世須存心上刃,修身切記寸邊而。常言刃字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上士無爭傳亙古,聖人懷德繼當時。剛強更有剛強輩,究竟終成空與非”。“心上刃”即“忍”,“寸邊而”則是“耐”。說的有些道理,如果明英宗不是禦駕親征的話,自己也不用受那麽多罪;也先和伯顏帖木兒也能夠忍耐的話,就是不要稱可汗,而是“攜天子以令諸侯”,那麽他們也不會慘死。
吳承恩和李春芳先生對待也先的態度十分費解,此時竟然沒有提及他,而是講了弟弟伯顏帖木兒。為什麽?因為也先和伯顏帖木兒的為人很不錯,至少對待明英宗還挺好,老吳和老李對兄弟二人其實都很敬重。尤其是對待也先,更加不錯,在書裏將其映射成為第二次出現的靈吉菩薩。我們看到後來就會明白,孫悟空被鐵扇公主給扇到了幾千裏地外,就是靈吉菩薩將定風丹送給了猴兒,還指點了回去的道路。就是在說了1450年,也先釋放朱祁鎮歸國。
那麽吳老爺子對伯顏帖木兒及其先人的評價也算是褒貶都有吧,在書裏專門用了三回的內容洋洋灑灑描述了太多啊。
畢竟老吳如何真正向道佛兩家提出挑戰,請聽下回接著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