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洪武無暇顧 太宗定安南

字數:18454   加入書籤

A+A-




    唐僧師徒們離開寶象國,又見一山擋路。三藏現在見了山都怕的要命了,猴兒還是沒改毛病,還給師傅上了一課。唐僧現在顧不上教訓猴兒,隻得樂以忘憂,現在還不好意翻臉。碰見個日值功曹變化的樵子(此人映射的明朝人物,應該是弘文館學士羅複仁。羅複仁乃1306-1371年人,起初是陳友諒的翰林編修,卻看不上陳友諒的為人。朱元璋攻打九江的時候,羅複仁便毅然歸順老朱,被任命為中書諮議。朱元璋做了吳王後,羅複仁做了國子助教,出謀劃策甚多。攻打武昌的時候,很長時間難以破城。老羅便前去勸降陳理,在武昌城下大哭不已。陳理就責問他為何反叛陳家,羅複仁說,“現在明軍大兵壓境,如果還是拒不投降的話,滿城百姓極有可能遭殃,他們何罪?現在你要是趕緊歸順,陳家一門性命可保。”於是陳理便采納投誠大明。老羅是個耿直的真正儒臣,曾經力勸闊闊帖木兒歸順,雖然闊闊帖木兒沒有依從建議,但是也為老羅的人品和學問所折服,就唯獨沒有扣留傷害其。1368年大明剛剛建立不久,羅複仁出使安南,陳述利害,使得安南國王歸還了侵占中國的部分領土。1370年,和劉基一樣,做了弘文館學士兼翰林院編修。為官甚是清廉,就連朱元璋也讚許不已,《明史》對其也是大加褒揚。該年請求退休,朱元璋賜物品命其歸家。不久,老朱又將其請至南京,看老羅實在身體年老健康不佳,於是三個月後送其歸養。1371年四月,羅複仁病逝於家。日值功曹者,乃翰林學士也)正在坡前伐朽柴,告知此山有一夥毒魔狠怪,專吃你東來西去的人哩。

    果然長老聞言,魂飛魄散,戰兢兢坐不穩雕鞍。原來這裏是平頂山,山中有一洞,名喚蓮花洞。洞裏有兩個魔頭,他畫影圖形,要捉和尚;抄名訪姓,要吃唐僧。

    孫悟空以心問心,盤算著鼓搗八戒先去試探妖怪虛實。這裏的以心問心,一語雙關,其實是猴兒的心早早已然變異,成了本心和形心了,這本心和形心還都有賢愚善惡。老吳繼續在為後來的故事情節(尤其是真假美猴王那一段),加以鋪墊。

    唐僧八戒上當了,老豬就興衝衝去了。行者在旁,忍不住嘻嘻冷笑。長老很快已然醒悟,便罵潑猴,兄弟們全無愛憐之意,常懷嫉妒之心。這唐僧其實啥都明白,但仍是偏愛護短八戒。老豬偷懶被拆穿,但有唐僧維護,隻好二次出發。沙僧這個時候,又不說話了,明顯對猴兒又有了意見,你能折騰豬,就會收拾某啊。許多人嘛,就是這樣子的,用得著的時候是寶,用不到了那就是草。

    平頂山蓮花洞裏兩妖,一喚金角大王,一喚銀角大王。從金角大王的話裏知道,最早認為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吃了唐僧肉延壽長生的謠言是來自天上。銀角大王也道,“若是吃了他肉就可以延壽長生,我們打什麽坐,立什麽功,煉什麽龍與虎,配什麽雌與雄?隻該吃他去了。等我去拿他來。”果然,這個說法對妖怪的吸引力相當大啊。

    看來這倆妖怪是從天上下來的,金角還記得唐僧等人的模樣,曾將他師徒畫影圖形,名字對應。這裏是有點古怪的,至少八戒、沙僧、唐僧現在的模樣,按說他是不清楚的。從上回的故事,我們知道了這個圖形姓名,其實是奎木狼給畫的,老君卻是轉交給倆童子,但銀角事先並不知道。這兄弟倆之間也存在矛盾的,或是隔閡,其實是老君故意讓這倆相互監督的。說明,這個平頂山決計有貓膩。太上老君絕非派了這倆童子來遊山玩水的;而且就算老官後來說了,是觀音求了他好幾次,才這麽幹的。真要是那麽簡單的話,那金銀角齊心合力,給唐僧師徒以種種考驗豈不是更好?

    肯定有看官要說了,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但不管怎麽算,時間上都無法精確對應上,那很多妖怪是多年前就下界了,甚至都有了後代的。奎木狼畫的圖像,這個說法嚴格來說是也講不太通的。

    要按照書中的表麵說法,自然是這樣的。但是老吳早有盤算,一個是如來說了,西洲不知年月;一個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含糊人們的視線注意力,需要自己去體會的。要不然,這書能公開現世麽?非給真封禁了不可啊。老吳的書,真真假假漏洞百出自相矛盾顛三倒四的,要是都相信或是不相信,都得讓老吳給折騰個崩潰。

    西遊記這本書之所以沒有被封禁,原因很多,萬曆顧不上看,看了也得讓內閣大臣給忽悠過去的;內閣大員心裏清楚這書是李春芳前輩校對的,就算不滿,也得給仙逝的老人個麵子的,就當眼不見心為淨罷了。書商樂於賺錢啊;百姓有個精神解悶呀。

    銀角巡山,根據圖形就給逮住八戒了,老豬的肉沒有大用啊,但可以鹽醃了,天陰下酒吃。還去抓唐僧,出個主意,讓小妖回去,但不許報與大王知道。若是驚動了他,必然走了風訊,敗了我計策。我自有個神通變化,可以拿他。搖身一變,變做個年老的道者,等唐僧過來。

    這裏一看,果然倆妖怪之間也有競爭存在矛盾的,銀角是知道金角本意不想抓唐僧的。後來就會知道其實是老君故意在他倆間製造矛盾的,不能太齊心了,否則合起夥來私藏些好東西咋辦?

    銀角大王唬弄唐僧讓猴兒背自己,行者調侃道,“你既怕虎狼,怎麽不念《北鬥經》?”三藏正然上馬,聞得此言,罵道,“這個潑猴!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馱他馱兒便罷了,且講什麽北鬥經南鬥經!”行者聞言道,“這廝造化哩!我那師父是個慈悲好善之人,又有些外好裏槎。我待不馱你,他就怪我。”孫悟空對師傅還是不太了解啊,想得過於簡單了些。老吳順便還扯了佛經跟道教的東南西北鬥經,都是消災解厄勸人行善什麽的。

    結果妖怪用須彌山,峨眉山還有泰山給鎮壓住了孫悟空,順便將唐僧沙僧也給抓走了。

    倆妖怪還派了精細鬼、伶俐蟲二個笨蛋兒去,給了紫金紅葫蘆還有羊脂玉淨瓶,不想守護神們已然揪了山神土地救下了行者,悟空知道了土地山神不怕老孫,卻怕妖怪!那大聖正感歎間,感歎嘛呢?這天上神仙下凡,比猴兒折騰的還狠啊。看看史料記載,就明白了,朱元璋當年也曾發出類似的感慨。

    精細鬼伶俐蟲此時來了,行者變個道人,將倆妖絆個跟頭。那怪問猴兒怎麽睡在這裏,絆我一跌?行者道,“小道童見我這老道人,要跌一跌兒做見麵錢。”那妖道,“我大王見麵錢隻要幾兩銀子,你怎麽跌一跌兒做見麵錢?”這金銀角大王是收見麵錢的,肯定這幾年搞了不少,但是這錢哪去了?而且,這倆大王肯定是見了外人過山收錢,自己手下的小妖也要交錢的,幾年下來,少說上萬兩銀子的。

    猴兒用尾上毫毛變做一個一尺七寸長的大紫金紅葫蘆,號稱能裝天。玉帝都傻眼了,裝天?猴兒你就裝蒜吧。不想哪吒一心要幫助猴子啊,“萬歲,天也裝得。”玉帝道,“天怎樣裝?”

    是啊,這不是胡扯嗎?玉帝都知道是胡扯的。哪吒的意思是裝天雖然不現實,但隻要能騙人信了能裝天就行啊。那精細鬼交了葫蘆,伶俐蟲拿出淨瓶,一齊兒遞與行者。

    (此時的哪吒,應該仍依舊是映射了李世昌,李思齊的小兒子。他在1374年做了朱元璋禁衛軍中的金吾衛指揮同知,其時尚不到20歲,從三品官銜。或許,李世昌曾經在1371年的時候,16歲左右就已經從軍攻打四川。從西遊記一書來看,哪吒的“外號”是元神,看來這個李世昌肯定有不少故事,但是其曆史記載卻極少。有可能是在靖難之役中,李世昌和朱棣對敵,後來戰死或被殺,其事跡遂被明太宗給刪除了罷。)

    伶俐蟲不久知道被騙了,完了,大王怪罪咋辦?跑吧。精細鬼道,“不要走,還回去。二大王平日看你甚好,我推一句兒在你身上。他若肯將就,留得性命,說不過,就打死,還在此間,莫弄得兩頭不著,去來去來!”那怪還知道商議好了,回去交代。

    行者變作蒼蠅兒跟著小妖。你道他既變了蒼蠅,那騙來的寶貝卻放在何處?他還帶在身上。帶在身上啊,蒼蠅不過豆粒大小,如何容得?原來他那寶貝,與他金箍棒相同,叫做如意佛寶,隨身變化,可以大,可以小,故身上亦可容得。

    估計佛教道教能看懂的人物們看到這裏,都要發狂了。老吳太壞了,損人有術防不勝防啊。嘛叫如意佛寶,其實就是錢或者生錢的寶貝啊。

    小妖回報,倆大王雖然暴怒,但沒收拾他們。為嘛,至少道教人家唬弄人的玩意兒太多了,並不太在乎一兩個啊。就讓叫那常隨的伴當巴山虎、倚海龍去請老奶奶處,多多拜上,說請吃唐僧肉哩。就著帶幌金繩來,要拿孫行者。

    大聖打死倆為虎作倀的伴當,變作他們模樣,再去騙老奶奶去,你騙我騙大家騙。到了地方,猴兒還不敢進去,隻在二門外仵著臉,脫脫的哭起來。隻為想起唐僧取經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放眼便哭。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為他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一卷經能值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訊。苦啊!算來隻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於人!

    老吳寫的西遊記,指東打西,南轅北轍的,反正就是折騰讀者,讓你猜來讓他找。這孫大聖什麽時候“西天拜佛祖”的,書中第五十二回明確說了,猴兒來到靈山,卻是“初來貴地”,並“低頭禮拜”如來,竟然沒有說“跪拜”。真正孫大聖跪拜佛祖的時候,是在第五十八回,孫行者和所謂的“六耳獼猴”來到靈山,“跪於佛祖之前”。那麽現在呢,才是西遊記第三十四回呀。而且,猴兒最先拜的是須菩提祖師,後來是唐僧和觀音。很多地方矛盾的很,最合理的解釋就是,須菩提祖師就是如來所變。還能分析出來,五行山下被鎮壓前後的齊天大聖,絕非映射的同一人,所以孫悟空肯定是至少三位明朝皇帝的隱指對象。

    然而一個疑問就冒出來了,如來所化的須菩提祖師隱指的到底是誰?或許1344-1352年皇覺寺的方丈,有那麽一點影子的存在,但也談不上靈魂在內。皇覺寺在1352年已經被戰火所毀,朱元璋做了吳王後,將其遺址區域改為明皇陵,是老朱父母的陵寢;老朱登基後在明皇陵不遠處修建了大龍興寺,以示紀念皇覺寺。但是皇覺寺方丈其人史載不詳,難以考證。

    須菩提祖師是個難以考證的謎團,他映射的肯定不是一個人,而是好幾個僧人、道士或者儒家學者。

    在西遊記原著裏麵,還有一段話寫得十分有意味,猴兒在哭的時候,作者評價到,“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況先哄了他的寶貝,又打殺他的小妖,卻為何而哭?他當時曾下九鼎油鍋,就煠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點淚兒,隻為想起唐僧取經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放眼便哭”。

    這是什麽意思?十分不好理解,恍惚的理解為,這是在講述朱祁鈺的故事。啥叫九鼎油鍋,還在裏麵煠了七八日?明代宗在1449年農曆九月-1457年正月,做了7年多的皇帝,恰好就對應了“天上一日、人間一年”。九鼎者,中華正統帝位也;油鍋者,在其內煎熬也。朱祁鈺的皇帝生涯就是一種煎熬,他不是自己父親欽定的太子繼位,也不是哥哥朱祁鎮所立。景泰帝是孫太後和大臣們給迫於形勢擁立的,名不太正,言自然不順。孫太後的偏心、諸多大臣的瞧不起等等,好在有於謙等人的幫襯,朱祁鈺還是堅持了七八年。1457年正月的南宮之變,病中的景泰帝被推翻,於二月初被廢,中旬離奇死亡。

    朱祁鈺雖然性格軟弱,但是也很堅強。在困苦麵前,不肯流淚一滴。那麽有什麽能真正摧垮這個帝王呢?就是他的後代問題,唯一的兒子朱見濟,是他最大的希冀。朱見濟,出生於1448年。1452年,朱祁鈺很正常的產生了私心,決定給自己兒子創造條件,以便其日後能偶登基。因為此時的太子,卻是侄子朱見深。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是孫太後在1449年設立,比朱祁鈺登基早了一些日子。朱祁鈺要想滿足心願,哪有那麽容易啊?

    明代宗第一步就是先要和皇後汪氏商議,汪氏考慮的足夠深遠,便沒有達成一致,乃決心廢後;下一步就是爭取太監金英的認同,但是始終未果。於是,找個錯兒,將金英打入牢獄。

    孫太後、太上皇是名義上最大的障礙,但是隻要群臣擁護,他們又算得了什麽呢?當初自己能夠登基,就是於謙等人倡議之下,孫太後也隻好同意的。那麽,在此時的重臣中,兵部尚書於謙、首輔陳循和禮部尚書胡瀅就成了必須要爭取的對象。隻要他們三個同意,別人肯定順杆兒爬。

    於謙沒任何問題;陳循大器晚成還是朱祁鈺給提拔成首輔的,雖然其為人耿直,但也頗通人情,讓於謙給說和一下,也就成了;但是胡瀅不一樣,這個家夥是永樂、宣德、正統年間的近臣。景泰帝和胡瀅沒有什麽恩情可言,而且胡瀅為人圓滑聰黠,肯定於謙和陳循說服不了人家。

    那就隻能自己親自出馬,為了兒子朱見濟,朱祁鈺肯定和胡瀅促膝長談,但是沒有什麽效果。明代宗苦惱上來,不由得泣不成聲。胡瀅雖然也勸說,但是仍然不肯鬆嘴。景泰帝必然是沒了辦法,采取了很屈辱的方式,方才打動了胡瀅。這就是孫悟空在九尾妖狐洞府前的流淚原因,可憐天下父母心。朱祁鈺不但是大明的皇帝,還是朱見濟的生父啊。

    不久,明代宗召集幾位大臣入見,賞賜其一些銀兩。大多數人莫名其妙,此時太監興安過來挑明。陳循和胡瀅接受了賞賜並謝恩,眾人恍然大悟,紛紛效仿,並爭先恐後上書請立朱見濟為太子。

    孫太後和太上皇沒有辦法,隻有接受現實。1452年五月初二,朱祁鈺降朱見深為沂王,改立朱見濟為太子,太子生母杭氏為皇後。

    胡濙,1375年―1463人,洪武八年出生,建文二年進士出身,1407年左右成為朱棣的高級特務,負責很多隱秘事情的探查工作。1424年朱高熾登基,胡瀅敏銳的察覺出新皇和朱棣的不同,便力主遷都南京。明仁宗沒有打消舊臣疑慮,便沒有重用胡瀅。

    1425年朱瞻基看在爺爺的麵子上,便啟用“老”臣胡濙,第二年升禮部尚書。1427年明宣宗賞賜給胡瀅一座宅院,且給了倆看門的人(在西遊記裏麵,就有隱晦的映射。)

    正統年間,胡瀅因為兩次丟失官印被入獄一段時間,出來後還任禮部尚書(累計共達32年之久)。1449年土木之變後,胡瀅審時度勢當然也有所讚同,便以朱棣的陵寢在北京為由,倡議不再遷都,這和25年前的態度轉了180度的彎兒呀,改口絲毫不帶打草稿的。朱祁鈺於是也仍然讓其繼續擔任禮部尚書,待之甚厚且後來加太子太傅,當然也是有目的的,上麵已經說過了。1452年,胡瀅便同意景泰帝易儲。胡瀅這麽一表態,眾多的大臣就不再說話,隻好默認現實。

    回來看書,很順利的大聖就將老奶奶給騙上道兒了,“老怪就去叫抬出轎來。行者道,‘我的兒啊!妖精也抬轎!’後壁廂即有兩個女怪,抬出一頂香藤轎,放在門外,掛上青絹緯幔。老怪起身出洞,坐在轎裏,後有幾個小女怪,捧著減妝,端著鏡架,提著手巾,托著香盒,跟隨左右。那老怪道,‘你們來怎的?我往自家兒子去處,愁那裏沒人伏侍,要你們去獻勤塌嘴?都回去!關了門看家!’那幾個小妖果俱回去,止有兩個抬轎的。孫悟空在半路上打死了這個老九尾狐狸,收繳了幌金繩。

    (猴兒和妖怪一出洞府,朱祁鈺便又成了朱祁鎮。1450年,也先命人送還明英宗回北京。在胡瀅的提議下,朱祁鈺借用太上皇“儀式從簡”的名義,令以一轎二馬的規格在居庸關迎接朱祁鎮歸來,到了北京安定門後再更換禮部所議的標準,將太上皇迎進大內。

    1457年,朱祁鎮複辟,胡瀅大為恐慌,於是抱病入宮請安,並提出退休。明英宗對其還可以,就饒了胡瀅,同意他致仕,並賞賜璽書、白金、紙幣、襲衣,還配備了驛車供回家路上使用。

    1463年也就是朱祁鎮駕崩前的頭一年即天順六年,胡瀅去世。

    曆史上對胡瀅的評價還挺高,但也有人說了其不足之處。比如曾推薦妖人龔謙為天文生,道士仰彌高因為自稱會撒豆成兵什麽的被安排到邊關任職;還有人說其“猶慕仙術,招致術士,出入無間,閨門不謹,以損譽雲”。

    從老吳和老李的描述來看,這倆位先生對胡瀅多有不恥。胡瀅也沒有辦法,自己是個“特務”出身,要想不被當作替罪羊給滅口,就得學會都不得罪、都給出力。綜合來看,胡瀅也是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但是無論如何,胡瀅對待朱祁鈺的確是出力最少的,且或許讓景泰帝遭受了巨大的屈辱。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然對於明代宗而言,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猴兒還要繼續去騙倆大王哩,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卻說豬八戒吊在梁上,眼還尖,知道弼馬溫來了,掬起猴尾巴子看得明也。

    行者道,“我兒,唐僧的肉我倒不吃,聽見有個豬八戒的耳朵甚好,可割將下來整治整治我下酒。”那八戒聽見慌了道,“遭瘟的!你來為割我耳朵的!我喊出來不好聽啊!”

    噫,隻為呆子一句通情話,走了猴王變化的風。看來這任你千變萬化,都怕通情一句話。若是心中答理,何懼道佛一家。

    於是把戲被戳穿了,猴兒隻有先跑了。

    老魔膽子不大,就想放了唐僧幾個。與沙僧、八戒、白馬、行李都送還那孫行者,閉了是非之門罷。二魔還是個大丈夫,滿腦子都是不甘心,非要尋猴兒交戰。

    結果猴兒聰明反被聰明誤,倒被人家給抓了去。悟空問八戒,怎麽別人看不出來某的變化,你就行呢?八戒道,“你雖變了頭臉,還不曾變得屁股。那屁股上兩塊紅不是?我因此認得是你。”

    這裏交代了,八戒是通過分析判斷能看出簡單破綻的,靠眼睛本身不行。也在告誡世人,看人看物不要光憑眼睛,還要動腦筋才行啊。還有就是,大聖一進洞後,其映射對象又回到了洪武大帝的身上。

    (朱元璋青年時代做過至少七、八年的和尚,說不定還正式剃度過。恐怕腦袋頂上有幾個香疤,後來還俗蓄發給遮住了。旁人是看不出來,但是有可能小時候的朱棣曾經撥拉著父皇的腦袋玩來著,故曾經看見過。純屬胡猜,沒有可靠依據。)

    猴兒自以為聰明,跟妖怪賭鬥的時候,卻就忍不住,應了他一聲,颼的被他吸進葫蘆去。原來那寶貝,那管什麽名字真假,但綽個應的氣兒,就裝了去也。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言不虛。很多時候任你如何掩耳盜鈴,仍是著了旁人的道兒。

    下麵要注意看,很關鍵的。大聖到他葫蘆裏,卻才心中焦躁道,“葫蘆淨瓶,把人裝在裏麵,隻消一時三刻,就化為膿了。沒事,化不得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爐中煉了四十九日,煉成個金子心肝,銀子肺腑,銅頭鐵背,火眼金睛,那裏一時三刻就化得我?且跟他進去,看他怎的!”這猴兒本身也都是錢啊,化作三頭六臂,再加上三條金錢棒,就是自己的法身佛呀。那就更明白了,怪不得孫悟空是個善惡賢愚二心呢。

    悟空聚些唾津漱口,稀漓呼喇的,哄他揭開。大聖作了準備,折騰了一番最後叫道,“娘啊!連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時,都化盡矣,揭起帖兒看看。”隻要有合適的道具,傻子都能騙得了人啊。但傻子就是傻子,結果猴兒便趁機跑了,還將寶貝也給順走了,留下了毫毛變的假寶貝繼續唬弄妖怪。

    這回終於有所斬獲,銀角大王畢竟還所謂大丈夫氣概有些呢,不敢閉口,隻得應了一聲,倏的裝在裏麵。那葫蘆很厲害,孫大聖是熬煉過的身體,急切化他不得,那怪雖也能騰雲駕霧,不過是些法術,大端是凡胎未脫,到於寶貝裏就化了。老吳的意思真的是凡胎麽,那怎麽可能呢?是白花花的銀胎!

    瓶裏麵肯定有現在說的王水,化金消銀用的。再一次證明,這些寶貝很多都是回收資源煉成金銀用的,還是為了錢啊。

    洞中還有三件寶貝七星劍、芭蕉扇與淨瓶,金角大王雖然哀痛,說是私離天庭,騙鬼去吧。但是,這金銀童子或者還真自以為是成功逃下來的呢。

    金角大王出來,取出芭蕉扇子,望東南丙丁火,正對離宮,呼喇的一扇子,掮將下來,原來這般寶貝,平白地扇出火來。五行中自然取出的一點靈光火,這扇厲害啊,大聖見此惡火,卻也心驚膽顫,縱筋鬥,跳將起去,脫離了大火之中要救師父。

    芭蕉扇都出來了,這是幹嘛用的?放火的,石頭什麽的都能燒了,光留下金銀等貴重金屬資源啊,然後再金銀爐裏分類精煉唄。老君讓這倆傻小子是下來這平頂山,肯定有金銀礦,開山挖礦煉金煉銀的,還給了王水什麽的輔助器具。

    繼續打,直到將金角給攆跑,闖入蓮花洞裏,解下唐僧與八戒、沙和尚來。老魔徑投壓龍山,會聚了大小女妖狐,再加上山後老舅爺狐阿七大王,回來還打。八戒一鈀,就築死老狐狸了。

    稍微扯遠一些,早在西元1076年,宋朝和安南(李朝)講和,北宋承認安南為藩國。1225年,陳朝取代李朝作為安南統治者,仍奉南宋為宗主,自稱“大越”。南宋自顧不暇,對此不了了之。

    1257-1288年,(蒙古軍)元朝征討安南,最終失利,忽必烈遂承認安南為藩國。由於元世祖主要麵臨蒙古內部爭鬥,故對安南多有放縱。陳朝借機攻取占城國部分區域,同時開始覬覦北方中國的固有土地。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陳朝便侵略了中華的雲南、廣西一些地域。朱元璋派人平定兩廣、雲南後,要求陳朝退還領土。1369年,朱元璋加封陳日煃為安南國王。

    這是為什麽呢?一來大明建立不久,正在北伐期間,主要對手仍是北元,四川、雲南尚未收複。陳朝的國主陳日煃在1369(洪武二年)年六月請求封號,老朱現在顧不上啊,徐達他們正和北元打得難解難分。於是朱元璋便在該月遣翰林侍讀學士張以寧、典簿牛諒往使其國,封陳日煃為安南國王。

    同年七月,常遇春自開平北伐還軍,可惜病死途中柳河川,故被追封為開平王。

    朱元璋傷痛之下,明實錄不惜筆墨記錄了,“上悲悼罷朝,即命禮部議天子為大臣發哀禮,且令中書兵部敘次其曆官勳跡,付翰林纂述,無使湮沒……(省略若幹文字)”

    洪武二年八月初一,鄂國公常遇春的靈柩車輛到達龍江。朱元璋親自致奠文祭之,說了常公的事跡功業。“柳河之川失我長城之將,喪今南還見語,無由哀痛切心。與誰言哉?將軍在時,朕實所倚將軍。既往,將誰與謀?不過,臨風興慨。想其音容耳,靈車之至,朕親臨奠,思爾之情,言豈能盡?”祭祀完畢,朱元璋慟哭而還,命擇地於鍾山草堂之原,營墓建祠。

    該年冬十月,敕葬開平忠武王常遇春於鍾山之陰。那個時候,大明朝還遠遠談不上富裕,畢竟成立才一年多點兒。朱元璋給常遇春的葬禮相對之隆重,可見一斑。或許也有帝王心術在內,然凱撒觀之,老朱此刻之悲痛,發自肺腑徹斷肝腸。

    那麽這個時候,朱元璋也就顧不上收拾安南了(估計洪武皇帝是本打算讓常遇春征討其地的),陳朝撿了個天大的便宜。雖與我中華有憾,然老朱之真性情使然,亦無可厚非。就像西遊記中玉龍三太子說的,“他是個有仁有義的猴王”;八戒請悟空返回寶象國救師父唐僧的時候,大聖因師父是個愛幹淨的,恐怕嫌我便下海去淨淨身子,去掉身上妖精氣。八戒於此始識得行者是片真心,更無他意。(不過猴兒這麽一洗不要緊,其映射對象由朱祁鈺就又成朱祁鎮了。)

    八戒尚知,況旁人乎?

    沒辦法,1369年雖然元朝已然滅亡北歸,但是明玉珍的兒子明升在四川有大夏政權,雲南還被蒙古人占據著呢。缺少了一員大將,平定安南明顯時機不到,還是等到先平定了巴蜀,再之後討伐雲南的元朝梁王和大理段氏,安南隻好押後再說罷。

    其中最耐人尋味的還有,這個很關鍵,是勘破西遊釋厄傳的一個佐證。那就是唐僧取經到底為了什麽?是去取那佛經麽,非也,非也!書裏麵不是唐僧要去拜佛求經,而是李世民為了自己的心安而令其“取經”(一“求”一“取”,意義不同)。在吳承恩而言,是朱元璋和朱棣派遣智光大師遠赴西域,不過是宣傳教化而已,事實也的確如此。洪武和永樂大帝,像一個高僧麽,像是信奉釋教的主兒嗎?如此可知,“唐僧取經”其實是明朝的開疆擴土、蓬勃發展之偉業!可惜,其後代都沒有那個雄才偉略罷了。

    關於征討雲南,西遊記一書好像沒有提及,以後慢慢考證。在1371年,朱元璋派人掃滅了大夏的明升政權之後,或許是考慮到巴蜀剛定,便沒有順勢開始南下進軍滇地和大理。

    提起大理不能不談段氏,大理王朝斷斷續續的存在於西元937—1253年(《元史》記載,雲南先有六詔,後合並稱南詔。至石晉時,段思平更號大理國。元憲宗三年收附,設置大理路軍民總管府)。之後段氏便歸順蒙古,世襲元朝的大理總管,和雲南王共同鎮守。1363年明玉珍攻打雲南中慶路,雲南梁王把匝剌瓦爾(孛兒隻斤氏)戰敗,在大理總管段功的幫助下將明玉珍趕出境內。1365年時,梁王卻殺害了戰友段功,從此和大理段氏反目。雲南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五個兒子忽哥赤的後裔。元朝滅亡後,他仍然效忠北元。

    1381年底到1382年初,藍玉、傅友德和沐英征討雲南,梁王倉皇撤離昆明,後在滇池附近自殺身亡。雲南境內,基本就隻剩下大理地區了。

    早在洪武七年1376年,朱元璋本打算和平解決雲南問題的。明太祖便傳書與梁王,要求其歸順,但是把匝剌瓦爾密堅決反對;同時給段氏(段寶)的條件是,承認其為大理國王。當然老朱也不是安的十分好心,恐怕是想造成段家內部以及和雲南梁王之間的矛盾激化。但是大理段氏的當家人段世拒絕了這個建議,繼續效忠北元。1382年,段世一看梁王死了,明朝軍隊兵臨城下,便又想起來朱元璋的建議來著,便請求傅友德,說願意自己做番臣。老傅不由冷笑,門兒也沒有,遲了。繼續開打,最終雲南平定。

    大理段氏最終投降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召見段氏子孫-段世、段名及段明的倆兒子段苴仁、段苴義。後來洪武十七年四月,段世、段名給山東青州府的齊王朱榑手下當差,享受千戶的俸祿。賜段苴仁改名為段歸仁,拜永昌衛鎮撫;段苴義也就成了段歸義,為雁門衛鎮撫。

    後來,朱元璋集中精神、力量對付胡惟庸的內鬥,還是沒機會對付安南。就在洪武二十一年,安南黎季犛弑其主陳煒;二十二年,安南黎季犛複弑其主日焜。此時的安南,開始逐漸向短暫的胡朝(黎季犛所自謂的大虞)過渡。

    此時的朱元璋注意力還是沒有放眼安南,仍然關注國內和北漠情狀。第二年,李善長等人伏誅,胡惟庸案落下帷幕。

    大臣們給誅殺了太多,洪武皇帝也老了,心累了,於是精力不足了,更無暇南顧。朱元璋此時的心願就是培養接班人朱標,可惜太子先於自己在1392年薨逝。老朱承受了巨大的打擊,轉而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一心一意鋪在了建文身上。1398年明太祖駕崩,朱允炆登基。建文皇帝對於安南更加顧不上,對皇叔們的藩王勢力忌憚不已。上台不久,便開始著手平藩,引起燕王朱棣的靖難大亂。1402年,朱允炆的南京城被燕軍攻破,自己也生死不詳,在大明朝人間蒸發了。此後,燕王即位。

    永樂元年,朱棣尚還無心無力南下擴土,便封胡大互(也就是黎季犛之子黎蒼)為安南國王;後來天下大定,遂派遣朱能討伐安南。永樂四年十月,朱能病死,張輔代領其眾。張輔先攻克隘留關,和沐晟會師白鶴。十一月,張輔大破安南兵於嘉林江,再拔多邦城,又克其東都,後克其西都,賊遁入海。第二年正月,張輔大敗安南兵於木丸江;三月再破安南兵於富良江;五月張輔擒黎季犛、黎蒼獻京師,安南平。六月,朱棣詔天下,因安南平,置交阯布政司。此後,交阯的部分管理權,再度回到陳家人的手裏。

    但是交阯的陳氏不滿明朝統治,又起兵鬧事。直到永樂十二年三月,張輔俘陳季擴於老撾以獻,交阯平。永樂十五年六月,李彬討交阯黎核,斬之;十月,李彬敗交阯楊進江,斬之。

    那麽狐阿七大王十分明顯就是指向了黎季犛、黎蒼父子(本來他們是姓黎,後來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堯舜禹時期的胡公滿,於是便改名叫了“胡一元”和“胡大互”。胡公滿者,舜的後人也。在周朝的時候,周王將舜的後裔胡公滿封於陳地);那幫子小狐狸們自然就是陳季擴、楊進江等等之輩了。

    陳理和安南應該沒有什麽交集,恐怕還是因為安南的陳朝國王姓陳罷了。

    還回來書中,猴兒還用寶貝收了金角大王,大獲全勝啊。要注意的是,妖怪全搞定了,但洞裏是否還有什麽值錢玩意,或是金屬半成品什麽的,沒有發現,到底上哪兒了,是不是冤枉了人家童子老君,根本沒有這麽一檔子事兒啊?

    吃飽飯上路,正行處,猛見路旁閃出一個瞎子來。原來卻是太上李老君走上前扯住三藏馬,道,“和尚那裏去?還我寶貝來!”

    老君隨後跳上半空中,和孫悟空說了,葫蘆是我盛丹的,淨瓶是我盛水的,寶劍是我煉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繩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帶。那兩個怪,一個是我看金爐的童子,一個是我看銀爐的童子。

    太上老君為什麽非要裝盲人,還單獨和猴兒交待哩,其實是為了躲避開豬八戒!說明太上老君和豬八戒的關係,肯定有什麽貓膩,以後還要繼續討論,這裏先不說了。

    大聖道,“你這老官兒,著實無禮,縱放家屬為邪,該問個鈐束不嚴的罪名。”老君道,“不幹我事,不可錯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這老家夥,太狡猾了,說了一部分事實啊,不是老君沒注意,讓金銀童子偷偷下凡了。還將自己推了個一幹二淨,責任都栽在觀音身上了。這太上老君就那麽容易被請動麽?鴻雁飛過還拔毛呢,更何況西方本來就屬金,民間的錢不少啊。

    大聖聞言,心中作念道,“這菩薩也老大憊懶!該他一世無夫!”這裏明著告訴大家了,再度重申觀音是女的,至少西遊記這本書裏是女的。

    看到這裏,心裏明白了。佛家擅長弄風,黃風怪猴兒都會;道教長於放火,芭蕉扇紅孩兒都熟稔。都是收集原始資源金銀礦石的手段,但各有利弊。關於淘金用水,兩家都在行,南海不缺水,水德星君有的是。後來觀音才道佛一體抓,悶聲發大財。

    此時的觀音者,竟然是王顓的後妃(很可能是定妃安氏)也,很不好理解,且慢慢道來原委。

    1374年王顓死後,高麗王由其子王禑繼承。在西元1388年,明朝設置了鐵嶺衛,並書麵通告高麗。但是王禑心生不滿,便派遣大將李成桂出兵爭奪。李成桂一來鑒於糧草供給準備不足,二來自己不願意和明朝為敵,最主要的三者就是借機要將高麗的王位取而代之。因此,李成桂半路回師,發動兵變。六月王禑被迫退位,其兒子王昌繼位。十一月,王禑還打算複辟奪權,然而沒有成功,且激怒了李成桂。李成桂心內大喜,就說王禑和王昌父子並非王顓的親生後代,便廢王昌的王位(十二月王禑、王昌父子被殺),改立了王瑤作為傀儡。1392年,李成桂誅殺了政敵之後,便逼迫安氏(此時西遊記書中太上李老君嘴裏說的觀音)下令廢除了王瑤。按李成桂的說法,王禑不是王顓的親生兒子,而是辛旽(先前的觀音菩薩一度映射對象)與其妾般若所生的(其實王顓的說法是,王禑是他和韓氏的親生之子)。

    那麽現在高麗其實已經沒了王顓的“正統”後裔,李成桂便自立為王。向朱元璋陳述一番,說高麗已然無主,是不是考慮一下讓自己繼承朝鮮(高麗)的王位啊?朱元璋沒搭理他,但也沒有精力去武力幹涉,就默認了其負責來管理朝鮮。西元1394年四月,李成桂絞死了王顓的後人恭讓王以及兩個兒子,又大肆誅殺殆盡高麗宗室後裔。1396年,朝鮮定都漢城。李成桂立了小兒子李芳碩為世子,結果在西元1398年李芳遠發動兵變,殺死了世子李芳碩。李成桂還是看不透形式,便又立了李芳果為世子,自己不久便禪位做了太上王。然而1400年,李芳遠再將李芳果給殺了,自己做了朝鮮太宗。李成桂萬念俱灰,便隻好皈依佛門。1402年,李成桂被自己的兒子李芳遠給軟禁起來,直到1408年去世。所以說,李成桂晚年也是感情用事所招惹禍端。看來西遊記書裏將太上李老君變作個瞎子,其實是在隱指李成桂雖然英雄一世,隻是晚節不保,到了老年光顧及自己的愛子之心,卻看不到其五兒子李芳遠的“孝心”和野心罷了。

    繼續看書,那老君收得五件寶貝,揭開葫蘆與淨瓶蓋口,倒出兩股仙氣,用手一指,仍化為金、銀二童子,相隨左右。

    稍微總結一下,西遊記在這幾回書中,著重講了兩點。一個是行騙,一個是撈金。好幾次提到走了風訊什麽的,就是在講行騙的要訣,要騙人先騙己,吹牛吹破天,行騙能裝天;原先提到那煉成的金銀還有收的見麵錢哪去了,要麽是放到葫蘆玉淨瓶裏了,要麽是被金銀二童子給吃了,這金銀二童子根本上來說就是錢呀。這倆童子,你說他們是仙,是妖,是錢,哪個都行啊。金銀童子這幾年來,收的見麵錢再加上煉金銀的收入,應該不下十萬兩吧,基本都便宜太上老君了。

    此時的太上老君為何忽然成了“太上李老君”?綜合分析,是明初從高麗王朝的王顓向朝鮮李朝的李成桂的轉變。王顓在1374年被臣下弑殺,朱元璋說其“爾高麗國王王顓,生前怠政,務在逸勤,致使身遭凶隕,天命就淪”。直到1385年,兩國關係緩和,明朝賜以諡號“恭湣”。王顓死後,高麗政權逐漸被權臣李成桂把握,西元1392年七月十七日,李成桂稱王,高麗滅亡。

    當月,派遣使臣向朱元璋報告國內情況,試探明朝的態度。朱元璋答複說,既然已經這樣了,那你就好好鎮守邊疆吧。李成桂一聽,不太滿意,便繼續讓使者在八月份到南京,說國內都打算讓自己當國王的。明朝認為高麗天高皇帝遠,便打算默認現實。最終在該年十一月,朱元璋同意用“朝鮮”的國號代替高麗,不過沒有給李成桂封王。第二年,明太祖繼續拒絕了李成桂封王的請求。於是李成桂就不斷的以“權知朝鮮國事”的稱號給明朝上表,百折不撓啊。同時,李成桂為了緩和國內情緒,就將王顓供奉為“國神”。直到明朝的永樂十六年,朱棣才封李成桂的後人為“朝鮮國王”。

    為什麽是王顓和李成桂哩?先從金角和銀角大王說起,這倆人映射了陳理和明升,前麵的內容第二次提到的倆獨角鬼王就是他們。獨角鬼王被天庭給抓了,可沒有說給處死。其實在明朝,朱元璋也沒有將陳理和明升給殺了,隻是廢除其帝位,改封為侯爵。所以,他們搖身一變,就成了西遊記中的金銀角大王。明升,1356年―1393年,是明玉珍的兒子。大夏國最後一個皇帝(開國皇帝明玉珍,是原徐壽輝的部下),繼位時才十歲。1366年~1371年在位,其母彭氏幕後主政。1371年,朱元璋派了湯和等人平定蜀地,明升母子投降。於是封明升為歸義侯,並賜居京城。

    陳理,陳友諒第二個兒子。1363年,陳友諒在鄱陽湖水戰中陣亡,手下大將張定邊逃跑後,擁立陳理為帝。不到一年,朱元璋親征大漢,陳理無奈隻好投降。因為其才14歲,朱元璋就將陳友諒“攢下”的龐大財產賜予了陳理不少,也將其送至南京定居,封為歸德侯。其中明實錄還記載了,老朱見到陳友諒生前所用的鏤金床,對旁人說,“此寶何其精巧,就能看出陳氏父子窮奢極靡焉,這還不是滅亡之道嗎?”於是將其命毀之,並說“富貴不能驕侈,應當節儉寡欲。”

    1371年明升來到南京的時候才16歲,陳理早到了幾年,可也才21歲。這倆“孩子”因為情況差不多,就格外投緣。而且都相當的有錢,吃喝玩樂總在一起,但是也經常會想念以往的光輝燦爛,便偶爾發些感慨(或許是曾經說過,要是還能再當皇帝多好啊一類的話。那麽他倆也就成了意圖覬覦明朝江山的第一撥兒人物,在西遊記裏麵是最早想吃“唐僧肉”的妖怪)。時間長了,就傳到朱元璋耳朵裏了。老朱很仁義就沒有將其給宰了,畢竟是孩子麽,能夠理解一二。可是轉念一想老是這麽嘀咕來嘀咕去,也不是什麽好事兒。幹脆,打發你們哥倆還是去高麗吧,順便還能消除其二人先前部下可能妄想的謀反之心。

    1372年,明太祖便將明升和陳理給送到高麗王顓那兒了,隨行的還有上麵提到的前雲南梁王的後裔(老朱的確是個仁義之人,對於漢人固然手下留情,也並沒有因為這些蒙古人曾經負隅頑抗就誅殺其後人泄憤)。其實朱元璋讓兄弟倆隨身帶了很多財物,這不,卻就便宜人家王顓了。這二人在高麗吃了不少苦,也都是拜王顓所賜。要不說,這個“太上老君”收“金銀二童子”的“見麵錢”,那是叫個真厲害呀。

    就這還不算,王顓手下一個親元派的大臣,將朱元璋的使者給殺害了一個(當然了,這個不是王顓的本意)。給老朱的匯報卻是自殺,那朱元璋肯信啊?臭罵了王顓一頓,但從此兩國開始交惡,這明升和陳理兄弟倆的日子就更加不那麽好過了。不過幸運的是,好歹還湊合著活下來了,最後都是善終。王顓卻是下場異常悲慘,死後極具哀榮。

    再注意看原著怎麽說的,“正行處,猛見路旁閃出一個瞽者,走上前扯住三藏馬,道,‘和尚那裏去?還我寶貝來!’八戒大驚道,‘罷了!這是老妖來討寶貝了!’行者仔細觀看,原來是太上李老君,慌得近前施禮道,老官兒,那裏去?’那老祖急升玉局寶座,九霄空裏佇立……”關於太上老君,在前文中都是說的“太上老君”,現在又說“太上李老君”而且“老祖急升玉局寶座”,看來的確是在說此時朝鮮已經取代高麗,李成桂自立為王了。明升在李成桂稱王後的第二年去世,陳理應該也是差不多這個時候,卻史載不詳。

    那麽在西遊記裏麵的太上老君,肯定是映射了高麗以及後來朝鮮曆代君主的。關於高麗(朝鮮)曆史悠久,《元史》記載,本箕子所封之地,漢、晉皆為郡縣,又扶餘別種嚐居之,首府平壤……後辟地益廣,並古新羅、百濟、高句麗三國而為一。其主姓高氏,自初立國至唐乾封初而國亡。至五代時,王建重新立國,遷都鬆嶽,曆四百餘年。在蒙、元時,高麗開始臣服。後來時有交惡,在忽必烈登基之後,封王倎為高麗國王。

    1369年,高麗又成為明朝的藩國。到了西元1392年,李成桂稱王,高麗滅亡;同年朱元璋給其國複定為古名“朝鮮”,拉開了李氏王朝的序幕。

    那麽此時恰好是朱標薨逝,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沒朱棣什麽事,朱瞻基還沒有出生哩,所以西遊記書中此刻的描寫,太上李老君隻和唐僧及孫悟空真正有所照麵。

    繼續看書,但是此時,猴子又明白了些許道理,認識到了部分事實,產生了點滴的想法,此後付諸了一定的實施。這就讓如來更加暴跳如雷,觀音也卻是眼前閃亮,看到了一條金光大道,前之途錢之路啊。但是太上老君會就此罷手不成?

    咦!縹緲同歸兜率院,逍遙直上大羅天。安南的平定,標誌著朱棣將大明朝的版圖擴至最大。畢竟不知此後又有甚事,請聽下回還接著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