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實乃赤子之心

字數:5969   加入書籤

A+A-


    弘治皇帝自也清楚,此一刻,正有無數雙眼睛關注著內閣。

    卻也無關緊要。

    先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參奏彈劾寧遠有意造反,可自寧遠回來,交出大權之後,那所謂的造反的名頭也就煙消雲散了。

    手下無兵無將,何談心懷不軌?

    當下,唯一的問題便是寧遠此行的具體目的。

    “當真和談?”弘治皇帝問。

    “是啊。”

    寧遠笑了笑:“陛下,那阿喇哈青森都已然來了,什麽時候簽訂協議,隻是您一句話而已。”

    三位閣老也是詫異不已。

    當真隻是和談?

    有這個必要嗎?

    將那阿喇哈青森直接帶回京城,再與瓦剌方交涉,不也一樣?

    要知道,在這背後,可是涉及到一場大捷啊!

    將俘虜帶回,向朝廷獻上,足可以在史書上狠狠的記上一筆。

    在大嫩一帶大戰之後,朝廷這邊自也派人探查了,據說,在那戰場之上,隻是有著一片焚燒的痕跡,附近還多了一座碑,除此之外,根本找不到殺敵的證據。

    既沒有殺敵的人頭數,又將阿喇哈青森等俘虜給放了,這大捷,無從可查啊!

    也就是說,寧遠為了那所謂的和談,放棄了一場至關重要的大捷以及一份功勞。

    “可是因你而今已位極人臣,擔心朝廷這邊無從賞賜,所以,對這場大捷渾不在意?”

    弘治皇帝直接問,不滿意味呼之欲出。

    寧遠暗自一驚。

    這可不是什麽好話。

    正常的臣子,固然會忠君為國,卻也想著爬的更高。

    這是人之常情,欲-望使然。

    而當朝廷無法賞賜一個人的時候,還有什麽東西值得人去追求呢?

    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當真有人立下潑天功勞,朝廷賞無可賞,多半也到了完蛋的時候了。

    當然,他寧遠也想追求更高的位置,比如……公爵?

    短時間內看,太難了,就算他有不菲的功勞,皇帝陛下以及朝廷也會壓著。

    開玩笑,一門兩國公,自大明開國一來,僅獨一份,豈是那般容易得到的?

    也正因如此,皇帝陛下這番話外指責意思尤為明顯。

    啊,你寧遠知道朕不會封你公爵,你又不在意金銀,所以才私自跑去瓦剌,放了降俘?

    “陛下,臣……冤枉啊!”

    寧遠忙是訴苦:“臣之所以這麽做,為的是大明江山啊,北方不穩,大明終不安;朝廷不穩,臣之一家、子孫後代又豈會穩定?”

    弘治皇帝斜瞥一眼,緩了口氣:“行了,朕知道了,退下歇息去吧。”

    寧遠老實告退。

    跟著,內閣又安靜下來。

    三位閣老一直沉思著,麵目凝重。

    “三位師傅以為,這小子所言,可靠嗎?”弘治皇帝問。

    “這……”

    劉健目光深遠,怎麽想都覺得不大對味兒。

    但偏偏,寧遠這番話著實有信服力。

    因為自一開始,寧遠便主張重新安定北方,現在回來,仍舊這般認為,足以說明問題。

    “臣覺得……可能為真。”劉健嚴肅開口。

    “是嗎?”

    弘治皇帝淡淡一笑:“難道是朕錯怪他了?他為朕、為朝廷穩定北方,寧肯放棄一場大捷的功勞,實乃赤子之心,朕,竟是這般誤解他?”

    三位閣老暗自交換了神色,沒有做聲。

    任誰都能聽出來,這話,弦外有音!

    什麽錯怪、什麽誤解,這滿朝之間,可不止陛下一人。

    想了想,謝遷開口道:“陛下,繁昌侯此法或可使得北方更加穩定。”

    “如將阿喇哈青森等人帶回來,雙方談判,自也可使得瓦剌不敢輕易侵擾大明。”

    “可繁昌侯沒有這麽做,他選擇了更加激進且冒險的方式,大軍深入瓦剌腹地,一路行軍,向瓦剌各部彰顯我大明之威。”

    “如此,再與瓦剌諸部坐下來商談,便可增加一定的震懾力,使得瓦剌各部更加忌憚。”

    這也是分析比較出來的。

    原因在於瓦剌各部並非當真團結一致。

    按照先前的想法,就算協商下來,誰也不能保證沒有瓦剌其餘部眾襲擾大明,阿喇哈青森也會有無數推脫的理由。

    譬如,部下不服管製爾耳的。

    可寧遠親自走了一遭,便不同了。

    看看吧,我大明將士威嚴如此,誰要想動手,可要掂量掂量。

    如此,也就可使得北方更加穩定。

    “或隻有這種可能了。”李東陽也表示讚同。

    又是去貝加爾湖垂釣,又是跑去那乞兒吉思吃羊肉,這不是耀武揚威是什麽?

    “這小子,倒是有心了。”弘治皇帝喃喃一般。

    他可是記得,先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參奏寧遠,包括三位閣老對此都有意見。

    可寧遠安然無恙的回來了,那便是彰顯了大明的威嚴,諸多錯處以及猜疑也成了好。

    “那麽,對於這阿喇哈青森前來簽協議,三位師傅怎麽看?”弘治皇帝問。

    三位閣老又是一陣沉默。

    能怎麽辦?

    正常來看,無外乎狠狠的申飭一番,而後再教阿喇哈青森立下諸多誓言等等,麵子上自然是過得去的,可對瓦剌而言卻沒什麽損失。

    許久後,謝遷試著一般出聲:“陛下,是不是可以考慮……收為臣國?”

    嘶!

    聞言,弘治皇帝都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這想法不可謂不大膽啊!

    原本,兩國乃是平等對立的,這一手下來,無論是否能真正轄製瓦剌,最起碼表麵上,這瓦剌是大明的臣!

    這可是數百年都沒有的壯舉。

    要知道,北方各族皆桀驁難尋,絕不會輕易稱臣的。

    “能……行嗎?”弘治皇帝也想不確定,卻是動了心。

    真要可行,他弘治皇帝賓天之後,見到諸多老祖宗也臉上有光啊。

    打生打死的敵人,收服為臣!

    就問太祖皇帝、文皇帝,孫兒可還行?

    劉健想了想道:“不若……教鴻臚寺那邊試探一番?”

    “不可!”

    弘治皇帝當即否定。

    賈斌那老東西他早就看不順眼了,但朝堂之間卻偏偏需要這樣的人來和稀泥,所以一直忍著沒動。

    “教太子去吧,權當做一場曆練。”弘治皇帝拍板。

    諸多大事方略,就此定下。

    很快,消息傳遍朝堂,無數人驚的瞠目結舌。

    那寧遠孤軍深入瓦剌,是為了彰顯大明威嚴?

    最終的目的,則是為了穩定北方?

    更離奇的是,寧遠之所以敢如此……是因為陛下曾下過一道中旨?

    許多人傻眼了。

    真相,竟是這般?

    “大事不妙嘍。”

    “諸位,爾等回想,在我等上奏彈劾寧遠之時,陛下可曾理會一嘴?”

    “呀,是啊!原來這是陛下與那寧遠早已謀定好的!連三位閣老都被蒙蔽其中。”

    “難不成,陛下要動我們?不可能吧?”

    “無事,我等乃是言官,聞風啟奏,有什麽錯?”

    “怕就怕被寧遠那小東西惦記上。”

    “嗬……那他也得有那個本事才成,這一次,他攤上大事了,揚州那邊……”

    “噓,慎言,少嚼舌頭,我等故作不知便是。”

    一些人在暗中商議著,卻是略微不忿。

    “那狗東西一行,非但沒錯,反而為我大明漲了臉,著實氣人啊!”

    “快別說了,又來人了!”有人闖了進來。

    “誰?”

    “韃靼使團,最新消息,已到了虞台嶺,懇請入關呢。”

    “窩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