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穀賤傷農

字數:5568   加入書籤

A+A-


    似是心情不錯,楊廷和回到家,特意拿出珍藏許久的百善鋪子的高度白酒,又教人炒了一些菜,自斟自飲。

    晚些時候,一道人影匆匆閃過,如賊人似的,鬼鬼祟祟。

    楊廷和不禁皺眉:“回來!”

    “噢……”

    被抓包的楊慎隻好垂著頭,老老實實走到酒桌旁。

    楊廷和抬起眉頭:“作甚去了?你這幾日,皆是早出晚歸,怕是沒幹好事吧?”

    楊慎心底一驚,忙是搖頭:“沒有沒有,父親,近日來,京城的外地學子越來越多了,皆是為了明年春闈準備的,兒子隻是與他們交朋會友而已。”

    楊慎緩緩點頭。

    隻是交朋會友而已,倒也無礙。

    不過他還是一臉嚴肅道:“此番,你也中了舉,接下來,最好少出去閑逛,多看看書,爭取明年高中進士。”

    “為父知道,你仗著自己有些許才氣,有些狂傲,年輕人呢,倒也可以理解。”

    “可是,你知不知道,東林小學也來了兩位年少天才,其一孫清,其二是與你相差無幾的李廷相。”

    “同樣的年紀,人家皆有問鼎一甲前三名之姿,你呢?”

    “同是年輕人,緣何差距如此之大啊?你好好反思反思!”

    說著,楊廷和也嚴厲起來,卻隻是一番說教而已。

    他很清楚,自家兒子確實有才氣,比他這個當老子的還要強幾分。

    然,學問尚淺。

    與那孫清、李廷相比起來,還有著一定的差距。

    如若同時科舉,怕難以獲得好的名次。

    所以,他甚至考慮教自家兒子放棄此番會試與殿試,待得日後學問大成,再科舉,說不得也能獲得前三甲。

    “你先坐下。”楊廷和忽然說道。

    “啊?”

    本已哼哈答應下來的楊慎站定,不得已,隻得重新走回桌旁,坐下。

    楊廷和想了想道:“穀賤傷農,何解啊?”

    楊慎略微一頓,知道自家老爹是考驗自己的學問。

    他幹脆道:“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楊廷和點頭,還不錯,還知道出處。

    跟著,楊慎繼續道:“隻是……父親,兒子不懂,明明是豐收的年份,傷的怎地還是那些農人呢?”

    楊廷和笑了笑,解釋道:“這不是很簡單嘛?農民豐收了,糧食便多了起來,多了,價格自然低廉。”

    楊慎沉默半晌。

    這簡單的經濟道理他自是懂的,隻是……

    他一臉平靜:“隻是遇上豐收的年頭,最起碼……他們可以吃飽飯了啊。”

    楊廷和怔了怔,竟是半晌無言。

    這話,角度甚是刁鑽。

    豐收了,糧食多了,無論怎樣,百姓們是可以吃飽飯的。

    可若遇上饑荒年頭,糧食欠收,百姓們根本吃不上飯啊!

    如此對比下來,所謂的穀賤傷農道理又沒那麽深了。

    “好!”

    楊廷和大喜:“吾兒才氣非凡也,當浮一大白,來來來,喝一杯!”

    也是這時,養心殿。

    夜漸漸深了,弘治皇帝卻是無心睡眠。

    拋卻那兩所小學的暗自爭鋒且不談,而今四方倒也平和。

    四處沿海,都穩定了,出海的商人數量倍增。

    傳言中,一些個商人好像找到了門路,竟是可以直接買到那牽星平安令,大多可以護佑一路平安。

    行商增多,來往安全,也就給四處的海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銀子。

    很好的。

    還有便是北邊,也是一切平穩有序。

    行商大熱,一些個人還跑去了北北都司,放牧捕魚。

    這期間,倒是北北都司的一些牧民與韃靼的牧民因地盤的事情,發生過一些爭執,卻是被那圖魯勒圖輕易解決了。

    總的而言,北北都司相對安定。

    地貌廣闊,卻隻有一萬朝廷大軍把手,至今沒出問題,那圖魯勒圖也是功不可沒。

    “倒是西邊……”

    弘治皇帝麵色低沉。

    陝西那邊,今年糧食大豐收,大小麥的產量,幾乎相當於平常年份的兩倍。

    也正因如此,糧食的價格開始暴跌。

    一石糧,竟隻要五錢銀子,相較於以往年頭的價格的一半還不到!

    所謂穀賤傷農,如此低廉的價格,於百姓們是極為不利的。

    “真真是饑荒愁人,豐收也愁人啊!”弘治皇帝歎息。

    轉來翌日,早朝。

    還不等百官開口,弘治皇帝直接道:“想來諸位愛卿都應該知道了,陝西那邊大豐收,然,糧食價格卻開始暴跌,此事如何應對啊?”

    下側,諸多百官自是都準備好了,紛紛開始諫言。

    戶部尚書周經開頭:“稟陛下,所謂穀賤傷農,陝西那邊米糧價格已跌至五錢,朝廷當在此時以稍高出市場的價格回收糧食,盡量減少百姓們的損失。”

    弘治皇帝點頭。

    這也是朝廷慣用的手法。

    豐收的時候,米糧價格低,朝廷以稍高市場價收購,屯糧。

    到得災難年頭,再將這些糧食以稍微低於市場價放出,以此平衡市場。

    隻是……此一番陝西那邊的價格太低了,哪怕朝廷稍微提高些許價格,與百姓而言,也未必有用。

    跟著,倒是也有一些人提議,無非是借助陝西各地官府的力量進行幹預,以此穩定市場價格。

    聽了半天,弘治皇帝也是無甚興致。

    而就在此間,一道身影站出。

    “稟陛下,所謂穀賤傷農,臣以為……未必有絕對的道理!”

    唰!

    話音落下,百官幾乎同時望了過去。

    要知道,此話出自漢書,乃是儒家的二十四史之一。

    麵對這等儒家學問,這位……王大人,竟是開口直接辯駁?

    瘋了吧?

    “哦?”

    弘治皇帝也是詫異:“王師傅何以出此言論啊?”

    卻聽王鏊不緊不慢道:“豐收年,無論怎樣,百姓們至少還有一口糧食吃,可若饑荒年頭,百姓們是吃不上飯的,故,穀賤未必傷農。”

    嗯?

    百官紛紛詫異。

    這話,似乎也有些別扭,詭辯一般。

    可不知為何,竟……有些道理!

    是啊,不管怎樣,豐收年,百姓們是不至於餓肚子的,總也比饑荒年頭好吧?

    “天下大豐收,乃是興盛之兆,臣,恭賀陛下,大明永昌!”王鏊徐徐道。

    “恭賀陛下,大明永昌!”其餘百官也紛紛跟著附和。

    不得不承認的是,王鏊這一番話,如同一記神奇的馬屁,拍在了陛下的心結上麵。

    所謂穀賤傷農,那是沒有對比。

    如此對比下來,盡管糧食價格低了,可百姓們終究還是有一口飯吃的。

    這便是好事!

    弘治皇帝也會意過來,點了點頭道:“也有些道理,不過朝廷這邊,該收糧還是要收的,盡量穩固價格。”

    一件大事,大抵商議下來。

    很快,經過內閣這邊與百官確定細節後,大抵將收購糧食價格定在了六錢,比陝西那邊的市場價格高了一百文。

    跟著,朝廷與諸多百官這個龐大的機器開始行動起來。

    也是這時,得知消息的寧遠愣了愣。

    “五錢?六錢?糧食竟便宜到如此地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