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差點被氣死的趙恒

字數:4445   加入書籤

A+A-


    桃紅柳綠,滿園爭春。

    這是一個三十多歲,正值盛年的男人。他身姿挺拔,麵容俊秀,在一個男人最好的歲數,恰又有了最成功的的事業。

    他是皇帝。

    趙宋家的第三代皇帝,趙恒,一個打出生就是幸運兒的皇帝。

    在他之前,他的父親也就是趙二前後立過兩個太子,老大趙元佐、老二趙元僖,而他隻不過是一個太平王爺。

    結果先是趙元佐患了失心瘋,深夜焚燒皇宮被廢,然後趙元僖家宅不寧,妻妾爭風吃醋竟將趙元僖毒死,遙不可及的太子冠冕就這麽落到了當時正滿東京帶著劉娥遊玩的趙恒頭上。

    那一年,他還叫趙元侃。

    當內侍找到趙恒,稟報說寇凖求見的時候,趙恒正陪著劉娥看書,這是他為數不多的喜好,不是看書,而是看人。

    從十五歲少不更事的歲數在四川邂逅後者開始,趙恒就向後者展開了猛烈的愛情攻勢,即使當時的劉娥已為人婦,可趙恒不在乎。

    他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建築工人,沒有挖不倒的牆角。

    要不是自家老爹趙二當年棒打鴛鴦,趙恒早就正大光明的將劉娥娶進東府,哪裏還輪的到潘美的女兒來做趙宋的皇後。

    “寇相來必是軍國要事,陛下先去忙吧。”

    趙恒給媳婦告罪一聲,隨著內侍離開去見寇凖,麵色上已帶了三分不喜,如果寇凖此次不是要事,他一定要批評幾句。

    可真當見到寇凖的時候,趙恒反而變了想法,隻期待著別是什麽滔天禍事。

    從自己還沒當太子的時候就認識寇凖,君臣相識近二十載,這還是自己第一次見到寇凖如此神情失措。

    “發生什麽事了?”

    搶在寇凖見禮前,趙恒已經率先開了口。

    前者躬身道:“官家,江南路洪州發生叛亂,逆賊原洪州都水、營繕監功曹駱永勝於三月初二興反軍奪城,僭號偽楚,建製開元。”

    這天下,哪來那麽多逆賊反賊?

    趙恒怒不可遏,破口大罵:“朕自登基以來,寬徭薄賦,仁政待民。呂相說父皇在位時多興刀兵,朕就與民生息,緣何還有這麽多欲壑難填之徒。

    前有王鈞是益州團練,今又冒出一個駱永勝,也是朝廷官員,一個個食朝廷俸祿,竟還如此無君無父!氣煞朕也。”

    罵了一通之後,趙恒才算是看到寇凖手裏捏著的書信,心裏便知應該是軍情無二,當下就上前去拿,熟料竟然被寇凖躲開了。

    這下弄得趙恒有些不虞,蹙眉道:“怎的,寇相現在連軍情都不打算讓朕看看了嗎。”

    寇凖麵露難色,更是後悔自己怎麽就把江南的谘文原封不動拿了過來,這裏麵可還附著那段檄文呢,怎可給趙恒看。

    作為趙恒二十多年交情的老友,寇凖可是很了解趙恒為人,更是至今沒有忘記,二十年前還少不更事歲數的趙恒在東京再度邂逅劉娥後,興奮不已帶著‘女朋友’來找自己喝酒時的樣子。

    這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而一個重感情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傷。

    “官家,逆賊狂悖,然兵不過一萬,請官家放心,臣即刻去樞密院調兵,三個月之內定將匪首擒下交由官家審斷。”

    可是寇凖越是不願讓趙恒看到,後者便更加堅持,甚至有些動了怒。

    好嘛,怎麽一場北伐下來,寇相都打算替朕裁斷天下事了,真是鞠躬盡瘁啊。

    這話說的有點重,寇凖也不敢接,隻好重重歎了口氣,將這封急信遞給趙恒,但不忘向著趙恒身邊的張耆遞上一個眼色。

    張耆不是太監,他是趙恒幾十年的家仆,也是趙恒的朋友,兩人是總角之交,親密至極。寇凖的眼色一到他就明白,必是什麽不得了的大事,當下做好準備,時時刻刻盯著趙恒的神情。

    眼睜睜看著後者的臉從紅到青、轉黑最後回到紅。

    “逆賊、逆賊安敢如此~~呃啊!”

    信從趙恒的手裏滑落,和著春風飄飄蕩蕩,但還未來得及起舞,就被淋成了落湯雞。

    漫天血雨。

    “官家!”

    看著趙恒捧著心口往後倒,寇凖也好、張耆也罷,包括周遭大幾十號隨從都嚇得亡魂盡冒,蜂擁上前。

    “傳太醫、傳太醫啊!”

    張耆都快急哭了,再看趙恒,此時就倒在張耆的懷裏,淚流滿麵。

    有道是罵人不揭短,這篇檄文可謂把趙恒的傷疤全給重新揭開,還重重了撒上一把辣椒麵。

    五個兒子相繼早夭一直是趙恒心裏的痛,以至於眼下三十多歲了,竟然還是一個無嗣的皇帝,這也是為什麽他要禦駕親征的時候,滿朝都不同意。

    萬一刀劍無眼,國無儲君,天下怎麽辦。

    “陛下、陛下。”

    看著趙恒嘴唇嚅動,寇凖馬上把腦袋湊過去,聽著前者有氣無力的吐字。

    “殺!殺!一個不留,誅...九族!”

    看到趙恒如此灰敗之神色,寇凖紅著眼點頭:“請陛下放心,臣記下了。”

    正說著呢,太醫來了,一搭脈搏也是大驚。

    “心脈受損。”

    這恰是寇凖最最擔心的事,一個情感細膩的人最怕受到的就是這種心靈上的傷害,而這篇檄文的內容打了趙恒一次滿倍暴擊。

    後宮穢亂、嗣運不昌。

    這句話對趙恒的傷害,遠遠要比後麵那句‘遍數罪孽,三江之水不可洗’攻擊趙恒賣國苟且更甚之。

    因為趙恒最愛的女人劉娥,三十多歲至今也是懷不上孩子。

    風言原因,就是這劉娥前後跟了太多個男人,而且一個女人從四川一路尋來東京,誰知道路上有些不堪的過往。

    來到東京之後賣藝為生,終日與野男人混跡在一起,生活怎麽可能檢點,說不準就是行房事太多,靠著水銀避孕,才致使藍田受損,種不出玉來。

    而且最令人無語的地方,便是她在趙恒發小張耆的家裏住了十五年!

    趙二不希望趙恒娶一個風塵女子,趙恒也是相信自己兄弟,就來了個托妻不獻子,平日裏一得空就往張耆家裏跑去私會。

    真是好兄弟!

    這不叫穢亂,還有啥叫穢亂。

    趙恒作為一個男人,還是當今天底下身份最顯赫的男人,哪裏受得了別人來揭這種傷疤。

    以前戴過綠帽子也就認了,何至於現在還被人捧著送到眼前再看一遍。

    “官家需要修養,國事就由寇相去和呂相商議吧。”

    張耆忙著將趙恒背上龍肩輦,卻也不忘在最後咬牙切齒的叮囑一句:“求寇相勿要使官家失望,這等逆賊一定要斬盡殺絕,一個不留!”

    “一定。”

    寇凖看著手忙腳亂抬著趙恒離開的宮人,撿起地上那紙被鮮血浸透的谘文信報,重重的歎了口氣。

    國家不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