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嶺南處置

字數:8262   加入書籤

A+A-




    皇帝需要臣子忠心,但皇帝不能指望臣子忠心,哪怕是嬴政這種偏感性的皇帝。
    即使是嬴政,心中對自己的親兒子都存有忌憚,更不要說那些跟他非親非故的朝臣。
    嬴政用人看的本就不是忠誠――這也是古尋話裏的意思。
    “國師對他倒是信賴有加。”嬴政確實沒有糾纏這個話題,如此評價了一句。
    古尋嘿嘿一笑,回道,“他是聰明人,聰明人是好打交道的。”
    韓信這種人,是最懂得識時務者為俊傑的了。
    雖然以前他對帝國多有瞧不上,但既然入了古尋的彀中,就不會冒然生出小心思了。
    嬴政微微點頭,對此也是認可,“帝國法度自有定理,賞罰必須分明。”
    “連上嶧山那次,韓信也算接連立功,國師希望朕如何賞賜於他?”
    “賞罰之事,自由陛下定奪,再不濟也該問他本人,我就不合適開口了。”古尋擺了擺手推脫道。
    嬴政手上的動作頓了一下,然後說道,“按律,自當是給他加官進爵,賞金賜玉,不過他年紀輕輕已經在短時間內接連升遷,朕也無從再封,至於金玉財物……不值一提。”
    韓信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從一介布衣直升為了校尉,軍爵也足有八級,再往上升就得是將軍和九級爵。
    這算什麽級別呢?
    舉個例子,當初的平陽重甲軍統帥王正好就是這個級別,將軍職加九級爵左庶長。
    這已經算是帝國軍方舉足輕重的人物了,把韓信升上去,會有很多人不滿的。
    況且以他立下的功勞也不足以賞這麽大。
    事實上,要不是嬴政格外看重這次泰山封禪,韓信這點功勞也就夠賞點黃白之物。
    “此事,朕確實不好決斷,他是你看重的人,所以還是聽聽你的意見吧。”
    至於古尋說的去問韓信本人這個方案,嬴政直接提也不提。
    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站在他這個皇帝麵前討要賞賜的,反正韓信現在還不夠格。
    見嬴政堅持,古尋也不再推辭,低眉沉吟少頃之後,笑著回道:
    “不知道陛下對百戰穿甲兵接下來有何安排?”
    嬴政聞言抬起了頭,臉色看不出變化,平靜的反問道:
    “國師看上百戰穿甲兵了?”
    “隻是有個想法。”古尋也不客氣,笑嗬嗬的回了一句。
    嬴政想了一下,回道,“農家仗有十萬弟子,目無法度,違抗帝國,其罪當誅!”
    “朕將百戰穿甲兵留駐東郡,便是為了防備農家,不過此事倒也不必非得這支部隊。”
    “國師有什麽想法?”
    古尋微微頷首,回應道,“如今百戰穿甲兵損失慘重,沒個大幾年光景隻怕恢複不過來,實在不宜執行作戰任務,陛下安排他們盯著農家倒也算正合適。”
    正常來說,百戰穿甲兵這種精銳中的精銳,都是用於執行最艱巨的攻堅任務。…。。
    若是南北戰事有所不順,嬴政很有可能就會直接派百戰穿甲兵頂上去――當然,這是在百戰穿甲兵受創之前。
    但現在這支部隊編製不齊,不宜再執行高難度戰事,用來盯著農家這種菜雞,邊盯梢邊修養確實是最合適的安排。
    不過古尋覺得還是有點浪費――而且對農家威脅太大。
    隻要別再出現王離那種失了智的情況,殘廢的百戰穿甲兵還是能打穿農家的散兵遊勇。
    所以還是給調走吧。
    古尋說出了自己的建議,“不過我覺得,不如讓百戰穿甲兵南下閩中,和平陽重甲軍匯合。”
    “哦?”嬴政眼眸一閃,反問道,“嶺南戰事如今的狀況,國師應該很清楚,將傷了元氣的百戰穿甲兵調去,又有何益?”
    古尋解釋道,“嶺南如今確實戰事膠著,當地人反抗激烈,屠睢將軍本人都屢次遇險。”
    “但是,嶺南於陛下而言已是囊中之物,無非早幾年晚幾年的區別,待到靈渠挖成,嶺南的反抗再不足為慮。”
    “但嶺南本身,還需要陛下注意啊!”
    最後幾個字,古尋特意加重了語氣。
    嬴政聞言眉頭微皺,顯然已經領會了古尋話裏的意思。
    就如古尋所說,隻要靈渠一建成,帝國的軍需輜重可以快速運往嶺南區域,無論當地人反抗的有多激烈都再無意義。
    胳膊終究是擰不過大腿的。
    但當地人的反抗可以消滅,可嶺南本身的特殊地勢就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了……至少短時間內不可以。
    古尋意味深長的繼續說道,“嶺南地區距離關中朝廷幾有萬裏之遙,且出入要道就那麽幾條,不可不防啊。”
    雖然嬴政對百越之地的態度和中原其他地區一樣,堅決推行郡縣製,但他隻是厭惡分地封君,不是腦子有問題。
    嶺南地區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完全納入中央朝廷的管理,必須實行一定程度的自治。
    而擁有這個自治權的人,無論是從嶺南地區本地土著中選,還是中央朝廷親自指派人去,都不安全。
    之前就說了,即使是嬴政,也不會真的相信臣子的忠心。
    真正得他信任的全天下可能都湊不出來一個,古尋算是半個――這是因為古尋不止一次救過他的命。
    可他總不能把古尋派去管理嶺南地區。
    而其他人嬴政是真的信不過,不過也不怪他信不過,嶺南那塊地實在太容易擁兵自立了。
    隻要控製住為數不多的幾條出入要道,就能徹底脫離中央朝廷的管治。
    帝國想要再打下來,哪怕有了靈渠,也少不得二三十萬兵力的調動。
    嬴政但凡腦殼沒問題,肯定是不願意再來一次嶺南之戰的。
    那就得做好防範。
    防範的方法也隻有一個――駐兵。
    隻要在嶺南的出入要道提前安排好兵力把守,自然不用擔心嶺南官員封地自立。…。。
    不過這就出現了新的問題――駐軍出問題怎麽辦?
    從當地征兵顯然不行。
    從中原派兵過去,短時間內或許沒事,但時間長了軍隊上下也會產生異樣的心思。
    嶺南太遠了,遠到任何人去了都跟被永遠發配沒區別,這足以讓他們徹底在中原的一切,安心在當地生存。
    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妥善的方法就是定期換防。
    但還是那句話,嶺南太遠了!
    帝國根本不可能頻繁進行駐軍換防。
    這種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安排最精銳的職業軍人長期駐紮以把守嶺南要道了。
    當然,依舊算不上萬全之策,但這種事就不存在完美的解決辦法。
    問題的根本在於人心思變,而這個問題是無解的。
    嬴政並不會去糾結無解的問題,所以他現在的問題就是派哪支軍隊前去駐守嶺南要道。
    “嗯……有內史騰率領的平陽重甲軍,國師覺得還不夠嗎?”嬴政看著古尋,輕飄飄的問了一句。
    古尋一攤手道,“以內史騰的能力,和平陽重甲軍的實力,理論上是夠了。”
    “但嶺南地勢注定不適合平陽重甲軍發揮,多做一道防範也不是壞事,反正百戰穿甲兵也需要休整恢複。”
    選擇嶺南作為百戰穿甲兵的休整地區也正合適。
    百戰穿甲兵需要先補齊編製,然後操練配合,最後再以實戰磨練。
    因為駱越和西甌地區還在抵抗,嶺南的其他地方反而會暫時處於平靜之中,讓百戰穿甲兵可以安心練兵。
    等過上一段時間,整個百越被徹底打下來,大概率就會開始局部的,不間斷的小規模暴動,正適合百戰穿甲兵新兵實戰磨練。
    如果本地官員真的有了不臣之心,更是可以直接配合平陽重甲軍打大規模戰事。
    “嗯……”嬴政手指點了點,發出一聲輕哼,對古尋的提議不置可否。
    古尋給出的理由,嬴政是認可的,覺得這麽安排確實合適。
    但到底要不要這麽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看古尋的話,貌似還沒說完。
    “國師還有什麽想法?之前朕跟你聊的是那個韓信的獎賞,你說起百戰穿甲兵應該不是心血來潮吧?”
    古尋抬手一揖,“陛下明鑒。”
    “我想……不如讓韓信繼續暫領百戰穿甲兵,前去駐守嶺南。”
    嬴政的眼神泛起了一絲波動,但還是保持著平靜的神色,沒有回應古尋,也沒說其他話。
    他在考慮。
    古尋提的這個獎賞方案,倒不是不行。
    雖然沒給韓信任何實質性獎勵,但能執掌帝國王牌軍,是任何一個帝國軍人都無法拒絕的殊榮。
    不過這個提議也讓嬴政起了疑心。
    對於古尋,他比其他人要信任的多,但也不是完全信任,更何況他對古尋的信任也隻在其一人身上,而古尋背後的流沙,他是半點信任也無的。…。。
    統領平陽重甲軍的內史騰算是長公子派係的,雖說不算是核心成員,卻也足以讓嬴政無法對他徹底放心。
    若是百戰穿甲兵再交給被古尋一手提拔起來的韓信,那就相當於嶺南要道落入了長公子派係的掌控之中了。
    雖然扶蘇被他貶去了北地,按理說嶺南是怎麽也夠不著了,可……這種事終歸是不得不防的。
    古尋當然也知道嬴政心中的疑慮,並未多說什麽,隻是靜靜等著對方的回應。
    沉默持續了良久,嬴政終於開口了:
    “國師為什麽會想到讓韓信執掌百戰穿甲兵?”
    古尋哈哈一笑,解釋道,“也算是韓信自己的意願吧。”
    “上次我讓他去清掃泰山周遭的時候,跟他閑聊了幾句。”
    “他這人心比天高,自認為領兵作戰天下少有人能出其右,不僅自己自視甚高,連掌管的兵也想要最好的。”
    韓信如果本人在場的話,隻怕不知道會在心裏罵的多難聽。
    古尋說的話不算錯,韓信的性格就是如此,但這話他可沒有說過。
    至少不是這麽說的,最多隻是大概意思有些接近。
    古尋說的卻好像是他特別想要執掌百戰穿甲兵一樣,把責任都推到了他的頭上。
    不過古尋本人對此倒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這本來就是他在給韓信爭取好處,當然應該那小子自己承擔相關的代價。
    反正不會坑死他。
    更何況嬴政八成也不會盡信古尋這話。
    嬴政看起來像是相信了古尋的話,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說道,“照國師所說,這韓信倒是個自負之人。”
    古尋不甚在意的回道,“軍伍之人,沒點銳氣如何能帶兵打仗?等他到了王老將軍當年的年紀再修身養性,韜光養晦不遲。”
    “國師的率性灑脫,朕最是欣賞。”嬴政先是誇了古尋一句,然後說道,“至於國師的提議……容朕之後見見那個韓信,再做決定吧。”
    “全由陛下定奪。”古尋對此自無任何異議,揖手回道。
    “嗯……”嬴政點了點頭,然後突然轉換話題說道,“幾日後的封禪大典,朕希望由國師你來代領百官。”
    “我來?這不合適吧?”古尋有些詫異的回道。
    泰山封禪之禮基本算是規格最大的祭禮,主祭自是皇帝本人親自擔任,而代領百官及隨行人員的人就算是副祭了――當然,隻是粗略這麽一說,實際劃分並非如此。
    總之,按照慣例,代領百官之人基本都是由儲君擔任,帝國沒有儲君,所以都是扶蘇來。
    上次春日大典就是扶蘇。
    若是扶蘇不在,則由百官之首,也就是相國李斯擔任。
    之前帝國的大型祭典都是如此安排,古尋一向隻是當個湊熱鬧的氣氛組。
    “國師不願意?”嬴政聞言反問了一句。
    “呃……沒問題。”古尋想了一下,直接同意了。
    大一統後的第一次泰山封禪,意義重大非常,能夠深度參與其中古尋當然不會拒絕。
    “不過李斯那邊……”
    嬴政並不在意,一擺手道,“李相國不會在意這種事的。”
    古尋心中不由一笑。
    李斯這人極度務實,一般情況下確實不會在意這種事。
    但在嬴政已經表現出對泰山封禪莫大重視的情況下,他卻被臨時從副祭的位置上換掉,就未必不會讓他心生忌恨了。
    榮譽李斯不在意,但皇帝的眷顧他可在意的很呢。
    嬴政同樣了解李斯,所以他這話根本不是說李斯不在意,而是在說李斯不敢在意――李斯做官的最大準則就是不跟皇帝做對。
    “既然如此,我沒有問題了。”
    古尋回答完,突然頓了一下,急忙又問道,“流程不會很繁瑣吧?我可能做不來啊!”
    他對禮製這玩意最是深惡痛絕。
    若是代領百官參與祭禮需要經過十分繁瑣的準備和流程,他可就得考慮考慮要不要費這個事了。
    39314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