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一波又起

字數:8168   加入書籤

A+A-




    東郡邊境,大澤山,農家總部核心,炎帝六賢塚外。
    現任農家俠魁田言一臉蒼白,提著屬鏤劍,從山穀外緩緩走了進來。
    和曾經隻是假扮田言的阿言不同,田言是真的身染惡疾,雖然一時要不了命,身子骨卻是遠比常人虛弱,縱使時值夏日,她也不得不裹著一身絨衣鬥篷。
    阿言之前給了她不少保命的好藥,不過也隻是杯水車薪,起不了實質性的作用。
    山穀中,一道人影佇立在巍峨高大的神農先祖像前,一襲白衣,麵罩遮臉,掌間握著越王八劍之一的卻邪。
    正是羅網天字殺手卻邪,或者也可以說就是阿言。
    她過來找田言,以卻邪的身份最合適,哪怕被人發現了也不會懷疑到她的真身上。
    畢竟農家高層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他們的新俠魁和羅網有瓜葛。
    田言穿過山穀懸道,也來到神農像前,先開口道:
    “抱歉,久等了。”
    “沒有,剛到。”阿言轉過身看向田言,用掩飾過的聲音笑著回道。
    簡單寒暄兩句後,阿言直入正題問道:
    “羅網那邊有給你新命令嗎?”
    田言搖了搖頭,“沒有。”
    “最近的一條命令,隻是通知我泰山任務取銷了。”
    說到這裏,田言反問道,“泰山封禪之事到底發生了什麽變故,為何羅網會取消任務?”
    因為之前就得了趙高的命令,所以田言一直對泰山封禪之事很上心,但這件事江湖人其實不好打探。
    農家雖然弟子眾多,但偏偏在朝堂上毫無根基,和儒家也關係平平,所以一直無法深入了解封禪之事的細節。
    沒有足夠的信息,田言縱使聰慧,卻也無從猜測趙高這個老狐狸到底在打什麽主意。
    阿言簡單解釋了一下,“這事牽扯到帝國內部的權力爭鬥,簡而言之的話,就是因為帝國國師的幹預,以及嶧山的變故,迫使趙高不敢做得太過分了。”
    “嶧山……”阿言點了點頭,回應道,“說起來,之前羅網那邊發過密函,讓我提前行動,去嶧山執行任務,不過被我找理由搪塞過去了。”
    她作為農家俠魁,當然不能隨隨便便就到處亂跑,所以羅網的任務隻要不是提前跟她說明,她就有理由拒絕。
    趙高也不能說啥,除非他願意放棄掉田言農家俠魁這個身份。
    當然,如果真想走,田言有的是理由,農家現在基本是她的一言堂,不存在什麽阻力。
    說到底隻不過是托詞。
    趙高也知道田言是糊弄他,他隻是不好發作,不過田言若是糊弄的次數多了,趙高估計就不會客氣了。
    阿言點了點頭,“嶧山的事,本就是被羅網刻意推動的結果,趙高當時應該是想把農家也攪和進去,隻是被你推脫掉了。”
    “不過就算摻和進去也無妨,農家在帝國眼中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叛逆分子了,隻是暫時不好對你們下手而已。”…。。
    田言微微點頭示意明白,接著試探問道,“泰山任務被阻止,那趙高的謀劃?”
    “他當然沒有失敗,否則他就不會收手。”
    阿言輕歎一聲,淡淡的回應道,“泰山封禪的順利完成,也隻能代表他暫時隱忍而已。”
    “那接下來……”田言跟著又問道。
    “我會暫時留在大澤山,躲在暗處。”阿言回答道,“若是羅網再有任務,肯定還會把農家攪進帝國內部爭鬥的漩渦中,你盡管配合他們就是。”
    “我會給你提供幫助的。”
    “好,我明白了。”田言點了點頭,“那你的在哪兒落腳?”
    阿言環視一圈,然後回道,“就在這裏,有事來這兒找我吧。”
    炎帝六賢塚是農家聖地,即使是六堂堂主等閑也不會來這裏,很適合阿言藏身,以及二人見麵。
    田言聞言點了點頭,也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若是換個正經的農家弟子,隻怕不樂意讓人藏在他們的聖地裏。
    不過田言就完全無所謂了。
    她對農家,很難說是善意多還是惡意多,畢竟她這悲劇的一生,歸根究底農家占了一半的責任。
    當然,嚴格來說是農家曾經的言烈山堂堂主田猛占了一半的責任,不過這也足以讓她對農家本身沒什麽好感了。
    什麽聖地不聖地的,她才不在乎。
    她都能出賣農家的利益了,何況這一點細枝末節。
    ………………
    帝國,濟北郡。
    龐大的東巡車隊照舊以堪稱遲緩的速度行駛在帝國的直道上。
    泰山封禪結束,嬴政自然沒有繼續在岱宗地區逗留的理由,東巡車隊也隨之再次啟程,朝著位於極東濱海的桑海而去。
    封禪之後,古尋並沒有第一時間離開車隊,而是繼續隨行。
    因為他現在並沒什麽事要做,或者說要做的事情一時間根本沒頭緒,索性留在車隊裏躲清閑。
    順便可以盯著趙高那老小子。
    車隊中心,嬴政的座駕中,古尋坐在下首,端著一杯茶有一下沒一下的品著。
    嬴政坐在上首,照舊在閱覽公文。
    他總是忙不完的事。
    一般情況下,嬴政的具體位置是不確定的,在幾輛座駕中來回切換,且嚴格保密,以防止有人刺殺。
    不過古尋現在在車隊裏,他也就懶得費這個事了,一直待在這一輛馬車裏。
    如果有人能頂著古尋的保護傷害到他,那做再多準備也是無濟於事。
    兩人坐在馬車裏,誰也沒有說話,好半晌後,嬴政的工作似乎暫告一段落,才算停下手上的事情,抬頭看向古尋。
    “國師,你是從桑海過來的,蜃樓的情況如何?”
    “呃……”古尋沉吟一下後回道,“這個我也不好說,我不了解那艘船啊。”
    “反正看著是沒問題,公輸仇也再三確認過一切正常,就是……前段時間上麵出了點小亂子,卻也都處理完了。”…。。
    “小亂子?”嬴政眉頭一揚,“國師口中的小亂子,恐怕對旁人來說未必小吧?”
    “確實隻是小事,有幾個毛頭小子闖上了船,不過動靜確實鬧得有點大。”古尋解釋道,“這完全是陰陽家那幫人不靠譜導致的。”
    “現在已經沒事了,陰陽家的人也老實多了。”
    嬴政看著古尋,眼神中閃過一抹思索,卻沒有追問古尋口中的‘毛頭小子’是什麽人,竟然能闖入戒備森嚴的蜃樓。
    try{ggauto;} catc101nove.come="margin: 0px auto;">
    “國師既然說沒問題,朕自然是相信的。”嬴政收起思緒,點頭回道,“想來等朕抵達桑海,蜃樓也就可以拔錨啟航了。”
    古尋一抱拳,笑著回道,“桑海的局勢,我還是有把握的,不過船是否能按時出航,就不是我能決定的了,得看公輸仇,還有陰陽家的人。”
    “嗯。”
    對於古尋的直言不諱,嬴政沒有在意,隨意的應了一聲,然後轉問道,“儒家那位伏念掌門,國師可熟悉?”
    聽到嬴政忽然提起儒家的話題,古尋眼眸中異色一閃而過,旋即笑著回答道,“說實話,不算熟。”
    “小聖賢莊內和我相熟的人,一個是荀夫子,另一個就是張良了。”
    嬴政稍微向後靠了靠,腰板依舊挺直,接著問道,“國師對那位伏念掌門有什麽看法?”
    古尋想了一下答道,“大概就是一個……類似曾子的人吧,堅毅,認真,板正,守矩,負責……作為一個掌門是絕對合格的。”
    “那你覺得,他對焚書令會是什麽態度?”嬴政輕哼一聲,立刻追問道。
    古尋聞言苦笑一聲,攤手回道,“陛下何必多此一問呢?”
    “但凡是個正經的儒家學者,就不可能接受陛下的焚書令……甚至不止是儒家,但凡是個正經的讀書人都接受不了。”
    “嗬!”嬴政冷哼一聲,合上雙眼,語氣平靜的說道,“朕此前也曾猶豫過……”
    古尋坐在下麵,表情毫無起伏。
    嬴政既然這麽說,就代表他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推行焚書令了。
    嬴政後麵的話也證實了古尋的猜測一點沒錯。
    “但是封禪之事讓朕徹底堅定了推行此事的決心!”
    在封禪一事上,儒家眾多儒生的表現讓嬴政無比確信,天下不該繼續存有這麽多嘈雜無序的聲音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帝國,也該隻有一個聲音!
    “口口聲聲讀聖賢書,讀到最後不過是以古非今,誹謗朝政,霍亂綱常!”
    古尋默然的聽著嬴政對讀書人的看法,不置一詞。
    不是他無話可說,隻是懶得做那個無用功。
    嬴政不是個聽勸的人,至少現在的嬴政已經聽不進去勸了。
    若是些細枝末節的小事,嬴政無所謂堅持,可若是他打定了主意的大事,那所有和他不同的意見都隻是錯誤,隻有他是對的。…。。
    古尋也不例外。
    不過古尋懶得說話,嬴政卻非要讓他給個態度。
    “國師,你覺得朕這麽做是錯的。”
    古尋無奈的一拱手道,“陛下既有聖裁,自然再無他論,我也一樣。”
    古尋不想浪費口舌,但也不願意昧著良心強說這事沒錯。
    嬴政聞言沉默片刻後說道,“看來國師確實對此很抵觸啊……”
    古尋輕歎一聲,無奈的解釋道,“陛下明鑒,我並無抵觸一說。”
    “荀夫子在《天論》一文中有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怎麽,國師想說朕是桀紂?”嬴政難得對古尋說話的語氣夾雜了一絲冷意。
    古尋也是脾氣上來,語氣同樣不怎麽好的生硬回道:
    “首先,我沒有這個意思,陛下若是這麽想,不妨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有句話叫謊言不會傷人,真相才是快刀。
    嬴政若是覺得焚書令一點問題沒有,又如何會認為自己會被人扣上桀紂的名號呢?
    有幾個人做了好事卻會擔心自己被人罵?
    “其次,我引用荀夫子這句話並不是為了表達他的想法,而是我自己的態度。”
    “天地悠悠,歲月無情。”
    “人生不過百年,而千年萬載之於天地也不過渺渺一瞬,不值一提。”
    “無論是曾經的聖君堯舜,還是昏庸桀紂,到如今也不過隻剩下了一個空頭虛名,再無多餘的東西。”
    “這一點,陛下你也不會例外,你的所作所為也隻是史書上的寥寥幾字,所以不論我怎麽想,我都切切實實的無意勸阻或反對陛下。”
    “不過……我也要提醒陛下一句,作為皇帝,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自然也擔負著無窮無限的責任。”
    “你想做的任何事都可以做,隻是……萬事萬物,說到底也不過是生死有命,各取報應,陛下你還是不會例外。”
    “隻要陛下做好了承擔後果的準備,那……就請隨意。”
    嬴政猛然睜開雙眼,目光前所未有的淩厲,死死盯著古尋,表情也陰沉了幾分。
    古尋說的是不會反對嬴政,但這話說的委實是不好聽。
    尋常人聽了不中聽的話尚且會不高興,至高無上的皇帝就更不用說了,嬴政不來氣才怪。
    不過他到底也沒有發作,因為古尋的話固然難聽,但確實沒有任何忤逆他的意思。
    隻要不明確反對他,嬴政還是願意對古尋額外包容三分的。
    嬴政的情緒漸漸平複,表情也恢複了自然,不過很快又浮現出了一抹戚然之色,轉瞬即逝。
    古尋的話讓他想起了自己的痛處――長生!
    人生不過須臾百年,不僅對天地來說渺小至極,對人類文明來說也一樣不值一提。
    嬴政怕死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很清楚,不管他做了多少事,善也好,惡也好,聖明也好,殘暴也好,等他死了之後,也不過就是黃土一。
    除了史書上的寥寥數筆,以及人們閑聊舉例時的談資外,他什麽都不存在了。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能夠青史留名,被所有人記著已經是莫大的殊榮。
    可嬴政不稀罕。
    他隻想真正存在於世上,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真真正正存在著。
    所以他不計代價的追求虛無縹緲的長生,不論這看起來有多荒誕。
    古尋的話深深的戳到了他最大的痛處,不過他沒有為此生氣,隻是發自肺腑的恐懼著。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極度的恐懼往往會轉換為憤怒與癲狂,但嬴政不想讓人知道他的恐懼,所以他隻是將其強行壓抑在心底,獨自恐懼著。
    同時也期待著,能夠在桑海取得讓他滿意的結果。
    39314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