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當世唯一

字數:5708   加入書籤

A+A-


    鄭文修囂張的氣焰以及孔穎達自願蹲大牢的經曆,讓家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為了自己的飯碗著想,他強忍著心中的怒火前去通報。

    沒過多久,孔穎達親自來到大門前迎接。

    “真的是你們?快請,快請!”

    當他看到鄭文修和小琦時,哪怕他們主仆倆都戴著口罩呢,孔穎達還是一眼就認出來了。

    刑部大牢一別,他無一日不想再見他們。

    奈何中間隔著太子。

    太子又一直說在調查鄭文修的底細,他也不好多說什麽。

    “獄友,別來無恙啊!”

    鄭文修衝著他笑了笑,回頭看了眼目瞪口呆的眾文人,帶著小琦走進了孔府。

    眾文人無不愕然。

    “不是,他就這樣進去了?”

    “你是瞎子嗎?孔大人都親自來迎接了。”

    “他們倆到底是何許人也,竟有這麽大的麵子!”

    “早知道就先結識他們了,又錯過一次絕佳的機會啊!”

    ……

    鄭文修走進客廳後,摘下口罩道:“孔大人想必已經知道我是誰了吧?”

    孔穎達苦笑:“說實話,太子不願多透露,孔某還是不知。”

    “即使不知,心中想必也有所猜測吧?”

    “你是如意酒樓幕後的那位高人?”

    “哈哈哈……”

    鄭文修端起茶杯,優哉遊哉的品了品道:“清香四溢,好茶啊!”

    見他沒有否認,孔穎達輕拍了一下案幾道:“我應該早就想到的。以獄友之才,天下能有幾人?”

    他確實想過這種可能。

    畢竟坊間都說如意酒樓屬太子一黨,背後有太子撐腰。

    而他從刑部大牢走出時,太子就直言鄭文修是他的人了。

    隻是如意酒樓這幾個月來,給京城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背後的高人更是憑借九首殘詩名聲大噪。

    他實在很難想象這是同一人所為。

    可這種高人一般都是舉世無雙的。

    是一人又在情理之中。

    小琦有些詫異地看向鄭文修:“公子,你又是怎麽知道咱們的那位獄友是孔大人的?”

    鄭文修聳了聳肩道:“這還不簡單?我查過,時下被讀書人傳頌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是從孔大人這裏傳出去的。”

    孔穎達接過話茬道:“而這箴言又出自你家公子之口,知道的人怕是寥寥無幾吧?你家公子找我不難,我想找你家公子可就難嘍。”

    鄭文修大笑道:“孔大人說笑了。”

    孔穎達搖頭道:“我可沒說笑。從數月前開始,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見你,但你一直都是深藏不出。”

    “聽聞封言道、公孫節、房遺愛等人全都栽在了你的手裏,連魏王殿下都因你而丟盡顏麵,我大唐文壇更是被你那九首殘詩給席卷。”

    “你若是不主動亮明身份,我哪怕前去如意酒樓拜訪,都未必能夠見到你。”

    “孔大人說笑了。”

    鄭文修微微一笑道:“咱們可是獄友,自然不同他人,你若去,我必見。”

    “你若是這麽說,那我可真後悔了!”

    孔穎達仰天大笑了一會兒道:“說起來除了那振聾發聵的四句箴言外,還有一事,孔某需要感謝你。”

    “哦?”

    “太子應該是受你影響,這段時間在孔某教授的時候謙遜好學,不懂就問,而且也願意聽勸,與先前判若兩人。”

    “這應該是他想學了,我可沒這麽大的影響力。”

    “獄友何須在孔某麵前謙遜?除了你,孔某實在想不到第二個人!而且你向孔某傳授的教授叛逆期學生之法,很是管用。以前都是孔某太刻板了,殊不知稍微變通一下便可事半功倍!”

    鄭文修沒想到他還真采用了。

    那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

    他快速往上引道:“想必你也聽聞近來的理學和心學之爭了吧?”

    孔穎達連忙起身,走到鄭文修麵前道:“獄友給句實話,這兩種儒家新說是不是你提出的?”

    “咳咳咳!”

    鄭文修重重地咳嗽了好幾聲道:“怎麽可能?我縱使再有能耐,也不可能一下子提出這兩種新說。”

    “也是。”

    孔穎達捋著胡須若有所思道:“若非累世沉澱,或者擁有經天緯地之大智慧,很難一下子提出這兩種新說。”

    “獄友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尚無法悟出,那魏王府的謝偃和東宮的杜正倫又如何悟出?此事蹊蹺啊!”

    “其實不難!”

    鄭文修有意把他往溝裏帶,笑著道:“我這幾日也細品了理學和心學,發現謝偃和杜正倫很會投機取巧。”

    “他們隻是拋概念,畫輪廓,讓天下學子一起參與填充!而無論是致良知,還是知行合一,都更像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孔穎達皺眉:“集體智慧的結晶?”

    鄭文修站起身道:“謝偃和杜正倫恐怕隻是負責拋出罷了,他們背後估計還站著一群人,其中恐怕不乏飽學之士!”

    “不過這些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兩種新說相當於是給儒學注入了活水,讓儒學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孔穎達在這方麵倒是看得很遠:“獄友言之有理啊!時過境遷,往聖先賢之論固然要堅守,但也需要延伸其中奧義。”

    “自漢以來,儒家雖受到各朝前所未有的禮遇,但孔某真的很擔心,擔心儒家弟子因此而麻痹自滿,不思進取。”

    “現在兩種新說雛形已現,天下文人廣為參與議論,這對儒家和儒學而言都是件大好事啊!”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鄭文修趁機道:“所以還請獄友能夠賞個薄麵,去當如意杯精英辯論賽的評委!”

    “最終是哪個隊伍獲勝不重要,新論或者舊論占上風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借著這辯論引領儒學思潮,讓更多人關注儒學,議論儒學,獄友覺得呢?”

    “儒學思潮?”

    孔穎達細細琢磨了一會兒後,指著他大笑道:“果然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不過既然你親自來了,那我肯定要去啊!”

    鄭文修笑道:“獄友放心,你隻需在總決賽的時候出馬即可!我有意將此次辯論辦成一大盛事,也隻有你參與了,才能彰顯出它的含金量!”

    “含金量?”

    孔穎達幹笑道:“與你交談,我如學生也!”

    鄭文修連忙道:“別別別,獄友這玩笑開得可就太大了!不知獄友能否說服其他名士參與?”

    “這個自是沒問題。”

    孔穎達笑了笑道:“隻不過需要你拿東西來換!”

    “殘詩?”

    “獄友當真聰明!你那九首殘詩,孔某挖空心思,也未能填上一首啊!”

    “你說哪首?”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一首!”

    鄭文修稍微醞釀了一下,負著手吟誦了起來:“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好意境,好詩啊!”

    孔穎達拍案叫絕道:“獄友,你能再來一首嗎?”

    鄭文修輕咳一聲道:“這樣吧,若是辯論賽能夠成功舉辦,我把剩下的那些殘詩全部補齊,你看如何?”

    孔穎達難掩激動道:“你不會騙我這個老頭子吧?”

    鄭文修連忙道:“當然不會。咱們這一起蹲過大牢的交情可不是別人能夠相比的!”

    “哈哈哈!”

    “哈哈哈!”

    ……

    孔穎達指著他大笑不已。

    不過心中卻愈發覺得搞不好拋出兩種新論的人就是他。

    謝偃?杜正倫?

    不夠格!

    他們背後的一群人?

    就是“十八學士”一起出馬畫輪廓,那也畫不出來啊!

    他是當世唯一一個有可能實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