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節 三保廟

字數:5075   加入書籤

A+A-




    “凶什麽?”

    何幼娘掀開側屋房簾走出來為女兒打抱不平,“小景哪裏沒有女孩的樣子?她不僅有一份好工作,早晚還到張新那裏幫工,這麽好的孩子,去那裏找?”

    蔡德隆氣的胡子亂抖,“孩子都是你慣壞的!”

    何幼娘不理男人,看向女兒蔡小景,“你怎麽回來了,張新那邊忙完了嗎?”

    蔡小景喜滋滋地攤開手掌,手心裏靜靜地躺著6角盾,笑道“這是我過去六天的工資。”

    “自己藏著當嫁妝吧,娘不要你錢。”

    蔡小景道“娘,張新那邊人手不足,你願不願去幫幫他?”

    “當然!”何幼娘爽快應道,“我在家也是閑著,為什麽不多掙點錢呢。”

    “娘,咱們先說好,張新那邊食物製作的秘密不許說出去,否則”

    何幼娘翻了翻白眼,“你和張新才認識幾天,就這麽維護他?”

    蔡小景臉色微紅。

    還好天夜昏暗,油燈也不夠亮,無人看見。

    “啪!”

    蔡德隆用竹板拍了一下桌子。

    把正在寫字的蔡亞嚇了一驚。

    “蔡亞,從今以後你也去給張新幫工吧,記得勤懇、本份,切記不要做那好逸惡勞、貪財無德之事,否則我會用這根竹板教訓你!”

    蔡亞心裏一喜,終於不用讀書了嗎?

    動作恭敬地對父親蔡德隆抱了抱拳,“兒子謹記父親教誨。”

    張新沒料到一次增加兩個幫手,工作進度大大加快。

    次日。

    一大清早開始就有人買照汁米飯。

    第一波客人是周邊一起擺攤的同胞們,他們對照汁米飯讚不絕口。

    之後是來來往往的行人,包括本地土人、西洋人、商人、小販,反複點咖啡、魚丸、照汁米飯這三個單品。

    過了早高峰,蔡小景去銀行上班。

    留下黃大山、沈得柱、蔡亞守攤,張新獨自逛到位於城區西南方向的三保廟。

    前世就聽過三保廟,之前一直沒有過來,今天打算圓了這個兩世夢。

    還沒進廟,外麵是一個美食廣場。

    其中攤主同樣以安龍人居多,各種小吃。

    比如南湖臭豆腐、精武鴨脖、北方烤鴨等等。

    另外,美食廣場另一邊,靠近三保廟附近,這裏還有許多身著練功夫的練武人士。

    張新避開他們,來到三保廟前。

    三保廟主體建築是三座廟宇,帶有高聳的寶塔式屋頂,金黃色的巨大的圓鼓造型,看上去有股濃濃的‘伊斯藍’風格建築。

    三保廟是為了紀念‘安龍國’傳奇冒險家鄭三保而建。

    但是眼前這一切,不明情況的外國人,還以為三保是東駝人呢。

    正式進入廟宇前,這裏立有一塊醒目的牌子,上書這不能進、那不能進,其中最尬的一條是女士生理期不進能。

    進入廟內,兩條飛騰盤挪的巨龍惹人注目。

    最中央擺放著一尊渡金的三保公塑像,看上去威風淩淩,有端倪天下之勢。

    ‘任務叩拜三保塑像,獎勵遊泳入門。’

    張新笑了,不知狗刨算不算遊泳入門?

    虔誠地雙手合十對三保公塑像行叩拜大禮。

    ‘任務完成,檢測到宿生遊泳入門,升級為精通。’

    “張新?”

    一個女聲從身後傳來,原來是鄭奕住的女兒鄭舟漫,和她的婢女周新會。

    兩人身著白色雪紡麵料的西洋款服裝,看上去美豔不可方物。

    不過,對於看過後世滿屏大長腿的靈魂來說,沒有一點吸引力。

    “上午好鄭小姐、周小姐。”張新向兩人打招呼。

    “你看上去很虔誠,在祈求什麽?”

    張新微笑回道“說出來就不靈了。”

    留下這句話就打算告辭離開。

    “張新。”鄭舟漫叫住他,“是你教唆我父親從銀行進行大額貸款嗎?”

    張一頓了頓步子沒有回答。

    ‘教唆’這個詞用的好。

    鄭奕住是風雨、激流中走過來的英豪,生的女兒怎麽是個草包?

    回程路上,經過前世的巨型地標建築‘千門’,如今的鐵路局總部時,張新在附近看到一家要轉手的雜貨店。

    瞬間心動的感覺。

    擺攤掙錢,開店掙錢,兩條腿同時走路,會不會更快呢?

    答案是肯定的。

    想到這裏,張新抬腳邁進雜貨鋪。

    雜貨鋪整體呈長方形,店寬約七八米,深約十五六米。

    售賣的有成衣、鞋、染色布、百貨等。

    一個中年女士正在鋪子裏整理花布。

    很少能看到土人婦女獨擋一麵,對方明顯是安龍人,張新用家鄉方言打招呼道“你好老板。”

    婦人抬頭看向張新問“你好同鄉,有什麽需要嗎?”

    張新抱了抱拳,“請問這間商鋪賣多少錢?”

    婦人停下手裏動作,從裏麵走出來,“這件鋪子麵積是128平方,價格是1500盾。”

    “”

    心裏驚訝,麵色不改。

    “容我考慮一下。”

    “沒關係。”

    離開雜貨店,張新徑直返回家中。

    一路上他都在思考如何買下那間店鋪?

    對於一年當中有七八個月下雨的城市,一間店鋪是所有小攤販的夢想。

    院子裏的走廊下,蔡小景的母親正在熬製明膠原材料。

    打了聲招呼,張新進屋找出錢盒,這裏共有42盾。

    距離1500盾,還差1458盾。

    再次返回西方商業街,張新停在‘旭日商業銀行’門外。

    這是一家東日國富商們開設的銀行,張新在銀行裏存入20盾。

    同一條街往前十米,這裏有一家‘化學銀行’,由昂克魯人開設,和尼亞小姐的‘摩根’銀行來自一個國家。

    張新把剩下20盾存進去。

    下午蔡亞、黃大山守攤,張新和沈得住推著平板車去魚市購買原材料。

    和往常一樣,兩人到時,魚市裏的攤主比客人多。

    魚市攤主起的很早,淩晨一兩點就要去碼頭從捕魚船那裏采購第一手海鮮。

    然後運回市場售賣給老百姓。

    賣到傍晚收攤,這時剩下的魚要麽蔫、要麽剛死。

    質量相差無幾,價格隻需早上的一半,甚至三分一。

    矮子裏麵選將軍,挑一些好的買走。

    魚肉製成魚丸,魚骨製明明膠。

    出了魚市,兩人正打算離開,迎麵走過來一個皮膚黝黑、麵容疲憊的中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