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節 被迫害妄想症

字數:2414   加入書籤

A+A-




    3.20號傍晚。

    達加雅灣碼頭。

    海浪起起伏伏有節湊地拍打著碼頭堤壩。

    一艘七十餘米長,藍白色混刷的輪船緩緩靠岸。

    張新魂穿替代的這具身體母親大名叫李珍英,今年才38歲。

    實際生活中沒有人稱呼她大名,平常時候鄉親鄉裏稱她為‘張氏’。

    現在稱呼她為‘貴人’或‘張國母’。

    正常來說,一般人家孩子出國,混個小商人、中等商人、大商人,已經是突破思維的天花板,這種情況已經是‘人家的孩子’。

    忽然小村子裏的普通農家人養出一個‘開國皇帝’,差點沒把鄉親、鄉裏給驚訝至死。

    雖是如此,李珍英除了生活變好以外,並沒有太多變化,她依然是那個為了兒子,有決心變賣最後一畝地的‘護犢’母親。

    初到三和城,張新正是因為懷裏揣著30盾,才有底氣走進摩根銀行,機緣巧合之才開始‘作弊’人生,認識尼亞小妞和鄭奕住。

    “母親好,許久不見,兒子甚至想念。”

    李珍英有著農家人的樸實,臉上未施粉黛,身著藍色上衣、藏身色長裙、腳踩棕色皮鞋,從船梯上走下來。

    張新守在船梯下麵,躬身抱拳到底。

    然,和這一副母慈子孝情況對比明顯。

    四周站滿警衛和手持槍械的學徒,他們表情冷酷、眼睛盯看著某個方向,一副如臨大敵模樣。

    李珍英早在半年前已經習慣這種情況。

    此刻眼睛裏隻有她的兒子,完全像換了一個人,最明顯的是個子,由1.5米增長到1.78米。

    皮膚白了,氣質也大變樣。

    回想兩年前,也就是1935年7月,到今年還不到兩年,變化巨大,大到李珍英不敢與兒子相認。

    “母親。”

    張新喚醒走神的李珍英。

    一聲‘母親’讓李珍英腦海裏閃過無數兒子的過往,眼淚不爭氣地刷刷往下掉。

    遲疑一秒,張新上前一步,與李珍英擁抱。

    索莫路。

    三內進宅,內廳。

    鄭芳、威廉明娜.葆琳.瑪麗,依次向李珍英敬茶,並喚母親。

    威廉明娜.葆琳.瑪麗,是全名。

    她是荷欄殖民政府送來的‘皇親國戚’,這是張新第一次見到她。

    雖說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實際情況是從送進來至今,之前一直沒有接觸。

    甚至是鄭芳,也還沒有同房。

    沒同房的有資格敬茶,同過房的周新會和穀村小美反而沒有。

    敬茶的晚輩有小紅包拿,沒資格敬茶的也有。

    李珍英和藹且平易近人。

    這讓大家心裏都鬆一口氣,如果是比較難說話或嚴厲的主母,那日子怎麽過?

    “母親舟車勞頓,”鄭芳善解人意道,“不如先用晚飯,然後早點休息。”

    “甚好。”

    李珍英是真的很累,坐船十天,身心疲憊。

    晚飯過後,張新和周新會把李珍英送回房間休息。

    沒有其他人,李珍英忍不住問兒子,“家裏為何會有東日人和西洋人?”

    “母親。”張新解釋道,“他們皆是人質,仁愛很快會被交換出去,瑪麗暫時還沒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