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盯著市場搞研發
字數:4662 加入書籤
掛斷電話,陳懷慶合上本子,墨塔工業倒是沒有什麽大事,就新安裝了幾條生產線,產能已經擴張到了年產50萬的程度。
ta50踏板車已經開始生產,廣告也開始投放到各家電視台。
ta80的廣告,自然就撤了下來,沒有必要再是播了。
現在墨塔工業將主要銷售重點,給放在ta50踏板車和ta100摩托車和ta125摩托車上麵。
tr125摩托車現在產能已經達到日產300輛的程度,銷售情況上麵還算不錯。
墨塔工業對於tr125並沒有怎麽太上心,畢竟這tr125賺的錢還得要分上柃木一半。
墨塔工業和柃木合作,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眼饞柃木的技術,以及各類加工設備。
當然,墨塔工業通過從柃木進口加工設備也給錢的。
墨塔工業隨著產能大擴張,也出現了問題,比如說上遊企業的摩托車零部件供應問題。
還好墨塔工業早有準備,多找了一批零部件供應商,不然的話,還真的搞不定。
另外就是金福三輪,銷售情況還真的挺不錯。推出之後,各地經銷商就發來了不少訂單。
墨塔工業現在每日能夠生產三十五輛金福三輪,每輛金福三輪的售價達到了一萬六。
可即使如此,依舊有很多人排隊來買。
金福三輪可是純粹的生產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很多人,都已經感覺到,原先的腳踏三輪車已經不夠用了。
或者說,已經不能夠滿足需求,耽擱賺錢了。
耽擱賺錢那肯定不行啊!
換金福三輪賺大錢!
見銷售不錯的緣故,墨塔工業一邊是擴大三輪車生產量,一邊是在考慮,怎麽更多的來開發三輪車市場。
和兩輪摩托車不同,三輪摩托車是可以當生產工具賺錢的。
墨塔工業的銷售人員開動腦筋,一位銷售人員在蓉城去出差調查市場的時候,在街上閑逛,看到那種人力車拉人。
他突然的悟了!
趕緊是寫了一份市場調查報告,然後去到墨塔技術研究院找到了幾個技術人員,一起申請立項研究載人三輪車。
采用t80發動機。
相比起金福載貨三輪來講,金福載人三輪肯定小巧很多。
載人三輪車很快就給做了出來,就等上市之後,市場接受度了。
陳懷慶在聽到楊玉鳳的報告,不由是笑了一下。
當一家企業,銷售和研發是脫節的,那麽這家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麵的表現肯定會很差。
得要盯著市場來搞研發,不能夠想當然的覺得,這東西是好東西,就直接上馬來研發。
有很多的產品,生產出來之後,在市場上麵根本就沒有獲得認同。
銷售是一家企業當中最懂市場的人。
未來很多的企業,從銷售崗位走向管理崗的人,不少。
特別知名的一個例子就是董阿姨了。
話說,現在董阿姨在那?
孫從萱走進辦公室,見陳懷慶在窗口站著,這是上演鐵窗淚?
孫從萱拉開椅子坐下,看了眼陳懷慶的筆記本,雖然好奇裏麵到底寫著些什麽,可她沒有去動。
見陳懷慶在自己進來,依舊的盯著窗外,孫從萱不由揚了揚眉:“美女好看嗎?”
此時正值伊蓮製衣換班的時間,大量的漂亮小姑娘從窗前走過。
陳懷慶回頭看了下孫從萱,又是看看窗外走過的人。
他現在鼻梁上可沒有架一副眼鏡,此時對過往的人群,看得特別清晰。
伊蓮製衣的工人,自然基本上都是女工了。
這些女工,大多都在粵東本地招的,也有其他省來的。
隻不過,在此時啊,來深川的人中,主要以男性為主。
畢竟論出外闖蕩,肯定男的比較方便。
即使有女性來到深川,要嘛就是跟著人來的,要嘛就那種高素質人才。
孫從萱對於陳懷慶動作,一陣的咬牙,這家夥,還比對上了啊?
“美女就在身邊,我真的要看美女,盯著你看就好,何必舍近求遠呢?”
孫從萱對陳懷慶的話,小小的翻了個白眼,根本沒在意。
這些話,他是張嘴就來。
拿起桌上的文件,孫從萱一邊看一邊道:“你先前站在那發神,想家了?”
家?
劉惜妍!
正是食髓知味的時候,要是有可能的話,陳懷慶寧可就待在渝州。
“這倒是沒有。就是在剛剛知道了一個事情,在想,墨塔工業在一些管理製度上麵,得要有著些改變才行。”
一家企業的發展,光是靠一個人,那顯然不行。
比如說蜀漢,從劉備死後,就全靠諸葛亮,大大小小的時候,都諸葛亮來弄。
不得不說,諸葛丞相的確厲害。
可再是厲害,也隻是一個人,不是神,能夠將所有事情都安排得事無巨細,毫無遺漏。
這顯然不可能的事情。
說到這個,孫從萱倒是有著些興趣。
最近一段時間裏麵,孫從萱一直都在對伊蓮集團進行改革,舅舅留下來的東西,好多都顯得有著些不合時宜。
光是一些公司的老人,孫從萱就已經開掉了五六個人了。
舅舅還好在國外,不然的話……
孫從萱也想過,或許舅舅故意的在國外,在南半球的紐西蘭買了一個農場,現在過上了田園牧歌的生活。
“喔,你說說,我們交流上一下。”
陳懷慶笑道:“這個事情吧,對於你來講,沒太有什麽參考價值。”
“你不說,怎麽知道沒有參考價值呢!”
陳懷慶:“在墨塔工業,研發人員一般就是在實驗室裏麵進行研發工作的。對市場,實際上並沒有什麽太高的敏感度。基本上就是給他們下達研發需求,他們將東西給搞出來。”
基本上,之前的時候,墨塔工業對產品的研發上麵,都靠陳懷慶來進行的。
連產品外形圖,都陳懷慶來搞。
這一點,陳懷慶相當之擔心。
陳懷慶並不是諸葛亮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
我們得要對諸葛亮的敬業精神表示敬意,可是現代企業的領導人,還在事無巨細的處理各種事情,那麽真的……
近來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張超陽了。
張超陽的找狐公司,當年可是互聯網巨頭,聲勢浩大無比。
隻要張超陽親自抓的業務,那就發展得很好,在互聯網市場上麵,絕對可以說敢和任何一家公司的產品進行競爭。
可一旦張超陽對這個項目放手之後,項目就莫名其妙的很快子啊市場競爭當中處於了下風。
從找狐公司出來了不少人,事實證明,這些人都很厲害啊!
陳懷慶不能夠做某個項目具體的執行人,他得要做戰略決策者。
是要下麵人拿著項目來,陳懷慶決定這個項目到底做不做,或者叫下麵的人,將項目方案給完善好再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