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大學城
字數:4144 加入書籤
重生80年代第264章大學城
陳懷慶來蓉城,主要目的,可並不是說來講養老基金公司的,可是很顯然,大家對陳懷慶的到來,表現出來了極其大的熱情。
世界富豪無數,可那都別的國家的。
即使香江富豪……
一群隻知道搞地產的人,眼界也就隻在那裏了。
實在沒有什麽可說的。
而陳懷慶就極其不一樣,標準的自己人。
最為重要的一點,陳懷慶證明了自己,養老基金公司和墨塔集團就不說了,都是在內地取得的成就。
可陳懷慶在世界金融市場上麵也證明了自己,一舉賺了40億美元。
誰敢講,我上我行?
沒有人敢這麽講。
美元有多難賺,根本就不用多說。
那麽多人都辦不到的事情,整個華國,就陳懷慶做了,而且還做成了。
所以,陳懷慶這個自己人,就顯得極其寶貴。
“小陳同誌,之前的時候,我們將蓉城定位成科教之城,發展半導體、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科技行業。你對這個事情,是怎樣的一個看法?”
陳懷慶:“蓉城和渝州挨得很近,很容易出現同質化發展,你發展機械,我也發展機械,最終出現的結果就是,兩座城市之間反倒是先給競爭起來了。”
“現在通過城市之間的不同定位,讓蓉城和渝州在不同領域進行發展,那在經濟上麵來講,兩座城市就是互補的。可以相互攜手,一起發展。”
陳懷慶豎起個大拇指:“我覺得領導們很厲害!”
楊衛國笑道:“這個事情,也是有你的功勞。你提出的蓉渝雙城經濟帶,我們研究了好一陣,覺得這想法很好,可謂是高瞻遠矚,一下子就將蓉城和渝州,乃至整個蜀川的經濟戰略布局給確定了下來。”
戰略定下來,那就算是有了目標。
有了目標,那很多事情,就變得簡單了起來。
作為當世的聰明人,大家一討論,你一言我一語的,就直接完善了起來。
實際上,現在的人,有著一些迷茫。
迷茫,所以造成現在人們思想上麵極其的混亂。
造成迷茫的原因,就是和國外的差距。
看到別的國家,發展得那麽好,而自己貧窮又落後,那種心理落差,很大的。
有不少人,直接就被這種落差將心理整個擊潰了。
特別是高知識分子。
高知識分子很難被擊潰,可也是特別容易被擊潰。
很難擊潰呢,是因為他們掌握的知識多,一般很難騙到他們。
可特別容易擊潰,是因為知道的越多,見到先進的東西,就會明白差距有多大。
因為這份如同天塹的差距,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即使再努力,也不能夠填補。
所以整個人信念就被擊潰了。
為什麽現在有特別多高知識分子寧可跑到國外小飯店裏麵去刷碗,也不願意在國內。
就因為這種差距實在太大,在國外刷一個月的碗賺的錢,比國內幹一年都要多,這會怎麽選擇?
正常人都去刷碗了。
就一些“傻子”,還留在國內繼續搞研究。
可就是這些固執的“傻子”,讓華國強大了起來。
他們是英雄。
曆史可能無法記錄下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但是他們無時無刻的在創造著曆史。
曆史也因為有了他們,才變得有趣。
讀華國曆史,就會發現,這是一部由無數英雄書寫的史詩。
他們在曆史當中大放異彩,讓後人向往。
也是這種向往,讓我們有了共同的認同,然我們團結在了一起。
陳懷慶不好意思的撓了下頭,他自然不會說,這個雙城經濟帶在三十年後會搞得如火如荼。
作為蜀川人,陳懷慶自然不會不知道。
陳懷慶:“我在霓虹國的時候,詳細的考察了一番他們的東京城市帶,另外我讓人收集了一下國際上一些著名的城市帶。就想著,蓉城從建城尹始,就在曆代留名。渝州在曆史上麵明顯稍有不顯,可現下也是國內著名的工業城市。”
“我覺得,蓉城和渝州兩座城市,是具有極其大的發展潛力的。”
“以兩座城市為龍頭,帶動整個蜀川經濟的發展。”
陳懷慶的話,獲得了大家的認同。
在去年,蜀川的經濟數據相當的優秀。
在全國經濟排名當中,已經排在了第四位,其中渝州的貢獻特別的大。
渝州在快速發展,自然也帶動了周邊的發展。
工業這塊先不說了,就說農產品這塊。
渝州的農副產品執行的市場價格,價格高了,自然提升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
“接下來,我來分析下蓉城在經濟發展上麵的優勢。蓉城是整個蜀川,以及西南地區的教育中心,高校眾多。我建議,未來還得要加強蓉城的教育實力。”
“既然已經確定要發展高科技行業,那麽人才是最為重要的支撐。高科技行業是智力密集行業,想要做出成績,可不是隨隨便便找些人就能夠做出來的。”
“大學本科的學生,隻能夠說勉強能夠打下手,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核心工作。”
“這還是最為優秀的那一批理工專業的本科生。”
“所以,蓉城要發展高科技行業,那麽人才必須得要有。人才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隻能夠培養。”
“我覺得,我們可以學習上一下歐洲,建大學城。”
“將數所大學集中在一個地方,成為整個蓉城及蜀川的教育以及科研學術中心。大量的智力資源集中在一起,必然會催生出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比如說米國的矽穀。”
“米國矽穀的成功,和矽穀邊上的幾所大學是有著直接的關係。其中世界著名大學斯坦福大學對矽穀的成功,可以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除了斯坦福大學之外,伯克利加州大學雖然不位於矽穀內,可其畢業生也優先的選擇到矽穀工作。”
陳懷慶:“將大學集中,也是有利於各所大學之間進行學術交流,以及在一些資源上麵進行共享。要是建大學城的話,我個人捐建一座體育館和圖書館,圖書館的藏書,不說成為世界最多的,但是世界前三必須得要有。”
楊衛國本來還在考慮陳懷慶說的這大學城到底能不能行,就聽到陳懷慶要捐建體育館和圖書館,不由啞然失笑。
陳懷慶說了這麽多,總結就一個,發展高科技必須得要有好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