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不那麽霸氣的諾亞基
字數:3556 加入書籤
相比起華國很多的城市,渝州在工業上麵起步得很早,從1891年開埠的工業星火到抗戰前,已經發展長江上遊的工業重鎮,是西南以及西部地區之最。
抗戰時期,渝州是工業大後方,大量的工廠西遷到渝州。
再是到三線建設時期,渝州被定位為工業基地,從東部地區遷來大量的工廠,幾十萬人的工業人口。
到了改開之後開始的工業轉型,從軍工轉型為民用工業。
到了九十年代的時候,渝州的在汽車工業和鋼鐵工業上麵,已經是相當強大。
在這個時候,開始搞工業升級,要走高端製造業路線。
作為工業城市,渝州算得上是初心不改,直到今天也是沒有任何的改變。
渝州的gdp當中,工業占比在這些年時間裏麵,雖然有所下降,可是在規模上麵,卻是一直都在不斷的提升當中。
渝州gdp當中,金融、服務業的占比正在快速的提升當中。
服務業這塊先不說,屬於是第三產業,發展壯大屬於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
至於說渝州的金融業,西南證券交易所就在渝州,渝州的金融業肯定不會差了。
以前的時候,國內有好些家證券交易所,但是到了現在,剩下的也就隻有三家了。
西南證券交易所和國內其他兩家交易所有著相當大的不同,其他兩家交易所現在已經采用t 1的交易模式,但是在西南證券交易所依舊采用t 0交易模式。
每天西南證券交易所的交易額高達千億,並且還在不斷的增加當中。
至於說農業,渝州的農業主要是靠大工廠養殖業,至於說種植業的話,反正這些年也就屬於一個保持的狀態。
甚至,還有一定程度的萎縮。
主要是在種植麵積上麵。
渝州屬於盆地的邊緣,有一部分區域就是高原了。
在傳統農業上麵,算不得發達。
以前小農經濟時代,倒是也夠吃,倒是工業城市化時代,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城市當中。
渝州每年都是需要靠蜀川提供大量的糧食以及蔬菜。
養殖業對於糧食的消耗也相當大,渝州會從國外大量的進口像是玉米、大豆之類的。
至於說製作飼料的蝦粉之類的,這點完全不用擔心,有專門的遠洋捕撈船在海上進行作業。
直接把那些不值錢的海產品給打成粉,然後給裝袋運回來。
在船上就是有著海產品的加工生產線。
墨塔農業在渝州有龐大的養殖基地,即使如此,農業在渝州gdp的占比,依舊年年的下降。
第一產業在創造gdp這塊,就是要比第二和第三產業差太多。
王舉看向陳懷慶,在八幾年的時候,當時培陵還並沒有劃入到渝州,他在培陵工作,已經是知道了陳懷慶的大名。
當時的時候,王舉站在長江邊上,江麵上行駛的貨船,大多都和陳懷慶有著關係。
他還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江船並沒有多少。
可一年年的,江船就變得特別多了。
到了九十年代的時候,長江上麵的江船,就開始變得連綿不絕。
從海外購買的礦石,源源不斷的通過長江運輸到渝州。
渝州的鋼鐵產能,是年年不斷的增長。像是現在長江鋼鐵渝州分廠到現在,鋼鐵年產量早已經突破了千萬噸。
長江鋼鐵在國內除了渝州分廠之外,還有江城分廠、防港分廠、江南分廠和北方分廠。
長江鋼鐵現在的年鋼鐵產能已經高達六千萬噸,是當之無愧的國內第一鋼鐵企業。
這還隻是長江鋼鐵國內的產能,在東南亞,長江鋼鐵也是有著分廠。
東南亞雖然遭了一波經濟危機,打擊不小,可這些年時間,已經緩過來了,經濟重新走入了上漲通道。
除了東南亞之外,在鐵巴國,長江鋼鐵投資3.5億美元興建一座年產量128萬噸鋼鐵廠。
這家鋼鐵廠也是鐵巴國最為先進的鋼鐵廠,生產的鋼鐵產品除了滿足鐵巴國本國的需求之外,還出口到國外去。
除了礦石船之外,像是從海外采購的各種糧食,也是不斷的運輸到渝州。
墨塔農業沿著長江周邊,建立了很多的大型養殖基地,除了養豬之外,還養牛以及雞等。
作為全國最大的養殖企業,墨塔農業每年要消耗的飼料,已經達到千萬噸了。
這些飼料,全部都是得要用糧食來進行生產。
大規模工廠化養殖的出現,讓傳統的家庭養殖逐漸開始退出市場。
這一點,也是相當正常的事情。
畢竟大規模工廠化養殖在成本上麵,實際上要低於家庭養殖的。
算下來的話,養豬還並不是那麽的劃算。
如果出去打工的話,可是要比在家裏麵養兩頭豬劃算。
而且,養豬還是有風險的,說不定豬就生病了,然後直接把本錢都虧掉。
養殖也是有風險的事情。
別光看著別人賺錢,虧錢的時候,那直接一朝回到解放前。
“有人建議市裏麵,將原先渝州特鋼的那塊地,改建為工業博物館。陳董,覺得這個建議怎麽樣?”
從八十年代末開始,渝州開始對城市進行了一番重新的規劃,將城市居民區和工業區進行分開。
新建工廠全部都給放入到專門的工業區裏麵。
工業區也是進行了分類,有食品工業區、機械工業區、電子工業區、化工工業區、綜合工業區等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