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武熬過了這三關,你就入門了,有多少人死在了路上

字數:5318   加入書籤

A+A-


    武行在以前有個說法,甭管多高的天分,甭管有多麽刻苦,甭管師徒緣分有多好,一個人能成就,要熬過三關。
    這個三關有不同的說法,不過說的是差不多的事情,這裏姑且給出一個比較綜合的版本。
    一關,是體力關。武術要出平常人沒有的功能,所以要訓練平常人用不到的地方。
    所以不管是多壯實的人,身體素質再怎麽好,體力再怎麽強,剛開始練都是一樣遭罪。
    以前有個說法,不教傻的,也不教精的。傻的學不會,精的呢?
    不肯吃這個苦。從招式動作入手還好說,一開始就是抻筋拔骨,壓腿站樁的,那真的是和受刑差不多。
    遭得住這個罪,受的了這個刑,才能往道上走。
    基本功平時看不出作用,在整個體係中也不起眼,人們都喜歡內容豐富、樣式繁多的招式和技法。
    然而在遭遇危險時,那些招式技法往往靠不住,真正能救命的,還是那些不起眼的基本功。
    二關,是頭腦關。練拳肯下苦功夫的人少,下功夫還能動腦子的人更少,而動腦子的人裏頭不動歪心思的人更少。
    和大眾的認知不同,練武是個極度考驗腦力的事情。
    腦力在開始打基礎的時候作用還不明顯,到了具體技術訓練的時候就顯示出不同:有的人就是能把握住要點,做的東西比別人細膩,練功夫比人快,出的東西還比人好。
    這個一方麵是天分,另一方麵也得費心去琢磨,武術歸根結底是自己練出來的,學生沒有體會,再好的老師也沒辦法教明白東西。
    有時候也是邪,心裏惦記著拳上的東西,日常生活中碰到什麽都會往拳上聯想,而且往往舉一反三,妙思無窮。
    不是天生如此,而是體會足夠了,腦子裏有東西。
    第三關,是生活關。武術相當於另一個世界,練武人可以說都是雙重身份,把練拳比武的心理狀態帶到日常生活裏,肯定會出亂子。
    很多才華橫溢的武人最後都不再練武,不是因為別的,而是要謀生,無暇顧及武藝上的進境。
    武人也是要吃飯的,工作一忙起來哪還有時間練拳?解決了吃飯問題,還要顧及家庭。
    自己獨身練武的時候還不覺得,有了家庭牽絆,很多時候是沒有心力與空閑去練武的。
    練拳上了癮,冷落了家人,會引發家庭糾紛。碰上了俗事纏身,慢慢的拳就落下了。
    筆者的一位師哥就是因為工作原因斷了一年訓練,安頓下來後又把拳藝撿了起來,卻發現怎麽也達不到以前的程度了,有時候落後了一點,就永遠趕不上。
    人身體機能的巔峰期其實是很短暫的,而技藝的雕琢經驗的積累又需要時間沉澱,總有功夫的增長落後於體能衰退的時候。
    熬過三關,至少在武藝上能有所得,傳統武術術是為數不多無法取巧的事情。
    有的時候真迷進去了,混混沌沌的就挺了下來,說起來蠻荒唐的,隻要能練拳,都不顧明天了。很多人,恰恰是缺了一股荒唐勁。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代宗師》,在看完電影後我如是想,故事講述了民國時期武林的一次大轉身,在時間上以1938年為分界點,就如同葉問的人生四季一樣。
    1938年以前,雖然朝代更迭,時局動蕩,但也是中華武林最繁盛的時期,民間武林派係林立,其中又以四支為主流,分別是八卦,八級、永春和形意。
    宮羽田是當時武林中的領頭羊,中華武士會的會長,身兼八卦掌和形意拳,一心想要改變武林間門派之見,促進武術的融合,有生之年從無敗績。
    但最終仍有一事未了,就是南拳北傳,年事已高的宮羽田想要在隱退時在南北分別選一個代理人。
    北方為他的大徒弟馬三,南方則為葉問,故事以此開始,展開了一段蕩氣回腸曲折動人的武林愛恨情仇。
    說到武林,總容易和江湖混為一談,在王家衛眼中,江湖是區別於朝廷的民間,而武林則更像是一個個有自己獨立運行機製的係統,其存在方式則是一個個門派。
    電影中有一段經典台詞引人深思,是關於裏子和麵子的關聯。
    “一門裏,有人當麵子,就有人當裏子”,從根本來說,正因為有了門,才有了麵子和裏子的區別,我是門裏的,你是門外的。
    而這種分野直接導致武林的爭鬥和隔閡,宮羽田做的其實就是要消除這個門,可惜他隻做到一半,他的女兒宮二天性要強,宮二自己說過,“我隻圖一時,不求一世”。
    言語間宮家成為她區分敵友的標準,影片中宮二多次提到“我們宮家”,無論是替父親找回場子,還是找馬三報仇,一個愛憎分明,性格剛烈的女子形象躍然紙上,也注定她無法完成父親的宏願。
    宮二曾提到過人生的三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其實所謂的見眾生便是能拋卻門戶之見,拋開裏子和麵子的分別,她自己也說自己隻能走到第二階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從一個側麵來說,宮二其實代表的是那個時期大多數武林高手的一種心結,以一個門派或者家族的形式將武術傳承下去,而王家衛給我們呈現的也就是那個時代的武林群像。
    走過輝煌的陳濟棠時代,1938年佛山淪陷,武林頓時陷入到一種空前的動蕩和迷茫,人們一以貫之的生活觀念頃刻間坍塌。
    在這裏,沒有宗門,隻有敵我;沒有南北,隻有中國人和日本人之別,麵子和裏子成了抗戰和投敵,武林中人死的死,逃的逃,而武術也因此遭到嚴重的斷層,大量的門派湮滅在戰火中,其中的代表如燈叔。
    大難臨頭,就如同一片茂密的森林中來了一場火災,將曾近鬱鬱蔥蔥的茂林變成一片灰燼。
    誠然局勢危急,四大支柱的代表形意拳方麵的馬三投靠人島人,並借勢重傷了恩師宮羽田,最後被宮二追債成功,武功被廢,形意拳也就斷了傳承。
    而宮二為了替父報仇,踏入空門終身不結婚,不留後。
    更不能傳藝,她所代表的八卦掌一脈也走入末路,在這裏有一個詞不得不提,“規矩”,對武林人來說它比法律都要有用。
    宮二先前找馬三理論時被馬三借以宮二以同外人定親,不算是宮家人,也就沒權利從他身上收回宮家的東西,宮二為此踏入空門也隻因為這個規矩。
    至於八極拳代表一線天,因厭倦了國名黨賣國之實而毅然選擇逃離佛山定居香港,並開館授徒,可以說形意拳算是傳承地較為完整的。
    至於說葉問,在戰火中體會到國辱家破慘狀後身心皆疲,決定逃離佛山來到香港,卻不想從此再也回不去大陸。
    秉承著有一口氣點一盞燈,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的理念,他加入到一家武館,從此開始正式傳道授業,不同的是,葉問一身授徒無數卻從沒有掛過招牌豎過門派。
    “對我而言,武術是大同的,千拳歸一路。到頭來,就兩個字:一橫一豎。”
    此時的葉問在走過見自己、見天地,終於走到見眾生,成就了一代宗師之名。
    導演王家衛透過電影《一代宗師》意在展現的其實並非僅僅隻是葉問的故事,從時間跨度來看,葉問也隻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個體。
    身為一個武林人,且還算是深處核心圈子,葉問的人生興衰其實也是整個武林命運的起伏變化,都說《一代宗師》是民國時代武林的一個群像,電影中一個個人物形象代表的是一個個宗門和門派。
    在宮羽田的隱退儀式上,作為南方代表的葉問同各路豪傑過招,富麗堂皇的金樓在王家衛刻意營造的濃鬱的古典美學意境氛圍下,成為了這場交鋒的華麗背景。
    而無論是八卦掌、形意拳亦或是兼而有之的雜家路數,一招一式頗為講究,特別是開拳的路數。
    永春的三板斧攤,膀,伏,洪拳的分定存,八卦掌的袖裏藏花等等,一招一式都具有濃鬱的中國傳統武術的氣息。
    而王家衛為了真實表現那個年代的武林中拳派招式和武學精神,從搜集資料探訪民間武學傳人,到演員挑選並讓其紛紛拜師學藝,這其中花費的時間和經曆。
    如同電影中宮羽田的師兄丁連山(趙本山飾)烹飪的蛇羹一樣,火候不到,沒用,火候過了,東西就焦了。
    在精雕細琢多年之後,王家衛才端著這道《一代宗師》與觀眾見麵,也才有了王家衛式的民國武林和一代宗師葉問。
    與大多數武俠片不同,王家衛的武俠從來不是以武為主。電影《一代宗師》所著意表現的除了四大拳派的招式儀軌,更多的是描摹民國時期的武林由盛而衰的曆史變遷以及其中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
    意境是王氏電影永恒的主題,寫意也理所當然地成為電影表達的主要方式。
    在《一代宗師》中有許多或唯美或朦朧的詩意化表達,就連武打鏡頭都能讓人感到一種如詩如畫的美感。
    章子怡飾演的宮二同梁朝偉飾演的葉問在金樓有一段精彩的打鬥,雖然不太懂裏麵的武功招數,但我依然被導演所營造的視覺盛宴所感動。
    《一代宗師》中戴峰時代的民國武林,王家衛的電影對舊事物始終有著執著的偏好。
    對他來說,懷舊不僅是個人情節,把美好的東西留下來也是他作為電影導演的使命!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