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國有企業的優勢
字數:3626 加入書籤
“我不太同意林雲所說。”一個叫做孟憲的博士開口道“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他們根本上是要製造出產品。
有產品,就要有市場,需要參與競爭,如像林雲所說,一些領域國企必須把控,那這個領域的產品很可能就會得不到技術提升,這種情況下,其他企業的產品一樣會填補進來,即便國內企業無法生產,國外的產品也會自然替代。
如果出現這種結果,還不如交給我們國內的私營企業來做。”
孟憲的話引來其他人的讚同,微微點頭。
張新迎看向林雲,示意他有什麽看法。
林雲笑了笑,然後對大家說道“各位,我是一個生意人,大家知道我最喜歡的是什麽嗎?”
一個博士生笑著回答“當然是賺錢了。”
林雲點頭“對,是賺錢,不過每個人都喜歡賺錢,而對我們生意人來說,最喜歡的是壟斷,比如我是做方便麵生意,我希望整個市場都被壟斷,其他企業不能進來,隻有我一家才好,各位知道這是什麽原因嗎?”
孟憲立刻回答道“如果壟斷市場,那這家企業就能做到隨意控製價格,自然收益最大了。”
“對,收益最大化,因為壟斷可以收益最大化,但此時有個問題出現了,一家企業壟斷了市場,做到利益最大化,可是老百姓呢?站在老百姓的立場怎麽辦?誰能給我說明一下老百姓怎麽辦?”
“嗯,這個問題也很好解答!”孟憲說道“如果市場被企業壟斷,那老百姓就會被企業肆意剝削。”
“對,孟大哥說得很對,這裏就出現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我們生意人,最喜歡的是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壟斷市場,可如果做到了,那麽老百姓就要遭殃,生意人代表的是資本,老百姓代表普通人,如果各位你們管理著這個國家,你們是站在資本這一方,還是普通人這一方,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林雲這個問題讓大家愣住了,因為大家從沒想過這個問題。
“這………這個問題似乎不會出現吧,畢竟一個國家得需要穩定。”孟憲覺得林雲的這個問題有些危言聳聽。
“不!”林雲搖頭道“這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當一個國家所有的產業被資本控製後,那這個國家就會以收益最大化為目標,至於說老百姓的利益,他們不會太多去理會,舉個例子,比如一條路破損嚴重,老百姓出行都受到影響,這條路需要維修,誰來修呢?
如果完全交給私營企業,他們會問修完了路會有什麽好處?是設立收費站?
好,那就設立收費站吧,於是修好後,所有老百姓通過這條路都要交錢,不交錢不讓過,如果這麽做,那交通就是私有化了,所有人都要交錢,而且越交越多,因為收益最大化嘛。
不設立收費站,國家可以支付工程款,給你錢去做,這種情況下那好,他們會偷工減料,把成本降到最低,原因還是收益最大化。
交通方麵如此,電力也可以這麽做,我修建發電廠,發出的電自己定價,開始時價格大家都接受,也都用的起,可等到陰天下雨,線路不暢時,那我就得漲價了,因為市場經濟嘛,市場短缺時我就漲價,沒毛病,你用的起就用,用不起就別用,反正有人能用的起,大不了我可以服務那些有錢人,沒錢就去死吧………。
沒錢就去死,不要擋我賺錢!這就是資本家眼裏應該有的世界,他們不會關心普通人,大家可能會說,米國是資本國家,可老百姓也過的很富裕呀?似乎也沒受到資本家的迫害呀?
如果這樣想,你們就大錯特錯,資本家的目標是賺錢,他們要靠著普通人賺錢,怎麽讓他們賺錢呢,當然支付報酬,這個報酬是多少?有具體的百分比嗎?
還是舉個例子,我們金龍公司員工平均工資接近四百塊錢,大家覺得這個工資怎麽樣?”
張新迎笑道“你的員工平均工資都能達到四百,這很高了,華夏大學一位普通副教授的工資也就這麽多,我每個月的工資不過六百塊錢。”
林雲搖頭道院長您是國家一級教授吧,才六百塊錢,太低了………!”
張新迎一擺手“別轉移話題,你接著說。”
“好,我接著說,金龍公司員工平均工資接近四百塊錢,另外每個人還有績效獎勵,一年最少還能有一兩千塊錢,這個工資水平在國內應該是最高一檔,可能也就是外國的企業會比我們高,不過呢,咱們看看我們公司一年的收益有多少。
今年我們金龍公司年產值一億五千萬左右,收益大概在三千萬左右,純利潤接近千萬。
工人們的收入支出有多少呢?我可以給個大概的數目,大約五百萬左右。
看到了嗎?三千萬的收益,工人工資不過五百萬左右,即便他們的工資水平已經是全國最高,但在我們眼裏,收益占比是很低的,這意味著我們剝奪了工人們大部分的剩餘價值。
同樣的道理用在米國身上是一樣的,米國擁有全世界最最頂尖的技術,一家企業創造出的價值遠比我的金龍公司多,那他們工人的收入是多少呢?
拿汽車公司比較,通用汽車公司一年的產值在二百億米元,是我們金龍公司的一千倍,工人們一個月是四千米元,大約是我們工人的八十倍。
大家看到了嗎?兩家公司產值相差一千倍,工人收入隻相差八十倍,這表示什麽?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毫無疑問,米國對工人的剝削更加厲害,隻是老百姓沒有意識到而已。
這樣的結果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在米國,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普通人的工資卻不會增長。
我覺得各位可以去收集一下米國的相關數據,特別是工人們的收入增長方麵的數據,看看這十年來有沒有增長,同時再看看那些大公司的市值增長情況,用數據說話,各位就能看出問題。
其實,國有和私營之間的本質區別就在於站在哪一方的問題,是站在資本一方,極致的追求利益最大化,還是站在更多人一方,追求的是公平問題,我想,如果各位自認為隻是普通人,那一定會選擇前者,如果是私營企業家,那就會選擇後者,然後是國家的選擇,你們覺得,我們的國家會選擇那一個方法呢?”
“……………!”
現場有一次安靜下來,林雲給出了很完整的邏輯鏈條,具有說服力,國有還是私營,已經很明白不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