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今宵別夢寒(謝白銀盟“牧萊克修斯”加更1/29)

字數:7030   加入書籤

A+A-




    “萬安伯要離開京城了!”
    一條消息悄然傳播,幾乎就在半個時辰裏,席卷整個中京城。
    “開什麽玩笑?萬安伯怎麽會離開中京,他去哪?”
    “不要為了博取關注就胡亂散布這種言論,萬安伯是咱們中京的,哪裏也不去!”
    “生是中京城的萬安伯,死是中京城的文人恥。”
    一道道駁斥的言論同時出現,那些人手裏握著最新的《大玄民報》,紅著眼眶,聲嘶力竭地和其他人爭辯,似乎隻要贏了對方,萬安伯就不會走。
    但是很快,他們發現,隻有他們在反駁。
    南苑息突然將手中北風樓股份轉賣,換成了一大筆銀子,聽說是要建一間書屋,將萬安伯所作之書收藏於內,凡是大玄子民,皆可免費借閱。
    說書行會的先生們紛紛給各自的醒早樓遞交了辭呈,桑落說中京已經有足夠多的說書先生了,作為先行者,他們要走了。走遍天下,將萬安伯的書說給天下人聽。
    中京八大書院,沒有朗朗的經典誦讀之音,隻有刷刷的落筆聲。所有人都在飛速謄抄著萬安伯的所有文稿。
    玲瓏樓歇業一天,所謂的歇業,並不是關門,而是不再接陪侍的工作,所有人都可以免費進入品茶聽曲。
    隻是人們發現,那些花魁唱的,全都是萬安伯所作的此曲。
    “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憑欄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曲調哀婉,催人心腸。
    ……
    很快,又有新的消息傳了出來。
    “朝會之上,萬安伯動用了竹聖的聖道地之權,選擇了嵐州的東蒼城。”
    “按例,萬安伯將即刻出發,離京北上,前往東蒼城。”
    “陛下已經批準。”
    “聽說陛下下朝後,第一次在後宮發了雷霆之怒!”
    終於,似乎蓋棺定論了。
    涉及到半聖,沒有人敢信口胡言。
    萬安伯,真的要走了。
    ……
    四麵八方的人都朝著慶安坊走了過來,每個人手裏都大包小包提著東西。
    “北方那麽冷,不多穿一點怎麽行?”有老婦人手裏捧著厚厚的棉襖,“我家那小子跟萬安伯體型差不多,這襖子先給萬安伯。要不是萬安伯的武道,我家小子現在還在做苦力。”
    “這是我娘給我烙的餅,天底下最好吃了,我要給萬安伯。”有小小子懷裏裹著熱乎乎的燒餅,生怕涼著烙餅就不好吃了。
    “都讓讓,都讓讓,這是我家青蘿樹結的果子,上次有人出百兩一顆我都沒賣,今天我都帶來了,送給萬安伯路上嚐嚐。”
    “混賬,你怎麽還帶刀來?也不看看時候。”突然有人揪住另一人的衣領,發怒道。
    那拿刀的人滿臉委屈:“誤會,誤會。這是我父親給我留下的寶刀。萬安伯去北方,我送他防身用的……”
    看著熙熙攘攘且日漸增多的人群,留守在伯爵府的家仆隻能一個個躬身謝禮,告知對方萬安伯已經出城,大家的心意都收到了。
    慶安坊不遠處,一輛馬車停下,政相周左風看著慶安坊外幾乎越來越多的人流,歎了一口氣:“你我為相數十年,也不知道離任那一日,是否有這小子一半的榮光。”
    坐在政相旁邊的法相淡淡說道:“恩澤萬民,萬民自然敬仰。”
    政相點點頭:“走吧,再晚就要錯過時辰了。”
    政相放下車簾,那馬車朝著城外駛去。
    ……
    “好啦,別哭啦……”
    三溪莊內,陳洛頭疼地看著掛在自己身上的六個小葫蘆娃,摸摸這個腦袋,又掐掐另一個的臉蛋。
    “等爺爺安排好,就接你們過去。你們先去仙葫奶奶那裏住一段時間。”
    六個小葫蘆娃抓著陳洛的褲腿不放,抬起頭,六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盯著陳洛,抿著嘴唇,鼻子一抽一抽的。
    紅衣老大帶著哭腔說道:“為什麽小七可以和爺爺一起去?”
    其他葫蘆娃娃也紛紛點頭,帶著哭腔奶音道:“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在一旁被雲思遙牽著的小七一口咬開一顆果子,一副理所應當的模樣。
    小七:o( ̄▽ ̄)d
    “小七有特殊的作用。爺爺答應你們,一安頓好就派人來接你們好不好?”陳洛頭大如鬥,把小葫蘆女娃一個個抱起來都親上一口,這才暫時安撫下來。
    “早知道就先跟你說說葫蘆小金剛的故事了!”陳洛心裏吐槽了一句,隨後又望向身後,程蝶飛紅著眼眶看向陳洛。
    陳洛笑了笑:“怎麽?也要陳大哥像對她們一樣親一口才行?”
    程蝶飛瞬間臉上飛紅,嘴裏嘟囔了一句:“也可以……”
    陳洛伸手拍了拍程蝶飛的俏臉,上前一步,將程蝶飛擁入懷中。
    “文章我會傳給你,中京這邊還要麻煩你了。”
    程蝶飛在陳洛的懷中,感受到陳洛身體的熱量,渾身都火熱起來,點頭道:“陳大哥放心,我會做好的。”
    陳洛拍拍程蝶飛的後背,鬆開了手。
    看著陳洛朝洛紅奴走去,程蝶飛低頭看了看自己。
    果然,還是有點小啊。
    沒注意程蝶飛的小心思,陳洛有些無奈的望著站在雲思遙身邊的洛紅奴,無奈道:“紅奴,你……”
    “奴家已經和雲姐姐說好了,是陪她一起去的。”洛紅奴聲音清脆,卻帶著堅定。
    雲思遙點頭道:“是啊,師姐也是個女孩子,找個說話的伴不行嗎?”
    “哎,行吧……”陳洛聳聳肩,反正養眼的是自己,還勸啥?
    他又側過身,紀仲和葉大福站在旁邊。
    “公子,我沒事,我可以和你一起走。”拄著拐杖的紀仲一見陳洛看過來,連忙說道。
    “你少來,給我安安心心養傷,等康複了再來找我!”陳洛哼了一聲,看向盧桐,“老盧,給我看住他。要是傷勢沒有痊愈就離京,你給我來信,看我還收不收他。”
    盧桐行了個禮:“伯爺放心,老奴一定看好紀公子!”
    “大哥……”葉大福上前兩步,“我是世子,無故不能離京。不然真想陪你北上。”
    “你是想去看看北方能做什麽生意吧?”
    “東蒼城啊!雖然是個廢城,但海路是通的啊,要是能搞定沿海的……其實這些不重要,我就是想陪大哥!”
    陳洛抬手在葉大福的胸口上捶了一拳:“別開玩笑了,什麽時候不用守規矩了,來北方看我。或者我去南方看你!”
    葉大福點點頭,抬手順勢摸了摸眼角的濕潤,抱住陳洛:“大哥,注意安全。”
    “後麵實在不行就去靖州,那是我的地盤,沒人能欺負你!”
    陳洛心頭一暖:“放心,你要是有問題,給我來信,咱們一起打他。”
    “嗯!”
    陳洛鬆開葉大福,這是才看著站在院口的報童們,走了過去,摸摸這個的腦袋,薅薅那個的頭發:“我走以後,報紙還會賣。你們都好好聽先生的話,聽盧管家的話,以後長大了,有本事了,我需要你們來幫我,行不行?”
    小報童們一個個眼中閃著激動的光彩,異口同聲道:“行!”
    ……
    漫長的告別終於結束了,已近夕陽,一輛馬車從三溪莊的後門走了出來,上了官道。
    陳洛最後回頭望了一眼遠方那座城市,這是他穿越以來待過的最長的地方,讓他都把這裏當做了故鄉。
    在這裏,他收獲了名望,收獲了認可,收獲了數不清的情誼。
    當然,也遇到了艱險,也遭遇了危機。
    來時日初升,去時霞滿天。
    長長的歎了一口氣:“走了。”
    陳洛輕輕一揮馬鞭,牽車的龍駒邁開了馬蹄,朝著北方走去。
    “萬安伯,且慢——”
    一聲高呼,陳洛拉住馬韁,回頭望去。
    雲思遙和洛紅奴也從馬車中探出身來。
    隻見一道道青光閃爍,數不清的人影突然出現。
    “萬安伯,臨走之際,為何不與老友告別?”這是文昌閣大儒冷寒冰。
    “陳賢弟,東蒼城可會有花樓?屆時老夫一定相陪。”這是青樓大儒柳景莊。
    “陳小友,北方若有美景,請為老夫留一方畫台!”這是閻聖家主閻天兵。
    “臭小子,走歸走,書不要停啊,我等學子還等著謄抄你的書掙學分呢。”這是書院院首孔天方。
    “萬安伯……”
    “陳洛……”
    “陳小友……”
    一聲聲呼喚,一聲聲囑托,聽著陳洛臉上笑意滿滿,淚水卻還是沒有忍住,順著臉龐流了下來。
    “好了!”一聲巨吼,打斷眾人的送別之聲,發聲之人正是春秋大儒司馬烈。
    陳洛望著這個一直對自己多有提攜的大儒,微微施禮。
    司馬烈哈哈一笑,朗聲道:“少年出遊,怎可淒風苦雨、寒鴉枯枝?”
    “陳洛,我春秋堂沒什麽贈別物件,就送你八百裏春回大地,願你此行,步步如春!”
    司馬烈話音落下,站在他身後的春秋堂史家儒生渾身興衰氣衝天而起,隨後化作了一股微風,吹向中京城外的漫長古道,微風所過之處,一時間春草發芽,柳樹隨風,萬紫千紅。
    此時,法相拱了拱手,說道:“萬安伯,北道難行,前路不平,本相代偏倚處贈你八百裏坦途,願你此行,步步安穩!”
    話音落下,一道恢弘的浩然正氣從法相身上升騰而起,化作一柄刀光,射向前路,隻見那原本坎坷不品的道路,瞬間被削整一新。
    政相周左風也拱了拱手,笑道:“萬安伯,天有晝夜,夜行不暢,本相代正大堂送你八百裏光明,願你此行,步步生輝!”
    周左風渾身一顫,一道正氣光芒浮空而起,照亮了已有些昏暗的前路,光明之下,纖毫畢現。
    看著八百裏春回,八百裏坦途,八百裏光明,陳洛笑了,笑的開心級了。
    這是長輩的祝福,也是長輩的叮囑。
    何德何能啊!
    陳洛看著那烏壓壓的送行人影,恭敬的抱拳。
    “諸位!陳洛,承蒙你們的照顧了!”
    說完,陳洛深深鞠了一躬。
    眾人紛紛躬身回禮,聲震蒼天。
    “送萬安伯北上!”
    陳洛轉過身,跳上了馬車。
    “不再多留片刻?”雲思遙問道。
    “走吧,再留就走不了了。”陳洛搖了搖頭。
    吱吱呀呀的馬車重新啟程,在眾人的眼中朝著北方而去。
    就在此時,所有的人,都聽到了一首歌聲從馬車上傳蕩了出來,歌聲輕微,卻仿佛在每一個人的耳邊唱響——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過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