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山

字數:4084   加入書籤

A+A-


    七月流火。

    晨光熹微之時,偌大的京城仿佛活過來,慢慢的充滿著人間煙火氣息。這裏已經幾十年未遭兵火。

    袁崇煥將天子賞賜的美妾留在府邸之中,帶著五十名親衛,騎著馬徐徐出城。

    馬蹄敲在內城的青石板上。

    噠噠噠。

    袁崇煥騎在駿馬上,看著外城街道上大早就出來辛勤勞作的百姓,平靜的看著。

    他本就出身於平民家庭,隻因父親經商,才有家資讀書。至三十五歲中進士,光宗耀祖。

    這一幅畫麵很美,不是嗎?

    一行人從宣武門大街往東走,再穿過東便門,便是去往通州的十裏官道。他們將從通州往東南向,至天津衛再轉開平衛,直奔山海關。

    袁崇煥騎在馬上回頭看了一眼巍峨的京師城牆,心中感觸難言。再過三個月,他就要率兵來到京師,依托堅城和建奴血戰。

    親衛首領袁一刀經過一個晚上多少有點明白自家督師的心思,勸道:“督師,前麵官道開闊,趁著日頭還起來,可以縱馬前行。”

    袁崇煥沒好氣的揮鞭打馬:“駕!”

    一行人的馬還沒跑片刻,前麵的騎兵便停下來。袁一刀喝罵道:“小牛,你們他媽怎麽停下來了?”

    隻見官道之中,一名穿著飛魚服、配到繡春刀的錦衣衛校尉等候著,對被騎兵簇擁著出來的袁崇煥道:“下官錦衣衛同知董琨,見過袁督師。”

    袁崇煥黑臉上的眉毛糾在一起,“何事?”

    大名鼎鼎的錦衣衛在頗得聖眷的袁督師麵前不敢造次。董琨趕緊躬身行禮道:“還請督師稍候,天子欲為督師送行,正從城中趕來。”

    袁崇煥愣了一下,眉頭慢慢的舒展開。

    袁一刀一看自家督師那表情,旁人看不出來,他還不知道嗎?扶著腰間的刀,嘿嘿笑著。

    王雙本來是計劃給袁崇煥踐行的。隻是他昨天腦子裏想著袁崇煥無子的事情,一時間忘了說。等他反應過來,袁崇煥已經告辭出了西苑。故而,他叫大伴王承恩去宣旨時問了時間,又讓錦衣衛在必經之路上候著。

    第二天起個大早,和住在西苑外的孫承宗、李邦華一起,在禦馬監太監曹化淳率領的精騎護衛下,出宣武門,追著袁崇煥而去。

    這一幕,讓不少京中的百姓、官吏、商戶、武勳都看到。紛紛打聽怎麽回事?

    前往通州的官道上,袁崇煥一行稍微等了片刻,就見官道上塵土滾滾,由西而來。

    為首的騎士是曹化淳的幹兒子曹振治,其滾鞍下馬,抱拳行禮道:“可是袁督師當麵?”

    “正是我家督師!”親衛首領袁一刀代為答道,神采飛揚。天子出京相送自家督師,這是何等的情麵啊!

    片刻後,就見一身龍袍常服的青年天子帶著內臣王承恩、王永祚、曹化淳,以及閣臣孫承宗,文臣李邦華、禮部右侍郎、萬曆四十一年的狀元周延儒前來送行。

    袁崇煥早早的下馬,上前來,躬身行禮,感激的道:“臣豈敢勞動聖駕出城相送?臣死罪!”

    之前又多麽的遺憾、失望,現在就有多麽的感激!大明朝除了馬上皇帝的高皇帝、文皇帝,還真沒有皇帝送大將出城的。

    王雙笑著道:“不至於。拿酒來!”

    王承恩早帶著幾個小太監把酒打開,倒在酒杯中。頓時酒香四溢。

    王雙舉起酒杯道:“朕素來倚元素為遼東柱石。這一杯酒,朕敬元素,以做送別。將來再見,就是和建奴血戰之時。”

    袁崇煥朗聲道:“臣謝陛下。臣定不負聖恩!”拿起酒杯,一口幹了。心中豪情陡升。

    王雙又讓隨行的內臣、文臣敬酒。等相互一輪酒完,時間過去少許。金紅的朝陽正噴薄而出。再笑著道:“本朝少有十裏相送的典故,宦海失意離京,二三好友於城門、道左相送。

    朕昨日就定下來要送元素。夜裏琢磨了兩首十六字令,就在這裏送給元素,以表送行之意。”

    四周便安靜下來,隻剩下王雙清朗的聲音。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周延儒是狀元,當即就在道旁取了筆墨,就在馬背上用白紙寫就,呈給天子。王雙見無誤,加蓋了私印:崇禎。由王承恩接下,送給袁崇煥。

    袁崇煥看著這兩首詞,感受著天子壯懷激烈,對戰爭即將到來的情緒,以及對他的倚重。所謂:天欲墮,賴以拄其間。他心中的激蕩難言。

    但正如他昨日所說,他確實不擅長詩詞。心中有誌: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建奴血!

    但終究是難做一言。

    袁崇煥用力的抿抿嘴,將這兩首詞揣在懷裏,向天子大禮參拜,叩首在地,然後翻身上馬,“出發!”

    一行五十騎關寧鐵騎簇擁著黑矮的袁督師衝向東方。塵土卷起,駿馬鳴叫,劍氣如霜!

    王雙站在原地,目送著官道上的袁崇煥和他的鐵騎,心中感慨難言。崇禎二年十一月,蟎清兵臨京師,這是袁崇煥人生的轉折點。

    而他必定不會讓袁崇煥再遭受那樣的冤屈!

    曆史需要改變。

    其實來到明朝兩三個月,王雙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麽袁崇煥,盧象升這些人會前仆後繼的和蟎清戰鬥?

    難道僅僅是所謂的對大明的忠誠,對功名利祿的追求?

    恐怕不是的。

    而是蟎清兵在這片土地上犯下了累累血債!罄竹難書。總有人會挺身而出的,要製止這些野獸的野蠻暴行。

    而是他們愛這個國家,愛這片土地!

    網上有些人竟然認可袁崇煥的罪名:通敵,賣國。這要不就是傻,要不就是壞!

    教員批示裏寫的是:明末愛國領袖人物袁崇煥先生

    隻此一句,勝明史張廷玉萬言,可以蓋棺定論矣!

    金紅色的朝陽灑落在遠去的騎兵們的背影上,浸染的如同一幅濃墨重彩的畫!

    王雙輕輕的握緊拳頭。

    使督師以前而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將不能越遼河一步,使督師以後而能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猶不能越榆關一步,故袁督師一日不去,則滿洲萬不能得誌於中國。

    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

    ——梁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