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章 最安全的利用模式
字數:5344 加入書籤
既然計劃交換土地,封燊暫時不打算在亞賢農莊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他給李鶴打電話,讓他暫停延長承包合同事宜。
因為亞賢農莊之前屬於商業用地,想要延長承包合同有點困難,所以封燊是打算轉為農業用地的。
一旦轉了,康海拿到地之後,恐怕要恨不得殺了他。
所以,他就不好心辦壞事了。
亞賢農莊的事就這樣暫時放一邊,封燊在家裏忙著安裝光伏發電板。這些電板不是直接安裝到支架上就行了。
封燊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才弄清楚要怎麽弄。
首先要將一個齒輪組安裝到支架上,將電板安裝到齒輪組上。還要調試電腦程序對電板的控製。
這些光伏電板是不會轉動的,能轉動的是支架的出輪組。而齒輪組的轉動,由電腦通過無線網絡控製一個調節器。調節器的核心,是幾個芯片。
電板並不是很重,封燊請了三個人,用了一天時間,就將電板和電路安裝妥當。
不過,想要知道發電效果,還要看次日太陽出來之後。
封燊第二天一早就起床了,做了早餐吃了,他就在書房呆著。他也看看這種係統出品的光伏發電係統,能好到哪裏去。
當外邊出現第一縷陽光時,電腦的主控係統就開始出現了變化。上麵的一條紅色曲線正在快速抬頭。一條藍色曲線,也在平滑上升。
紅線是電板的電流輸出量,而藍色曲線是電池充電效率。
最下麵,還有一條綠色的直線,這是電池充電量。不過這條線幾乎沒有變化。
紅色的線一開始幾乎是直線上升,但到了後麵,上升幅度就變得平緩。這應該對發電功率已經跟光照的能量強度開始吻合了。
再看上麵的一些數字,顯示當前的光照能量是531w,而另外一個數字是371w。
如果他四則運算沒學錯的話,這是不是代表著,發電板的光電轉化率是75?
注意到這個數字之後,封燊當即將這個主控軟件設了一個密碼——電腦是必須開著的,不然那些電板就會停止運動。
而那個主控軟件,通常會在後台運行。想要打開,就必須重新輸入密碼。
現在他可以確定的是:那天晚上的抽獎,說失敗也失敗了,但失敗也是無心插柳。
說失敗,是沒抽到他的目標物,無心插柳是得到了一套寶貝級別的光伏電板實物。
雖然不是整套技術,但以種花兔子的那種,沒有實物都能用算盤算出蘑菇蛋、核潛艇的靈感來源自一個模型的科研精神,有了實物,用不了多久就能反推出來。
他想了想,拿出手機給穀毅打了個電話:“穀毅,現在的商用光伏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是多少?”
“我又不是搞這個的,你問這個做什……你又有好東西了?”
“你幫我問一下。我想要一個數據。”有了數據他才好開價。
“你等會。”
十五分鍾之後,穀毅打了回來:“專業研究所的數據,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在25左右。
“不過國外正在研究疊成式太陽能電池,實驗數據達到445的直射太陽光光電轉換效率……”
“才445?”
“才?你知不道那有望成為世界上最高轉換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技術?”
“我這裏有轉換效率75的。而且是現在的太陽光。”
“……你沒開玩笑?”穀毅看了一下窗外。華亭現在還沒太陽光呢。
“電腦數據是這麽顯示的。”
封燊再看看電腦上的數據,確實沒錯,雖然數據有變化,但轉換效率依然是在75左右。
“不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調試出了錯。”
穀毅卻沒管他是不是出了錯,直接問:“又是你那個朋友整出來的?”
“是。”
“……這事我能上報嗎?”
這種東西,跟五嶽重工沒關係。而且聽封燊說著,應該是實物。那肯定還需要研究,也不是五嶽重工能搞得出來的。
但這樣的東西,肯定是上報的。
“報吧。不過,錢不能少給。”
“放心,虧不了你。”
封燊嘿嘿一笑,說:“人行那邊還沒消息?”
“還沒……你放心吧,應該很快就會有定論了!”
這次穀毅的語氣幾乎是十二分的肯定。封燊也明白他為什麽會有那樣的轉變。
事實上,這也是封燊的小算計。
如果算上這一次,他已經是第三次拿出超出時代的東西了。一次兩次大概還引不起重視,但連續三次,如果還不重視,那就是腦子缺了小腦了。
在還沒‘捉住’封燊的朋友之前,封燊就會很重要。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和合法權益,就不會被故意忽視。
而那批定額存單,就是他的合理訴求和合法權益。為了安撫他,上頭都會讓人行盡快給出能讓封燊滿意的定論。
其實封燊,也沒打算拿這些東西自己搞。
如果封燊還是之前那個拚命三十郎,拿到這些東西,說不定會自己收著自己發展。但是他已經不是之前那個封燊了。
至於拿出來跟朋友合作?
那似乎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
但拿出來的東西越多,就會有越多人關注到他。
偏偏他從小到大都沒展現過什麽技術天賦,連上大學都是讀商科。他要說那些東西是他發明了,連民科都不會相信。
他這樣的人,拿出更多的技術,尤其是這種超乎時代的技術。沒拿出來一項,就會多收獲一分覬覦,多一分危險。
所以他寧願放棄大部分的利益,拿出來給國家安排。
雖說這樣也會引起注意,但至少國內最大的勢力會護著他。
而且能賺到的錢,足以供他無所顧忌地花錢。
那麽這次,他要什麽價碼呢?
直接要錢?
封燊立即p了這個想法。光伏電池隻是實物,拿不到多少錢。
那麽,或許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
他還在想著,穀毅的電話又來了:“封燊,如果真有75的轉化率,你能不能拿到生產工藝?”
封燊想了一下,說:“不能保證。我那朋友的想法跟我們常人不同。它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它或許會同意,但什麽時候才會拿出來,我無法保證。”
“……那你這次打算怎麽合作?”
穀毅用的是‘合作’兩個字。而且咬了重音。
“東西我這裏有,拿回去可能還要逆推出技術。人力物力財力投入肯定不小。”
“你明白就好。”
封燊笑著說:“所以,所有根據這東西研究出來的成果,我要50的權益。”
“……50有些高了。”
“如果沒有我的東西,他們1也得不到。”
“真不能低一些?”
“最低40。不過我有個條件。”
“你說。”
“那些成果,如果進行技術授權,必須取得我的同意。”
“我再匯報一下。”穀毅覺得封燊的條件,上頭未必會全部同意,但封燊提出的合作方式,應該是可行的。
封燊也覺得是可行的。
而且如果以後係統提供的‘有用的東西’,需要再投入研究的,都可以采取這種模式。
因為技術授權,專利費能拿好些年。遠比直接拿錢要多得多。
而且那些都是係統出產的東西,所產生的資金收益,都能結算成積分。那麽他拿出的每一個東西,都能成為一個積分收入的細水長流。
而且他不需要承擔資金上的風險。
可以說,這種模式是最適合他的。也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