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猥瑣發育(一)
字數:5685 加入書籤
楊洪、李恢、費詩在蜀漢時代都是排得上號的名臣,孟琰也是諸葛亮常帶在身邊的能將。隨便拉個人出來,至少不會比劉備初期的孫乾、簡雍、糜芳之流差。
益州郡地處偏遠,遠離大漢政治、軍事爭鬥的中心,讓劉瑁失去了在亂世中崛起和招攬大才的機會,卻也給了他猥瑣發育的機會。
劉瑁不急,最主要他急也沒什麽用。好歹是統領南中四郡一屬國的都督,起步已經比許多同時期的諸侯強了。
曹操剛剛立足東郡吧?
劉備這時候應該居於公孫瓚之下,任平原相。
孫堅?死於這一年,至於現在死了沒有劉瑁就不知道了。
其實現在大家都在猥瑣發育中,曹操屈於袁紹,劉備從於公孫,孫策應該直接在袁術手下為將吧。
除去董卓,現在天下大的諸侯應該就是袁氏兄弟與公孫瓚了,劉表、劉焉之流,在這些梟雄眼中根本就算不得什麽。
誰知道誰會後來居上,崛起於世呢?
益州不是一個好的戰略位置,但經營好了,卻絕對是一個可以支撐大軍北伐東征的大糧倉。
居一域而謀全局!
所以劉瑁現在占據益州郡,圖謀南中四郡,為的是圖謀整個益州。然後走高祖劉邦之路,出秦嶺以圖關中;涉江水可圖荊州、揚州。
李恢是土生土長的益州郡人,對當地的風土人情非常了解。雖然人還年輕,但在姑父爨習的安排下,早早地就在縣中擔任一些小吏的官職,熟悉為官之道。而且這個家夥善辯,嘴上功夫一流。
想想他能夠說服馬超來降劉備就知道了。說什麽與馬超是舊識,狗屁!兩個人一南一北,估計在大戰萌霞關之前,他兩人見都沒見過吧?
這隻能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李恢詭辯無雙!
李恢建議劉瑁拉攏雍家年輕一代的代表人物雍闓。這個人雖然各方麵都比較優秀,但不是家中長子,在老家主漸老的時候,家族地位顯的頗為尷尬。
如果能夠給個官職與他,必將提高他在家族中的影響力,有助於他日後奪得家主之位。那麽反過來,等雍闓當上雍家家主,得雍家支持,劉瑁在南中的路就基本上算是平坦了。
劉瑁其實並不是喜歡雍闓這個人,畢竟是個有造反黑曆史的人。至於原因如何,其實已經無從考證了。但這個人在南中囂張跋扈也是被載於曆史的。
不過李恢說的也有道理,雍家在南中的影響力確實非常的大,大到後來聞名南中的南蠻王剛開始的時候都奉雍闓為主,甘願跟著他造反。就現在來說,朱提孟家都唯雍家馬首是瞻。
劉瑁給了李恢一紙任命,任雍闓為味縣縣令。讓李恢去說服雍闓為劉瑁效命。
不數日,李恢返回滇池,雍闓接受了劉瑁的條件。但同時給劉瑁出了一道難題,就是三年之內劉瑁必須收複南中各羌,讓南中四郡一屬國完全歸於庲降都督統轄。不然,他不保證能夠說服全族投效。
其實就是一個相互利用的過程,雍家三年後將會舉行新一屆的族長選拔,他要借劉瑁的勢。區區益州一郡之守,不足以撼動雍家在南中的根基。
他提出這個要求的前提是,他深深地明白,他們雍家在南中的勢力是劉瑁必須借助的。
各取所需罷了!
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想要征服一地不能隻靠武力。
有人說,大軍在握,不服便殺!
整個益州郡,除去各縣城中依附於豪族、士家的百姓外,就隻剩下山中的蠻夷了。你把人都殺了,跟誰玩去?
何況就憑劉瑁手中那一萬不到的人馬,能不能幹得過雍家都得兩說。不說他們在益州各縣圈地收攏的平民,就憑雍家與南中各夷部族間的關係和手中握有的糧食與財富,要拉個幾萬人的部隊那還不是分分鍾的事?
雍闓鼓勵劉瑁去收複南中各夷,是因為那些蠻夷資源掌握在他兄長手中,與蠻夷交好通商,是他兄長的優勢。
不能為自己所用,便將其毀掉!
稟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他願意出些錢糧讓劉瑁去打掉這些蠻夷,斷其兄之手足。
最後勝利的是劉瑁與他,等他當上族長後,可以以錢糧為本錢從劉瑁手中換取與蠻夷間的通商權。那麽怎麽看他都是最大的贏家。
隻是他沒想到是的,這個要求對於劉瑁來說不是為難,而是正中下懷。
劉瑁知道劉焉卒於興平元年(194年),他必須在那之前搞定南中,揮師回益州。他不可能放任劉璋繼任益州牧。
當然,最好是能在劉焉去世之前回去。
所以平定南中諸夷對他來說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但這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辦好的事。最好的辦法不是用兵,因為用在這大山裏打仗要把南中這綿綿大山中的數十個部落全部打服,別說是三年,估計給他十年也搞不定。
所以最好的辦法依然是外交。
在這個時間段裏,南中其實並不是那麽亂。雖然南中諸夷不服朝庭管製,但也沒有哪個蠻王夷王想要自立。不服管製,是因為苛稅太重,他們不願意繳納。但他們依然與當地的豪族們交往貿易,自認為是大漢治下的勢力。
最重要的是這時候不沒有一個象雍闓、孟獲這樣的人來統領群雄。
本來就不是同一個部落,沒有誰會無端地去服從別的部落的領導,當然這跟沒有人敢象孟獲一樣自稱“南蠻王”,出來統領全局有關。其實,這跟南中還有許多豪族也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曆史上的南中之亂若不是雍闓發起,估計孟獲最後也不能發展壯大到敢跟蜀漢叫板的地步。
在這個時代,洞寨部落製的南中蠻夷是不可能輕易反叛,與朝庭為敵的。
因為生產力的落後讓他們全方位落後於漢人。如果諸夷不團結在一起,根本沒有能力跟漢軍抗衡。
頻頻反叛,是因為當地沒有駐軍,真等朝庭大軍開到,一個個躲進山裏老老實實地當山大王。
劉瑁現在的情況就是有勁無處使,找不到人來打。
甘寧與張任在各自的駐地也分別向周邊的山中派出去大軍,收效甚微。
李恢再次建議交好各夷,以外交的方式收服南中蠻夷。
但是南中夷蠻部落,如牛毛之多。有的已經不單純的隻是一洞一寨之主,如越嶲高定,雖為夷王,卻已經走出大山,習漢文化,收買官員,圈並土地,成了新興的豪族。
其實在南中,從蠻夷轉化成當地豪族的部落首領遠不隻高定一家。朱提孟家原本就是朱提山中的夷族,但孟家早就依附味縣雍家,完成了從部族向豪族的轉變。
他們一方麵向漢人學習,在城中形成一股股新的勢力;另一方麵卻同時控製著山中的部族,絕對地掌控著蠻夷部落。進可進入縣郡管理層,退可入山自保。必要時刻,隻要有人能登高一呼,他們便可組成大軍,征討四方;要兵有要,要糧有糧。
所以南中這個地方,劉瑁想用武力平定,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少短時間裏是不可能。
孟琰出身孟家,本是出身蠻族。劉瑁任命他為都郵,本就是為了有一個精通南中夷語的人去幫他聯絡各族首領。
孟琰也算是兢兢業業,兩個月時間,在初平二年(191年)年末,跑遍了南中大小部落,傳達了劉瑁交好的意思。
三洞洞主;
銀冶洞洞主;
八納洞洞主;
帶來洞洞主;
禿龍洞元帥;
夜郎國國主;
烏戈國國主;
閩濮部;
鳩僚部;
傈越部;
濮部;
孟琰還是挺盡職盡責的。
雖然大家的反應不太一樣,大部分人持觀望狀態。也有人直接表示出不友好的態度,比如比較強大的八納洞、銀冶洞、烏戈國等;當然有不友好的就有友好的,比如帶來洞、永昌南部諸部。
遠交近攻。
其實對劉瑁表現出友好的部落,大多是因為跟他離的比較遠罷了。
遠了便感受不到劉瑁所帶來的危險嘛。
孟琰同時帶回來一個重要消息:帶來洞主廣邀南中群雄到楪榆澤畔參加一年一度的火把節,同時為其女祝融舉行比武招親。
楊洪、李恢等人建議劉瑁參加。如果能夠拿下祝融,這南中之事就好辦多了。
雖然帶來洞在南中地區不算強大,但曆史悠久,據傳是古神祝融氏後裔。帶來洞夷族全族姓董,為祝融九姓之一。帶來洞主董隨是南中少有的智者,在諸夷之中頗有名望。
加上夷人尚武又崇尚火,董隨之女祝融被南中諸夷尊為聖女。
民間有傳言,祝融天生麗質,又力大無窮,帶來洞一族的勇士皆不能敵。其命中自帶貴象,誰若能得祝融,便可稱霸南中。
所以各夷蠻部落中的年輕一代無不躍躍欲試。
孟琰所知道的就有孟家少主孟獲、銀冶洞少洞主楊鋒、烏戈國少國主兀突骨等人。
所以幾個文臣都勸劉瑁去參加,就算沒能抱得美人歸,至少可以在這一次盛大的宴會中結交各路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