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出兵

字數:3936   加入書籤

A+A-




    賀蘭山西,長流水。
    這裏靠近騰格裏,卻因賀蘭山融化的雪水,成為一片水草豐美之地。
    戴蒙古紅帽的老羊倌裹緊皮襖,看著瘦成皮包骨的老狗在寒風中追趕羊群,嘴裏含糊不清地念叨著台吉瘋了。
    去年的冬季很冷,大漠上的沙風吹來,凍死了不少牲畜。
    偏偏就在幾日前,騎兵跑遍了整個草灘的每一處冬季牧地,傳達領主固魯台吉的命令,讓牧民將領主的羊群和馬群送到宰桑所在之地。
    這種命令無疑讓牧民覺得熟悉,就在幾年前,東邊打了敗仗的林丹大汗過境時,台吉也下達過這樣的命令。
    不同之處在於,那次的命令,是留下種羊種馬,餘下的送到駐地;而這次的命令,是全部羊群馬群,統統都送過去。
    一個不留。
    固魯台吉當然沒瘋。
    他隻是像逆水之人,試圖捉住每一根救命稻草。
    咕嚕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野雞,就像個餓肚子的小孩,但他其實有漠南非常顯赫的出身。
    他的太祖是達延汗。
    烈祖為達延汗第三子、曾奪取北元汗位的哈不害汗、俺答汗之父,巴爾斯博羅特,汗號意為皇叔汗。
    天祖為哈不害汗的長子,北元右翼三萬戶之首、濟農,袞必裏克。
    高祖父為袞必裏克的長子,濟農那顏大兒。
    曾祖父是那顏大兒的長子,不言把都兒黃台吉,因父親病故時駐牧於甘肅大小鬆山,且身在西征瓦剌的軍中。
    因此僅繼承其父都督同知一職,沒來得及至八白室舉行繼任濟農的儀式,就被衛拉特杜爾伯特部下屬的輝特部貴族額薛勒貝所殺。
    祖父則為不言拔都兒黃台吉的長子卜失兔,年僅十三歲,在切盡黃台吉的扶持下繼承爺爺的濟農之位,在位四十八年。
    父親是薛呤黃台吉,同樣為卜失兔濟農的長子,三十六歲繼承濟農位,在位六個月,同年去世。
    而固魯台吉,是薛呤黃台吉的長子。
    他的叔叔額臣欺其年輕,拉攏了切盡黃台吉的曾孫、右翼三萬戶執政大臣薩囊台吉,宣揚汗號,繼承了濟農之位。
    卻使少年喪父的固魯台吉僅領不到數千部民、上千牧騎,蟄居於賀蘭山西。
    他曾將西征的林丹汗視為明主,在其兵馬過境之時奉上羊馬,卻沒能得到任何回報。
    大汗確實發兵了,卻不是為他,更不是為捍衛北元傳統。
    大汗隻是一通亂揍,橫掃右翼三萬戶、打趴下叔叔額臣,把漠南攪得天翻地覆,卻沒有讓他繼承濟農的想法。
    林丹大汗就不想要濟農!
    而這一次,新任大汗的命令從邊牆以南傳信而來。
    實際上固魯台吉很清楚,這個叫劉承宗的大汗血統不對,也沒有受過像樣的傳統貴族教育。
    正如大汗寄來書信,字裏行間表露出的匱乏知識一樣,他身邊顯然沒有正統汗庭的貴族侍從,甚至都不知道他出身於漠南的顯赫家族,對待他就像對待一個窩在邊鄙之地的北元小貴族一般。
    但這實際上,恰恰是因為看出劉承宗不知道他是誰,以平常心對待,反而讓力微人寡的固魯台吉感受到難得的尊重,激發出巨大的好感。
    劉承宗在信上沒有頤指氣使的讓他歸附、上貢,隻是說他們之間沒有仇恨,知道你沒有多少軍隊,部眾也貧窮難過,若你有為我效力的想法,我們就以互市的形式,你來提供馬匹羊隻,我來提供燒酒夏裝。
    以三萬為率,若提供的馬匹羊隻更多,我會依貢獻授予你或你的兒子官職。
    若你願意,我保護你在賀蘭山西駐牧的權力,並準你的部眾將燒酒夏裝販賣漠南二十三萬戶部,不受任何人的侵擾。
    有林丹汗珠玉在前,突然麵對劉承宗這樣一個看上去能溝通,而且很容易溝通的大汗,固魯台吉的心情複雜。
    劉承宗的使者僅在包帳坐了一個時辰,固魯台吉就完成了思考,並派人將命令下達至麾下各處冬季牧地,並將回信交給使者。
    給固魯台吉的信,是劉承宗在平涼寫的。
    收到回信時,他人已經過了固原,兵馬也抵達二道邊牆一線。
    確實像固魯台吉想象的那樣,劉承宗對他了解不多。
    但這並非是他身邊沒精通漠南事務的蒙古人才。
    劉獅子身邊有,而且還很多。
    在他的虎賁營裏,有察哈爾汗庭的大宰桑烏斯胡、高勒圖徹辰、祈他特車爾貝、噶爾瑪、格隆和尚等人。
    這幾個如今都改名了,分別叫吳思虎、高樂途、齊塔特和格爾馬。
    而作為護衛侍從的羽林騎當中,也有巴牙思虎、額林沁歹青、多爾濟達爾罕等北元武士。
    隻不過這些人無一例外,所了解的漠南事務,都是察哈爾部的情況,對自成體係的右翼三萬戶本就不甚了解。
    更別說右翼之下鄂爾多斯部眾多家族之一,袞必裏克一係上百後裔之一的固魯台吉了。
    甚至就連劉承宗,其實也並不重視這個在賀蘭山後駐牧的小貴族,之所以給其寫信,也隻是一步閑棋罷了。
    那邊一共有仨貴族駐牧,固魯台吉的勢力稍大一點,另外兩個炒兔台吉和朵兒計是親兄弟,倆人加一塊才能跟固魯台吉抗衡。
    但三個貴族綁在一起,都沒有一個營的兵力。
    劉承宗懶得挨個勸降,又擔心對寧夏用兵時,他們仨再出來縱兵劫掠,所以才給固魯寫了封信。
    在他的情報裏,三萬頭羊,固魯台吉也就能出一半,這仨小首領加一塊,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估算,才能拿出來。
    而早春的酒和夏季衣物,在草原上是最緊俏的商品。
    因為草原上釀酒的原料是奶,而寒冷的冬季,馬、羊、牛都沒奶,隻有駱駝還能產奶。
    但養駱駝的人少。
    通常情況下,在鄂爾多斯以西的草原上,牲口比例是每有一頭駱駝,就有兩匹馬、四頭牛和四十五隻羊。
    以東則沒有駱駝或極少,馬的比例則能多出一匹。
    這一比例基本上是固定的。
    貴族更青睞於馬和羊,一來群牧方便,二來經濟價值高,能有效地為財產增值,也能很好地應對災害。
    畢竟一胎倆仨小羊羔子、兩年能生三胎,養著省事不說,養到一歲半就能下羔子,三年的時間就能讓財富翻三四倍,遇上雪災風災隻要沒死絕,很快就能東山再起。
    況且羊糞能燒、奶能喝、肉內髒和血都能吃,皮做衣裳毛擀氈子,適應除潮濕外的各種牧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