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創收
字數:4997 加入書籤
&esp;和林曉一樣被攔下來的人,有好幾百人。
&esp;都是同一趟準備出城的。
&esp;今天天氣難得的不錯,很多人悶了一個冬天,都有出去城外散散心的想法。
&esp;但顯然他們的運氣都不怎麽樣。
&esp;心沒散成,反倒是添堵了。
&esp;大部分人都被堵在路上接受人格檢查,凡是被攔住的,不準往前,也不準回頭。
&esp;現在人格檢查有主動和被動兩種。
&esp;主動檢查就是警察或者軍人直接對被檢查者提問,有些問題是預設的,有些問題是根據對方的資料臨時創造的,不固定,如果沒問題還行,有問題就接著問。
&esp;被動檢查就是被提問者自己去網上下一個app,現在安全部門開發了很多相關的人格檢查app,裏麵有設定好的回答,自問自答,通過之後拿著結果給檢查者看。
&esp;現在街道上絕大部分檢查都是被動檢查了,因為簡單省事。
&esp;但今天路上似乎情況不太一樣,所有人接受的都是主動檢查。
&esp;林曉和方一鳴早就把雙方的人格驗證問題了解的很透徹了,這樣的檢查林曉倒是不擔心,但看這架勢,顯然這一帶是發生了什麽重要的事件。
&esp;過了一會,有一個直升機編隊從他們頭頂上飛過去了。
&esp;又過了一會,是第二個直升機編隊。
&esp;然後還有無人機編隊。
&esp;被檢查的車隊裏有城外回來的,開始在人群裏麵說了:“肯定是在找什麽重要人物!昨天夜裏,這裏出去十幾個鄉鎮都被排查了,都是進屋搜的那種……”
&esp;大家一邊發著牢騷,一邊拍照,一邊去網上找猛料。
&esp;跟林曉一起出來的同事下車去抽煙,過了一會神秘兮兮的回來說:“我聽說了,是有個上麵的高官置換了。”
&esp;“高官?”
&esp;說實話林曉是不太信的,對官員置換的政策一直都是嚴格的,如果真的置換跑了,也不會出來這麽大動幹戈的找。
&esp;“這肯定是謠言。”林曉更關心的是那位置換的隊員,一直在試圖跟對方取得聯係。
&esp;幾次電話都沒打通,不過對方很快回了定位,還有一個短信:“我在xx派出所呢,驗證身份,暫時沒事。”
&esp;林曉這才鬆了一口氣。
&esp;同事第二次回來了,這次又是更新的消息:“還是你說的對,不是高官,說是中科院的一個院士,大科學家!保密級別很高!”
&esp;林曉還是不敢信他這路邊社傳來的消息。
&esp;但是沒過十分鍾,林曉就不得不信了。
&esp;因為官方新聞公開說了。
&esp;置換者是一名院士,但因為身體健康原因,已經脫離一線工作多年。
&esp;兩天前,院士家屬向政府提出置換申請。
&esp;一天前,申請通過。
&esp;目前國家對於意識置換的態度並不是強製禁止,而是建議禁止。但如果家裏有老人,絕症病人,希望去置換的,政府不會插手——因為誰都知道這種情況插手也沒用。
&esp;但這種申請並被通過的置換案例,從3x病毒公布到現在,應該還是第一例。
&esp;這種申請通過意味著置換者的身份,地位,都會被繼續承認,無論是榮譽,成果,財產……
&esp;盡管大家都知道這一天遲早都會來。
&esp;而且這一天來的也很自然,為了拯救一個科學家的頭腦,批準一起置換,大家在心理層麵起碼都能接受。
&esp;總比置換一個高官讓大家來的更舒服一些。
&esp;但這依然是一個突破性的標誌。
&esp;這起置換意味著,在國內,法律已經因為現實需要,不得不對病毒妥協了。
&esp;封鎖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林曉去接到那位隊員回程的時候,攔住他們出城的哨卡其實還在。
&esp;據說這次找人派了幾千人,最後那位院士的新身份是在一輛普通的大巴車裏被找到的。
&esp;就是那種到鄉下到處找老人,接到城裏的救助站的那種大巴車,那位院士置換的身體本身也是個老人,但是身體情況要好很多,也年輕了十幾歲。
&esp;回去的一路上,大家就都在聊這事。
&esp;隊員們的反應都比較正常,因為在他們看來,一位院士能夠多活十幾年,甚至以後再置換,多活幾十年,肯定是對國家有利的好事。
&esp;但林曉卻注意到一個他們都沒注意到的事實——似乎在這個重大新聞裏,沒人關心那個被置換過來的人,他是什麽身份。
&esp;他現在還活著嗎?
&esp;林曉想大概率應該是死了,如果活著,肯定會報道的。
&esp;回到站裏,林曉跟方一鳴交流了這件事,方一鳴其實也早知道了,不過沒空想。
&esp;林曉既然提了,他就說了一點自己的意見:“我知道你的潛台詞,人和人不平等嗎。本來也不可能平等。我看這事起碼不壞,意識置換現在已經是很常見,也很重要的社會現象了,這麽重要的現象我們在法律和道德上還沒有辦法正視它,其實是我們自己一直在掩耳盜鈴。疫情已經完全控製不住了,這是一個事實,意識置換的法律問題遲早也要提上日程,這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esp;比起這個,我這裏有個新的創收的點子,你聽聽。”
&esp;“創收?我記得我們現在錢還有不少啊。”上級對他們是有撥款的,而且力度不小。即使他們在全國這麽到處租房子買車,四處花錢,但依然沒花出去多少。
&esp;方一鳴之前可從來沒提過創收的事,很多隊員甚至提出把他們工資捐一部分出來支援隊裏搞站點建設,也被方一鳴否決了。
&esp;“是有不少,但我們這才不是剛開始麽,難道還能一直靠撥款維持嗎?萬一以後有點事斷了呢?人家救助站能開發各種盈利項目,我們怎麽就不能想想辦法。”
&esp;林曉開玩笑道:“那我們是不是要準備請幾個專業的精神科大夫了。”
&esp;方一鳴卻顯然是已經有了方案:“你聽過人格擔保嗎?”
&esp;林曉:“當然聽說過,我以人格擔保!好了,不開玩笑,聽說過,之前不是很多人去公安局開人格公證麽,要證明自己的身份,但公安局沒這個業務。後來索性就找第三方來擔保,花一筆錢,要是最後發現身份是假的,就賠錢。”
&esp;方一鳴:“最近我了解了一下這一行,油水真的不錯,而且跟我們現在的業務也重疊。我們每次招人進來,不是都要做置換溯源麽?其實這就是最好的風險保證啊。”
&esp;林曉:“這些……不屬於保密信息嗎?起碼也算是**吧。”
&esp;方一鳴:“我專門去安全部相關部門問過,不屬於,暫時這些信息被認為是緩解社會恐慌,可以適當商業化和公開的公共信息。”
&esp;林曉:“你什麽時候認識安全部的領導了?”
&esp;方一鳴:“就是網上問的……當然,走的是內部渠道,嚴教授幫我介紹的關係。但對方根本不知道我們幹嘛的,我隻說自己準備做人格擔保這方麵的生意。”
&esp;林曉:“那可以先試試,反正我們大多數隊員其實都沒事可幹,可誰會花錢來我們這做擔保呢。”
&esp;方一鳴:“你猜?”
&esp;…
&esp;我猜?你們會把【月票】投給亂穿嘛?
&esp;感謝“休退”“點擊閱讀全文”“蒸包子的狗子”“書友20200904185815534”的打賞!感謝最後一天投月票的朋友們!
&esp;【月票】【推薦票】投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