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頒獎禮(1)

字數:7834   加入書籤

A+A-


    “謝謝忙碌於現場的同事安妮,歡迎大家回到我們位於街的演播廳,我是的查爾斯·吉布森。”

    “大明星們正在通過紅毯進入多蘿西錢德勒大廳,相信此時守候在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多都會和我一樣,猜測這些閃耀的大明星中,今晚誰會捧起小金人。”

    “戴安,你有沒有嚐試預測過誰會獲獎呢?或者誰將成為今晚的大贏家。”

    “當然有了,查爾斯,不過我主要關注的隻有三個獎項……”

    “是哪三個?”

    “影帝、影後,和最佳影片。”

    “觀眾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戴安的預測是什麽呢?”

    “這不好吧,畢竟隻是我個人的喜好……”

    “!戴安,這又不是預測大統領,羅伯特·艾格先生不會生氣的。”

    “那我隻說一個,對於影帝的爭奪,我希望是伊恩·麥克萊恩能夠獲得小金人,我非常喜歡他的《理查三世》,當然了,他在《眾神與怪物》中的飾演飽受歧視的同性戀導演詹姆斯·懷爾……”

    “《弗蘭肯斯坦》,這是詹姆斯·懷爾導演的名作。”

    “沒錯,《眾神與怪物》講得是《弗蘭肯斯坦》成功之後,懷爾拍攝續作《弗蘭肯斯坦的新娘》時期發生的故事,以及他的死亡。”

    “典型的戲中戲結構,我們都知道的,今年的大熱影片《莎翁情史》也是戲中戲……”

    “十項提名,堪比去年的大船。”

    “最終《莎翁情史》能收獲十項提名中的幾個小金人呢?”

    “這我說不好,但肯定不會比十更多了,哈哈!”

    “哈哈,確實,不會更多了……不過有人說他能行!它可以預測全部的獎項結果,並且號稱準確率達到以上,也就是說,個獎項,他能準確推算出個!”

    “真的嗎?我不信!”

    “觀眾朋友們,你們相信嗎?讓我將信號轉到紐約現場,特派記者格溫正在大名鼎鼎的微軟研究院。”

    “你好,格溫!”

    “你好,查爾斯!你好,戴安!觀眾朋友們,我現在正在微軟研究院,這位是微軟研究院特聘經濟學家,大衛·羅斯柴爾德!羅斯柴爾德博士研究的領域有一個新鮮的叫法‘’,大數據……

    羅斯柴爾德博士,您能和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什麽是‘大數據’嗎?”

    “大家好,年,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提出了‘大數據’這個概念,並且將大數據熱情地讚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

    去年,矽圖的首席科學家約翰··馬謝曾經給予大數據一個標準的解讀……”

    “……謝謝羅斯柴爾德博士你的解釋,不過我們今天的重點是你對奧斯卡獎項的預測,你能說說你的預測結果嗎?”

    “我想要說明的是,我們這套根據大數據預測事件結果的算法,其實主要是針對大選的,大家都知道,明年就是大選年……

    我們預測奧斯卡金像獎得主的方法,與預測大選結果的方法完全相同。

    首先關注最有效的數據,然後創建不受任何特別年份結果幹擾的統計模型,所有模型都根據曆史數據進行測試、校正……

    我們在建模時很有耐心,確保模型能夠正確預測樣本結果,而不僅僅是過去發生的結果……”

    “抱歉,羅斯柴爾德博士,我們都熟悉奧斯卡投票,其投票成員不足人,但美國大統領大選采用的數據與奧斯卡投票大相徑庭。

    那可是近億張選票,你的預測模型能否模擬變化莫測選情呢?”

    “這個問題我們是這樣解決的……”

    “謝謝,羅斯柴爾德博士的解答,下麵羅斯柴爾德博士將公布他們團隊對本屆奧斯卡的預測結果。”

    “公布之前,我還需要強調一點,預測奧斯卡金像獎花落誰家時,我們缺少民意測驗投票數據,而基本票房回報和電影評分等數據也很難有效統計。

    所以我們主要是采用互聯網用戶生成內容的數據來進行分析……”

    “這我聽懂了,也就是網友的民意。”

    “你可以這麽說!”

    “我覺得我也快成大數據專家了,哈哈……”

    “……”

    “謝謝,格溫……真沒想到,根據網友的民意,獲獎大熱將是《拯救大兵瑞恩》,而不是獲得了十項提名的《莎翁情史》……”

    “這大概就是專業人士和普通觀眾視角的差別吧。”

    “或者羅斯柴爾德博士的統計數據有誤,哈哈……”

    “我們拭目以待吧……”

    ……

    “剛才和我們合影的大眼睛姑娘是誰啊?以前怎麽沒聽你提起過?”

    白奎因摟著莎拉的腰,手指悄悄劃過大露背晚裝裸露出的細膩肌膚。

    莎拉不耐煩答道“她啊,克裏斯蒂娜·裏奇,我的一個學妹。”

    “是她啊,長大了,都看不出來了,我印象中,她還是《亞當斯一家》裏麵黑頭發紮了兩個小辮子,一臉陰鬱的星期三,果然女大十八變啊……”

    白奎因沒說出來的感慨,是這個女孩剛剛給了一個角色記憶碎片,與現在的金色長發不同,她在角色碎片裏的形象是黑色短發,沒有化妝,眼神顯得非常無辜。

    莎拉小聲說道“她前段時間剛跟你的好朋友約翰尼·德普拍了一部恐怖片,看來你並不怎麽關心你的朋友……”

    “《斷頭穀》?蒂姆·伯頓導演的!我知道約翰尼在拍這部電影,但是沒關心過其他角色。哎,那邊,我們去和基努合個影吧!”

    蹭了風頭正勁的《黑客帝國》團隊的熱度,又被湯姆漢克斯叫住,拯救小隊加上瑞恩一起合了個影。

    拍完照,白奎因和馬特·達蒙立即分開,各自找各自的朋友去了,全程毫無交流。

    倒是在《拯救大兵瑞恩》中飾演卡帕佐的範迪塞爾一拍完照,就拉著白奎因喋喋不休。

    大意是,他正在拍攝一部由改編的科幻電影,可惜項目剛做完準備工作,正準備開機,負責投資和發行的寶麗金影業被環球給收購了,他們的項目麵臨著被重新評估的狀況,環球有可能不願意接手該片的發行。

    那就意味著之前的準備都白幹了,項目要黃了。

    “我明白了,迪賽爾,回頭來韋德馬克映像找我,對了,你那部電影叫什麽名字?”

    “《星際傳奇》,謝謝你,好兄弟!你是我唯一的指望了!”

    白奎因一轉頭,就見到了莎拉意味深長的笑臉。

    “怎麽了?”

    “塑料兄弟情,哈哈。”

    “不不,你不熟悉他,他看上去像是個滿腦子肌肉的家夥,但實際上,可精明著呢!

    相信我,我才不是他唯一的指望呢,有可能,他隻是通過接觸我,借機向環球影業施壓。

    這不像喬·德雷克趁著迪士尼解雇大衛·沃格爾的機會,搞來的那部《靈異第六感》,當時的奈特·沙馬蘭是沒有什麽選擇了,要不接受迪士尼影片新總裁的苛刻條件,要不另投別家,他找了巴裏·孟德爾,但是巴裏的《拉什莫爾》撲街了,根本沒實力去接新片。”

    “我記得《拉什莫爾》,韋斯·安德森差點就接拍了這部電影。”

    韋斯是兩人共同的朋友,盡管依然在巴黎搗鼓他的動畫片,卻一直和他們兩人保持著聯係。

    想到了韋斯,又看到不遠處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摟在一起顯得兄弟情深的樣子,白奎因忽然對這個紛亂的紅毯秀失去了興趣,拉上莎拉進入了音樂廳。

    ……

    終於熬到了頒獎典禮開始,一開場,主持人烏比·哥德堡登場。

    這個胖大的黑女人,穿了一套繁複的古典英國禮服,裝扮成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樣子,為了還原女王的膚色,烏比·哥德堡用厚重的白色塗料將自己的臉弄白,把喜劇效果給拉滿了。

    莎拉跟著其他人一起拍手叫好,白奎因也隻好硬生生擠出一絲假笑,並且給頒獎典禮的製片吉爾·凱茨默默記下了一筆小賬。

    自從和哈維開戰一來,被白奎因記在小本本上的名字在與日俱增,這些人都是在各種渠道明裏或者暗裏支持哈維家夥。

    傾向性這麽明顯的開場,吉爾的屁股一定是歪的。

    雖然有兩部電影都有伊麗莎白女王的身影,但是凱特·布蘭切特主演的《伊麗莎白》已經下檔,現在還賴在院線的隻有《莎翁情史》了,所以,這個開場就是幫《莎翁》拉票房的。

    對哦,吉爾是大衛·格芬的好朋友,盡管大衛·格芬表示對白奎因和哈維的紛爭保持中立,但是他多次勸白奎因和哈維和好,其實已經說明了他心理是傾向於處於劣勢的哈維。

    接下來去年的影妃金貝辛格辦法了最佳男配角獎給了詹姆斯·柯本,《莎翁情史》丟了一個提名。

    十七歲的克裏斯蒂娜·裏奇報幕串場牛姐和惠特妮休斯頓兩位合作表演了《埃及王子》的主題曲《》。

    一襲白裙的牛姐似乎更胖了一些,努力收緊的腰線都變得層層疊疊起來。

    雖然牛姐看起來比惠特尼·休斯頓還要胖了,但是她的表演卻比惠特尼要好得多,音準和海豚音都還在線。

    而惠特尼全程被牛姐碾壓,甚至還有一處明顯的失誤。

    白奎因知道,能夠答道現在的效果,已經是何其僥幸了。

    前兩天,他到處給學院的核心人物打電話的時候,無意間見聽見了他們對於兩位的抱怨。

    三天前的排練,惠特尼·休斯頓無故請假,學院的高管打電話過去,惠特尼的助理說她生病了,現在的狀態無法參加排練。

    稍微有點信息來源的都知道,惠特尼的所謂生病,其實是吸毐之後狀態不佳,無法排練罷了。

    學院隻好悄悄準備了一個替補,以免到表演的時候惠特尼再次“犯病”。

    再往下,白奎因的朋友約翰尼·德普將最佳女配角頒給了在《莎翁情史》扮演伊麗莎白女王的朱迪·丹奇。

    慣例的掌聲之後,台下還是禁不住產生了一陣竊竊私語聲。

    大家都知道,自從朱迪·丹奇獲得提名後,對她能否獲得提名的質疑便甚囂塵上。

    質疑者給出的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朱迪·丹奇出場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十分鍾,台詞更是隻有寥寥數句。

    甚至有人認為,朱迪·丹奇能獲得提名,不過是學院的老爺們為了湊成一個噱頭,那就是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都有“伊麗莎白女王”。

    大家普遍認為凱特大魔王扮演的“伊麗莎白女王”獲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是實至名歸,那就更突顯出朱迪·丹奇的老年版“伊麗莎白女王”是拿來湊數的了。

    但是現在,朱迪·丹奇竟然獲獎了,打敗的還是在《原色》中有著突出表演的凱西·貝茨,以及《眾神與怪物》中的林恩·雷德格瑞夫。

    時隔年,重返電影圈的林恩·雷德格瑞夫把“四大”(格萊美獎、艾美獎、奧斯卡獎和托尼獎)的提名刷了一遍,再次獲得奧斯卡提名,大家都以為她屢屢被提名,卻次次落選的“詛咒”終於有可能被終結了,結果卻依舊是提名,卻不得獎。

    林恩·雷德格瑞夫依舊保持著唯一一個被“四大”提名卻不得獎的“殊榮”。

    從此以後,《莎翁情史》殺瘋了,接連斬獲了最佳配樂和最佳藝術指導。

    終於,白奎因期盼已久的環節要來了。

    好萊塢黃金時代最後的女星索菲亞·羅蘭穿著一身黑色的晚禮服走到舞台中央,見此情景,白奎因長長舒了一口氣,至少他對羅伯托·貝尼尼的承諾算是實現了。

    保最佳外語片獎,爭取最佳男主角。

    索菲亞·羅蘭能站到舞台中央,就意味著最終是《美麗人生》贏了。

    果然,拆開信封的索菲亞羅蘭迫不及待地用意大利語喊出了“è!”(美麗人生)

    興奮的羅伯托·貝尼尼直接站上了前排沙發的靠背上,高舉雙臂向全場致敬,然後踩著沙發椅背,跨越了兩排,來到白奎因的身邊,跳下來和他熱情擁抱,踮著腳在白奎因的臉上親了一口,然後蹦蹦跳跳地上台領獎。

    這下美國觀眾終於見識了什麽是熱情的意大利人。

    在獲獎後失態的,羅伯托·貝尼尼不是第一個,但是敢跳上椅背的,他真的是蠍子粑粑獨一份了。

    接過小金人,羅伯托試圖控製自己的舌頭,但是他蹩腳的英語依舊充斥著卷舌音,連舌頭都控製不住,那就更別提手了。

    於是,羅伯托花了兩分鍾,揮動著雙手,感謝了他叫得上名字的每個人,白奎因的名字,在致辭前段中段和末尾出現了三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