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五章 銀行

字數:4003   加入書籤

A+A-


    競價完成,確定了五十個行省的皇鹽專賣權。

    這基本上已經網羅了宗室、勳貴家族、將門這三方實力最強大的存在。

    明麵上涉及到的就有一百多家。

    而那些沒有入場資格卻通過注資入場的,有多少家,那就誰都不知道了。

    三天之後,定金都已經交付了。

    慶熙皇帝將那五十家代表都召集了過來,向他們提到了一件事情,要聯合起來開一家銀行。

    慶熙皇帝說的就是銀行,而不是錢莊。

    他要發行鈔票。

    這個話一提出來,就讓那五十家代表臉色大變,覺得這個皇帝為了斂財,真的是什麽臉麵都不要了。

    一個王爺忍不住說道:“皇上,這是要三思。皇鹽入場,每年就能夠獲得很大的利潤,沒必要弄這什麽銀行,發行鈔票,雖然短期可得暴利,但終究會成為天下笑柄,損及皇室威嚴,這是殺雞取卵的事啊!”

    他們首先聯想到的就是寶鈔。

    那玩意兒太坑人了。

    剛開始發行的時候,將那玩意兒當做銅錢來使用,號稱可以兌換等額銅錢,大家也還能接受。

    可是沒過幾年,朝廷不講信用,一再印發,弄得這玩意兒信用大跌,到後麵就成了廢紙。

    最後,還是恢複了之前硬通貨的幣製。

    現在除了朝廷俸祿發不出來的時候拿這東西抵一部分金額,已經沒有了別的作用。

    慶熙皇帝突然提起來這個,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皇室又要搞寶鈔了。

    有那個王爺帶頭,一個個的都出言勸說,讓慶熙皇帝不要做那種竭澤而漁的事情。

    慶熙皇帝待他們都發表過意見之後,才說道:

    “這一次不是發寶鈔。寶鈔後麵沒有任何資產來做抵押,又無節製的濫發,自然會使得信用破產,為民眾所摒棄。”

    “這一次要弄出來的銀行,背後有皇鹽作抵,你們五十家,每一個行省開一個銀行分號,京城再開一家總行,目前也不需要讓那鈔票在民間流通,隻在內部流通即可,目的也不是為了斂財,而是避免路上押運金銀的不方便和不安全。”

    “這個鈔票,用皇室鹽場來擔保信譽,我們可以稱之為鹽票。譬如說,鹽場一年生產多少鹽,就可以印刷多少鈔票。大家用自家的金銀在總行換取等額的鈔票,然後拿著這個鈔票,可以去鹽場買鹽,就用不著押運金銀銅錢過去,省了很多麻煩。”

    “你們在那些地方鋪開攤子,也不會隻賣鹽,互相之間也會有交易存在,那同樣可以用鈔票來交易。各省建立銀行分號,彼此之間做交易,可以用鈔票來進行。和別的商家做交易,也可以拿著鈔票先去分號兌換銀兩,然後再進行交易。你們在各省賣鹽,利潤都不小。想來不管哪一家分號都有著充足的金銀可供兌換。”

    “當然,這些銀行分號平時還可以做一些別的業務,比如放貸給需要銀錢的人。不過,為了皇室的聲譽,不得放高利貸。”

    “成立這樣一家銀行,目的不是為了斂財,而是為了方便在座的諸位。”

    慶熙皇帝這麽一說,有人明白了:

    “這就和一些大商行的本票一般。”

    現在沒有流通的鈔票,但是一些信譽良好實力雄厚的大商行,為了避免路上押運金銀的風險,弄出了專屬於本商行的票據。

    由商行掌櫃簽名的本票,寫明了金額,不論是誰拿到了,在他們的任何一個分行都可以兌換成現銀。

    不過那也隻是在商家之間流通,並沒有在市麵上流通。

    流通的程度,跟商行的信譽度有著很大的關係。

    慶熙皇帝提出來的隻是在這幾十家鹽商內部流通,倒也跟那個差不多,隻是這個網絡比任何一家商行都要大,流通性也比任何一家商行的本票要強。

    他們到各省去鋪開銷售渠道,隻是賣鹽,那肯定不合算,別的生意也會參與進去。

    用這種鈔票,確實要方便很多。

    但他們還是有一些疑慮,擔心這家銀行會濫發鈔票,數據不透明,最後還是變成一張廢紙。

    不管是朝廷的信譽,還是皇室的信譽,在眾人眼中還不如那些大商行的信譽好。

    因為那些大商行不講信譽,就要受到這個社會的製裁,會落一個身敗名裂。

    但朝廷和皇室,都屬於那種不可管製的存在,他們犯錯的成本接近於零,犯再大的錯都不會受到懲罰,自然就難以讓人相信。

    慶熙皇帝知道他們的疑慮,又表示:

    “這樣一家銀行,大家共同入股,共同管理,一年需要印發多少鈔票,由大家共同決定。可設一個董事會,皇室派人出任董事長,其餘董事五十人,由每家指派一人出任。每年印鈔數額多少,董事長無權決定,需要董事會至少三分之二的成員同意,才能通過。”

    他這麽一說,那些人就安下心來。

    隻要印刷鈔票的權力不被皇室抓住,就不用那麽害怕了。

    超過三分之二的成員同意才能通過,也不用擔心濫發的問題。

    誰都知道使用鈔票比使用金銀銅錢要方便得多,擔心的就是一個信譽問題。

    現在這樣一家銀行,由皇室鹽場來為它的信用背書,也隻是在內部流通,而且印刷數量多少還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員同意。

    這就比較讓人放心了。

    等於說這就是他們這些未來的鹽商們自己成立的一家銀行,那還有什麽不放心的呢?

    經過慶熙皇帝細致耐心的講解之後,大家一致同意了成立這麽一家銀行。

    這就是大虞第一家銀行。

    插手鹽業,柳青圖謀的可不隻是賣鹽的那些利潤。

    更大的圖謀就是這一家銀行。

    隻有以鹽為餌,才能將這麽多有實力的家族籠絡到一起,開辦這麽一家全國性銀行。

    沒辦法,這個世界還沒有發現石油,現在鹽就是硬通貨,隻有這個東西才有資格為鈔票的信譽背書。

    他說的這鈔票隻是在內部流行。

    但是他相信,隻要信譽沒問題,大家用習慣了,就會要求擴大流通麵。

    到時候再引入更多的工業產品來為鈔票的信譽背書,以後在市麵流通,取代金銀銅錢,就指日可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