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藤甲兵和女刺客

字數:6381   加入書籤

A+A-


    總鎮署,沈墨正在和鐵牛等軍中主要將領在商議成立守備軍的事情。

    守備軍的名額暫定為三千人,按照如今每個村護村隊抽取一百人來籌備,三十多個村很容易就能湊夠人數。

    不過這是平均算法,有些村子大,人多,自然多抽取一些;

    有些村子小,人少,就少抽取一下。

    基本原則是按照人口比例來抽取。

    兵源有了,那接下來第二個問題就是軍官的問題了。

    眾人商議之後,最後決定采用從正兵營抽取部分士兵去守備軍擔任各級軍官,另外還有如焦桐鶴、馬冬等各村護村隊裏麵表現突出的村兵也可以提拔為守備軍基層軍官。

    讓原本楊村護村隊總隊長樊鵬飛擔任守備軍統領。

    樊鵬飛也是民兵出身,胖乎乎的,外號樊胖子。

    這樣一來,守備軍的架子就能快速搭建起來。

    這個問題解決以後,鐵牛又提出另一個問題“主公,裝備的缺口比較大。雖然咱們之前兩次勝仗繳獲了清兵不少武器裝備,還有一些從地主鄉紳家裏繳獲的他們私藏的武器裝備,但是依然遠遠不夠。武器倒是好說,湊一湊最起碼能給一半的人配上鐵製武器,但是盔甲的數量卻遠遠不夠,把咱們手頭現有的存貨都拿出來著甲率最多也就達到十分之一。”

    “除了盔甲,還有衣帽鞋襪綁腿水壺背包等各種隨身裝備都要置辦,後勤的壓力非常的大。”

    之前雖然蕩寇軍兩次擊敗了的清軍數量加起來超過了三千五,但是一來逃走的以及落水失蹤的不少,二來永州綠營在清軍的戰鬥序列中本身就屬於娘不親,舅舅不愛的那種角色,披甲率自然也是最低的,三千人的綠營兵能披甲的估計也不會超過十分之一。

    也隻有滿清的嫡係部隊,也就是滿洲八旗的一些精銳部隊披甲率會超過五成,甚至更多。

    至於其中最精銳的白甲兵那著甲率不僅百分之百,而且每個人都是身著三層甲。

    據說他們內穿鎖子甲,外再披鐵甲,中再夾棉甲,層層裹裹,每人都是千裏挑一的精銳,戰鬥力十分驚人。

    據不知道靠不靠譜的史料記載鬆錦大戰中,六個白甲兵衝上山頂,與明軍大戰,全殲二百四十餘名明軍,而己方無一傷亡。

    沈墨覺得白甲兵雖然戰鬥力很強,但是多少有些吹噓的過頭了。

    無非就是一群重甲步兵而已,說的一個個跟天兵下凡似得不可戰勝。

    而且這些白甲兵數量很少,一個旗最多也不會超百人,甚至更少。

    滿八旗加起來撐死也就數百人不到千人,還都在京城裏給他們的主子看門呢。

    這樣的兵再牛逼,能起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

    也許集中起來的話在局部戰場上還是能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但是放在整個天下的格局中能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這就跟現代的特種兵一樣,再精銳也無法取代普通步兵在戰場上的作用。

    正麵大軍團作戰中,精銳的特種兵用來打陣地戰傷亡率也不會比普通步兵低到哪裏去。

    任何一種兵種都有其特殊的戰場環境,如果換個環境,可能就拉垮了。

    對於缺少裝備的問題,沈墨也早有預案,環視眾人後道

    “盔甲的問題,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把現有的庫存甲胄給所有的守備軍軍官和骨幹配備。

    第二步,招募皮匠以及會編藤具的百姓,建立盔甲作坊,掛在軍務處下麵,來製作盔甲。

    鐵甲沒必要,隻做皮甲和藤甲藤盾。

    第三步,等到打下零陵縣城之用繳獲的清軍甲胄來補齊了。”

    皮甲就不用說了,藤甲的話其實三國的時候就有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的傳說。

    藤甲是砍來青藤編製而成,然後用桐油浸泡兩天拿出來後曬上兩個月,再用柚油浸泡。

    如此反複五次之後拿出來晾幹就是一套合格的藤甲了。

    防護部位以頭部和上身為主,多和藤盾一起使用。

    優點是重量輕,不怕水,透氣性強,對於冷兵器有較好的防護性,穿著過河的話還可以客串一把救生圈,比較適合在水網密集的南方地區使用。

    缺點是製作的時間比較長,而且穿起來行動不便,所以一般隻穿上半身。

    前明的時候廣西貴州許多土司麾下就有藤甲兵,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很是精悍驍勇,是很好的山地步兵。

    沈墨就是打算讓人大量製作藤甲藤盾用來解決盔甲缺少的問題。

    雖然按照嚴格的製作流程,一套藤甲製作完成大概需要兩年時間。

    但是沈墨肯定等不了兩年的。

    複雜有複雜的辦法,簡單也有簡單的法子。

    最快的辦法就是把青藤入水浸泡半月,取出晾曬三日晾幹,然後油浸一周再取出來曬幹,最後塗以桐油編製而成。

    這樣算下來時間就能縮短到不到一個月了。

    一個月的時間沈墨還是等得起的。

    就算防護力不如兩年製成的,那也好歹能起到一定作用。

    等到以後有條件了再更換也不遲。

    聽了沈墨的法子,眾將都覺得的確是個好辦法。

    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沈墨又道“至於其他的隨身裝備,我會讓縣衙協調各村的農會來組織婦女們製作,咱們直接收購成品。既能給百姓們創收,還能節約人力物力。”

    至於錢,在抄了二十幾個地主家之後,沈墨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

    眾人都沒有異議,會議繼續。

    負責籌備守備軍的孫翔提出來道“主公,守備軍編練完成以後,駐地如何分配?還有這些士兵一旦被抽調出來,各村的壯勞力就會減少許多,明年的春耕以及夏收秋收等農忙季節就會受到影響。”

    沈墨笑道“你一個軍官竟然還知道考慮民生問題,心思很細膩啊。看來這段時間讓你下鄉還是成長很大啊,以後要是想轉到民政方麵,我一定批準。”

    眾人都笑了起來,孫翔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沈墨擺擺手,示意眾人安靜,道“這個問題很好,以後你們其他人也要學會孫翔這樣全麵考慮問題。戰爭不是單純的打仗,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過程,是政治的延伸,也是民生的反映。”

    眾人都神情嚴肅起來,齊聲道“是,主公!”

    沈墨繼續道“等到所有人口統計和分田工作徹底收尾之後,全縣將會被分成五個鎮。到時候三千守備軍分別駐守五個鎮。

    具體如何分配以後再公布。

    至於抽取兵丁會影響農忙,這個問題也好解決。

    守備軍雖然屬於正規軍序列,但屬於半脫產性質。

    農忙時節可以放假回家幫忙。農閑時節再來集合訓練。

    若是有戰事,隨時集合即可。

    況且,咱們還有農會,就算農忙時節正好遇上打仗,百姓們可以在農會的組織協調下集體勞動,互幫互助。”

    對於諸位將領提出的問題,沈墨都一一給出了解決方案,眾人都沒有異議,表示接下來會尊令而行。

    沈墨也沒再多廢話,直接宣布散會。

    任務安排下去,幹就完了。

    鐵牛等人離開後,沈墨單獨一人又在地圖前麵看了半天,然後秘書柳斌走進來麵色有點古怪道“主公,李知縣派人送來三位女子,說是看了求才令找到縣衙的。他那邊沒辦法安排,然後就派人送到總鎮署來,問問看咱們這邊有沒有合適的崗位。”

    沈墨聽著新鮮,笑道“求才令發布了這麽些天,來應征的男子寥寥無幾,沒想到卻一下子來了三位女子,還真是稀奇。走,咱們出去看看。”

    柳斌急忙追了兩步,道“李知縣說這三個女子可能是刺客,讓主公小心一些。”

    沈墨一愣“刺客?還是三女的?那更得見見了,我還沒見過活的刺客呢,而且一來還是三個,有意思有意思!”

    說著腳下步子更快了。

    柳斌急忙追了上去。

    來的人自然就是薑寒酥主仆三人。

    她們一路跟著焦桐鶴和馬冬兩人來到縣城附近,然後打聽著進了縣城,看到縣城一派祥和安定的場景,街上的百姓笑容歡快輕鬆,心中一下子就踏實放鬆了下來。

    唯一古怪的是縣城裏的人穿的都是前朝的衣服,而且男人們腦後都沒了辮子,光溜溜的一片,看著跟進了和尚國一樣,惹的青竹和紫竹兩個小丫頭笑個不停。

    進城也沒有人收城門稅,城門口站崗的士兵也絲毫沒有擾民的舉動,挺立在那裏跟一棵鬆樹似得筆直。

    看到了城門口貼得求才令,三個人決定去縣衙問問。

    在薑寒酥想來,沈墨既然占了東安縣,那肯定在縣衙住著。

    結果去了縣衙之後,說自己看了求才令,聽說了沈先生求才若渴,所以前來投效。

    守門的人也是警衛隊的士兵,也沒為難她們,問清楚之後就進去稟報了。

    李誌遠正好得閑,聽說有女子來投,也是好奇不已。

    讓人請進來,問她們能做什麽,一下子把薑寒酥給問住了。

    青竹看著自己小姐窘迫的樣子,脫口道自家小姐能文能武,射的一手好箭,而且還能操舟練兵雲雲。

    聽的李誌遠一愣一愣的,心道這是來了一個女將軍啊,難道又是什麽秦良玉之類的巾幗英雄?

    他想了想,自己這邊還真的安排不了,隻能讓人送她們去總鎮署。

    薑寒酥一聽總鎮署,耳朵就豎起了,小心翼翼問總鎮署是什麽地方。

    李誌遠覺得眼前這個高挑清秀的少女反應有點奇怪,心道莫非是清廷派來的女刺客來刺殺主公的不成?

    但是仔細打量又看著不像,但是又不能因為自己沒有證據的懷疑把人家拉下去直接審問,想了想決定還是讓沈墨去鑒定。

    他了解自家主公的本事,但是還是偷偷叮囑了送人過去的士兵讓給沈墨提個醒,萬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