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鼇拜之死
字數:6890 加入書籤
鼇拜看著再次敗退下來的部下,麵色陰沉的快要滴出水來,握著刀的手背上青筋畢露,顯示出他內心此刻極度的窩火和憋屈。
在豫王多鐸和吳三桂被困滄州的消息傳到了京城之後,禮親王代善就帶著包括他鼇拜在內的兩黃旗大臣們前往多爾袞的攝政王府發難。
鼇拜在其中扮演了一個急先鋒的角色,一番話懟的這幾年一言九鼎,威風八麵的多爾袞麵色難堪,無言以對,這讓鼇拜心中大感暢快,讓他心中當年因為皇長子豪格被多爾袞逼迫的無法即位給他們這些兩黃旗的大臣們心中帶來的那種憋屈憤滿瞬間消散了許多。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多爾袞上位,重用的自然就是他手下的兩白旗的人。
而如果豪格即位的話,重用的必然就是兩黃旗的人。
所以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的仇怨不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的仇怨,更是滿清內部兩大利益集團之間的仇怨。
現在多爾袞下台,皇帝還小,禮親王代善雖然暫時攝政,但是遲早都要恢複豪格的王爵的。
等豪格恢複了王爵之後,那取代多爾袞攝政也就是不遠了。
到時候他們這些一直支持豪格的大臣們自然也就水漲船高,跟著發達了。
這次禮親王帶上讓他鼇拜帶兵來支援山海關,在鼇拜看來就是給他送功勞了來了。
等到以後肅親王豪格上位,那時候他鼇拜作為滿洲第一勇士,必然會大權在握。
所以鼇拜對於這一趟山海關之行很是重視,帶著五千精兵出京之後就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山海關。
可是他們還是來遲了一步。
等他趕到的時候,發現山海關剛剛經曆了一場大戰,一支陌生的軍隊剛剛占領了山海關。
多爾袞入關的時候留下的守將剛林的腦袋正被掛在城樓上,一麵殘破的大清龍旗被扔在關牆之下,清兵的屍體還沒有被完全清理,硝煙還沒有完全散去。
看著城頭上那麵正在風中獵獵作響的紅色大旗,上麵一個大大的“齊”字,鼇拜這才知道趕在自己前麵搶占了山海關的原來就是那支在德州擊敗覺羅巴哈納和石廷柱,又在滄州困住了豫王都鐸吳三桂,還全殲了孔有德的天佑軍的齊軍。
雖然心中對於齊軍的凶猛已經有了盡量高的心理準備,可是看到齊軍出現在山海關的時候,鼇拜還是破防了。
他萬萬沒想到齊王沉墨的速度會這麽快,行動的會這麽早,眼光會這麽的毒辣。
從眼前的形勢來看,這支齊軍應該是在德州之戰還沒結束的時候就打起了山海關的主意。
兩線作戰一向都是兵家大忌,但是偏偏齊王沉墨就這麽做了。
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他對自己,對於自己的軍隊充滿了足夠的信心,認為自己的軍隊一定會是勝利的那一方,而清軍必然會以失敗告終,必然會撤出京城。
所以他才會提前安排人馬渡海來偷襲山海關。
雖然鼇拜沒有看見齊軍是從海路過來的,但是作為身經百戰的大將,他一猜也能猜到。
雖然內心又驚又怒,但是作為大清第一勇士,鼇拜也沒有就此撤兵,而是打算趁著齊軍剛剛占據關隘,立足未穩,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鼇拜很快下令部下開始攻城。
他手下這五千人都是兩黃旗的精銳,幾乎每一個人都上過戰場,都接受過鮮血的洗禮,死亡的淬煉。
鼇拜對自己的部下有著充分的信心,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很快將山海關重新奪回來。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在短短的半天之內,他的部下對關牆發起了足足六次攻擊,但是卻都毫無例外地最終以失敗告終。
城頭下麵鋪滿了他們兩黃旗勇士的屍體,有些甚至跟之前陣亡的那些正藍旗的勇士遺體重疊在了一起,成了一對難兄難弟。
城頭上的齊軍遠比他想象中的要堅韌凶猛,他們完全沒有剛剛大勝之後的驕傲輕敵,麵對著兩黃旗勇士的猛攻,絲毫不懼,用任何他們能想到的方式拚命地阻止兩黃旗的勇士攀上城頭。
好幾次鼇拜看著自己的部下明明已經攀上了城頭,但是要麽很快就被淹沒在城頭的人群之中,要麽就被很快地趕下了城頭。
兩黃旗短短半日之內損失了將近五萬之一的人,這讓他們本來高漲的士氣遭遇到了嚴重的打擊。
他們雖然沒有抱怨,但是鼇拜卻從部下的勇士們眼中看出了一種明顯的挫敗感。
鼇拜此時也陷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之中。
若是再繼續攻打下去,以齊軍表現出來的堅韌凶猛,自己就算把這五千人拚完也不一定能重新奪回山海關。
就算奪回來,那也絕對是慘勝。要是齊軍後續還有軍隊過來支援,自己靠著剩下的那點人能守住嗎?
除了齊軍的堅韌頑強凶猛程度讓鼇拜心驚,更讓鼇拜感到頭疼的是齊軍的武器精良程度絲毫不亞於清兵,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更讓他鬱悶的是城頭上的齊軍擁有大量的火槍兵,他們手中的火槍比起孔有德從大明帶來的那些工匠們製造出來的火銃要威力更大,射速更快,射程更遠,更加的精準,一排火銃打下來,饒是穿著兩層甚至三層甲的大清勇士都會被擊傷擊斃。
而且他們的火銃質量非常的精良,鼇拜在城下觀戰,幾個時辰下來沒有發現一個炸膛的火銃,這讓他吃驚不已。
齊軍衝了這種更陷阱的火銃,還有那種黑乎乎的點燃陰線後一炸一大片的萬人敵更是讓大清勇士吃夠了苦頭。
更不用說,齊軍還有各種火炮,架在城頭上對著城下的大清勇士狂轟濫炸,以至於鼇拜為了不被齊軍火炮擊中,隻能下令將自己的指揮位往後移了很遠。
時間關係,以下內容先更後改。看到這裏的書友明天刷新後再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明珠聽見沉墨的問題,麵上一如既往的平靜,好像一點都不驚訝似的。
但是沉墨確敏銳地察覺到了他的眼皮快速的跳動了一下,心中暗自笑道:“我還以為你明珠真的能做到對舊主冷酷無情,看起來還是有點不忍心的。”
等待了片刻,明珠依然保持著沉默,沉墨擺擺手,似乎很隨意地說道:“此事的確有點難為你,既然你一時半會想不到好辦法,那就先退下吧,寡人再找其他大臣商量一下。”
明珠聞言臉色微微一變,終於不再保持沉默,開口道:“王上,臣剛才思考了一下,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想法,請允許臣說給王上聽。”
沉墨“哦”了一聲,饒有興致地盯著他道:“方才還是一臉為難的樣子,這麽快就有辦法了?不為難嗎?”
明珠提高聲音道:“既然如今為楚臣,自然要為王上分憂,這是臣的榮幸,一點都不為難。”
看著明珠的樣子,沉墨笑了起來:“好吧,那你說來聽聽。”
明珠道:“說起來其實並不難。滿洲昔日入關之時全族人口也就二十萬左右。如今經過將近四十年之繁衍,人口也尚未超過百萬。就算加上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也不過兩百多萬人口。這兩百多萬人口與華夏近億兆百姓相比,就算滄海之一粟,大漠裏的一粒沙。隻要將其融入華夏百姓之中,數十年後這世上便再也沒有滿洲一族了。”
沉墨不動聲色,點點頭道:“那如何融入?你具體有什麽想法?”
明珠道:“戎狄入夏則為夏,華夏入胡則為蠻。這個辦法說到底核心就是徹底消滅滿洲一族的民族特征,去其宗廟,除其姓氏,滅其文字,改其衣冠,消滅八旗製度,改漢姓,穿漢服,讀漢語,寫漢字。數十年後,後人便再不知滿洲,隻知道華夏了。屆時,王上不僅不用擔心滿洲生亂,反而能成就一番教化融合之功,簡直一舉數得,何來而不為呢?”
沉墨聽完看著明珠道:“都說納蘭明珠是滿洲第一飽學之士,果然名不虛傳。你身為滿洲人,卻提出了如此狠毒的法子,難道就不怕你的同胞們戳你脊梁骨嗎?”
明珠卻搖搖頭道:“王上,臣就算不為王上獻計,難道他們就不戳臣的脊梁骨了嗎?就算臣不提出這個辦法,難道其他人就想不到嗎?曆史上那麽多的民族曾經強橫一時,如秦漢時期的匈奴,隋唐時期的突厥,兩宋時期的契丹和女真,哪一個不比滿洲強橫?可是如今卻又在何方?”
明珠說的那些曾經強橫一時的異族全部都陸續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如今隻剩下了一些名字和器物能夠證明他們曾經存在過。
明珠的意思很明確,這些異族不管之前多名強橫,但是最終滅亡消失的根本原因都是被更加先進更加強大的漢族文明給同化融合掉了,最終也變成了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就算自己今天不提出這些辦法來,滿洲遲早也會被華夏文明所同化,與曆史上那些強橫一時的民族落得同樣的命運。
原本曆史的走向其實也是這麽發展的,入關近四十年來,滿洲的漢化程度其實已經相當高了。
康熙這一代還算是好的,包括康熙在內,滿清貴族上層大部分人還是會讀寫滿文滿語,甚至還能騎馬射箭。
但是越到後來,懂的滿語的滿洲人越來越少,甚至到了道光以後皇帝都隻會說漢話不會說滿語了。
朝中的重臣從以滿人為主變成了漢人為主,尤其是晚清時期那幾位名臣全部都是漢人,唯一一個有名的旗人大臣就是那位著名的“鬼子六”。
可以說到了最後,滿清除了披著一層薄薄的異族的皮之外,裏麵已經全部都被漢化了。
這種結果既有曆史選擇的因素,也有滿洲貴族主動選擇融合和同化的原因。
畢竟不主動漢化融合的話,那必然會跟曆史上那些異族建立的國家一樣曇花一現,很快從強盛走向滅亡。
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和女真建立的金國,包括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都是明晃晃的榜樣。
而這還是他們有意無意部分漢化之後的結果,如果堅持本族的文化,抗拒融合的話,恐怕存在的時間會更短。
沉墨看著明珠,眼中露出了讚賞之意:“你倒是看的透徹。你的判斷是準確的,華夏的文明同化能力那是被曆史無數次證明的。主動選擇融合,尚有一條活路。若是抗拒,那寡人就隻能采取物理融合的辦法了。這件事既然是你提出的,你下去之後好好擬一個切實可行的章程出來,寡人核定之後再說。”
明珠躬身領命。
雖然他沒有聽說過物理融合這個詞語,但是大概也能猜出楚王的意思,心中不禁凜然。
“臣多謝王上寬仁之恩!”
明珠最後鄭重地向著沉墨下跪叩謝。
他知道這是楚王給了滿人一個活命的機會,所以才會叩謝。
沉墨點點頭受了這個禮,沉吟一番後道:”既然是你首倡此事,那改姓氏一事就從你開始。寡人給你自由選擇的權力。”
明珠大聲道:“臣鬥膽,請王上賜姓!”
沉墨對他的態度很滿意,毫不猶豫地說出來他早就想好的話:“你叫明珠,又棄暗投明,既如此,那就從改姓為明吧。”
明珠跪倒在抵扣大聲叩謝道:“明珠多謝王上賜姓,今日起,再無納蘭氏,隻有明氏。”
沉墨示意他起來,然後道:“至於其他旗人改為何姓,你且先擬個草桉出來,寡人核定後再頒布。”
明珠躬身領命。
說實話,明珠提出的辦法雖然見效慢,但是卻時最好的辦法了。
沉墨總不能真的將近百萬旗人全部殺掉,一來沒有那個必要,二來他也沒有那麽殘暴。
三來,這些人活著比死了有價值的多。
這件事有了眉目之後,沉墨的心情也好了許多。正好肚子也餓了,所以傳口諭讓人送來飯菜和一壺熱酒跟明珠一起享用。
如今紫禁城裏麵宮女太監還沒有完全審查完,王後他們又沒有到來,為了安全起見,沉墨如今的飲食起居都是從軍中後勤處調來的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