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末年的一些碎碎念
字數:3043 加入書籤
曆史書上寫得很多,我就大概講一下書上寫得很少的。
一、皇族元氏內部的分裂
河陰之變時發生了什麽,具體過程如何,網上很多資料,不在這裏細說。不過有個很顯眼的現象,那就是參與屠戮洛陽百官的人群裏(死的大部分是元氏族人跟與其結親的漢人門閥大族),居然也有很多元氏族人!
具體是誰就不說了,一大籮筐,甚至還有元天穆這種把爾朱榮當親兄弟,把元氏一族當仇人的元氏族人。
那麽問題來了,這種現象,在中國曆史上,是非常少見的。比如說明清兩朝,比如說唐宋兩朝,幾乎沒有各類皇族互相組隊屠殺的案例存在(玄武門不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為什麽會出現這一幕呢?
根子出在孝文帝元宏這裏。
在元宏以前,由於北魏帝國有著半遊牧的性質,各大宗室子弟,賢者上位的模式大為盛行,主宗和小宗區別不像是後麵那麽明顯。
所以縱觀北魏前期曆史,在創業過程中,元氏一族各宗異常團結,這在中國各朝代中也是很不多見的。無論是多遠的宗室,都有朝廷得到供養,雖然極大增加了財政負擔,卻也讓元氏族人比較齊心。
孝文帝漢化時,出了一條新規矩,“五服”以外,那就是外人了,雖然你姓“元”,但我娶你家女兒,可不算(北齊的史書可以翻到很多夫妻都是元氏出身的人)。既然是外人,那麽,自然也無法得到朝廷的供養。
久而久之,遠宗就對皇室嫡係一脈(也就是元宏老爹這一脈)產生了極大仇恨,還是那句,不患寡而患不均。這種仇恨,一直貫穿到北齊北周!
河陰之變,有遠宗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的成分在裏頭,所以可以看到元氏一族殺元氏一族,還殺得很起勁(甚至在箭樓上觀摩指揮)。
二、社會風氣
鮮卑一族入主中原後,一直被兩個問題所困擾,第一個就是遊牧化,怎麽轉變為農耕化,以前是搶了就跑,現在地都是自己的,還能去搶誰呢?
麵對一年五百多次的農民起義,馮太後和孝文帝元宏開始改革,哪怕從結局看,這次改革為北魏幾十年後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但是……如果當時不改革,幾年後可能北魏就沒了!
我們不能對那一年五百多次的農民起義當做不存在。當時有的北魏中央軍剛剛撲滅一處,新的命令到了,就跑去撲滅臨近的地方,此起彼伏,全年無休。
比996還狠!
均田製,俸祿製,漢化,這就是元宏開出來的藥方。隻是有一個問題被忽略了,不是六鎮,而是均田製,從來都是開國良方。
而那時候北魏已經立國百餘年了!已經進入帝國中期甚至是晚期了。這個時候再開出均田製的良方,其實已然有些遲了。
因為世家大族,包括鮮卑貴族轉變後的鮮卑世家大族,已經把田地占得差不多,元宏可以操作的空間其實非常小,經濟基礎這塊的改革,實際上很淺。
遠不足以給北魏續命百年!
同時,北魏的鮮卑貴族,也犯了後來遼國,金國的錯誤。
漢人的優點,一個沒學到。漢文化裏的糟粕,倒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為了對抗漢文化,又不得不引入佛教文化來對抗文化滲透。
最後的落腳點,就是洛陽。
鮮卑大族的墮落奢侈,放蕩,黑白顛倒,那是前朝都沒有的。當然,在這個時期,人們的思想很自由,所以北魏中後期,文化呈現爆炸性的增長,已經跟南梁不相上下。這在南梁使者訪問北魏後,回來描述的片段裏麵可以窺見一斑。
簡單的說,就是社會風氣很不好,但卻並不是出門就會被人打劫。用比較好理解的詞句來說,就是黑白顛倒,是非不分,以奢為榮,笑貧不笑娼。《洛陽伽藍記》裏有詳細記載。
三、契胡爾朱部,不是所謂的草原蠻族。爾朱氏亦不是六鎮的“自己人”。
如果硬是要分個誰最野蠻,後趙石虎大概可以上榜。爾朱部雖然民族成分上跟石虎有點關係,但是他們在抱大腿方麵,顯然是遠遠勝過石虎。
爾朱部在北魏可以說是深耕經營,從開國皇帝那時候起,就是拓跋氏的追隨者。而到爾朱榮的時候,爾朱家跟很多朝廷重臣都有聯姻,可以說是樹大根深,遠遠不是那些連一件幹淨衣服都沒有草原遊牧。
試想一下,那時候北魏邊疆內附的胡人部落何其多,為什麽爾朱氏會得到信任,甚至跟皇族聯姻呢?因為在元氏眼裏,爾朱氏可以算得上是“自己人”。
這是爾朱榮能崛起的重要原因!至於爾朱榮長什麽樣,這本書裏也寫了,可以說比洛陽絕大多數禁軍將校都更帥!他本人亦不是茹毛飲血之輩,至於吃人肉之類的,那真是江湖傳說,至少輪不到爾朱榮幹這事。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賀拔嶽跟高歡,乃至後麵的宇文泰,他們的社會關係,是在北魏的下層,具體說就是六鎮。
賀拔嶽帶著武川鎮,高歡帶著懷朔鎮,彼此有各自的兄弟。
而爾朱榮乃至爾朱氏一族的關係,則在北魏的中上層!這一點非常重要!
爾朱榮死後,高歡迅速上位,爾朱氏殘餘迅速敗落,說白了,人要明白自己屁股坐哪裏。爾朱榮就是個不明白自己屁股坐哪邊的人,更別說他死後爾朱家那幾個。
高歡跟賀拔嶽的社會關係,層次雖然很低,但勝在紮實可靠,有群眾基礎!一旦那些社會關係成長起來,他們也就發達了。
四、孝莊帝元子攸,不是悲情英雄,而是個陰謀家跟劊子手。
具體的,請看本書描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