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第二十八章

字數:8158   加入書籤

A+A-




    

    建安四年的春天。

    不管在哪一條時間線上,  這都是忙壞史官的一年。

    首先是公孫瓚敗亡,這位曾經的諸侯在與袁紹爭奪幽州失利後,連連敗退,  龜縮一隅,終於在這個春天將自己所有的妻妾盡皆殺死,  再引火將高達五六丈的土丘堡壘付之一炬,葬身火海。

    而後是曹操派大將史渙與夏侯惇,  進兵河內,  當然,  用的理由是幫天子鏟除身邊的賊子。

    他派出的兵力不多,不足萬餘,  因為還有一件事令他懸心:

    這個春天還是極其寒冷,  許多地方冰雪未消,但劉備的軍隊已出汝南,  向著宛城而去。

    當然,  除了曹操之外,劉表也對這件事十分懸心。

    這間客室四麵都懸掛了蜀錦壁衣,  將木炭煙塵隔開,又將熱氣透過壁衣,緩緩地傳到屋內。

    於是溫室中培育而出,置於角落中的一叢蘭花得以慢慢開放。

    蘭花清幽,  見之忘俗,  讓人幾乎忘記這是一個多麽嚴苛的春天。

    但這位外表清雋,  氣度通雅的老者倚在憑幾上,還是不停地將手伸向炭盆。

    劉表衣衫穿得並不多,  他也不是真的感覺到寒冷。

    他隻是非常心煩意亂,  但又不願意被人看出來——但換一個角度來說,  他也的確覺得這個春天冷極了。

    “我曾聽田舍翁說,北人南下,自然身攜凜凜寒風,”劉表懨懨地說道,“今日始知村言不虛。”

    蔡瑁與蒯越互相看了一眼。

    所謂的“北人”,自然是屯兵淯水東岸的劉備。

    這數年間,劉備接手了陶謙的徐州之後,北至青州,南至廬江,拿下了一大片的疆土,漢室三興的說法喧囂塵上。

    對劉表來說,漢室三興,這很好。

    但興在劉備身上,這就很不好了。

    劉表長劉備廿載,年輕時是名聞天下的“八俊”,單騎入荊州後又有勇有謀地鏟除宗賊,安撫一方。近年來理兵襄陽,以觀時變,正伺機進取天下,竟然橫生出劉備這樣一個織席販履的小兒!

    荊州七郡之中,南陽是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的一個大郡,先為曹操攻伐了去,而後劉備又來覬覦,兩雄爭執,竟似誰也未將他這個荊州牧放在眼裏!

    蒯越試探著問了一句:

    “主公欲與曹公聯合,攻伐劉備耶?”

    劉表盯著案幾旁那隻錯金博山爐,忽然歎了一口氣。

    “異度、德珪,你們怎麽看?”

    ……他們怎麽看?

    蒯越是人情世故極精明的人,蔡瑁是襄陽大族出身,蔡諷之子,與曹操有舊。

    但他們誰也說不出讓劉表出兵聯合曹操,共同討伐劉備的話。

    劉表不擅征戰,曹操領兵之高明遠勝於他,卻又為劉備所破。劉備麾下既有關張陸趙這般猛將,他自己又是個十分擅長衝鋒陷陣的統帥,荊州如何能與之抗衡呢?

    而最關鍵的是——劉表到底能得到什麽好處?

    曹操是斷然不肯將南陽重新讓與他的。

    但劉表內心又十分糾結於三興炎漢的是劉備而不是他。

    ……所以這不是一個完全由利益引發的問題,自然也就不能選那些高成本的計謀。

    “曹公既有書信,勸主公不必發兵,隻要屯兵安眾以南,便可阻擾劉玄德,”蔡瑁說道,“主公以為如何呢?”

    “到底是我的宗室兄弟,”劉表搖了搖頭,“我與外人聯合,而來阻絕他,豈不是要被天下人恥笑?”

    他這樣說的時候,眼簾輕輕地垂了下去,顯得憂傷愁苦極了。

    劉表好用權術,但在這些攻城略地的梟雄麵前,什麽權術能有用呢?

    “主公不如寫信給江東孫策,勸其攻伐劉備?”

    蔡瑁剛剛說出這句話,立刻就暗自懊惱起來。

    果然劉表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德珪欲令我殺其父而用其子否?”

    ……孫堅死在劉表手裏,因而兩家有殺父之仇,想結盟就不太容易。

    但荊州這麽個地方,四麵的鄰居就這麽幾個,想要北拒劉備,還能想出什麽辦法呢?

    “張繡如何了?”劉表突然問道。

    “他?”蔡瑁立刻小心回道,“他前番數次攻伐宛城,折損了不少兵將,因此據陽安招募兵卒,一時尚須操練……”

    劉表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突然罵了一句:

    “無用之輩!”

    蔡瑁額頭沁出了一粒汗珠,但他是個極機警的人,不曾以袖拭汗,以免引起劉表警覺。

    他雖督了張繡幾個月的軍,催他攻伐宛城,但張繡根本沒去。

    ——說“根本”沒去也不對,張繡還是派了一部人馬去宛城下試了試的。

    秦漢時“一部”就是一千人,聽起來也算是浩浩蕩蕩,金鼓旌旗都齊全的。

    ……但後來又有信傳來,說領軍的部司馬兵出陽安三十裏後便駐紮下來,隻派了一曲的兵卒去。

    “一曲”是二百人,這陽奉陰違得就有點狠了,大概就隻有百十來個刀手,再來三五十的矛兵和弓手,再打兩麵旗罷了。

    但又有信傳到蔡瑁這裏說,那位領二百人去攻宛城的軍侯也是個謹慎極了的人物,他先派出一隊人,挑了一個精明的隊率,前去宛城試一試城防如何。

    一隊五十人,想在旬日內攻下宛城大概是不太容易的,但好在蔡瑁聽到這裏也已經頗為淡定了。

    之後也就順水推舟了,一隊人裏,隊率挑了一什的選鋒勇士上前挑戰,其中一伍的士兵慘敗給守軍,乖乖交了兩枚五銖大錢的進城錢,又拿了兩枚大錢給守軍喝酒,借此換來進城偵查一下以前常去的酒坊那裏,當壚賣酒的俏麗小娘子嫁沒嫁人這種寶貴信息。

    ……總而言之,張繡就這樣大肆攻了一番宛城,做事之隱秘讓機警到多疑的曹孟德都沒有察覺。

    奉命來督軍監戰的蔡瑁本來應當發難的,張繡前番送了他不少金銀珠寶,但這一次的陽奉陰違根本不是這些財貨能相抵的!因而蔡瑁原本決定氣勢洶洶地帶上親衛,先叱責張繡一番,再返回襄陽稟報主公!

    ……張繡這一次沒送他什麽財貨,而是送了他一套陽安城中的宅邸。

    新建的屋宇高大華麗,四牆皆以青石結角,最妙的是裏麵還有幾十個張繡四處搜羅來的美婢,據說其中還有壽春宮的宮女,容貌俏麗,擅彈箜篌,一見就移不開眼睛!這樣的美人!張繡也舍得送他!

    “確實無用,隻念他一片赤誠,忠心為主公做事,”蔡瑁臊眉耷眼地說道,“主公且先記下罷。”

    劉表又沉默了許久,直到屋外的陽光悄悄移了一個位置,他的眉宇間也慢慢染上了一層陰雲。

    “我與劉玄德,到底也是同宗兄弟,”他歎了一口氣,“我請他來襄陽赴宴如何?”

    蔡瑁和蒯越突然抬起頭,直直地看向劉表。

    那一粒汗珠原本漸漸隱去的,現在似乎又在後背上出現了。

    這位名滿天下的劉氏宗親當初平定荊州,就曾令蒯越遣人誘那些不服從他號令的荊州大小豪強前來赴宴,而後在宴席上一一斬殺。

    那一場酒宴,蔡瑁與蒯越不僅去了,而且是主要策劃者,怎麽杜絕通風報信者,刀手各自埋伏在何處,聽什麽號令而出,府中其餘兵士又該自何時堵了各扇大門,其後蒯家與蔡家的私兵部曲又當何時出兵,趁其不備,便將那些豪強各自的部曲一一俘虜。

    這套流程他們已經很熟悉了,但仍然感到一陣驚怵。

    因為他們這一次麵對的,不是那些鄔堡中的豪強,而是劉備。

    如果失敗,又當如何?!

    主公是在問話,但又不是在問話,因此他們倆仿佛喉嚨被人用手捏住一般,眉頭緊鎖,卻不發一言。

    劉表抬起眼睛,輕輕地掃了他們倆一眼,無視了那兩張養尊處優的臉上的驚駭。

    “異度、德珪,”他的雙眸周圍已漸見溝壑,但那雙眼睛依舊冰冷明亮,“成敗在此一舉,就這麽辦吧!”

    蔡瑁的宅邸裏,有美人嫋娜而出,端了一壺清茶,款款置於二人麵前。

    美人斟茶的手腕皓如霜雪,手腕上戴了一隻青翠欲滴的玉鐲,耳邊晃悠著一粒翠玉珠,雪一樣的麵頰被襯得帶著象牙一般溫潤的色澤,無一絲血色。

    這樣美貌嬌弱的女子,應當藏在後宅之中,蔡瑁卻令她出來獻茶,可見是帶了三分炫耀之意的。

    但蒯越完全沒有心思多看美人一眼。

    “主公這樣行事,恐為取禍之道啊,”他歎了一口氣,“異度能進一言否?”

    蔡瑁看了他一眼。

    “異度曾被主公誇為有臼犯(狐偃,晉文公之臣)之謀,信任可見一斑,”他說道,“為何剛剛卻不開口呢?”

    “我不過一時之務罷了,”蒯越謙虛道,“若論百世之利,惠及荊州生民,還要看德珪你啊。”

    ……真如狐子一般狡猾!蔡瑁心裏罵道。

    亂世群雄相互攻伐,爭城掠地,靠心機謀略的本事,更靠用兵打仗的本領,劉表已近花甲,從來就沒擅長過用兵,注定了他隻能偏安荊州,沒有進取天下的本事。

    因此他嫉恨劉備是沒什麽用的,縱他用計殺了劉備,難道真能在曹操的眼皮下奪了徐豫兩州嗎?

    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罷了。

    “若論惠及荊州生民,還是應當同主公說以厲害啊,”蔡瑁歎道,“咱們坐看曹劉爭雄,有什麽不好?就該讓曹公與劉玄德在宛城大打上一場!曹公贏了,必也損兵折將,咱們正可奪回宛城。”

    “劉玄德若是贏了,咱們主公依舊是同宗的親兄弟,”蒯越應道,“任誰做了天子,難道會薄待了主公?何必白白惹了劉備那群爪牙,倒替曹公消煩解憂!”

    “是極!是極!”蔡瑁一時點頭,一時又搖頭,“前歲曹公那樣大的陣仗,放水淹了下邳城,最後還不是被關陸擋了回去!咱們能當關羽一擊,還是能敵陸廉一劍?”

    “但話又說回來……”蒯越慢慢地說道,“主公既有奇謀,咱們作臣屬的,不當違逆才是啊。”

    他們就這樣一麵討論怎麽勸主公,一麵又開始討論起這場鴻門宴該怎麽布置。

    角落裏的美婢靜靜地坐在那裏,髻如烏雲,腰若約素,延頸秀項,靜得好像一尊絕美的擺件,誰也沒有在意他。

    襄陽往北隻有一百餘裏的淯水東畔,殘雪未消,兵士的靴子急匆匆踩過雪地時,便發出了一聲聲頗為嘶啞難聽的響聲。

    這樣一封信送至中軍帳中,劉備拆開看過後倒是十分高興,特意將身邊的武將和文士都喊來了一趟。

    “劉景升聽聞我將取宛城,特為我在襄陽設宴,一敘宗室親情,”他道,“諸位怎麽看?”

    “他必是想要回宛城,”三將軍立刻皺眉,“兄長這番辛苦,憑什麽卻給了他!”

    “三將軍也不必作此想,”孫乾打了個圓場,“劉景升名列八俊,豈是不通人情世故之人?他若欲得宛城,必得以重地相換才是。”

    於是帳中又開始猜測起來,有人猜劉表想和主公一起伐曹的,有猜劉表也想迎天子的,還有猜劉表也準備像劉繇那樣搶地盤的。

    “劉表與劉繇完全是兩種人,”陳登突然說道,“劉繇名不副實,非封疆之才,劉表卻極擅權術,主公難道忘了劉表如何平定荊州嗎?”

    帳中一時靜了下來。

    “如何取荊州?”劉備那兩條平而長的眉毛輕輕皺了起來,忽然整個人一愣,“元龍是說……”

    “劉表既能設宴誘殺宗賊,”陳登問道,“現下主公虎踞淯水,他如何不起這樣的心思!”

    ……這的確是個問題。

    但還是令所有人都驚呆了。

    三將軍反應最快,張口便是一句大罵:“賊子安敢?!”

    “翼德!”劉備皺眉道,“劉景升畢竟是我宗親,事尚未明,莫先出惡言為是。”

    “若元龍所言是真,須得從長計議才是。”

    “不如先派人去襄陽悄悄打探?”

    “張繡那裏,或許也可以探聽一番……”

    文士們這樣議論紛紛時,一旁似乎在打瞌睡的關羽忽然睜開了眼。

    “我兄既欲赴宴,”他語氣平和,似乎還帶了三分好奇,“如何能不帶我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