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字數:6525 加入書籤
A+A-
這條土路特別幹淨。
程昱是個自視甚高的人, 對他看重的事務也十分高標準嚴要求,因此在他短暫掌管這座城池,並用一場血腥的酒宴暴力接收了城中世家的財富後,他要求那些年紀太大, 無法當做兵卒帶走的老人將這座城池裏裏外外洗刷幹淨。
他們匍匐在地上, 用身軀將冰冷的泥土和凝固在其中的鮮血重新溫暖,他們用顫抖的手拎過一桶又一桶的清水, 將鄄城的每一條道路都清洗出了原本的色澤。
淡青色石板上每一條紋理都纖毫畢現, 映襯著明鏡一樣的天空。
有樹葉隨著秋風的腳步輕輕飄落下來, 在風中打一個旋兒。
城門大開, 映入眾人眼簾的便是這樣美麗的一幅畫卷。但城中沒有婦人抱著木盆, 沒有稚童拿著紙鳶, 沒有老人三三兩兩地坐在樹下閑談,因此這幅畫多少還顯得有點寡淡。
但有了城下的屍體,有了那樣濃烈的顏色,就再也沒人敢說這幅畫太寡淡了。
程昱的衣袍是黑色的, 頭發是白色的, 倒在城下棕黃色的土路上, 這顏色原本已經十分厚重——而他又流了那樣多的血。
鮮血在他的周身肆無忌憚蔓延開, 猙獰得像是鬼怪伸出的一隻隻手。
那些複仇而來的兗州士人就忍不住退了一步。
程昱已經死了。
但他不是死在哪一個人的手裏。
他死亡的姿態這樣決然而瘋狂,讓這些原本懷著滿腔怒氣的世家也從心底產生了一絲畏懼。
——曹孟德久經戰陣, 他未必會輸在這一場。
——就算他輸, 隻要他回鄄城, 見了這一幕, 難道不會報複咱們嗎?
——可是, 他哪裏還有餘力?
那些人圍在一起, 低頭看著程昱的屍體, 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他們當中有人在遲疑,有人在膽怯,還有更機靈些的人,已經轉過頭去,看向另一個方向。
在那彩虹一般的旗幟下,許攸坐著軺車,由許多盔明甲亮的甲士簇擁著,來到城門下。
他居高臨下地看了一眼那具屍體,又聽了身側偏將的幾句竊竊私語,臉上便露出了十分痛心疾首的表情。
他甚至下了車,步履略有些蹣跚地來到程昱的屍體麵前,伸出一隻顫抖的手,痛心疾首地喊了起來!
“仲德!仲德!何至於此啊!”
那些圍在最外麵不敢說不敢動的部曲私兵還在呆呆地互相看,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
而圍在裏麵的士人已經有咬牙切齒的——若不是彼軍勢大,差點就要罵出來了!
他們當中有人聰明,有人愚魯,有人一貫活得渾渾噩噩,論起學識甚至連那位殺豬出身的小陸將軍也比不過,但他們當中幾乎沒人出生在人丁稀少的家族裏——那樣的家族在亂世中總會很快覆滅——因此他們多多少少都懂一點大家族的生存智慧和人情世故。
他們原本想得很順遂,許攸領兵劫了夏侯惇的輜重和兵卒,那他必是同曹操翻臉了,說不定袁紹也已經與曹操翻臉了。
既然這樣,他們再不必擔心程昱的死,而是可以安心將這一切都推在冀州人身上,然後躲在許攸身後,任他們打生打死,都與兗州人無幹的。
許攸還在哀歎。
不僅哀歎,而且還示意親隨將夏侯惇推了出來。
他緊緊地抓住夏侯惇的手,眼裏的淚水都要落下來。
“程仲德不知道我跟阿瞞的交情啊,我隻是幫他守家,何至於要鬧出人命呢!”
這群豪強偷偷地看了夏侯惇一眼。
他垂著眼,似乎在看程昱,又似乎隻是在出神。
但他的衣衫看著還完好,沒有髒汙,隻是略有點淩亂。
於是這些豪強們更加犯疑心,不知道許攸到底要走一步什麽樣的棋,與曹操又是什麽關係。
……或者說,許攸與曹操是什麽關係,他們現在已經顧不上了。
他們隻想知道,程昱的死和鄄城的歸屬,這筆對於曹操來說是血海深仇的事該怎麽算?
夏侯惇全身都被一股冰冷的憤怒所裹挾著。
他的太陽穴一跳跳的疼,嘴裏也摻雜著一股血腥的苦味。他的眼前一片蒼白,那些人的鞋履和袍角像是從土裏長出來的,漸漸帶上了石頭一般晦暗的色澤。
即使看不到他們的臉,他也知道他們是怎麽樣的神情。
如果他的兵馬不曾離開鄄城,如果主公已經得勝歸來——
不錯!程仲德的確與他們結成了大仇!可即使如此,他們也隻能露出一個怯懦的微笑,如同早春寒風中怯弱無力的嫩芽!他們斷然是無法兵臨城下,活生生將他逼死的!
他雖心狠手辣,但他事君一片赤誠!他不該這般下場!
他不能再去想。
“元讓,你趕緊帶上家小去迎阿瞞吧,一定要說明我的一片苦心啊!”許攸還在喋喋不休,“你送了這許多輜重兵卒給我……兗州困頓若此,我如何能收?!我……我分一成,不,足足兩成給你!你切莫推脫哇!”
所有人都在屏氣凝神,想看一看這個沉默的,麵無表情的曹操心腹到底做何反應。
但他令他們失望了。
這個獨眼男人抬起頭,深深地行了一個揖禮,“子遠之恩,山高水長,亦不能忘!”
許攸露出了一個得意的微笑,輕輕地拍了拍夏侯惇的肩膀。
鄄城一夜之間又恢複了生機與活力。
無數的緇車與軺車停在州牧府的大門前,美麗的駿馬略有些不耐煩地打著響鼻,似乎不能相信自己這樣神駿,卻隻能作為閥閱門戶用來彰顯氣派的普通牲口。
在巷子深處,有黔首悄悄探出頭,小心地望向燈火通明的方向。
——上次酒宴死了那許多人,他們怎麽還敢赴宴!
——你豈不知,今夜的酒宴是荀使君為迎冀州軍而舉辦的!
——為何又是荀使君呢?
——他的確曾經是這城中最受曹公器重的文官,可他不是已經背棄了主君?
——他不是已經投了劉備?
——他怎麽又投了袁紹?
——他殺了那麽多的大戶!他們怎麽還信他?
荀彧端坐在許攸身側,身後連枝宮燈上的每一個燈盞都被點亮,順帶也就照亮了他的每一根頭發絲。
他被冀州人從州牧府後麵的一個小院子裏救出來,又被客氣地請去沐浴更衣,現在更是依舊坐在上座,可見許攸對他的看重。
但他也確實當得起這樣的看重——他自從進門,就不曾與任何人說話,不曾向任何人示意,他坐在那裏,好像一尊雕像。
可他仍然在這一片燈火中閃閃發光,讓人看了疑惑,他明明既失了權勢,又失了名聲,怎麽還能態度這樣鎮定,氣度這樣高華,姿容又這樣俊美呢?
許攸似乎一點也看不出荀彧的冷淡。
相反,他舉起杯盞,邀請所有的賓客,敬他一盞酒。
為什麽而敬?
這理由就太多了。
首先為荀諶敬他一盞酒好不好?
他們潁川荀氏美名廣播,荀諶在冀州兢兢業業,為主公立下許多功勞,那荀彧是荀諶的兄長,理所應當也受許攸的敬重嘛!
其次為鄄城的世家敬他一盞酒好不好?
他們當初雖然是被程昱騙了,但程昱打的是他的旗號,大家敬的也是荀使君!現在程昱死了,大家也算是為荀使君出了這口氣,報了這個仇!
再然後,為鄄城光輝的明天敬他一盞酒怎麽樣?
荀使君這樣的人,袁公信得過,許子遠信得過,鄄城世家也信得過啊!許將軍是不能久駐鄄城的,他還得繼續南下去攻打劉備,救天子於水火,不如將鄄城還交還給荀使君來管理怎麽樣?
鄄城還是那個鄄城。
使君還是那位使君。
一切都沒有變,豈不美哉?
有人在撫掌大笑,有人在一口口地吃肉喝酒,有人拎著炭火從廊下走過,有人剪過燈花,悄悄走過。
這些熱烘烘的渾濁氣息將上座的那個男人裹在了裏麵,讓他似乎動彈不得,隻能靜靜地看著他們。
他們都滿意極了。
世家尋到了一個不與曹操徹底翻臉的理由——這次事變是荀彧的主使;
許攸也尋到一個能在曹操和袁紹處都說得過去的理由——荀彧與程昱不合,致使兗州分崩離析,他不過是幫阿瞞一把而已;
如果曹操願意,甚至他也可以哀歎一句,此戰失利非他之故,而因兗州內亂啊!重點是!他不曾負文若,文若卻負了他!
荀彧忽然從席子上站起身。
大廳裏熱鬧又愉快的氣氛也跟著停滯住了。
所有人都在不安地看著他,看他到底要如何辯駁,如何怒罵,他們緊張地想到了一千種一萬種理由,他們當然都是有苦衷的!他們不過是想在這場動亂裏活下去——
荀彧穿過他們,一步步地走了出去。
那冰冷而馥鬱的香氣飄過他們周身,追隨著它的主人而去。
他走回了那個州牧府後麵的雜亂肮髒的小院子,並且在相熟的士人追出來時將院門關上了。
過了一天,又過了一天。
過去了很多天。
荀彧再也沒有出來。
他始終不曾為自己辯解一句。
程昱是個自視甚高的人, 對他看重的事務也十分高標準嚴要求,因此在他短暫掌管這座城池,並用一場血腥的酒宴暴力接收了城中世家的財富後,他要求那些年紀太大, 無法當做兵卒帶走的老人將這座城池裏裏外外洗刷幹淨。
他們匍匐在地上, 用身軀將冰冷的泥土和凝固在其中的鮮血重新溫暖,他們用顫抖的手拎過一桶又一桶的清水, 將鄄城的每一條道路都清洗出了原本的色澤。
淡青色石板上每一條紋理都纖毫畢現, 映襯著明鏡一樣的天空。
有樹葉隨著秋風的腳步輕輕飄落下來, 在風中打一個旋兒。
城門大開, 映入眾人眼簾的便是這樣美麗的一幅畫卷。但城中沒有婦人抱著木盆, 沒有稚童拿著紙鳶, 沒有老人三三兩兩地坐在樹下閑談,因此這幅畫多少還顯得有點寡淡。
但有了城下的屍體,有了那樣濃烈的顏色,就再也沒人敢說這幅畫太寡淡了。
程昱的衣袍是黑色的, 頭發是白色的, 倒在城下棕黃色的土路上, 這顏色原本已經十分厚重——而他又流了那樣多的血。
鮮血在他的周身肆無忌憚蔓延開, 猙獰得像是鬼怪伸出的一隻隻手。
那些複仇而來的兗州士人就忍不住退了一步。
程昱已經死了。
但他不是死在哪一個人的手裏。
他死亡的姿態這樣決然而瘋狂,讓這些原本懷著滿腔怒氣的世家也從心底產生了一絲畏懼。
——曹孟德久經戰陣, 他未必會輸在這一場。
——就算他輸, 隻要他回鄄城, 見了這一幕, 難道不會報複咱們嗎?
——可是, 他哪裏還有餘力?
那些人圍在一起, 低頭看著程昱的屍體, 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他們當中有人在遲疑,有人在膽怯,還有更機靈些的人,已經轉過頭去,看向另一個方向。
在那彩虹一般的旗幟下,許攸坐著軺車,由許多盔明甲亮的甲士簇擁著,來到城門下。
他居高臨下地看了一眼那具屍體,又聽了身側偏將的幾句竊竊私語,臉上便露出了十分痛心疾首的表情。
他甚至下了車,步履略有些蹣跚地來到程昱的屍體麵前,伸出一隻顫抖的手,痛心疾首地喊了起來!
“仲德!仲德!何至於此啊!”
那些圍在最外麵不敢說不敢動的部曲私兵還在呆呆地互相看,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
而圍在裏麵的士人已經有咬牙切齒的——若不是彼軍勢大,差點就要罵出來了!
他們當中有人聰明,有人愚魯,有人一貫活得渾渾噩噩,論起學識甚至連那位殺豬出身的小陸將軍也比不過,但他們當中幾乎沒人出生在人丁稀少的家族裏——那樣的家族在亂世中總會很快覆滅——因此他們多多少少都懂一點大家族的生存智慧和人情世故。
他們原本想得很順遂,許攸領兵劫了夏侯惇的輜重和兵卒,那他必是同曹操翻臉了,說不定袁紹也已經與曹操翻臉了。
既然這樣,他們再不必擔心程昱的死,而是可以安心將這一切都推在冀州人身上,然後躲在許攸身後,任他們打生打死,都與兗州人無幹的。
許攸還在哀歎。
不僅哀歎,而且還示意親隨將夏侯惇推了出來。
他緊緊地抓住夏侯惇的手,眼裏的淚水都要落下來。
“程仲德不知道我跟阿瞞的交情啊,我隻是幫他守家,何至於要鬧出人命呢!”
這群豪強偷偷地看了夏侯惇一眼。
他垂著眼,似乎在看程昱,又似乎隻是在出神。
但他的衣衫看著還完好,沒有髒汙,隻是略有點淩亂。
於是這些豪強們更加犯疑心,不知道許攸到底要走一步什麽樣的棋,與曹操又是什麽關係。
……或者說,許攸與曹操是什麽關係,他們現在已經顧不上了。
他們隻想知道,程昱的死和鄄城的歸屬,這筆對於曹操來說是血海深仇的事該怎麽算?
夏侯惇全身都被一股冰冷的憤怒所裹挾著。
他的太陽穴一跳跳的疼,嘴裏也摻雜著一股血腥的苦味。他的眼前一片蒼白,那些人的鞋履和袍角像是從土裏長出來的,漸漸帶上了石頭一般晦暗的色澤。
即使看不到他們的臉,他也知道他們是怎麽樣的神情。
如果他的兵馬不曾離開鄄城,如果主公已經得勝歸來——
不錯!程仲德的確與他們結成了大仇!可即使如此,他們也隻能露出一個怯懦的微笑,如同早春寒風中怯弱無力的嫩芽!他們斷然是無法兵臨城下,活生生將他逼死的!
他雖心狠手辣,但他事君一片赤誠!他不該這般下場!
他不能再去想。
“元讓,你趕緊帶上家小去迎阿瞞吧,一定要說明我的一片苦心啊!”許攸還在喋喋不休,“你送了這許多輜重兵卒給我……兗州困頓若此,我如何能收?!我……我分一成,不,足足兩成給你!你切莫推脫哇!”
所有人都在屏氣凝神,想看一看這個沉默的,麵無表情的曹操心腹到底做何反應。
但他令他們失望了。
這個獨眼男人抬起頭,深深地行了一個揖禮,“子遠之恩,山高水長,亦不能忘!”
許攸露出了一個得意的微笑,輕輕地拍了拍夏侯惇的肩膀。
鄄城一夜之間又恢複了生機與活力。
無數的緇車與軺車停在州牧府的大門前,美麗的駿馬略有些不耐煩地打著響鼻,似乎不能相信自己這樣神駿,卻隻能作為閥閱門戶用來彰顯氣派的普通牲口。
在巷子深處,有黔首悄悄探出頭,小心地望向燈火通明的方向。
——上次酒宴死了那許多人,他們怎麽還敢赴宴!
——你豈不知,今夜的酒宴是荀使君為迎冀州軍而舉辦的!
——為何又是荀使君呢?
——他的確曾經是這城中最受曹公器重的文官,可他不是已經背棄了主君?
——他不是已經投了劉備?
——他怎麽又投了袁紹?
——他殺了那麽多的大戶!他們怎麽還信他?
荀彧端坐在許攸身側,身後連枝宮燈上的每一個燈盞都被點亮,順帶也就照亮了他的每一根頭發絲。
他被冀州人從州牧府後麵的一個小院子裏救出來,又被客氣地請去沐浴更衣,現在更是依舊坐在上座,可見許攸對他的看重。
但他也確實當得起這樣的看重——他自從進門,就不曾與任何人說話,不曾向任何人示意,他坐在那裏,好像一尊雕像。
可他仍然在這一片燈火中閃閃發光,讓人看了疑惑,他明明既失了權勢,又失了名聲,怎麽還能態度這樣鎮定,氣度這樣高華,姿容又這樣俊美呢?
許攸似乎一點也看不出荀彧的冷淡。
相反,他舉起杯盞,邀請所有的賓客,敬他一盞酒。
為什麽而敬?
這理由就太多了。
首先為荀諶敬他一盞酒好不好?
他們潁川荀氏美名廣播,荀諶在冀州兢兢業業,為主公立下許多功勞,那荀彧是荀諶的兄長,理所應當也受許攸的敬重嘛!
其次為鄄城的世家敬他一盞酒好不好?
他們當初雖然是被程昱騙了,但程昱打的是他的旗號,大家敬的也是荀使君!現在程昱死了,大家也算是為荀使君出了這口氣,報了這個仇!
再然後,為鄄城光輝的明天敬他一盞酒怎麽樣?
荀使君這樣的人,袁公信得過,許子遠信得過,鄄城世家也信得過啊!許將軍是不能久駐鄄城的,他還得繼續南下去攻打劉備,救天子於水火,不如將鄄城還交還給荀使君來管理怎麽樣?
鄄城還是那個鄄城。
使君還是那位使君。
一切都沒有變,豈不美哉?
有人在撫掌大笑,有人在一口口地吃肉喝酒,有人拎著炭火從廊下走過,有人剪過燈花,悄悄走過。
這些熱烘烘的渾濁氣息將上座的那個男人裹在了裏麵,讓他似乎動彈不得,隻能靜靜地看著他們。
他們都滿意極了。
世家尋到了一個不與曹操徹底翻臉的理由——這次事變是荀彧的主使;
許攸也尋到一個能在曹操和袁紹處都說得過去的理由——荀彧與程昱不合,致使兗州分崩離析,他不過是幫阿瞞一把而已;
如果曹操願意,甚至他也可以哀歎一句,此戰失利非他之故,而因兗州內亂啊!重點是!他不曾負文若,文若卻負了他!
荀彧忽然從席子上站起身。
大廳裏熱鬧又愉快的氣氛也跟著停滯住了。
所有人都在不安地看著他,看他到底要如何辯駁,如何怒罵,他們緊張地想到了一千種一萬種理由,他們當然都是有苦衷的!他們不過是想在這場動亂裏活下去——
荀彧穿過他們,一步步地走了出去。
那冰冷而馥鬱的香氣飄過他們周身,追隨著它的主人而去。
他走回了那個州牧府後麵的雜亂肮髒的小院子,並且在相熟的士人追出來時將院門關上了。
過了一天,又過了一天。
過去了很多天。
荀彧再也沒有出來。
他始終不曾為自己辯解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