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難言之隱

字數:6217   加入書籤

A+A-




    第1170章 難言之隱
    如今唐軍正在進行北伐前的整編。
    慶功、賞賜、升遷、調度,以及傷員的療養和戰前的休假等等,忙得不可開交。
    生力軍被調往前線,而在西北苦戰過的傷兵、疲兵便被調回關中休養。
    其中永興軍是騎兵,隨禦駕守過潼關之後又隨禦駕回長安休整,駐紮在城東大營休整。
    這日,陸小酉一身便服,出了大營,策馬向城中而去,神色有些落寞。
    如今軍中氣氛,要麽是沉浸在大勝的歡慶中,要麽是悲傷於戰友的犧牲,要麽是躊躇滿誌於之後的北伐。陸小酉之前也是如此,少有這種落寞的表情。
    “將軍,到了。”
    聽到這一聲喚,陸小酉回過神來,嚴肅了臉色,抬頭看去,眼前正是如今為了北伐剛剛設置的總督天下兵馬衙門。
    這衙門近幾日才收拾好,還有人在往裏成箱成箱地搬各種籍冊,人員進進出出。
    據說昨日天子在朝堂上擬訂任命張玨為北伐軍總元帥,張玨如今卻還沒有歸還長安。
    總之萬事伊始,正是最忙碌的時候。
    但陸小酉是個隻知道上陣殺敵的,且身上傷勢未愈,又告了半個月的假,站在這裏便顯得有些清閑。
    “陸將軍。”
    陸小酉轉頭看去,卻見是李曾伯的兒子李杓,連忙喚道:“李相公。”
    “陸將軍不是告假了嗎?這次大勝升官,是想衣錦還鄉回去探望家中父母?”
    “沒有沒有,陛下賜了我長安的院子,我已經請人去接我娘過來了……”
    陸小酉說到一半,覺得自己好像是在炫耀一樣,撓了撓頭,後麵的話都不知怎麽說,隻好道:“聽說張大帥今天回來?”
    “張帥已經在見陛下了。陸將軍親曆賀蘭山之戰,知西北戰事艱難,其實秦直道那一路也是戰得激烈。今早張元帥就在向陛下細稟。”
    說到戰事,陸小酉便聽得十分認真。
    “張帥撤出九原城、渡過黃河之後,元軍大同路的都元帥按竺邇就從東麵追上了。一路追擊張元帥到延安府,再加上山西那邊阿合馬偷渡黃河,而我大軍已調往西北,劉帥苦守東線,張帥隻能以殘兵勉力支撐,壯烈啊。”
    陸小酉佩服不已,道:“我隻懂得隨陛下或幾位元帥打仗,要是獨領一路兵馬,真不知要怎麽打才好。”
    “多看兵書就好。”李杓道。
    相比他父親李曾伯,李杓確實是文人習氣更重些。
    陸小酉知道打仗絕不是多看兵書就行的,於是不知道該怎麽聊天了,又撓了撓頭。
    好在,不一會兒便陸續有將領過來,在大堂準備軍議。
    如今北伐才剛開始籌備,連西北的戰利品都還沒完全運回來,這場軍議隻是諸將領見個麵熟悉一下。
    武將們聚在一起,陸小酉就自然得多了,又聊了一會,見李瑕、張玨帶著一眾將領們過來。
    “見過陛下。”
    “不必行禮了,在這軍署,凡事以北伐為先,效率為重。”
    “喏!”
    很快,諸將列隊,宣讀了任命張玨為北伐總元帥的旨意。
    至於祭天、檄告天下之類的,則會在出兵前正式誓師。如今則還是以效率為重。
    不一會兒,眾人已圍站在地圖邊談起具體的方略來。
    “如今我們大捷的消息已經傳遍天下,包括河南的伯顏、山西的阿合馬在內,諸多蒙元官員認為忽必烈已死。更重要的是諸路漢人世侯,如東平嚴家、太原郝家、真定史家、順天張家,隻要能讓這些世侯倒戈,東路戰事可順利十倍。”
    “不錯,就算忽必烈活著逃回去,也很難扭轉現在的風聲。”
    “臣等擔心的是糧草是否足夠,以及雲南、四川的兵馬北調之後,趙宋的反應。”
    “過幾日易士英、聶仲由等雲南將領會到長安述職,到時再詳談吧。”
    這種軍議上,李瑕說話也隨意了很多,又道:“至於糧草,必定是不足的,你們為難軍需官也無用。好在西北的繳獲能彌補一部分,而大軍既然調出來了,硬著頭皮也隻能打下去。”
    張玨不由笑了笑。
    他其實還沒從就任北伐總元帥的驚喜之中平靜下來,腦子裏根本還是懵的。
    太多事千頭萬緒。
    “還有西路,興慶府這些年飽經戰亂,楊文安離開時又放了一把大火,短期已經難以承擔作為大軍集結的前沿重鎮。西路隻能遣一支兵馬作為配合,到時再攻河套,朕屬意楊奔擔此事。”
    “陛下英明。”張玨看向地圖上的河套,道:“對了,還有一事。臣俘虜了一些元兵,聽說我們似乎有一支兵馬散落在陰山以北。”
    “何處?”
    “大概是在這一帶,陰山以北的黑水河附近。”
    “汪古部的世居地,愛不花的地盤。”李瑕轉頭向人問道:“愛不花我們俘虜了嗎?”
    “稟陛下,俘虜的名單裏沒有,首級裏也沒有。”
    “嗯,繼續說吧。”
    “這些兵馬兵力不多,但元軍一直沒能撲滅。據俘虜說,按竺邇幾次向汪古部要草料,都被小股唐軍騎兵劫了。元軍以大軍包圍,他們便往更北竄了……”
    “林子,你選一些會蒙語的細作北上聯絡。”
    “是,陛下,隻是……在草原上,細作不像是在城池裏。”
    “朕知道,你盡力。”
    “……”
    一場軍議之後,李瑕正移駕,忽招過陸小酉,問道:“伱不是告了半個月的假嗎?”
    “陛下,末將不告假了,在營中操練將士。”
    “都是傷員,你傷也還未養好。怎麽?不成親了?”
    陸小酉愣了一下,低聲應道:“末將……提了親,被拒絕了。”
    “原來如此。”
    李瑕還忙,拍了拍他的肩,沒多說便離開了。
    陸小酉學著旁人行禮恭送了,再次撓了撓後腦勺,感到有些丟臉。
    “嘿,呆雞。”有人從後麵撞了一下陸小酉。
    一轉頭,隻見是劉金鎖。
    “劉大哥,你隨張帥回來的。”
    “沒錯哩,跟著張帥走這一遭,等北伐了,我就是先鋒。”
    “真的?”陸小酉羨慕不已,道:“那劉大哥莫不會是第一個殺進燕京的。”
    “哈哈哈哈。”
    劉金鎖一聽就開心,捧腹大笑了好一會,才道:“你還沒討婆娘,多大了?”
    “快三十哩。”
    “這麽老了?沒看出來。”
    “我家裏有兩個兄弟,我娘以前沒錢給我討婆娘,後來則是太忙了。”
    “是嗎?”劉金鎖十分驚訝,道:“我聽說你們西北軍回來,說親的媒人能把門檻都踩破。”
    “我那個……”陸小酉再次撓頭,想到王翠的身份,又不知怎麽說,隻好說了個新學的詞語,道:“有些難言之隱。”
    劉金鎖眼睛一瞪,愣了愣,卻是沒再多說,打了個哈哈,學著李瑕的樣子,拍了拍陸小酉的肩,邀他下次飲酒。
    陸小酉覺得哪裏有些奇怪,但沒多想,自歸了大營。
    他雖在長安有了宅院,但裏麵空空蕩蕩,還是覺得營裏更舒服。
    ~~
    次日,陸小酉的母親已抵達長安,他便仔細把身上的傷口裹了。
    他對著鋥亮的盔甲看了一眼,又覺得臉上的刀疤太嚇人,想了想,翻出一盒沒開封的胭脂抹了一下,與黝黑的皮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幹脆又擦掉。
    半個時辰後,陸小酉在渭水碼頭接了馮氏。
    “孩兒哪有危險?這傷疤怎麽了?大唐男兒,誰不以傷痕為榮,這都是為國建功立業的榮耀!”
    “好好好,你沒有危險就好。”
    馮氏轉頭見了一眼前方的繁華大城,又看看兒子身上威風凜凜的盔甲,猶不敢相信自己的兒子成了大將軍,用力掐了掐自己的虎口,還是一副傻愣的模樣。
    “娘,坐馬車。”
    “不坐了吧?俺想走著去。”
    “娘,你就聽我的吧,嘖嘖,坐這大馬車多舒坦。”
    “俺不坐。小酉,你哪租的,退回去。”
    “娘,這是俺們家的。”
    馮氏卻堅決不坐,陸小酉沒得辦法,隻好拖家帶口地往長安城裏走。
    他扶著母親,一路看著遠處的船隻運送糧草,心想離出征的日子又近了一天,誰知道下一次打仗還能不能活著回來,於是心中想道:“以她的身份,該找個安穩人。”
    陸小酉又掏出一盒胭脂。
    “娘,送你的。”
    “俺要這個做甚?小酉留著討媳婦,記得討個壯實的,好生養……”
    這般囉裏囉唆地走著,迎麵走過幾個相熟的媒婆。
    陸小酉一見她們就頭痛,正想要躲。
    沒想到這次,反而是那些媒婆們麵露尷尬,互相拉了拉對方,轉身往旁邊的大瓦子裏走掉了。
    陸小酉撓了撓頭,覺得好生奇怪。
    ~~
    “方才那就是陸將軍吧?”
    “是。”
    “他官那麽大,說成了得有不少喜錢哩。”
    “官大有什麽用?他那個不行啊,所以被哪家小娘子推拒了。”
    “怪不得哩,找他說了許多次,每次都被推出來。”
    “……”
    小巷那邊,迎麵有個英武的女子路過,聽了這些議論停下了腳步,向路口看了一眼。
    看著陸小酉的身影,她也習慣性地撓了撓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