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離恨天下

字數:4091   加入書籤

A+A-




    白三石將這個棄嬰撫養成人,取名長生,願他長生自在,一生遠離疾苦。

    當初背叛他們的那內鬼自然歸順了朝廷,成了朝廷重點栽培的對象,一路戎馬軍功顯赫,這也是帝王用以把控人心的手段。

    畢竟是靠著出賣故舊爬得人上位,那人雖然得誌但心中惶恐,隻想著把舊日知曉內情的人都給斬殺幹淨。

    所以四處打聽四處尋覓,隻要和當年有關之人,必定要想方設法將至襲殺殆盡。

    以至於到了後來白三石所立下的誓言也成了一紙空文,那起兵再戰的諾言也變成了東躲西藏的悲苦無助。

    朝廷樂得看這樣的局麵,也就沒有橫加阻撓,白三石雖然有心逆轉乾坤,但奈何無力回天。

    隻能四處奔走打聽消息,企圖讓故舊討得一天光明。

    本來他精通喬裝之術,又手段驚天,朝廷的人自然不會發現他的什麽端倪。

    但正是因為白長生心存故舊,這才使得自己露出了馬腳,被人一紙揭發,現了端倪。

    朝廷當即派人來拿,白三石靠著百姓的幫助倉皇出逃北京,一路被人追殺。

    正好當年那群人知道了這消息,趕忙從各處趕來相幫,這群人也都感念白三石,這些年來都是靠著他所告知的消息才勉強能苟延殘喘。

    又加之乃是昔日軍師,怎能不出手相幫?

    終於也就有了後來的落幕之戰,白三石帶著故舊來到了昔日那山頭之上,悲憫之情頓起。

    可畢竟是窮途末路,再有逆天手段也無可奈何,白三石戰死荒山,一群忠心猛士也悉數授首。

    僅存下來的幾人也是傷殘之身落魄而逃,再難掀起什麽波瀾了,他們這夥人也徹底覆滅了。

    而關於白三石的死,朝廷並沒有昭告天下,也是出於顧慮。

    因為白三石在京城的口碑頗佳,曾救助無數百姓,大家對此人很是感激,出於這個顧慮自不能輕易道出實情。

    一語帶過,為數不多的幾個人知曉內情也都噤若寒蟬,而那個時候的白長生已經長大了,他聽到的隻是老父染病城外,病死荒野。

    想不到這裏麵居然藏著這麽多隱秘。

    後來也曾有人打著白三石他們這夥人的旗號想要另起山頭,自然就是當年唐秋生所遇到的那群人。

    可那畢竟是一群烏合之眾,沒個幹淨利落的拳腳功夫,更是胸無大誌,朝廷隻要出兵便會作那鳥獸散,根本毫無誌氣可表。

    令人驚詫的是,就在近年以來,卻聽說有天資縱橫之人了解了當年的隱秘,一直想要光複大業,不過這裏麵交雜著太多的是非,根本說不清楚。

    自古以來,起兵造反都難以講得清楚,很多人都是打著個好聽的旗號為非作歹罷了,都想分得一杯江山社稷之羹。

    可天不助紂,靠著殘害生靈成就的霸業又會有什麽好下場呢?

    聽這群人的過往,好像都是秉承了什麽遺誌,但其實說到底也不過是為了讓自己有“話語權”而已。

    當初萬曆八年也好,後來的白三石也罷,再後來的烏合之眾一樣,現在的婁冥同理,雖然都打著抗擊朝廷苛政濫刑的由頭來造反,其實都是為了同樣的目的聚在一起。

    想要在江山社稷的藍圖上勾勒出屬於自己的一筆驚鴻,如此簡單,卻又如此血腥。

    看著彼此都有一些關聯,也不過是為了行事之時,有個順理成章的說法罷了。

    每個人殊歸同路,到了最後的結局竟然如此相像,想到這裏吳老三不禁是唏噓感慨。

    可白長生沒有,他沒想那麽多,聽到後來他已然淚水濕透了衣衫,他的父親居然是這樣一個人。

    他的父親白三石確實是個英雄,從未取民分毫,到後來又能做到仗義疏財,但奈何隻是在江山沉浮的亂世中添了一聲歎息。

    這事情說不出對錯,也沒有對錯。

    要不是乾隆爺寵信大管家這樣的貪官,也不至於京畿之地的災荒持續數年,更不致於後來白三石灰心喪誌,想到要覆滅這等可笑的江山。

    可又因為是起兵造反,才使得後來無數人命喪黃泉。

    這事情從哪個角度去講,都沒有明確的是非對錯可言。

    但朝廷到底還是留情了,留下了自己,沒有趕盡殺絕,這難道是為了嘲笑嗎?

    白長生恨地牙癢,卻又不知道該去恨誰。

    恨這天吧,朦了我心,恨這地吧,朧了我誌,恨這蒼生吧,顛沛流離,恨這大地吧,誰主沉浮。

    江山社稷一碗湯,白骨作料肉作羹,最終隻有一個人能暢飲天下,而這一人的座下,有多少白骨相擁堆壘的詠歎?

    白長生歎了一口氣,對於這個事實他無話可說。

    沉默了半響這才抬頭,擦幹了眼淚繼續問道:

    “我那師父,是不是也和我父親有關?”

    “是的。”

    九門提督沉吟道,雖然看著白長生承受這等事實有些不忍,但還是說了出來。

    他的師父曾經也想要追隨白三石,但白三石遇見此人之後,與之相談甚歡,但並沒有將其收入麾下。

    因為他們有著同樣的手段,斷命的傳承!

    掌握這斷命的傳承的,當今當世也不過此二人而已,而白三石所做的事情必定要青山埋骨,所以他的傳承是不可能繼承下去的。

    如果這老人也摻合進來,那這傳承也就斷了,所以白三石沒有收留此人,而是讓他蟄伏不出。

    這也才有了後來白長生拜師學法的戲碼,也不知道這一幕白三石要是能看到,會作何感想。

    天道昭昭命運輪回,這大地之上,野草焚灰荒蕪沉淪,可春風又生,必定有人不甘命運被人左右。

    白長生便是這天地管不住的人,他的父親不在了,可他還在!

    想到這裏,白長生擠壓著胸腔的悲情,好像聽到一聲召喚,一聲鏗鏘有力的控訴,他要站起來,他要秉承父親的遺誌!

    九門提督看到白長生這模樣,死死盯緊了也沒有多說什麽,從他的語氣裏並沒有聽出對那群人鄙視的意思,反而有一絲感慨和悲涼。

    吳老三注意到了,注意到九門提督眼中的悲戚,這就問道:

    “說了半天,那群人幹了這麽多年,也沒個像樣的名號嗎?”

    九門提督聞聽此言,仰天長嘯,好像抑製不住那舊日的輝煌帶給他的榮耀感,隻聽一語出,風雲變!

    “誰說沒有?今天就告訴你,好教你知道知道當年那群好漢的名號,且要記住了!離!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