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其餘常用量標準的定義

字數:12397   加入書籤

A+A-


    一座有著江南風格的小院中,正有一位青年陷入了忙碌。

    時而他在地上豎起了一個透明狀的物體;時而他沿著這透明物體上下翻飛,好像在檢查著什麽;時而他又將這個透明狀物體扔到一旁,換了一個更高的……

    這個青年呢,就是還在做著“覆杯實驗”的墨喬墨同學了。

    不過隨著實驗的進行,玻璃筒的高度也越來越高,兩米、三米、四米……

    墨同學臉上的驚訝之色卻越來越濃、越來越濃。甚至此時,他的腦海中已經一片空白,隻是機械的做著設計好的實驗。

    機械的拿起一旁的玻璃筒,將其豎起,然後用控水神通抓來一大團水,升空後,再將水灌入玻璃筒。待灌滿後,再用厚紙板將出口堵住,再將玻璃筒倒置放入旁邊的水盆中,緊接著移去厚紙板,最後觀察玻璃筒中水柱的情況。

    “還是滿的!”

    空中,玻璃筒的上方,墨喬看著這長達九米的玻璃筒依舊被水完完全全的灌滿,沒有一點空隙,長歎了口氣。

    甚至此時,他的心底已經冒出來了一種別樣的想法,會不會這個高度是可以一直無限延長的?

    可以超出藍星,超出太陽係,甚至超出銀河係……

    會不會~這個高度根本就跟空氣壓力無關?

    是自己想錯了?

    雖然按照常理來說,世間沒有什麽東西是無限的,就連那永不休止的時間,還有那廣袤無邊的宇宙也是如此,但是看著眼前這越來越高的水柱,墨喬心中卻沒有來的失去了信心。

    須臾,他搖了搖頭,下意識的將最後一根玻璃筒豎了起來。

    仰望著那差不多三層房子的高度,墨喬長舒了一口氣,隨後打起精神繼續用控水神通將一旁水翁裏的水抽了出來,然後架雲沿著玻璃筒上方飛去。

    灌水、蓋紙、倒置、取紙,整個流程一氣嗬成。

    然後飛身到這十米高的玻璃筒的上方,觀察情況。但是此時玻璃筒的情形卻讓墨喬失望了。

    玻璃筒裏麵還是滿滿當當的。

    甚至因為熟能生巧的緣故,這次的玻璃筒中居然連一個氣泡都沒有。

    見此,墨喬的臉上卻沒有半分的欣喜,因為他想要看到的情況還沒有出現。

    沉默了半晌,墨喬深吸了口氣,打算繼續他的實驗。

    他倒要看看,這個水柱到底有多高?

    至於無限高?墨喬可不相信。

    接下來又是燒製玻璃筒。隻不過這次的玻璃筒長度又變了,變得更長了。

    依舊是一米一個界限。

    兩個時辰後,花費了三大袋碎玻璃渣,墨喬總算將玻璃筒的最長長度弄到了米。

    “好了!”

    看著斜靠著房簷的那一溜長長的玻璃筒,墨喬擺了擺手。

    工具準備好了,那接下來就要繼續實驗了。

    “先來米的。”

    操作流程和以前一樣,先是灌滿水,然後蓋紙板,再將其倒置入水中,之後取紙,升空觀察情況。

    “咦,這次不一樣了!”

    半空中,墨喬穩穩當當的站在白雲上,一臉驚喜的看著眼前的玻璃筒。

    隻見此時玻璃筒中的情況居然和之前的完全不同,筒的最上方竟然空出了一大截,而這一截的下方才是那長長的水柱。

    “我就說嘛,怎麽可能無限高呢?這不是很快就出來了嘛!”

    見到實驗有了結果,墨喬臉上頓時掛滿了笑容,全然忘了剛才是誰一臉的沮喪,好像別人欠了他多少銀子一般。

    高興了沒多會兒,墨喬又重新正了正神色,“我還是先測量一下高度吧!”

    說著,墨喬將手移到了玻璃筒的液麵位置,下一刻,一道淡綠色的光芒從他的指尖射出,朝下方飛去。

    沒過幾秒,綠色光芒又重新彈射了回來。

    “十點三三六米。”

    “十米多一點啊!怪不得剛才的十米不夠用。”

    將數據記錄之後,墨喬將玻璃筒中的水全部排幹,再次試驗了一次,結果高度還是和剛才一樣。

    而為了保險起見,他還用更長的玻璃筒進行了測試,結果水柱的高度都是一樣的,都是十點三三六米。

    “看來,這個高度就是最大高度了。”

    “等等!”

    就在這時,墨喬突然又想到一個問題,“這個高度會不會跟其他因素有關?比如玻璃筒的直徑,或者形狀?”

    結果之後的實驗表明,水柱的高度跟玻璃筒的直徑,傾斜度,還有形狀都沒有太大的關係。隻看垂直高度。

    當然,如果玻璃筒的直徑很小很小,隻有毫米甚至更小,那麽水柱的高度就會突破十點三三六米,會表現的更高一些。

    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墨喬隻能暫時先將其忽略了,他準備等將前麵的問題解決了再談這個。

    半空中,墨喬盯著眼前的液麵陷入了深思。

    為什麽水柱的高度會是這個?

    會是固定的?

    如果是因為空氣的原因的話,那麽現在玻璃筒上麵的那些空的地方是怎麽回事?它裏麵是什麽?還是空氣嗎?或者是什麽東西都沒有?

    還有,如果將裏麵的水換成其他的液體,那麽這個液麵的高度還會達到這麽多嗎?

    ……

    總之,雖然實驗已經有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墨喬心中的疑惑卻越來越多。

    對於這些問題,墨喬準備一一進行解決。

    首先呢,便是“其他液體會怎麽表現”這個問題,這個最簡單嘛,直接將水進行替換就成。

    大約一個時辰後,墨喬麵前便出現了一個比水柱還要高的酒精柱。

    “米!接近十三米!這居然更高了。”

    見此,墨喬除了再一次震驚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發現了。

    “算了,再試一下水銀吧!看一看這個能達到多少?”

    一刻鍾後。

    被防護罩圍在中央的墨喬看著眼前這個明顯短了一大截的水銀柱,發起呆來。

    剛才實驗的時候他還用了一個更長的米的玻璃筒,結果水銀柱就隻有區區厘米,這確實出乎了他的意料。

    “一個不到一米,一個十來米,這差的也太多了吧!”

    “難道這個水銀有什麽特殊的地方?”

    “特殊?有毒算不算?這個應該不算。

    那就是不溶於水?這個嘛,貌似也無關。

    那就是特別重了。

    等等,重?密度?”

    想到此處,墨喬連忙抽出紙筆開始計算。

    “如果沒記錯的話,水銀的密度是水的倍。

    ,這個數據就很接近了。

    我再算一下它兩的高度差。”

    “嗯,,,這中間的差距好像也是倍,隻不過是反比而已。”

    “難道其中的規律就是這個?”

    墨喬不確定。

    緊接著,他又將酒精的數據代入其中試了下,發現不管是和水銀比,還是和水比,都符合剛才的那個結論。

    “看來,很可能就是這個了。”

    之後,為了更進一步的驗證,墨喬還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進行了計算,結果也符合預期。

    甚至除了這些液體,墨喬還將一定量的食鹽融入了水中,測定了它的密度,液柱高度,結果依然符合預期。

    這下,墨喬心中已然確定八成就是如此了,而與此同時,他臉上了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總算搞定了。”

    從此之後,他墨喬也是一個有大發現的人了。

    “終於不再是在一旁看戲的配角了。”

    所實話,身為一個正兒八經的墨家子弟,但是整天卻看到很多“外行”在不停的搞出一個個新的理論,新的發明,墨喬心中也不好受。

    此時終於輪到他自己了,墨喬心中自然開心無比,這從他那微微上揚的嘴角就可以看的出。

    高興了好一會兒。

    “等等,如果這個高度隻能密度有關,而且還成反比,那麽說明它兩的乘積就是一個定值。會不會,這個定值就跟我要測的大氣壓力有關?”

    還好,墨喬總算沒忘記自己先前的目標。

    “不過這個真的跟大氣壓力有關嗎?”

    墨喬決定親自再試一試。

    怎麽實驗呢,那自然是升高海拔高度,然後再看看液柱的情況。

    “如果這個液柱真的跟大氣壓力有關的話,那麽隨著高度的升高,液柱的高度就應該……應該減少才對。

    穀銊<spa>  高空中空氣稀薄嘛!那麽它的壓力應該也會少一些吧!”

    “算了,想這些沒用的幹啥,還是趕緊測一測為好!”

    想罷,墨喬便帶著他們這些裝置來到了城外。

    而因為水柱和酒精柱都太高的緣故,他選擇了容易觀察並且容易攜帶的水銀來作為此次的實驗對象。

    一切準備就緒後,迎著海風,墨喬腳下的白雲開始動了起來,慢慢的升高。

    而隨著高度的升高,墨喬也在不停的用測量長度的神通測量著兩個水銀液麵的差距。

    隻見筆直的玻璃筒邊上,一道綠色的光線來來回回,運轉不休。而與此同時,墨喬的心中也一直回響著測量的結果。

    “,,……”

    突然,這個數字減少了,也就是毫米。

    墨喬的心神陡然一震。

    居然真的減少了,那豈不是自己剛才的猜測完全是真實的?

    “等等,別急著高興,先測測距離地麵的高度。”

    下一刻,一道綠線從指尖彈射而出,並且很快又從地麵返了回來。

    “米。也就是說,地麵距離水盆中的水銀液麵的高度是米。”

    墨喬皺眉苦思,想著其中的規律。

    “先不急,我再升高試試!”

    大約半個小時後,墨喬已經出現在了大約五百米的高空中。

    不過這兒可就沒下邊那麽舒服了,此時的海風大的出奇,將他的衣裳吹得獵獵作響。

    墨喬眯了眯眼睛,隻得重新調整了下方位,將風擋在了身後。

    待盆中的液麵重新平靜了下來,他這才用出了測量神通。

    測量完之後,墨喬在心裏默默計算了一番,隨後道“看來,之前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海拔大約升高十二米就可以讓水銀柱減少一毫米。而最初才升了五米就減少了一毫米,估計是因為我們這兒不是真正的海平麵吧!”

    數天後,百科幻境裏麵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氣壓。

    並且跟隨氣壓一起誕生的,還有氣壓的測量工具——水銀氣壓計。

    與此同時,這個“氣壓”的提出者還總結出了水的沸點和氣壓的關係式。

    氣壓這個概念一出,虛擬網上頓時又是一片沸騰。

    “又一個大佬橫空出世!前排膜拜!”

    “這才不到半個月吧,大佬就將準確測量氣壓的工具給發明出來了,而且還給出了具體的公式,這可真是強啊!”

    “是啊!不過說真的,自從溫度這個概念出來以後,咱們這新發明和新發現是一波接著一波,進入了爆發階段。但是誰能想到,起因隻是一個女子想更好的燒飯菜,看火候,看水溫。”

    “呃,這個確實!”

    事實上,可能就連景悅自己也蒙圈著呢。自己不就是問了姐夫一個問題嗎?怎麽還成了傳說中的人物了?

    先不說景悅那邊,虛擬網上的談論還在繼續。

    “話說,這些大佬一個接著一個的,該不會很快就把宇宙中的規律給總結完了吧。要真這樣的話,那我們就得趕緊了,免得連菜湯都沒了。”

    “你就放心吧,沒看那些未解之謎才解決了不到萬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嘛!想徹底解析整個宇宙,那還早著呢。再說,就算沒了這些,不是還有數學嘛,這個可是無窮無盡的。”

    就在前段時間,已經有人證明了數學的題目和理論是無窮的,所以這人才有此言。

    “還是算了吧,數學那些全靠的智商,根本沒有一點取巧的地方。我還是研究我的自然規律為好!”

    “也是!自然規律這些,隻要肯努力,會總結,總會有所收獲的。但是數學嘛,實在太難了,特別是最近出的那個什麽微積分,那根本就不是人做的題目。”

    此言一出,底下一片響應聲,他們似乎都感覺到數學已經越變越讓人看不懂了。

    或者說是,單獨拿出來一個符號他們認識,但是連起來,他們就頓時陷入了一種“你認識我,但是我卻不認識你的境地”。

    這感覺,賊難受!

    恰好,此時這裏出現了這麽多同病相憐的同道,大家自然樂的一起吐槽。

    直到過了許久,才有人提議道“話說,大家不感覺到奇怪嘛,為什麽水的沸點會隨著氣壓的變化而變化,但是他的冰點,也就是凝固點卻一直在零度動也不動,這不合常理啊!”

    此言一出,大家紛紛止住了吐槽,而是細細思索了起來。

    “這個確實奇怪。凝固點應該也沒什麽特殊的吧,怎麽會這樣?”

    “我打算繼續研究這個問題,大家有興趣的,聯係我,咱們一起努力,也好有個伴。”

    “我我我!不過我準備先從水銀開始研究。”

    “那我就研究酒精吧!”

    “我準備研究鹽水混合物。看看它怎麽表現的。”

    “我就算了,我準備研究溫度和氣壓的關係,看看除了沸點之外,它們間還有什麽影響。”

    ……

    瞬間,此處又變成了大家尋找道友的場所。

    至於道友嘛?

    誌同道合之友,是為道友。

    這時,又有人提議道“各位,我們現在已經把溫度給標準化了,那麽是不是得趁機把其他的幾個量也給標準化了?這樣才方便研究嘛!”

    “其他幾個量?你的意思是說長度,時間,重量這些?”

    “對!就是它們。”

    “重量現在已經統一了,我們把它弄得更標準一些,更準確一些就可以了。但是長度和時間嘛,這不是可以通過神通來定義嘛!

    修為剛剛達到一星時,感應範圍的半徑就是一米。這就定義了長度。

    而時間嘛,這就更簡單了,幻境的最大影響時間就是一秒。

    有了秒之後,再規定分鍾,小時,還有年月日就可以了。

    至於還有我們常用的速度,這個用長度和時間組合就可以了,不用再專門定義了。

    你看,這不是很簡單嘛!哪裏還要再標準化?”

    “就是!最多我們再把重量重新規定一下就可以了。長度和時間就不用了,這兩個挺標準的,百族通用。”

    事實上,最後這句話倒也沒說錯。

    千年前,由於某種不知名的原因,分散在宇宙各個角落的各個種族突然通過虛空戰場連接到了一起,而大家通過之後的“友好”交流才知道,原來大家都有超凡能量,而且神通的效果也都是一樣的,所以從此之後,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就固定為米和秒了。

    這樣也方便交流嘛!

    對此,大家也都是一樣的看法。

    而就在這時,提出標準化的這人又道

    “這些我都知道。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哪天超凡力量又沒了呢?那我們怎麽辦?

    要知道,這個超凡力量可是突然冒出來的,它要是哪天再突然沒了,這一點也不奇怪吧?”

    聞言,大家頓時怔住了。

    是啊,萬一它又沒了呢,那怎麽辦?

    而事實上,這個擔心也絕對不是多餘的。甚至包括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此過這種擔憂,所以大家才沒徹底放棄對宇宙中的實物的研究。

    甚至就連和大家的吃食關係最密切的農家,也沒在“變出食物”這點投入多大的心力,他們研究最多的還是如何通過種植,通過養殖,來長出來更多的食物。

    這不僅僅是變出食物花費太大,太過於困難,還因為他們有這個擔心,擔心如果用神通可以變出大量的食物,然後人口再來個大爆發,而此時如果神通突然不能用了,那會發生什麽事情,大家都可以預料的到。

    到了那時,或許他們人族可就徹底完蛋了,毀滅了。

    “看來,我們是要弄一套不同的體係出來了。”

    “確實!至少沒了靈氣,沒有神通和超凡能量,我們還能正常的生活。”

    “首先是長度單位米,這個我們可以直接找一個長度看起來沒有太大變化的東西來標注它,比如咱們藍星的長度,或者說在赤道範圍的周長的多少分之一就可以了。”

    這時,又有人答道“我覺得還可以找一個一米長的尺子來作為米的計量器,比如長一米的鐵,一米的銅等等。”

    “這樣的話,還要考慮計量器的熱脹冷縮,還有氣壓、濕度等因素的影響。不僅如此,我們還得保證這個計量器要容易複製,而且複製之後,還得保證它們之間的誤差要很小很小。”

    “也是!不過如果能發現有什麽東西的長度是固定不變的,那就簡單多了。”

    “這個可就難了!至少目前來說,我們還沒有發現這種物質,甚至很可能,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物質。”

    “我看我們還是先找到一種不容易發生變化的材料來標注長度吧。其他的以後再說。”

    “嗯,也是!現在長度解決了,那麽時間怎麽辦?

    現在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六十分,一分六十秒的共識,那麽現在隻要定義一秒就可以了。但是這個秒怎麽定義呢?

    按照一晝夜一天來計算?這個很不準確的。

    而且就算按照年來計算,這其中也有很大的誤差,這可怎麽辦?”

    “是啊,長度我們還可以用看得見的東西來準確測量,但是時間呢,不用神通的話,誰能說清楚一秒到底有多長?”

    “呃,貌似我們隻能先用除法來計算了。”

    “要我看啊,一年不行那咱們就計算十年,百年,甚至千年,計算的時間越長,總會越趨於準確的。”

    “也隻能如此了!”

    對於這種方法,大家雖然也不是太滿意,但是他們也沒有什麽更好的辦法了。

    條件所限,隻能先湊合著用了!

    之後嘛,他們再找新的辦法就是。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