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
字數:7579 加入書籤
崇禎可不知道,依舊有人想要給他,鍥而不舍的施展美人計。
而且想要讓他修建一些阿房宮,藏嬌嘚瑟金屋一樣的建築,以此來消耗大明的國庫。
當然,由於消息的交流並不暢通。
要是被代善他們知道,大明每一年在修路和修建橋梁上麵的花費,修建幾個阿房宮這樣的建築都綽綽有餘了。
就這些還沒有算上,不斷的修護河堤,清理河道所付出的財富和物資。
民生的基礎建設總是最貴的,大明的稅收很多,可來得快去得也快。
崇禎十年是李長庚作為內閣首輔治政的最後一年。
這一年,本來李長庚可以早早的交出手中的權力,然後去往高句麗進行為期不知多長時間的內政治理。
因為是大明第一個諸侯國。
無論是朝堂還是崇禎都很重視,使用的人才,也都是個中翹楚。
當然,最後因為田貴妃的要求,崇禎也覺得有些小題大做了,才同意臨時換人。
雖然對於李長庚,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打擊。
可最後被安排的另外一個職務,也算不錯。
一個大明現在為止,除了州將軍,出現的唯一一個知州。
和別的那種小知州不一樣,前麵綴上了稱號,權利就很大了,整個大明現在一共有十個州。
現在分出去了一個,還剩下九個。
不知道多少官吏們,仿佛發現了了不得的東西,一個個的發揮出了十二分的能力,在給大明添磚加瓦。
風雅樓。
自從崇禎帶著人來了一次,開了一場會之後,這個地方的檔次立刻就提升了起來。
乘風院是風雅樓其中的一個院子。
本來是品茶的地方,這一天,聚集的人卻很多。
往來無白丁,談笑有權勢。
在今年的冬季,李長庚已經卸任了內閣首輔的位置,現在卻依然坐在了上首的主位上。
“恭喜李大人成為大明第一位稱號知州。”
李定國盡管已經拿到了內閣首輔的權利,可到底是被李長庚培養過一段時間的。
沒有李長庚這個伯樂。
他就沒有機會從一個小官吏,一躍成為朝廷重臣,從而入了皇上的法眼。
所以別看平時兩人沒大沒小的,可兩人之間的那種交情,不是一般人能夠比得上的。
李長庚一飲而盡。
這裏沒有酒水,隻有茶水。
“同喜同喜,這次也是運氣好,若不是沒了高句麗的治政內閣,我還撈不到揚州知州。”
李長庚也很滿意自己的這一個職務。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以後大明的經濟和軍師的重心,差不多有三分之一,都要放在這個地方。
盡管現在這些地方也都剛剛清理過一遍。
無論是道路,還是橋梁,還有學校之類的設施,越往南邊越沒有多少建設。
可正因為什麽都沒有,所以才能夠更加顯示出他的能力不是?
而且他這樣的知州,也是需要掛名一個內閣次輔的。
若說有比較的話,也就李定國在南京的時候,臨時行使的那種絕大的權利。
駱養性坐在下方,羨慕的看著李長庚。
他的錦衣衛指揮使也是不錯,可最近一段時間,皇上已經很少召見他了,隻有在有大事發生的時候才會想到他。
權利是很大,可到底沒有李長庚來的自由啊。
環視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周,來客都是文臣,也就他一個人是不文不武夾在中間的。
突然他看到了一個熟人,巡捕司司長王承憲,現在由於幹的不錯,已經成了大明司部部長的位置了。
“現在已經年底了,高句麗的戰鬥,現在可是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
半年多的時間,韓楓帶著火槍兵,從鴨綠江的江岸,一口氣打到了平襄,隻停留了不到半個月時的時間。
就繼續向前,趕路的時間,都比戰鬥的時間多。
若不是要守住已經打下的地方等著吳阿衡去治理,同時招募一些人建立簡單的軍隊,怕是速度還要更快一點。
“大明的火槍兵,豈是浪的虛名,也就後麵的物資跟不上消耗,碼頭修建的太少,不然現在怕是已經開府建牙了。”
司部部長王承憲在進入部長這一階層的時候,了解到的東西,也就更多了一點。
對於大明的許多發展方向,很是認可。
“嘿嘿,在唐時,高句麗可是差點把大唐給拖的活不過來,現在咱們大高句麗的時候,簡直不要太容易,據統計,現在已經有不少的人,開始向高句麗移民了,隻要一家人,有人懂得讀書識字,立刻就會被分給土地,至於是多少,就不是很清楚了,不得不說田貴妃大氣。”
作為崇禎的政事顧問,朱繼祚也有幸被請了過來。
此刻滿心舒坦的,就像是大明已經不大唐還要強大了似得,看看,唐太宗都打不下來的地方,我大明的人隨便派出了一人,就打的敵人灰飛煙滅。
這是什麽?
不就是國力強大的保證嗎?
“哎···許多在大明考不上科舉,鬱鬱不得誌的那些儒生們,算是找到了一個好去處。”
範景文看得明白。
高句麗對這些人的吸引力,可要比對別人的吸引力更大。
在大明沒有辦法出頭,換一個地方說不得還會站起來。
有了範景文開頭,其他人也都想到了這個問題。
“可不是,在大明沒有辦法混出頭了,走出去也是一個辦法。”
不過在說話的時候,沒有人去羨慕。
都是瞎被他們淘汰下來的人,就算是走出了,不改變身上的一些毛病,怕是連教書先生都沒有辦法勝任。
最多就是多給高句麗增加一點人口罷了。
“對了,遼東的局勢,是不是要快結束了?最近不斷的有消息傳來,說是代善想要給皇上送美人,到目前來說,還是沒有成功,為此皇後,妃子們都給建州將軍下了獎賞的懿旨。”
說話的是高弘圖。
這後宮的女人們玩起手段來,也是可以光明正大,還不會讓人討厭的。
皇上可以對擋了他美色臨身的李過不爽,可皇後卻很喜歡李過的這種做法,有小道消息說是崇禎皇上。
每一天都必須工作到深夜才行。
本來還能夠經常出宮遊玩的機會,都變成一天到晚的休息。
若不是偶爾崇禎還會去一趟文淵閣,道院,軍部還有高部長的府邸,怕是許多大臣們的偶要給皇後上書。
饒了皇上吧。
駱養性目瞪口呆的看著高弘圖,他可沒有想過這樣的一個老實人,可以稱得上君子的老人。
居然也會開這種玩笑。
“難怪最後是李過將軍得到了建州將軍的這個職位,這都是有原因的。”
“不錯,朝中有人,而且這人還能夠給皇上說上話,這就很了不起了。”
“······”
一群人嘻嘻哈哈的說著話。
(本章未完,請翻頁)
場麵也立刻就熱鬧了起來。
“話說,曾經有人喊出收取燕山十九州,現在咱們大明可是快要做到了。”
“這不是明擺著嗎?難道那麽大的地盤還有假?”
“這麽說來,連唐宗宋祖,都要弱了我大明一籌了?”
“哈哈,這你有不知道了吧,唐宗宋祖也不過是那些文人吹噓起來的罷了,你要是認真的讀過史書,就會發現,真正的盛世,還是人家一個女人打下來的大周。”
朱繼祚忽然蹦出了一句,讓許多人大跌眼睛的話題。
他是跟隨崇禎時間最長的一群人之一。
作為崇禎的政事顧問,或許權利不多,可崇禎偶爾說出來的一些話,他們回去就必須仔細的查找其中的根據。
免得被崇禎問起來,自己還一無所知。
提起大周,若是以前,這些人肯定是不屑一顧,可現在就不成了,大明的女官員可是很多的,就是占據要位的,也有兩人。
盡管這一次聚會,沒有被邀請在內。
可誰也不敢輕易的忽視人家的本事。
更不要說道院中的哪一位,就更加的恐怖了。
數算不知道多少人都在學,可能夠達到王盈這種水平的,大明還真就沒有多少。
“你說的這個,我也去查過,雖然不想承認,可也不得不說,前麵的許多史官,是真的不要臉,什麽東西都敢記錄下來。”
範景文說起這件事,略顯優越的坐直了身體,緩緩的說道。
“就說唐太宗李世民吧,都說此人在一開始的時候是虛心納諫,到了後來則是剛愎自用,不過就是,在剛開始,手中的權利不穩,沒有辦法,隻能虛心的接受別人的建議,也就到了晚年,才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真的厲害的話,那還治不了一些胡亂作為的臣子?”
範景文沒有說具體的事件。
隻是從一個很大的時間尺幅上,說出了自己的理解。
對比現在的大明。
一切簡直都不要太明顯。
剛開始朝中的大臣們多厲害,逼得皇上不得不放下一切,遠走他鄉,好在歸來之後,一切都變了。
任你能說會道。
隻要是貪贓枉法,收受賄賂的,那就去工程隊中贖罪吧。
滿朝文武,最後還剩下了幾個?
其他人此時也是若有所思。
套用以前大明的朝堂,不難發現,當時大唐的朝堂,也並不見得有多好,至於所謂的盛世。
怕是水分很大啊。
“國之富莫過隋,豈是隨便說說,就是後來的唐終其一朝,富有也沒有趕上隋朝,這就很能說明道理了。”
朱繼祚最後又補了一刀。
然過許多在場的人,還一直把唐太宗作為明君的人,心中越發的不是滋味。
總覺得自己給錯愛了。
心裏受傷的不行。
這些人不是沒有懷疑過朱繼祚的話,可有的東西,根本就禁不住查啊。
在以前讀書的時候,隻覺的那個地方不對,可都是在下意識的認為,是自己沒有讀懂,然後輕易的放過。
現在看來,春秋筆法要不得啊。
每一個曆史名人,不管是傳記,還是什麽的,都是一大本一大本的記述。
隻有輪到老百姓的時候。
要麽盛世。
要麽就是歲大荒,人相食。
簡單的讓人根本就感受不到,那時的人,到底是怎麽樣的一種活法。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