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天時地利與人和(二)

字數:7856   加入書籤

A+A-




        海上。

    從釜山出發的洪承疇,用望遠鏡看著廣闊的大海。

    還有大海對麵隱約可見的海岸線。

    來之前他還惡補了不少關於海上的學識,無論是書籍上的記載,還是老一輩人的口耳相傳,都無不說明海上天氣多變的危險性。

    然而,在他都快要看到對馬島的時候。

    整個海麵都是風平浪靜。

    空曠的大海上,隻有鐵甲戰艦“轟隆隆”發出的巨響。

    “史書記載,元朝兩次攻打扶桑,就是從這裏出發,一直打到對馬的,這件事可是真的?”

    洪承疇真的很好奇。

    對於史書,被皇上讓人仔細的修訂了一遍之後,他就再也不相信其中的一些記載了。

    騙人的居多。

    還都是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

    而且越是吹捧的東西,越是經不住推敲。

    如今就連一些,自己本來還很自信的學識,都有了一點懷疑和動搖。

    “這件事是真的,元朝兩度攻打扶桑,也兩度占領對馬,島民均遭到元軍屠殺,死傷慘烈。”

    黃海將軍楊廷麟在旁邊說道。

    一直飄在海上,對於黃海這一片的每一次戰役,他都有過詳細的了解。

    元至元十一年;南宋鹹淳十年;日本文永十一年,這一年的十月忽必烈命令征東元帥忻都、右左副帥洪茶丘和劉複亨統率蒙漢軍2萬人、高麗軍5600人、水手6700人.計3萬人,從高麗合浦出發,開始了第一次遠征日本。

    當月十九日,元軍登陸了扶桑,元軍的火藥武器和弓箭犀利,扶桑死傷慘重,隻能退守九州島的山區。

    不過想到這裏,元軍都已經開始使用火器了。

    可到了大明的手中,從大明開國,到崇禎之前,都沒有多少人重視過這件事,也就徐光啟還沒有進道院的時候,給朝廷大力提過這方麵的建議。

    奈何,朝廷之中,白癡居多。

    徐光啟的一場心血,最終都付諸東流,也就崇禎登基之後,才做了一係列的改變。

    想的遠了一些,楊廷麟收回發散的思緒。

    接著說道“當時元軍也無法深入山區作戰,難以擴大戰果。隨著戰爭的繼續進行,元軍逐漸疲憊,其糧草也逐漸陷入了危機。

    統帥之間也出現不同的意見。到了晚上,元軍擔心扶桑偷襲,於是退回戰船休整。

    然而,晚上又風雨大作,‘官軍戰船觸崖破壞’。在這樣的情況下,元軍決定撤回,宣告第一次東征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東征期間,‘軍不還者無慮萬三千五百餘人’。”

    洪承疇車默默不語。

    這個扶桑的國家不大,運氣怎麽就這麽好呢?

    當時的中原,可都被元朝給占領了,偏偏一個孤懸海外的小島,居然能夠幸免於難?

    都說天時不如地利,地不如人和。

    可在所有的戰役當中,天時和地利,才是占據了更大的一種優勢。

    有的時候,不得不承認,老天爺若是開眼了。

    怎麽打都是勝仗。

    不然再如何努力,都是輸得一塌糊塗。

    畢竟就是《三十六計》當中,也說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兩次攻打扶桑,最後都是一樣的結果敗北,不知咱們大明,有沒有應對的手段?”

    楊廷麟看了一眼洪承疇,小心的問道。

    雖然兩人都是將軍的職位。

    可就權利而言,洪承疇到底是要比他高上半籌。

    “我

    (本章未完,請翻頁)

    原以為,是船隻走到了海上,還沒有到達扶桑,就被颶風掀起的海浪打翻的,可聽你的意思,是說打上了岸,最後不得已才退出陸地的?”

    在來的時候,洪承疇也沒有閑著。

    方案做了不少,就是參謀們對隨時出現的危機,都有著不同的應對措施。

    洪承疇把這種元朝兩次攻打扶桑的事件,當成而來一種給自己失利找借口傳說,可也不妨礙他因為這種神奇的天時,來做出自己的軍事規劃。

    “我還派人潛入對馬島,查找了一下這方麵的消息,確認之後確實是這樣。”

    楊廷麟說道。

    “這麽說的話,那麽這一場進攻扶桑的計劃,都會我大明的火槍兵很有利了。”

    洪承疇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找了一個應對辦法。

    “從東征的過程來看,元朝東征的失敗的主要原因蒙古軍隊不適合跨海作戰和登陸作戰。

    蒙古騎兵擅長草原、平原作戰,一旦進入南方熱帶雨林以及山區就不滿發揮自己的長處。扶桑列島距離中原大陸很遠,而且地形崎嶇,隻能依靠海軍來登陸,然後進行登陸作戰。

    但是扶桑的地形也不利於騎兵的施展。”

    剩下的話就不用說了。

    不適合騎兵作戰,那麽就一定適合步兵作戰,剛好大明最厲害的就是火槍兵。

    天時似乎並不是如洪承疇自己想象的那麽恐懼。

    而地利,則是更對大明士兵的進一步優化。

    山道崎嶇,林深密茂,這些都不是問題。

    大明的士兵,打過比這個還要艱苦的戰鬥,小小的叢林作戰,隻會對大明的士兵,有所加成。

    楊廷麟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他忽然發現,隻要後續的運輸船隊,能夠迅速的把物資,投放在戰場上,攻打扶桑就是一場簡單的戰功盛宴。

    天高海闊,萬裏晴空。

    “轟隆隆”的鐵甲戰艦行駛在了最前麵,乘風破浪而來,速度快的比順風的樓船都要快上許多。

    這還是鐵甲戰艦沒有全速運轉。

    孫傳庭乘坐過不少的戰船,可鐵甲戰艦是他第一次乘坐。

    想比於那種巨大的樓船,更加的平穩,也更加的快捷。

    船上的水兵們,並不如其他樓船上的忙碌。

    他們是從鬆江府出發的。

    相對而言,要比洪承疇出發的更早一步,畢竟距離更遠,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更多。

    “有生之年,居然能夠見到一大塊鐵,浮在水麵上,還能夠快速的行駛,道院的技術當真了得。”

    盡管,已經見到過劉世勳帶著三艘鐵甲戰艦去支援王衝了。

    可現在麵對這個鐵疙瘩,孫傳庭依然是激動不已。

    欲行其功,先利其器。

    有著這樣的戰艦,在海上誰是大明水軍的對手。

    怕是傳說中,扶桑的“神風”來襲,也不過是搖晃幾下船身。

    “可不是,從文萊傳回來的消息,說是三艘鐵甲戰艦,打了四五個國家的戰船。

    最後據說和王衝上將軍商量,隻要不出動鐵甲戰艦,他們就絕對不會增員文萊。”

    趙景麟一臉的與有榮焉。

    曾經羨慕的戰艦,如今他也能乘坐上了,還要開著這樣的戰艦,去開疆擴土,想想心裏就是一陣激動。

    若不是這一次的行動需要保密、

    他肯定是要和他的老上司金冠尉長,好好的說一說這一次心中的喜悅。

    “打···打了四五個國家的戰船?這些國家的戰船難道都是紙做得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成?”

    孫傳庭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

    很顯然,這個消息傳回來的時間點,剛好是他們出發的時候,要不然他絕對會知道一二。

    “麵對鐵甲戰艦,說是那些戰船都是紙做得,也不算過分。”

    沉吟了一下,趙景麟居然讚同的點了點頭應道。

    孫傳庭無語。

    轉身看了一下身後跟著的樓船,似乎這種木頭建造的戰船,一下子就成了將要被淘汰的船隻了。

    難怪皇上要把這些戰船出售。

    有了更好的替代品。

    趁著這些戰船還能夠賣上價格,以皇上的性子,肯定是要大賺一筆才成。

    或許這一次攻打扶桑的軍費,其中一大部分,都是賣船所得的。

    實際上,孫傳庭的猜測,還真就猜對了。

    大明的所有造船廠,現在已經在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變,升級。

    一場因為大明而起的軍事競備,已經悄然開始了。

    隻有跟得上腳步的國家,才能夠在這種整個世界局勢,愈演愈烈的變化之中,喝到一口湯,吃到一塊肉。

    “我現在忽然想要看到扶桑的人,在見識到大明的鐵甲戰艦的時候,會是怎樣的一種表情,是懷疑他們的神明已經放棄了他們,還是把咱們中原的人,再次當衝膜拜的對象。”

    孫傳庭語氣莫名的說道。

    漢人的曆史,有過太多的記載,都是說扶桑人如何來到中原,仰慕中原文化的。

    可後來,由於中原的戰爭加劇,一度讓扶桑人覺得,中原也不過如此之後,才慢慢的改變了對中原的態度。

    最後一次給大明朝貢的時候。

    還是在嘉靖年間。

    而且那樣的朝貢,隻不過是因為利益上的往來,有利可圖時門庭若市,無利可圖時拂袖而去。

    琉球憑借與明朝的朝貢貿易謀取暴利,甚至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皆來自朝貢貿易。

    盡管明朝廷用諸多政策籠絡扶桑,但自明初到嘉靖年間,一百多年時間裏,扶桑和大明關係從未和諧。

    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

    這一次非得改變一下扶桑國的貴族不可。

    趙景麟到底是年輕,被孫傳庭這麽一說,眼睛發亮,仿佛波不急待的想要遇到一艘扶桑的船隊。

    好好的展示一番,大明鐵甲戰艦的威力。

    至於那種傳說中的“神風”。

    趙景麟根本就是毫不在意。

    畢竟有著所為“神風”的位置,可都在洪承疇那一邊。

    “聽說扶桑的美人挺漂亮,皇上可是一直都在念叨一些,什麽結衣,瀧澤蘿拉,咱們倒是也給皇上送一些過去?”

    趙景麟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嘿嘿一笑的說道。

    “我看你是想要被皇後給送去刷廁所了,到時候別說你和我認識。”

    孫傳庭沒好氣的瞪了趙景麟一眼。

    他們是去攻打扶桑的。

    到時候扶桑的所有,都是大明的,區區幾位美人就知足了?

    “別,別,我不送了還不成嗎?”

    趙景麟連連求饒。

    他是知道建州將軍李過的事跡的,如今被曾經被皇上認為是絕色的‘大玉兒’,還不是成了一個燒火丫頭。

    “快看,海岸線就在眼前,扶桑咱們快到了。”

    很快,趙景麟就再次看到了五島的海岸線。

    一路上風平浪靜,天時在大明。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