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我們的身後就是巴黎

字數:4074   加入書籤

A+A-


    

    此時普法雙方在前線的軍隊數量分別為萬和萬。

    法國由巔峰時刻的萬降至現在,損失超過萬人。

    現階段他們的後備兵力主要是各大城市的愛國青年,但由於征兵法案尚未在議會獲得通過,這些年輕人便隻能自帶幹糧趕到前線,以此來繞過政府的限製。

    通常新兵們會在裏斯附近進行短暫的訓練,這個訓練是陸軍自己偷偷進行的。

    政府當然知道,隻不過由於規模不大,加上前方戰事確實吃緊,他們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這種方法能征到的士兵終究是少數——來前線玩命還要像做賊一樣,又出錢又出力又出命,誰能幹?

    隻有真正滿懷一腔愛國熱血的人才能做到。

    兵源補充極少不說,普魯士還喜歡打圍殲戰。

    法軍損失的萬人裏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被包圍後投降了,這些被俘虜的士兵是無法複員的,沒了就是沒了。

    反觀普魯士,由於人數上的優勢,各軍之間的配合相對要緊密許多,這期間隻損失了萬人不說,還有很多都隻是負傷回去修養,如果戰爭時間延長,興許還能再出現在戰場上。

    在亨利的紅十字會和軍方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普魯士的複員率在這個時代絕對首屈一指。

    而法國的軍方就沒有組建戰地醫院,救治全靠紅十字,效率差了不少。

    不得不提,除了牽動人心的正麵戰場,普法雙方的紅十字會便是這場戰爭中最亮眼的存在,他們的辛勤工作大大降低了傷兵的死亡率。

    即使在最激烈的戰役中,雙方士兵都會有意識地避開對方的醫護人員。

    遺憾的是最近大新聞太多,要是隻有普法戰爭這一場戰爭,紅十字會絕對能吸引相當多的關注。

    饒是如此,相關的報道也不在少數。

    在這些報道中,除了亨利這個紅十字會主席,就數阿方索的名字被提的最多了,畢竟他是讚助人和榮譽主席。

    過往的事件也被媒體拿出來一一比對,通過普法的提前布局,不難看出阿方索在很早之前就預料到了這場戰爭。

    提前兩年預見到還不算什麽,最重要的是他還能為此出錢,這就很不容易了。

    德國地區著名的左派報紙《新民主機關報》評論他是“難得的有良知的貴族”。

    雖然隻是簡短的一句話,但這個報紙一般都隻是嘲諷權貴,針砭時局的,能稱讚一聲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就是靠著這個事跡——當然還有一定的年齡和相貌優勢,阿方索在德國的風評還算不錯,雖然兩國是準敵對關係,但畢竟沒有真打起來。

    就算真打起來,國家利益和君主形象也是兩碼事。

    ……

    到了號中午,普魯士第三軍團第軍的軍長基爾希巴赫率領萬人向貝爾福挺近,第三軍團的主力在圖爾附近,萬人已經是他們能出動的相當大的力量。

    這事引起了法國的高度警覺,突然更改方向向南,有理由懷疑他們是想以此為突破口,攻入法國內陸。

    拿三不疑有他,命令在南斯待命的夏龍軍團前去阻截。

    但意外發生了,號,夏龍軍團的第軍以及一個騎兵師正沿著馬恩河向下進發,勢如破竹的第一軍團突然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勝利果實,收縮回了布裏比克附近。

    穀<spa>  當貝爾福的士兵向他們報告這一消息時,軍長費裏克斯·杜埃的第一反應就是大事不妙!

    他的預感很快成真,這次進攻隻是一次佯攻。

    幾乎是杜埃收到消息的同時,普魯士一改之前緩慢推進,把戰損看的比什麽都重要的作風,直接三路大軍齊發,快速占領了凡爾登地區。

    凡爾登的戰略位置相當重要,因為巴讚元帥的麥茨軍團正在梅斯要塞防守,他們是對抗普魯士的第一線。

    凡爾登一被占,相當於隔絕了他們和法國本土的聯係,阻斷了他們的退路。

    雖然巴讚元帥的戰略思維和指揮能力都不算出眾,但這麽明顯的危險他還是看得到的。

    他立刻組織人手向西進攻,可惜兵力和戰力都不如普魯士人,沒能成功。

    這段時間裏,北部的合圍也跟了上來,徹底將梅斯變成了兵海中的孤城。

    梅斯此時有多少人呢?一整個軍團!算上運輸補給的民兵足有萬人左右!

    整個法國近乎一半的軍事力量都在這裏。

    拿三聽到這消息的第一時間就暈厥了過去,這令他本不健康的身體雪上加霜。

    不過現在已經沒人關心皇帝的身體了,蘭斯剩餘的夏龍軍團臨危受命,試圖去解救梅斯要塞的同胞。

    然而普魯士敢做出圍困萬大軍的舉動,怎麽會沒點準備?

    法軍在默茲省遭到了預料之中的截擊。

    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是進攻方,法軍敗的非常慘。

    不過比曆史上要好些,曆史上他們這次戰敗後就被趕去了色當,走上了被全滅的道路。

    但這次戰爭由於時間拉長,陣線相對要穩固些,他們失敗後沒有被趕去色當,而是原路返回了夏龍。

    可他們短時間也沒辦法再組織起一次進攻了。

    還有更糟糕的,失去了巴讚元帥的軍隊後,普法表麵的均勢已被打破。

    號,總兵力隻有萬出頭,陷入極大劣勢的拿破侖三世再也無力麵對倍於自己的敵人,不顧歐仁妮皇後的勸阻,一路撤退到了巴黎城外。

    舉國嘩然。

    拿三這種做法無異於將法國富饒的北部交給普魯士去荼毒,和這個相比較,把萬人丟在梅斯還算是小事情了,畢竟他們守在那裏一時半會也不會出什麽事,隻是無法出來而已。

    直到此刻,法國的政客們才了解到情況到底有多麽糟糕。

    保守派和中間派雖然對皇帝很不滿,但也立刻開始推動征兵的進程,最顯著的,拿三退到巴黎城外的當天,城裏麵就多了個征兵點。

    唯一對此有所阻撓的就隻有左派人士了,他們很愛這個國家和民族,但他們非常厭惡這場戰爭,認為這是野心家們為了一己私利所發動的不義戰爭。

    在這種想法下,一些人開始秘密和普魯士接觸,看看有沒有媾和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