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荀彧又來尋麻煩
字數:2381 加入書籤
有人說,涼州軍蠻橫上門強搶,難道他們就都是幹幹淨淨的?
確實不可能幹淨,但董虎提前就特意交代了手下親信將領,明確告訴他們這種時候是特殊時期,是獲得底層百姓民心的時期,一旦被人狀告貪墨不法,被提溜出來當作典型處罰也是活該。
涼州軍一係在軍政民律上占據著絕對優勢,有些利益完全可以更加隱秘的去做,根本不需要做的那麽明顯給人把柄,當然了,中原九州之地基本上已經安定……至少明麵上如此,接下來的涼州軍就會進入長達十年的休養生息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對外的征戰不再是主旋律,新興的勳貴們會將精力轉向哪裏?董虎就是用屁股去想也知道會轉而發財致富上麵!
這個時代又不是兩千年後,董虎能做的隻能一再告誡他們哪些能做,哪些是嚴厲禁止的,而且此次的河北之戰除了一些必須充公的田地外,因“無有愛心”事情而被罰沒的各家族田地都將分配給各級將領,算是對他們的獎勵,而這就相當於公開、合法貪墨,如果這樣的情形下還貪墨救災百姓的口糧,被軍法處罰也怪不得他人。
董虎霸占的田地無數,多的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多少,但這些田地都隻能算是公產田地,算是百姓繳納的二十萬涼州軍的賦稅,這些田地在未來都將充入皇室之中,自此後就是國有田地。
國有田地是為了避免賦稅一再減少,至於舊有家族手中掌握的田地,則是董虎默許涼州軍勳貴們自己去搶奪的田地,隻不過這種搶奪需要在一些“合理合法”情形下進行,董虎相信,掌控了大部分權利的勳貴們即便用官場上的合法手段,一樣可以奪得相當的田地。
一方麵,董虎已經拿出了幽冀相當數量的田地獎勵軍中將領;另一方麵,幽冀將下放數萬涼州軍係地方官吏,既然做了官,有的是時間慢慢與幽冀本土家族爭鬥,在百姓遭災時,越是大公無私越能獲得底層百姓的支持,對於外來者的涼州軍來說,獲得了無數底層百姓的支持,他們才真正擁有了與當地威望家族抗衡的資本,這在涼州軍征戰十餘年的過程中無數次驗證了的真理,但凡稍微精明一些的將領都不可能在此時為了小利而壞了自己的前途!
正因這兩個原因,涼州軍一係雖然蠻橫,無論倒了黴的家族如何辯解、哀求、哭訴,隻要在“獻愛心救濟饑民”一事上稍有辯解、抗拒,無數兵卒就毫不留情的上門強搶,也因這個緣故,倒了黴的家族狀告的最多的就是“涼州軍蠻橫”一條,可若查賬後,他們反而幹幹淨淨的,真正貪墨、不法的卻是冀州、幽州本土將領。
董虎當著幽州本土家族和百姓的麵公開審理,當結果擺在所有人麵前時,自己人貪墨自己人,那還說個屁!
虎娃大王每到一縣,就會親自坐堂審理一些軍方不法之事,初時需要用上十日八日時間,之後就逐漸減少,到了最後,也沒人願意再狀告兵卒不法的事情,十個案件有九件事關冀州、幽州軍,而幽州軍將領大多都是本土大族、豪強的兒郎,窮文富武,能成為將領的,基本上都不是瘦了吧唧的底層百姓,這種情況在中原最為突出,倒了黴的家族越是狀告,他們越是丟失民心,越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地主富戶本就盡可能的壓榨底層百姓,與佃戶是天然的對立的一方,而涼州軍搶了他們的錢糧,把錢糧分發給了鬧饑荒的百姓,百姓又不憨不傻的,哪怕涼州軍蠻橫無理,底層百姓也會心存好感,而且幽州不同於其他地方,他們知道涼州軍在數年前就“借一還一”救濟代郡、上穀郡貧困百姓,而且這樣的借貸並不是僅做了一年,也因這個原因,很多幽州百姓逃亡並州。
百姓又不憨不傻,他們能夠看到涼州軍多年來的借一還一,也能看到涼州軍在渤海郡的所作所為,董虎不願在耕種、收獲時節開戰的流言更是傳揚的人人皆知,除了這些外,還有很多讓人難以置信的流言從雒陽傳入,諸如每年虎娃大王向百姓借貸了百萬萬錢,諸如雒陽的繁華富庶,諸如虎娃大王不願做皇帝,四十五歲退位什麽的……
有著太多讓人難以置信的流言蜚語,但隨著時間,越來越多的百姓相信他們聽到的都是真的,也越發不願意與虎娃大王作對,更願意自家也能分得三五十畝十稅一的田地,也希望過上吃飽穿暖,不願再過每日惶恐不安的日子……
幽冀聯軍崩潰的看似不可思議,看似幽冀本土大族的低頭讓人難以置信,可又是那麽的理所當然,涼州軍的勢力幾乎已經將幽冀完全包裹了起來,若百姓不信關於涼州軍的傳言,自己用眼睛看到的總不會還是假的吧?
當年鮮卑人南下侵入,小公主親自坐鎮柳城向代郡、上穀郡百姓無息借貸,為了控製、改造烏丸人,這種借貸一直沒有停過,代郡、上穀郡本就是幽州的地盤,即便小公主的事情鬧得天下人人皆知,幽州百姓也能看到並州涼州軍的所作所為。
孫牛鎮守渤海郡,手下兵卒自耕自養,與一再縱兵搶掠自己人的公孫瓚形成了強烈對比,上至富戶大族,下至底層百姓,他們又如何還願意繼續支持袁紹、公孫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