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大宋使者楊應誠

字數:5688   加入書籤

A+A-




    八月十四日,秦烈率領隊伍,抵達鬆江港碼頭。

    秦烈一行人之所以這麽快,就抵達抵達鬆江港,自是因為他們是在濱州港乘坐寶船,還有護衛同行的大小福船,快船走水路而來。

    在童威、阮小七率領的水師船隊迎接下,船隊在鬆江港碼頭靠岸。

    八月十五中秋日,秦烈在鬆江港碼頭,舉辦了盛大的慶祝活動,與民同歡,鬆江港數萬軍民參與慶祝中秋活動。

    上午時分,秦烈仿照濱州造船工坊的舊例,封賞了鬆江港造船工坊內,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匠頭,為工坊主事官,授予正八品。

    並表彰了十二名大工匠,每人獎賞了一千貫錢,並賜予從九品吏目一職。

    當晚的篝火晚宴之上,秦烈攜家人,盛裝出席。

    碼頭上的高台之上,端著一盤用紅錦蓋著的盤子,一臉笑容的秦烈,揚聲喊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此中秋佳節,喜慶之日,孤王與各位父老鄉親,袍澤戰友一道,共賞明月,共慶團圓,品嚐月餅,歡度佳節。”

    “來人啊,給百姓們下發月餅。”

    隨著秦烈一聲歡呼,一箱箱月餅被士兵抬入場地,分發到了百姓手中。

    高台之下,秦烈的孩子們興奮追逐嬉鬧,朱鳳英、趙福金諸女,照看著孩子的同時,也參與到與民同歡的宴會之中。

    李師師、李易安也站在了人群之中,與士兵們一道,給百姓們分發著月餅。

    “慢一點,大家都有……”看著擁擠熱鬧的人群,擔心發生踩踏事件的李師師,連忙喊了起來,同時有帶隊的都頭,上前維持隊形。

    這批月餅是秦烈吩咐江南行省,早在出京的時候便開始製作的。

    江南行省左布政使朱武,接到秦烈送來的命令,自是不敢怠慢,下令平江府治下各個糕點工坊,忙活了十天,一共製造了十萬枚各種口味的月餅。

    北宋時期的月餅,雖然口味不少,有菊花餅、梅花餅、五仁餅等等口味,但卻都叫某種口味的餅幹糕點,卻不是叫月餅。

    十萬枚月餅,一文半錢一個,花費十五萬錢,說實在有點貴。

    但意義卻非凡,靠著這麽一個小小的月餅,秦烈進一步拉攏了鬆江港軍民之心,激勵了軍心士氣。

    同時也把月餅這個糕點小吃,正式帶動起來了,更為今後中秋賞月,吃月餅的習俗,確立了一個起點。

    這一晚鬆江港,五千工匠,三萬家屬,三萬玄機親衛營士卒,兩萬水師人馬,以及一萬多水師家屬。

    十萬人共度佳節,賞月吃月餅,載歌載舞,這份熱鬧,一直持續到天亮才結束。

    鬆江水師碼頭,雖然建造才兩年,但得益與天然的地理優勢,規模已經遠遠大於濱州的造船工坊。

    江南的商賈,就像鯊魚一樣,敏銳嗅到鬆江港未來的發展趨勢。

    圍繞港口延伸的大片荒地,如今已經建立起一座小鎮,一直通到鬆江縣城。

    童威現在是鬆江水師統製,阮小七擔任水師副統製,鬆江知縣仇泰然,是宣和年間進士出身,為官清廉,能力不凡。

    這也是鬆江城,短短兩年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為此,當秦烈抵達鬆江時,知縣仇泰然向秦烈提出,升格鬆江為州時,秦烈雖然沒有第一時間答應。

    但卻認可了仇泰然的能力,秦烈之所以沒有立即同意,是在考慮鬆江提升為州,還是府的問題。

    既然要提升行政格局,以鬆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提升為鬆江府,顯然更利於帶動長三角的經濟發展。

    在鬆江駐蹕期間,經過慎重考慮,秦烈最終決定,把鬆江縣提升為鬆江府,破格提拔了仇泰然出任鬆江知府。

    這日,秦烈準備離開鬆江,前往桃花島,水師營副統製阮小七,卻給他帶來了多名趙構臨朝時期的官吏。

    “下官楊應誠,拜見燕王殿下千歲。”楊應誠進士出身,本是趙構任命的右武大夫,假刑部尚書銜,出使高麗正使。

    與楊應誠同行的還有副使韓衍、以及隨同的書狀官孟建。

    還有另一波使者則是王政忠,候章、歸中孚三人。

    原來這六人是趙構,兩年前派往高麗的兩波使者,目的是溝通高麗,希望獲得高麗的支持。

    然而當他們抵達高麗之時,因為高麗已經倒向金國,加上高麗國王王楷,被權臣李資謙、拓俊京軟禁。

    楊應誠和王政忠兩波人,被困在高麗兩年,長達一年多,才見到高麗王王楷。

    而這個時候,王楷已經推翻李資謙和拓俊京,正式掌權,這才接見了身為宋使的楊應誠和王政忠。

    在接見楊應誠和王政忠之後,高麗王王楷得知大宋已經孱弱至此,自是敷衍了一番二人。

    王楷封的國師妙清,更是趁此提議,讓王楷正式開元承製,繼皇帝位。

    雖然王楷心動,但因為當時金國的使者烏至忠,高伯淑在高麗,害怕受到金國打擊的王楷,最終還是放棄了稱帝的念頭。

    並且拒絕了楊應誠和王政忠的一切要求,派人禮送他們從海路返回明州。

    楊應誠、王政忠就這樣被人遣返而回,這一路上兩撥人都還在想著,回京之後如何交代。

    卻不想船隊在鬆江海麵,被水師巡哨船隻攔截,得知船上的人是大宋使者,巡哨的都頭自是不敢怠慢,連忙上報了水師副統製阮小七。

    這才有了阮小七,把這些所謂的宋使,送到鬆江秦烈駐蹕之所的一幕。

    在來的路上,阮小七已經把目前大宋的局勢,全部告訴了楊應誠、王政忠一行人。

    得知他們的皇帝趙構,如今已經逃往安南,目前生死不明,現在大宋已經恢複一統,甚至還收回了幽雲十六州,還滅了西夏。

    楊應誠、王政忠等一行人,無不是喜極而泣,紛紛請求要去拜見秦烈。

    “諸位大人,請起。”對於這些使者,秦烈表現的十分重視。

    “漢有張騫出使西域,曆經十餘載,得以回朝。”秦烈讓眾人入座,奉上香茗糕點之餘,感慨道:“今有我大宋使者,遠渡重洋,不遠萬裏而歸,諸位大人功在千秋,足以彪炳史冊。”

    對於秦烈的讚譽之詞,楊應誠,王政忠等人,頓感汗顏。

    他們這次出使高麗,無功而返,隻能說丟人丟到彈丸小國了,又有何麵目獲得如此讚譽?

    然而秦烈卻並不這麽認為,現在他對於高麗的情況,所知甚少,可他相信楊應誠他們,必然會給他帶來更詳細的資料。

    “燕王殿下,卑職等慚愧。”楊應誠一行人倒也是有臉麵的,連忙推辭道。

    “無需自謙,遠渡重洋,本就需要莫大的勇氣,無功而返,這不是你們的錯,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秦烈擺擺手,正色道:“弱國無外交,像高麗這樣的藩屬國,本就就是牆頭草,之前我大宋孱弱,金人強勢,他們隻能依靠強者。”

    “你們給我詳細說說,高麗的人口,兵力,經濟、民生、糧食產量,要越詳細越好。”

    “啟稟殿下,這是卑職回來的路上,記載的高麗五道兩界地理情況,相信對殿下您有所幫助。”

    楊應誠精神一震,連忙從衣袖中掏出一卷書冊,呈送到秦烈麵前。

    秦烈接過書冊,翻看之下,發現這卷書冊,敘述竟然十分詳細,對於高麗人文風情,甚至民族特性,都有記載。

    “五百萬人口,三十萬軍隊,這他們養活的過來?”當看到高麗隻有五百萬人口,卻擁有三十萬軍隊時,秦烈還以為自己看錯了。

    “啟稟殿下,高麗的軍隊多是屯田自給自足,隻有王城開京的鷹揚、控鶴兩軍,擁有四萬五千人馬。”

    “另外國王掌控著一支衛隊,號牽龍國王衛隊,兵力大約五千人馬,拱衛皇城之用。”

    “另外皇城之外的港口,還有一支水師人馬,號為左右龍虎軍,同樣有四萬五千人馬,這十萬大軍,則為高麗真正的常備軍隊。”

    “剩餘的兵馬分散駐紮在各道,由兵馬使負責統率,采取的則是屯田方式,耕種戍邊。”

    楊應誠躬身回答之餘,接著道:“高麗沿海漁業發達,北部山區擁有豐富的金銀礦產,還有黑炭和高麗參,這就是他們最大的經濟來源。”

    “那你們說說,我們有沒有能力,拿下高麗?”秦烈沉吟之下,看著幾人隨口問道。

    楊應誠、王政忠等人聞言,一時都不敢應答。

    “諸位但說無妨嘛,各抒己見,孤也想聽聽諸位的意見。”秦烈見狀,表情輕鬆的笑了笑。

    “從陸路進攻高麗,北部山區,很有可能重蹈隋唐的失敗。”楊應誠做為這幫人領頭人,隻得硬著頭皮回答。

    他們剛剛回來,現在大宋一統,爵封燕王的秦烈,顯然成為了大宋執政之人,要是得罪了他,那麽他們這些人,不說回轉朝廷,小命都難保。

    曆史上隋煬帝楊廣,就是從征伐高句麗開始,迅速把家底敗光,後來大唐建立,太宗皇帝李世民多次征伐高句麗,也未能滅其國,可見高句麗並不好對付。

    雖然高句麗後來亡國,被王氏高麗取代,但這並不代表王氏高麗就是軟柿子啊。

    “陸地不通,那就走水路,直搗開京如何?”秦烈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現在對於他來說,一切都還是推演,執行這項軍事行動,至少需要一年的準備。<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