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回到桃花島度假

字數:3858   加入書籤

A+A-




    “燕王殿下,高麗的左右龍虎水師,駐紮在開京之外的仁州,要想要直搗開京,就必須拿下仁州水師。”

    楊應誠有些遲疑的道:“這就意味著殿下,您需要準備十萬水師大軍,方有一戰的把握。”

    “卑職鬥膽,敢問殿下,目前我們大宋,有這麽一支龐大的水師艦隊嗎?”

    堂下的王政忠等人,一時都有些懷疑。

    韓衍、候章等人,都在懷疑,眼前的燕王殿下,是不是過於自大了。

    事實上楊應誠還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十萬水師也拿不下高麗。

    除非再輔以二十萬步卒,從遼東進入高麗北方,才有可能徹底征服高麗。

    “諸位大人說的不錯,今天咱們就聊到這裏,諸位大人先留在鬆江府安頓下來。”

    秦烈並沒有過多解釋,現在他也是初步了解一下情況,就算要打高麗,也必須解決西北的戰事。

    等滅掉河西西夏晉王李察哥,把漠南的耶律大石打敗,他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至於諸位大人的官職,暫時隻怕無法官複原職。不過,可以按你們之前的官職品階錄用,稍後你們留下官身印綬,本王會讓下麵的人記錄,上報吏部備錄,起複任用。”

    “現在諸位大人可以回家探親,本王做主,給你們一個月的休暮假期。”

    秦烈知道他們滯留高麗多年,想來應該也需要回家看看。

    “多謝燕王殿下厚恩。”楊應誠一行人,無不是感恩戴德,紛紛下拜表達感激之情。

    之後,秦烈率隊出海,直奔桃花島。

    九月份的桃花島,無疑是最好的時節,天氣暖和,又不炎熱,魚產豐富,風景秀麗。

    當踏上桃花島的刹那,朱鳳英、李師師、李易安、趙福金、扈三娘、尚孝珠幾女,無不是激動莫名,當看到迎接而來的島民,眾女更是熱淚盈眶。

    時島上隻有李俊、張橫二人率領的軍民在,阮小二、阮小五、童猛、王定六、孔明、孔亮、王定六、穆春、甄誠等水師將領。

    都各自經營著海上貿易,一年之中他們在島上的時間也就兩個月,所以要想相遇自是不容易。

    不過他們的家眷親人,都在桃花島居住。

    “卑職李俊、張橫拜見主公,夫人。”在碼頭之上迎接的李俊、張橫率領島上的軍民,家眷,在秦烈一行人下船之時,行大禮參拜。

    “將士們、兄弟姐妹們快快請起。”秦烈目光掃過碼頭上的人群,看著那一張張熟悉陌生的麵孔,也是新潮澎湃。

    眼前一大批熟悉的麵孔,都是當初隨他征戰的水師將士,以及在戰場上受傷留下殘疾的士兵。

    總人數超過兩萬人,加上他們的家眷,以及這些年發展起來的人口,現在桃花島加上周邊的黃龍島等島嶼,人口已經超過十萬。

    相當於一座中等州的人口基數,如今的桃花島更是成為海上貿易樞紐之地。

    回到闊別已久的桃花島的家中,眾女各自帶著孩子,以及沒有來過的趙金奴、趙富金和王青蘿三女,介紹和遊玩了起來。

    秦烈則跟隨李俊、張橫、張順、李立他們,在李逵、雷橫、吳玠一行人,來到水師衙門商議公事。

    “這裏真美,海上桃源,果然名不虛傳。”回到桃花島的宅院,王青蘿由衷的發出一聲感歎。

    “是啊,這樣地方,住上一輩子我也願意。”趙金奴深吸一口氣,深深的喜歡上了這裏。

    隻有趙富金有些不太適應,主要是她暈船厲害,加上她身材較小,身子骨本來就嬌弱,這會自是有些萎靡不振。

    李師師和李易安帶著孩子,回到昔日的院落,發現多年過去,小院內陳設一如往常。

    “子揚,他真是慧眼獨具,李俊、張順不但忠心,還有此才幹,確實難得人才。”李易安知道,桃花島上事務,這些年來一直都是李俊、張順在主持大局。

    “知人善任,慧眼獨具,這點子揚確實做到樂極致。”李師師點點頭,對兒子秦璋道:“璋兒,帶弟弟在院子裏玩去。”

    朱鳳英和趙福金這會也帶著孩子們,來到一旁當年居住的院落,看著眼前熟悉的家,二女的臉上充滿喜悅,並給孩子們介紹起了往日的事情。

    水師衙門內。

    李俊也讓人抬出了幾大箱子賬本,表示這些都是多年的賬簿。

    “我今天來不是來查賬的,是來敘兄弟情的。”秦烈擺手讓人把賬簿抬了下去,朗聲道:“安排酒菜,今日咱們不醉不歸。”

    “好,我這就去安排。”李俊恭敬的嚴肅的臉上,瞬間笑開了花。

    之前他內心多少有些忐忑的,他這個人自由慣了,這些年忠心耿耿,就是為了報答秦烈昔日的知遇之恩。

    如今秦烈貴為大宋燕王,但他卻並不想返回陸地,他已經習慣桃花島的自由,若是讓他返回陸地為官,他反而不習慣,甚至萌生退隱的念想。

    轉眼一個多月過去,眾女帶著孩子們,在桃花島上的日子,過得愜意,自是流連忘返。

    但秦烈身為當朝首輔,手中政務根本忙不過來,這一個月來,朝中大小事務,都是靠快船送到桃花島。

    這不近日,西北的豐州又出事了。

    由於秦烈手中的主力大軍,集結在西北一線,主攻西夏殘敵。

    河套地區的豐州、宥州兵力空虛,這個消息被盤踞在阿爾泰山的原遼國大將,後投降了金人的耶律餘睹獲悉。

    在玉河決戰之中,耶律餘睹率領的原遼國軍隊,兩萬多人馬撤離幽州,一路逃到漠北的阿爾泰山腳下。

    耶律餘睹屯兵在此之後,收攏了這片區域大小十幾個部落,兵馬迅速擴張到十萬人。

    而之前豐州知州張伯奮給秦烈上書的,有關於蒙古人投奔河套地區放牧的情報,當中說遭到漠北遼人掠奪一事,實際上並非是燕然山以北的西遼耶律大石。

    而是盤踞在阿爾泰山山腳下的耶律餘睹,這個時候耶律餘睹已經在阿爾泰山,自稱契丹汗王。

    因為勢力擴張迅速,入冬以來漠南氣溫陡然下降,耶律餘睹得知豐州、宥州宋軍兵力薄弱,卻擁有大量馬匹糧草,遂起了打草穀的念頭。

    十月十一日,一封豐州傳來的八百裏加急公文,傳到桃花島。<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