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蔚然成風的書院
字數:5928 加入書籤
桃花島。
“鳳英,河套地區,契丹人犯邊,我必須得回去主持大局。”
秦烈有些歉意的拉著朱鳳英的手,剛剛收到豐州知州張伯奮的告急文書,得知十萬契丹遼人聯軍寇邊。
豐州、宥州一線兵力空虛,秦烈雖然無法立即飛到豐州。
但下一步,他必須返回豐州前線去。
說起來這段時日,西北的戰事進展並不是十分順利。
花榮、林衝率領的兩支大軍,雖然已經拿下涼州、甘州、瓜州等地。
但退守沙州的李察哥,死守城池,大軍圍攻一月有餘未下。
前線十幾萬大軍,人馬每日耗費的糧草,數以萬計。
戰鬥繼續打下去,瓜州還未拿下,大軍卻要斷糧了。
今年黃河大水,陝西、河東糧草銳減高達五成,賦稅連賑災耗費都不夠。
更別提支援前線,如今銀州的存糧,已經不足三個月所需。
可現在河西的戰事,卻還處在焦灼狀態。
豐州、宥州又發生戰事,秦烈現在也隻能調動銀州的朔方軍,也就是劉光世所部人馬支援宥州、豐州的戰事。
“你放心去吧,家中有我在,還有師師姐,三娘在,你不用擔心。”從八月初出京來,兩個月下來,秦烈與諸女朝夕相伴,朱鳳英也早已經滿足。
現在他唯一的擔心,也就是秦烈親臨前線的安危。
“嗯,孩子們很喜歡這裏,你們再住一些時日,再回京。”
秦烈把朱鳳英攬入懷中,二人相擁而立,享受著這離別時的安寧。
“主公,船隻已經靠岸,軍隊已經集合,可以出發了。”當雷橫的話語傳來,秦烈轉身之時,發現走廊下,眾女帶著孩子們,也早已經迎立在旁。
“我走了,照顧好孩子,照顧好各自身體,等我回來。”秦烈上前,與李師師、李易安、扈三娘、趙福金、趙金奴、趙富金、尚孝珠。
以及孩子們,一一擁抱之後,大步離開家門而去。
“父親,一路保重。”孩子們喊著擺手喊道,幾個月朝夕相處,孩子們早就與秦烈相處出來感情。
“夫君,保重!”這是眾女的不舍喊聲和祝福。
因為走得急,加上路途遙遠,秦烈並沒有帶女眷隨行。
而朱鳳英這會也知道,秦烈在銀州留有了一個回鶻女人,所以也不擔心秦烈沒有人照顧。
秦烈也沒有隱瞞,回京之後不久,就跟她們坦白了,他收留了古麗娜紮之事。
對於這個秦烈沒有帶回來的女人,眾女的表現倒是淡定不少,畢竟眼不見為淨嘛。
不過秦烈可沒有告訴她們,古麗娜紮的母親忽蘭的存在威脅,不然估計眾女隻怕非得發飆不可。
玄機親衛營三萬將士,留下來的隻有五千將士。
其餘兩萬五千人馬,在押解秦烈安排移民新大陸南洲的幾萬俘虜,抵達鬆江碼頭之後,便由吳璘和楊林率領返回京師駐紮而去。
眼下秦烈身邊的五千親衛,為加快速度,秦烈率領隊伍,準備乘船走水路,沿運河返回汴京。
桃花島碼頭之上,秦烈囑咐李俊道:“王妃她們遲些時日回京,到時候我會安排小七來接她們,這些日子辛苦你保護。”
“還有,我交代你對高麗、東瀛的布置,可以進行了,未來三年,高麗、東瀛必須拿下。”
“請主公放心,卑職一定不辱使命。”李俊恭聲應道。
這個時候,張順、李立率領的遠航船隊,前些時日已經啟航,帶著浩浩蕩蕩的船隻,押解著西夏、金國的俘虜,前往新大陸南洲而去,開啟了第一批移民。
以寶船為主的龐大水師船隊,在海上需要飄蕩三個月,才能到達新大陸南洲。
雖然張順、李立他們已經走過兩次,還有了熟悉的航海圖,秦烈倒也不是太擔心他們的安全。
離開桃花島,秦烈率領雷橫、李逵諸將,率領的五千親衛營士卒,從鬆江港口進入長江,然後轉道揚州進入運河北上。
在鬆江港宿營之時,秦烈召見了阮小七,親自囑咐道:“月底前,你親自帶隊,接王妃和夫人們回京,沿途務必保證安全。”
“主公放心,卑職一定安全把王妃和夫人送回京城。”阮小七自是明白責任重大,拍著胸口應承了下來。
“仇泰然推薦的翟汝文如何?”交代完阮小七正事,秦烈問起了仇泰然近來,推薦的一些江南舊官吏。
“此人倒是有些才能,就是性子有些倨傲。”阮小七為人機敏,他如今身為鬆江府水師營副統製,還兼任著鬆江府平級的鬆江衛衛所指揮使。
“不過,最近仇泰然動作有些大啊,他在鬆江府舉辦的重陽賞菊花會,吸引了大批文人騷客。”
“就連趙構偽帝時期的一些重要官吏,都出席參加了賞菊花會。”
秦烈聞言,倒是來了幾分興趣,遂笑問道:“都有哪些人參加了?”
“有人稱江南二範相公的範致虛、範宗尹,還有與範致虛齊名的江南四俊吳材、江嶼、劉正夫,以及唐重,席益等人。”
阮小七見秦烈感興趣,連忙把自己掌握的人名,盡數說了出來。
範致虛是趙構臨朝的尚書左丞,還是留守兩浙路的宣撫使,後來兵敗被俘之後,因為不肯投降,最後被編管貶謫回鄉。
範宗尹則是趙構臨朝時的參知政事,此人當年還不到三十歲,就位列宰相,可是引起轟動,被稱之為大宋開國以來,最年輕的宰相。
事實上秦烈更年輕,但因為趙構一朝並不是承認秦烈的地位,所以此人才有了第一雅號。
也是因為受到趙佶、趙構父子的知遇之恩,範宗尹做為範致虛的助手,留守兩浙路安撫使,兵敗被俘之後,同樣拒不投降,而被貶謫返鄉。
這二人雖然同姓,但一個是湖北人,一個是福建人,如今故國家園破碎。
趙構更是流落安南,生死未知。
這幫趙構舊臣,沉浸了兩年,也陸續回到江南創立私塾辦學。
這股辦學風俗,自是秦烈這幾年帶動起來。
前幾年秦烈在江西行省的白鷺洲創辦了白鷺洲書院,前年又在陳留創辦了陳留書院,以及朱仙鎮講武堂。
去年開始大宋境內局勢趨於穩定,很多文人墨客,見朝廷興起辦學風潮,便紛紛出來,創辦起了學院。
像範致虛就在臨安創辦了西湖書院,範宗尹則在平江府創辦了姑蘇書院,還有與範致虛齊名的吳材等人,在金陵創辦了夫子書院。
“文風鼎盛,我大宋中興有望矣。”秦烈給阮小七倒了一杯酒,坐在下首的李逵,則是自顧自的喝著酒。
雷橫則默默站立一旁,如一道影子一般守衛左右。
“回去之後,多餘仇泰然、翟汝文走動一下,告訴他們,盡量拉攏這些人,為國效力。”
秦烈深知這些文人的手段,不把他們圈入自己的手中,這幫人必然會生亂,左右輿論導向,到時候指不定把自己抹黑得亂臣賊子不可。
“卑職明白。”阮小七連忙答應,舉起酒杯道:“卑職敬主公。”
阮小七別看是武夫,但從小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的他,早就學會了一條察言觀色的本領。
這些年戰場上的生死曆練,更是讓他圓滑成熟了起來。
如今他身居高位,別看插科打諢,一如往日,可遇上事情的時候,他就會變得格外冷靜睿智。
這也是秦烈會安排他,去與聯絡江南這些文人騷客的原因。
在鬆江港住了一夜,秦烈的船隊繼續前行,沿著運河而上,不日便抵達兗州境內。
在兗州碼頭登岸,隊伍走陸路回汴京,也就三兩日的路程。
相反走水路因為要繞道,反而更費時間。
隊伍上岸之後,秦烈跨上戰馬,隨行的眾將也都有戰馬同行,五千士卒則隻能靠兩條腿行軍。
“今晚在鄆城宿營,明日過曹州,後天就可以入京了。”大隊人馬走了大半天,眼看天色將晚,秦烈決定今晚在鄆城宿營。
當然之所以有這個決定,還是秦烈惦記鄆城的故人。
說起來轉眼又是兩年過去,上一次路過鄆城,還是齊州戰事結束,自己匆忙路過鄆城,結果因為那次偶然,自己竟然還是跟潘娘子發生了一次意外。
再一次路過鄆城,秦烈想起兩年沒有見到的潘娘子,內心卻不由湧起一陣火熱。
“雷橫你去安排一下,李逵你隨我去老宅住下,其餘人馬依舊在城下紮營。”秦烈並沒有過多解釋,雷橫作為他的影子,自是心如明鏡。
入夜前夕,秦烈在李逵率領的一隊的親衛護衛下,進入鄆城,直接來到位於城南的老宅。
“夫人,夫人是相公老爺回來了。”看門的兼車夫的李大郎,聽到敲門聲,打開大門看到門口的秦烈一行人,驚喜的拔腿便往屋內跑去。
“這粗鄙腳夫,連禮數都忘了。”李逵見李大郎扭頭便跑了,指著對方的背影便笑了起來。
“鐵牛,今晚你們在外院住下,不要驚擾了府內的下人。”秦烈倒是不以為意,吩咐一聲的他,便走向院內,來到大堂門口。
“娘子,我來看你了。”剛到大門口,秦烈便見到潘娘子,在府中一群下人的簇擁下,急匆匆迎了上來。
“相公老爺……”見到門口笑臉盈盈的秦烈,潘娘子忍不住激動跑了上來。<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