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幕後的幕後

字數:2940   加入書籤

A+A-


    “通緝在逃要犯一名,姓韓名青,身高八尺半上下,方麵無須。身邊攜帶棗紅馬一匹,大黑馬一匹,還有一名少女同行。有知情者,請速速告知官府,賞金五吊。若是隱匿不報,與通匪罪論處……”

    不能說大宋永興軍路各級官府做事拖遝,至少在通緝韓青這件事上,他們展現出了驚人的效率。

    頭天早晨經略安撫使行轅下了令,第二天,畫有韓青頭像的海捕文書,已經貼滿了京兆府和商州下屬的所有縣城。

    第三天華州、第四天耀州……

    到了第五天頭上,連最東頭的虢州和陝州,都貼上了告示。官民齊心,追緝“盜賣官糧、劫持主簿,逼死縣令”的要犯韓青!

    “這個韓青啊,可是真的十惡不赦。朝廷對他委以重任,他非但不知道感恩圖報,居然上任之後,就跟臨近糧庫的司倉勾結起來……”自有識得幾個字,又好事兒的半吊子讀書人,站在通緝令前,向百姓們解讀上麵的內容,並且不斷加上自己的評論。

    仿佛他們曾經親眼看到韓青犯罪,並且在現場幫忙把風一般。

    看熱鬧的百姓,一個個也義憤填膺,都覺得如果罪行真的如半吊子讀書人所描述,那姓韓的惡棍被官府剮上十次,也都不冤!

    當然,前提是官府能盡快抓住韓青,然後立即審判定罪,押赴刑場。

    否則,說不定哪天又有其他截然相反的消息傳來,大夥七嘴八舌議論一番,又覺得韓青忠勇無雙,朝廷理當拜他做大將軍了!

    “稀罕,真是稀罕,這大宋,的確夠大,境內什麽怪事都能看得到!”與百姓們喜歡憑借傳聞和個人感情“辦案”不同,陝州最東部的石壕鎮的一處茶樓中,卻有四五個士紳打扮的客人,隔著窗子,對著官道旁告示欄中剛剛張貼出來的通緝令,冷笑著品頭論足。

    “嗬嗬,能同時上了永興軍路的江湖懸賞令和官府通緝文告,這姓韓的,也算是獨一份了!”

    “史兄錯了,是先上了江湖懸賞令,賞金一萬吊。然後才上的官府通緝令,賞金五吊。時間差著十幾天,價格也差了二百倍呢!”

    “非也非也,赫連兄才是錯的那個。這姓韓的,是先被官府暗中追緝,然後才被江湖懸賞,最後,官府對他的追緝,才由暗轉明!”

    “史兄,赫連兄,你們倆為何計較起這細枝末節來了,誰先誰後有區別麽?”

    “張兄久居夏州,很少來大宋。應該不明白其之中花樣。官府暗中追緝,隻是某些官員想要辦他,卻還顧忌著大宋朝廷的律法和其背後的家族勢力。如果不小心在抓他的時候,把他給打死了,肯定得有人站出來頂缸!“

    “赫連兄所言沒錯,公開追緝,則意味著這永興軍路上下,已經有了足夠把握,把案子辦成鐵案,讓他無論如何都翻不了身!如果抓他之時,他敢反抗,當場射成刺蝟,過後也不用任何人為此事擔責!”

    “嘶——”

    說著說著,就有人倒吸起了冷氣。

    抬頭向上看去,天空中掛著明晃晃的大太陽,樹梢頭也沒有起風的痕跡,可人心裏,卻是哇涼哇涼!

    不過,再想到,齷齪事全都發生在永興軍路,而不是夏州。在場眾人,卻又暗自慶幸。

    對手愚蠢和腐朽,就是自己的幸運。

    特別對於他們這夥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夏州飛龍司細作來說,大宋官府越爛,就意味著他們在大宋境內越安全。

    最近兩年,夏州飛龍司的細作,之所以能在大宋境內無往不利,甚至神不知鬼不覺將聯絡點打著茶樓的幌子,開在了連接京西北路和永興軍路的咽喉處,也全靠了對手的“幫襯”!

    否則,他們這夥人本事再大,做事再謹慎,怎麽可能半點兒痕跡都不暴露?

    “史某的見識,果然短了!”半晌,被喚作史兄的茶客,唏噓著搖頭,“怪不得去年大戰過後,二王子子提議乘勝追擊,席卷關隴。早知道大宋官場糜爛至此,我大夏就當拒絕議和,長驅直入!”

    “二王子見識長遠,絕非我等能及。先前他下令刺殺那姓韓的,我等還以為他是氣那姓韓的在牡丹閣,掃了他的顏麵。現在掉過頭看,此舉真是神來之筆。非但借姓韓的之手,將永興路官場攪成了一鍋粥,並且也將大宋的短板,也盡數暴露了出來!”

    “的確,如果不是二王子下令行刺,姓韓的估計還不舍得跟那姓周的去拚命!”

    “驅虎吞狼,此乃驅虎吞狼之計。二王子雖然年紀輕輕,卻使得出神入化!”

    ……

    轉眼間,議論聲就又大了起來。這回,卻是眾細作們在背後公然誇讚起了夏國公李繼遷的二兒子李德昭。

    雖然在場眾人,其實大部分心裏頭都明白,李德昭逼迫夏州細作冒著集體暴露的風險,派遣鷂子去行刺韓青,純粹是為了發泄其心頭私憤。

    然而,卻誰都無法否認,李德昭這一手,恰恰歪打正著,收到了別人精心謀劃都不可能取得的奇效。

    這就是傳說中的氣運加身了,連爭風吃醋,都能攪動一路風雲。

    而氣運加身之子,將來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