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擴散
字數:2769 加入書籤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不過,韓青卻覺得,當老師挺有成就感的。
特別是在學生個個聰明絕頂且求知欲旺盛,並且從來都不會質疑老師所講的東西是對是錯的時候,那種感覺,簡直讓人飄飄欲仙。
不過,距離韓青所在帳篷周圍的鎮戎軍將校們,最近這些日子,感覺就沒那麽享受了。
非但從帳篷不時傳出來的各種怪異聲響,攪得人心神不寧。天空中忽然飛過的燈籠、火球,木片石塊,也讓人頭大無比。
而突然發出的爆炸聲,更是令人無法忍受。
無論是正在核算糧草輜重的文職,還是正在推演戰術的武將,猛然間聽到一聲“悶雷”,緊跟著發現身邊的茶杯燭台被震得來回晃動,都會刹那間緊張得寒毛倒豎。
待他們好容易回過神,先前正在做的事情,已經忘了個七七八八,不得不重頭再來。
若是各種聲音和異常景象,每天在固定時間發生也罷。大夥想辦法避開就是。
偏偏韓青那邊,搗亂搗得毫無規律。基本就是抽冷子就來一次,抽冷子就響一下,讓人防不勝防。
最開始,有文職在李繼和麵前抱怨,被老狐狸打哈哈搪塞了過去。
很快,又有武將在李繼和麵前抗議,被老狐狸皺著眉頭,強行給壓了下去。
最後,李繼和自己也受不了了,親自來到韓青的帳篷附近,檢查後者,這些天來到底教了自家侄兒和兒子什麽古怪本事。
待他看見,韓青指揮著自家侄兒、兒子,還有竇沙,用幾根木頭和草繩捆成的簡單架子,把一塊足足有西瓜大的石頭,給扔出了三四十步遠的時候,他立刻就改變了主意。
當場傳令,凡是距離韓青帳篷的一百步之內的,除了自己的中軍帥帳之外,全都搬離。並且補充命令,此後紮營,都以此為定例。
即,韓參軍一家人的帳篷,緊挨著自己的中軍大帳。自己的中軍大帳周圍一百步之內,除了韓參軍的帳篷之外,不準再有其他帳篷。
“多謝世叔提供方便!”對於李繼和忽然給自己安了個參軍頭銜,韓青沒啥感覺。但是,對於李繼和主動給自己騰出了足夠大的試驗場地,他卻非常感激。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的理科水平,早就退化到了與二十一世紀初中畢業生仿佛。除了數學之外,基本傳授不了竇沙、李昭亮等人太多抽象的理論。
他現在基本上能教給竇沙、李昭亮等人的,就是各種物理、化學現象的試驗演示。以及對這些現象的簡單實際應用。
比如利用杠杆原理丟石頭,利用滑輪原理吊重物,以及利用液壓和氣壓原理,噴水噴沙子之類。的確需要的場地比較大,遠非帳篷內的那點兒空間所能滿足。
此外,把其他人的帳篷挪開,也可以有效避免誤傷。
畢竟他這個當老師的都是半桶水,就別指望才從他這裏學了一點兒皮毛的學生,能控製住各種試驗物品的方向和準頭了。
“賢侄不必客氣!你肯將學問傾囊相授,該道謝的是老夫才對!”仿佛早就料到,韓青會對自己臨時起意安在其頭上的參軍官銜,毫無感覺,李繼和擺了擺手,笑著說道。
恰恰李昭亮、李昭遜和竇沙三人,又調整好了木頭和繩索捆紮成的古怪架子,前來請求韓青檢查並指導。他索性跟了過去,親眼觀察了整個調校過程,然後又推開自家兒子,親手拉動了控製架子上投石臂的機關。
“呼!”機關打開,釋放了已經蓄滿了力氣的投石臂。後者呼嘯著彈起,將一塊西瓜大的石頭,直接推上了半空。
這次,因為角度調校得好,石頭飛了足足六十步遠,才轟然下落,砸得地麵泥土飛濺。
“比石砲強,關鍵是,拆卸方便,分量還輕。”李繼和皺著眉頭,反複查看了架子的構造和材料組成,內行地點頭,“攻城用的石砲,能打到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步。但是分量是這個的幾百倍。如果這個能夠找工匠做得大一些,把石頭打了一百步之上。以後作戰,就不用費勁巴累地砍伐木材,打造石砲了!”
“您老說得沒錯,道理是一樣的,隻不過這個增加了彈性蓄力和可調節的配重筐。”韓青也不藏私,指著架子前邊的竹籃和白蠟木製造的投石臂,笑著介紹,“做大一些,也沒問題。如果材料合適,工藝也過關的話,最終放大十倍的成品,應該能把五十斤的石頭,投到三百步之外。”
“多遠?”李繼和被嚇了一跳,本能地高聲追問。
“三百步吧,最低也能到兩百步,好一些,能到四百步以上。”韓青想了想,回憶著以前電影裏的扭矩式投石車,低聲回應,“不過晚輩不敢保證,畢竟晚輩也是第一次做,最後成不成還是兩說。”
“如果能到兩百步,老夫親自向官家為你請功。以後你隻要不犯下謀反的錯,大宋就沒人動你一根手指頭。”李繼和一邊揪住韓青的胳膊,老臉因為興奮和緊張,而變得一片赤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