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宋王玄策(下)

字數:3916   加入書籤

A+A-


    “誰?誰向官家獻上戶冊和輿圖?”王旦聞聽,愈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德昭,夏國公的二世子李德昭!去年在汴梁做人質的那個。”王庚看了又看,才確定王旦剛才在馬車中神遊天外,的確沒聽見信使的喊聲。趕緊低下頭,快速補充,“他平定了黨項內部叛亂,向官家獻上輿圖和戶冊,以表忠心!”

    “嗯——”王旦低聲沉吟,心中瞬間驚濤駭浪翻滾。

    李德昭這個人他知道,去年李繼遷按照和議,送到太學讀書的二兒子。從夏州走到汴梁,花費時間足足五個月。抵達汴梁之後,一天書都沒認真讀,反倒將青樓楚館逛了個遍。

    當時,王旦聽聞李德昭的種種劣跡,還曾經連連搖頭,感慨李繼遷虎父養了一個犬子。

    然而,他心裏頭卻明白,所謂“讀書”,其實就是人質。換了誰,都肯定將家中最沒出息,最沒用的那個,給送出來。

    然而,王旦卻萬萬沒想到,這個最沒出息,最沒用,天天蹲於賭場妓院結交下九流的李德昭,在紅蓮教造反,大宋急需拿捏一個把柄,以防李繼遷趁虛而入之時,突然消失了個無影無蹤!

    更是萬萬沒想到,消失了數月之久的李德昭,竟然能一舉製服黨項八部所有反對力量,成了實際上的新任夏國公!

    至於平叛的目標是誰?那還用問?前幾天趾高氣揚,跟官家稱兄道弟的表文,還在大宋禮部放著。而今天,李德昭卻又來了一個“獻上戶冊和輿圖”。

    雖然獻上戶冊和輿圖,隻是一個表麵文章。以大宋目前的人口數量和軍事實力,哪怕李德昭直接請求內附,朝廷最後仍舊得把夏州交給他。否則,根本找不出第二個人來,約束黨項各部。也沒有能力遷徙大量百姓,去填補夏州以西的廣袤且貧瘠的土地。

    然而,比起跟官家稱兄道弟,擺出一副你不冊封我,我就找遼國要冊封的李德明,獻上戶冊和輿圖的李德昭,肯定更受大宋歡迎!

    隨著李德昭繼承夏國公之位,短時間內,大宋西北方向爆發戰爭的風險,也要大幅下降,可以調動更多的兵馬和物資,去應對虎視眈眈的遼國!

    “該死的寇老西!”轉眼間,就從夏州正在發生的事情,推測出寇準為何會阻撓朝廷冊封李德明,王旦再度氣哼哼地唾罵。

    剛剛幹掉了自家兄長,就主動向大宋獻上了戶冊和輿圖,李德昭背後,沒有大宋官方的支持才怪!

    可大宋什麽時候派遣細作去的夏州?身為使相的自己,為何毫無所知?注:使相,大宋沒有宰相官職,行使宰相職責的人,私下被尊稱為使相。)

    暗中在別國推動內亂,這種事情,做成了還好說,自然是一本萬利。若是敗了,豈不是讓大宋顏麵盡失,並且引火燒身?

    “繼續趕路,加快速度,老夫今晚必須跟官家問個明白!”當震驚和欣喜盡數散去,王旦腦海裏,便又湧起了深深的擔憂。

    這種事情,決不能做第二次。即便不得不做,至少也得跟知樞密院事和參知政事商議之後,才能進行。

    否則,大宋周邊各屬國,如新羅、大理、占城,就要個個自危,甚至背叛而去。

    大宋官家行事,也愈發隨心所欲。碰到當今官家這種聖明天子還好,若是碰上一個好大喜功的,社稷必危!

    “是,恩相!”王庚不明白,為何聽到喜訊,自家東主的心情反而變得更糟。謹慎地答應一聲,跳下坐騎,輕手輕腳替王旦重新關好車門。

    還沒等他命令車夫,重新驅趕挽馬邁開腳步,身側又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扭頭看去,卻是參知政事,開封府尹寇準,在開封府左軍巡使楊文廣等人的護送下,風馳電掣地奔向了皇宮。

    “寇參政慢行,等等老夫!”這回,不用他再匯報,王旦自己就推開了車門,怒氣衝衝地朝著寇準的背影高喊。“寇參政,老夫今天有要緊事,必須跟你當麵說個清楚!”

    “王相……”眾目睽睽之下,參知政事寇準沒法裝聽不見,也不忍心把王旦氣出病來,隻好笑著拉住了坐騎。“王相恕罪,寇某剛才神遊天外,沒看出是您的車駕!”

    “哼,莫叫老夫王相!在你寇參政麵前,哪個敢以宰相自居?!”王旦聞聽,氣更不打一處來,跳出馬車,冷笑著向寇準拱手。

    “子明兄何出此言?”發現王旦已經處於爆發的邊緣,寇準趕緊跳下坐騎,側身還禮,“有你在,寇某等人,才敢放手施為。倘若哪天你不在朝中,寇某和他人,必然覺得身後空空,無所憑依。”

    這話,可是給足了王旦麵子,直接將他誇成了大宋朝廷的定盤星。也恰恰符合,王旦如今的使相地位。

    然而,王旦卻不肯領情,將袍袖一甩,側著臉冷笑,“罷了,你還不如說,王某就是個泥塑木雕。擺在那裏,早晚享受香火即可,千萬別出來跟你寇某人搗亂!”

    “王相說的可是,最近黨項之變?”寇準熱臉貼了冷屁股,卻也不生氣。隻是笑著搖了搖頭,直接把二人之間的矛盾擺在了台麵上。“王相可能誤會了,此事,絕非寇某主謀。寇某甚至,事先都不知情。寇某之所以瞞著王相,乃是為了以備不測!”

    “你還狡辯?如果不是你的主謀,何人能調動起如此大的力量,直接顛覆一國?!”王旦先入為主,才不相信,寇準真的事先不知情?聲音立刻又提高了好幾度。

    “王相可是要入宮麵見官家?”寇準四下看了看,再度笑著搖頭,“有些話,不宜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具體此事的來龍去脈,寇某會在官家麵前,給王相一個交代。此外……”

    頓了頓,他再度輕輕向王旦拱手,“敢讓王相知曉,寇某瞞著王相,並非存心怠慢。而是準備萬一事敗,寇某自當去嶺南走一遭!屆時,好讓王相以局外人身份,出馬收拾殘局!”

    “你準備貶謫嶺南?”王旦的臉色,比先前聽到李德昭獻輿圖和戶籍冊子還要震驚,追問的話脫口而出。

    “嗯!”寇準笑了笑,輕輕點頭,“所以,寇某從那日起,就開始騎馬上朝。為的就是提前熟悉一下,不至於到了沒路的地方,隻能靠雙腳。”

    “你——”王旦忽然說不出話了,心中的怒氣瞬間消失了個七七八八。

    以他的經驗和智力,當然能分辯得出,寇準的話是真是假。

    大宋輕易不殺士大夫,隻要後者不犯下謀反之罪,頂多也是貶謫嶺南。注:前提是的混入士大夫階層,普通人還是算了。)

    當朝幾個重臣,呂端年紀已老到不能上朝,王欽若出鎮京東東路,張齊賢成功乞骸骨回了家,如果寇準也離開,可供官家朝夕垂詢的,就隻剩下了他和畢士安兩人了。

    而根據王旦自己觀察,畢士安最近每次廷議,都在催促官家早點回應李德明的請封,切莫節外生枝。很顯然,畢士安和他一樣,被寇準蒙在了鼓裏。

    如此算來,寇準真實想法,就呼之欲出了。

    他準備獨自一人,扛下所有責任。事成,大宋西北,至少能得到十年安寧。

    事敗,他被推出去謝罪,平息李繼明的怒火,大宋也不至於立刻與夏州兵戎相見,而朝廷的動蕩,也不至於過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