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投票選盟主

字數:7200   加入書籤

A+A-


    將眾人的目光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

    楊鋒緩緩地開了口:“諸位,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我們在這裏多耽擱一天,就等於是讓大漢江山的重病再加重一分,就等於是讓陛下在火坑裏再多呆一天。”

    “全天下的百姓都在看著我們呢,盼著我們擊敗董卓平定暴亂,我們還有什麽理由裹足不前呢?”

    話鋒一轉。

    楊鋒看向了陶謙和孔融。

    “二位老大人,平心而論孟德矯詔這件事我也是不讚成的。但是局勢就擺在眼前,不是我有意為孟德開脫,而是……我們已經沒有了其他的選擇!”

    “沉默就等於死亡!董卓麾下有西涼雄兵二十萬之眾,再加上吞並的何進的兵馬,又掌控了洛陽八關的兵力,恐怕手中已經有了近四十萬人的力量了。”

    “如今董卓還摸不清我們的底細,正是我們進攻的好時機。若是被他摸清了情況,揮軍大局來犯,我們可就被動了!”

    “到時候殺身成仁事小,毀了大漢江山事大啊!等董卓消滅了我們,大漢的江山可就真的姓董了!”

    其實楊鋒是真的不想替曹操開脫的。

    隻是事到如今。

    他必須把十八路諸侯擰成一股繩。

    至少不能再像是一團亂麻。

    否則拿什麽來抵擋董卓的大軍?

    在十八路諸侯中。

    楊鋒帶來的三萬人是最多的。

    其次是袁紹和袁術的兵馬。

    各自接近三萬人。

    除了他們之外。

    其他的諸侯們多的有一萬多人。

    少的隻有數千人。

    加在一起也猜二十萬出頭。

    在兵力上比董卓的總兵力少了一倍還得拐個彎呢。

    人心要是再不能保持基本上的一致。

    那就不用玩了。

    等著被董卓一口一口咬死吧!

    楊鋒之前派呂布威懾各路諸侯。

    就是想牢牢地把握話語權。

    就是為了讓大家都聽他的話嘛。

    他這樣做隻有一個目的。

    那就是占據主導地位。

    所以他不能讓陶謙和孔融破壞了自己的計劃。

    更不能讓他們半途退出。

    楊鋒還要借用他們手中的力量呢。

    在楊鋒的一番勸說下。

    陶謙和孔融對視了一眼。

    然後捶胸頓足的道:“罷了罷了!老臣對不起陛下了!老臣畢竟是出自楊公門下,這次就聽從驃騎將軍的安排罷了!”

    他在話語中特意點到了驃騎將軍這四個字。

    就是默認了曹操的矯詔啊。

    矯詔中對楊鋒的封賞便是驃騎將軍!

    而且陶謙還隱晦的指出了一點。

    這一次會盟他隻肯聽楊鋒一個人的安排。

    其他人……免談!

    陶謙做出了讓步。

    孔融也不好再堅持下去了。

    默默地點了點頭。

    表示讚同陶謙的話。

    隨著二人的表態。

    涇渭分明的陣營便出現了。

    陶謙和孔融無聲的站到了楊鋒這邊。

    另一邊。

    則是各懷鬼胎的十幾路諸侯們。

    十多個人有十多個心思。

    鬼知道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麽!

    矯詔的事情告一段落。

    曹操默默地退回到了座位上。

    重新把舞台的中間留給了楊鋒。

    站在C位的一定是頂流的大咖。

    曹操心知肚明。

    自己的咖位還不夠分量!

    至少目前還不行。

    楊鋒微笑著接過了話筒……額,話語權。

    提出了新的建議:“蛇無頭則不行,我建議咱們推選出一位盟主來,統一發號施令,同心協力對付董卓,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剛剛落座的曹操微微一震。

    他意識到這才是楊鋒的主要目的!

    坐上盟主的寶座。

    就等於是其他十七路諸侯的臨時上司了。

    聯軍二十萬兵馬。

    就要歸楊鋒統一調遣了。

    不過盟主之位可不是那麽好坐的。

    到最後能打敗董卓。

    自然是好處多多。

    可以優先分配戰利品、占據最大的功勞等等。

    但若是失敗了。

    那就是身敗名裂的下場啊!

    之前楊鋒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沒有人會再記得他擊潰黃巾、平定漁陽的功勞。

    人們隻會說他無能。

    帶著十八路諸侯都未能戰勝國賊董卓。

    令大漢千萬子民陷入無邊的黑暗之中。

    曹操捫心自問。

    自己有這個魄力嗎?

    他找不到答案。

    但是楊鋒既然提出了盟主的建議。

    他肯定已經想好答案了。

    無論是成是敗。

    他有這個魄力去承受!

    “驃騎將軍忠肝義膽,又是出自四世三公的弘農楊家,無論從哪個方麵說,老夫都願意推選驃騎將軍擔任盟主之位!”

    陶謙第一個開了口。

    孔融緊隨其後。

    兩票讚同!

    曹操沒有遲疑。

    默默地舉起了手。

    三票!

    其他的各路諸侯中。

    長沙太守孫堅環視了眾人一圈。

    怎麽看怎麽覺得其他人都不是做盟主的材料。

    於是跟著把手舉了起來。

    四票!

    還不等旁人提出異議的。

    楊鋒就已經獲得四張讚同票了。

    算上他自己的話。

    那就是五票。

    超過四分之一了。

    這在心思各異、臨時組建起來的隊伍中是十分難得的。

    導致對楊鋒心存怨恨的袁家兄弟和公孫瓚狠的牙根隻癢癢。

    袁家兄弟是氣不過楊鋒搶了他們的風頭。

    同樣都是四世三公。

    憑啥你楊鋒那麽優秀?

    至於公孫瓚。

    當然是因為在狐奴城外被楊鋒搞的當眾竄稀的事而無法釋懷了。

    時間過了這麽久。

    公孫瓚心中的怨恨非但沒有減弱。

    反而越來越濃烈。

    每每想到自己那天在狐奴城門外大竄特竄。

    他就恨不得把楊鋒按在地上砍他一萬刀!

    對楊鋒懷恨在心的公孫瓚自然不會去支持楊鋒。

    但他也不願意去支持別的人。

    於是厚著臉皮的給自己投了一票。

    類似公孫瓚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好幾個人把票投給了自己。

    反正自己當上盟主的可能性也不大。

    搗亂唄!

    這就叫誰也別想好!

    隨著這幾個搗亂之人的“毛遂自薦”。

    局勢逐漸明朗起來。

    楊鋒依舊是五票。

    袁紹和袁術分別是三票和兩票。

    公孫瓚幾個人各自給自己投了一票。

    剩下的票數還有三票。

    如果有人再投給楊鋒一票。

    那麽楊鋒就會以絕對的優勢成為聯軍盟主。

    如果剩餘的三票全都投給袁紹。

    袁紹就將以六票的得票數反超楊鋒。

    所以剩下的三張票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大帳之外。

    呂布和哼哈二將悄悄握緊了武器。

    如果局勢對楊鋒不利。

    他們可就要動武了!

    劉伯溫早就向他們交代好了。

    最後三張票隻要有人不投楊鋒的。

    就以暗中勾結董卓的罪名。

    先拿下再說!

    投票選舉是個民主的事兒。

    可是必要的時候。

    武力威懾一下也是可以的嘛!

    拳頭的震懾力。

    永遠要比嘴皮子上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