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歸竹簡慰英靈匠心永存07

字數:6341   加入書籤

A+A-


    7

    一輛馬車在蘇州城的街頭行走。馬車裏坐著蔡妙真和丫鬟。

    前方鑼鼓喧天。轅馬躑躅不前。

    蔡妙真撩起簾布,向外張望,隻見滿街都是人。

    她吩咐丫鬟:“下去瞅瞅,出了什麽事情?”

    丫鬟下車,走到前方的一個老者跟前。“老爺爺,前麵怎麽了,如此熱鬧?”

    老者道:“韓大人衣錦還鄉。巡撫、布政使、知府大人都來了,舉行盛大歡迎儀式。”

    “韓大人是誰?如此大的排場?”丫鬟問。

    “你不知道韓大人?韓大人就是韓雍啊,咱們蘇州的榮耀!他原本是朝中的右僉都禦史,這回在廣西平定了大藤峽叛亂,殺敵七千多,皇帝剛剛任命他提督兩廣軍務!”

    “謝謝了,老爺爺!”丫鬟返回馬車。

    ※

    徐有貞一如既往地在院子裏揮舞鐵鞭,他已渾身是汗。練習鐵鞭每日頭晌一回,後晌一回,已成定式,雷打不動。

    院門開了,蔡妙真走進院子,後邊跟著懷抱包袱的丫鬟。

    徐有貞停止了練習。“夫人回來啦?進城去裁縫鋪做幾身衣服,怎去了如此之久?”

    蔡妙真道:“別提了,在蘇州城趕上了韓雍衣錦還鄉,觀者如堵,車過不來,堵了將近一個時辰。”

    “韓雍衣錦還鄉?都察院的那個右僉都都禦史韓雍嗎?”

    “人家如今是兩廣總督了。”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徐有貞問。

    蔡妙真道:“韓雍在廣西平定了大藤峽叛亂,受到了皇帝的封賞。他回趟家,萬人空巷,全都出來瞻仰。蘇州城的巡撫、布政使、知府也都前往盛情迎接。”

    徐有貞扼腕長歎:“吳地出現的將星,竟應在了這家夥頭上!罷了,罷了!”他頹喪地扔下手中的鐵鞭,蹣跚地向屋裏走去。

    後人有詩詠歎:可惜治河多上策,一生方術信陰陽。負冤友竟忘周覬,病悸今猶笑霍光。進舉倉皇乾象驗,擲鞭太息將星亡。功名終始由曹石,金齒歸閑歲月長。

    ※

    蔡小芹、蒯鋼、蒯義、小鳳、周紅玉、蒯旋坐在家中的飯廳裏,等著開晚飯。

    蒯義問蒯鋼:“哥在工部管理匠役,感覺怎樣?”

    “還行吧,”蒯鋼答道。“算是上手了。”

    蒯鋼上任工部清匠司郎中已經有些時日了,一開始不大情願,可幹了一陣子,沉下心來,逐漸喜歡上了這個工作,幹得越來越有聲有色。畢竟是巧魯班的兒子,又自幼做工匠,其實骨子裏他就是幹這行的材料。

    蔡小芹道:“就是嘛,孫猴子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咱蒯家的人,再怎麽轉,也轉不出這個圈子。你就踏踏實實跟你爹幹吧。”

    蒯義道:“說到爹,都這時候了,爹怎麽還不回來?”

    蒯鋼道:“後晌我從衙門出來的時候,內閣閣臣、六部首腦和正三品以上的堂上官都被緊急召進了宮,爹也去了。是不是有什麽大事?”

    正說著,門開了。蒯祥喜洋洋地走進屋。

    蔡小芹問:“怎麽才回來?都等著你吃飯呢!”

    蒯祥道:“我剛才和白大人喝了兩盅。”

    小芹道:“行啊你們,上著班就喝開酒啦?”

    “有大喜事,能不喝嗎?”

    “什麽大喜事,說來聽聽,讓我們也沾些喜氣。”

    “廷益平反了!”蒯祥宣布。

    “皇上終於給於大人平反了?”小芹又驚又喜。

    “是啊,徹底平反,徹底正名!聖上已經下旨,將於家在表背胡同的舊居改為忠節祠!”

    小芹道:“太好了!早該如此!”

    蒯祥道:“朝廷追贈於大人諡號‘肅湣’,聖上還要賜祭呢!”

    “這是順應民心的大好事啊!”蒯義道。

    蒯鋼道:“這麽說,於冕哥哥和朱大人他們也都要回來了吧?”

    “他們都要回來,”蒯祥道。“而且官複原職!”

    蒯鋼道:“那今晚咱們可得喝點兒!爹,您也得喝,別說您喝過了!”

    “好,爹也再喝兩盅!”

    小芹吩咐紅玉:“快去告訴雲兒,再添倆菜!”

    ※

    運回杭州的於謙遺骸已由養子於康安葬在西湖之濱三台山麓的於氏祖塋。

    英雄魂歸故裏,終於可以安息了。於謙墓與同樣位於西湖之濱的南宋抗金名將嶽飛墓一起,世代受到人們的景仰與祭拜。美麗的西湖因這兩位忠貞之士而增添光彩。後人有詩讚: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成化帝給於謙正名的詔書迅速下發全國。不光於冕夫婦、朱驥夫婦回到了北.京,皇帝還特派司禮監太監懷恩和內閣首輔李賢代表自己前往於家致祭。

    於家的正屋已經改為了享堂。享堂正中懸掛著於謙的畫像,畫像下方的香案上擺放著他的牌位:大明故兵部尚書少保於公諱謙之位。

    於冕、邵氏、朱驥、於璚英、於采薇、於雪晴、張晟等於氏家眷跪在香案前。

    懷恩將一卷誥文交至李賢手中:“李大人,您來宣讀皇上的誥文吧。”

    李賢宣讀:“故兵部尚書少保於謙,大明朝忠臣良將。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恃,為權奸所並嫉。先帝在時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

    ※

    蘇州府吳縣。徐有貞在家中書房裏寫字。朝廷給於謙平反,當年構陷於謙的一夥受到了世人的鄙夷。徐有貞對仕途徹底死了心,從此一心遊山玩水,舞文弄墨。

    蔡妙真走進書房:“一會兒璧君帶孩子回家。你還不洗洗手,歇會兒,準備準備?”

    徐有貞頭也不抬,專心寫字:“有什麽可準備的?到了就讓他們進書房來。”

    正說著,外邊傳來人聲。

    “說曹操曹操到。來了!”蔡妙真轉身出屋。

    片刻後,徐璧君領著五歲的兒子祝允明走進書房。

    徐璧君:“爹!”

    徐有貞放下筆:“你們來啦?”

    徐璧君招呼兒子祝允明:“快叫外公!”

    “外公!”祝允明天真爛漫。

    徐有貞拍拍孩子的腦袋:“唉,乖外孫!願意待在這裏還是願意到院子裏去玩?”

    “允明願意留在書房裏,看外公寫字。”

    “看外公寫字?好,你來看吧。”徐有貞把孩子抱到案子上。他喜歡這個孩子,不光是因為隔代親,更是因為這個孩子著實聰明。

    徐璧君也湊上前來,看徐有貞剛寫下的書法,原來是兩首七律,名《遊善權寺》。

    其一

    自喜尋幽冒雨行,

    山靈為我特開晴。

    龍歸洞口雲初合,

    馬渡溪頭水亂鳴。

    月過鬆窗移翠影,

    風來竹榭作簧聲。

    此中如有田堪買,

    好擬東坡學養生。

    其二

    乘興尋僧不在山,

    僧歸卻訝我先還。

    溯風迢遞回孤棹,

    載月追隨過九彎。

    錫杖重含煙草濕,

    袈裟半帶雨華斑。

    何須浪說三生話,

    聊複題詩一解顏。

    “好詩啊,爹爹!”璧君讀罷讚道。她很欣慰父親終於看開了。

    徐有貞道:“這是為父遊宜興善權寺時乘興而作。”

    “爹這詩的落款又恢複了‘天全翁’,不‘徐武功’啦?”

    “為父這回是徹底想通了,”徐有貞道。“再不惦記廟堂之事了。從今往後,一心一意縱情於山水!”

    “這就對了,”徐璧君寬慰父親。“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嘛。”

    祝允明在一旁道:“外公的字寫得真好!”

    “外公的字好不好,你看的出來?”徐有貞詫異。

    “允明看的出來。”孩子奶聲奶氣地說。

    徐璧君道:“爹,這孩子像您,看書一目十行,從小喜歡書法,三歲就能寫字,現已能寫一尺見方的大字了。”

    “真的?你寫個字給外公看看!來,外公親自給你研墨。”徐有貞在案子上鋪開一張新的宣紙。

    祝允明用他那也是六根手指的小手抓起毛筆。“外公讓允明寫個什麽字呢?”

    “就寫個徐字吧,你娘和你外公的姓氏。”

    孩子在宣紙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一個一尺見方的“徐”字。

    徐有貞驚歎:“不得了啊!小小年紀,寫出的字竟有如此的力道,力透紙背!”

    徐璧君道:“小孩子寫著玩罷了,爹爹不必當真。”

    徐有貞道:“可不能小看了他。這孩子真的很像我,日後就跟著外公我學書法吧!”

    祝允明,因右手有枝生手指,自號枝山,幼時跟隨外公徐有貞學習書法,後來成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為“吳中四才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