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你來我往
字數:4321 加入書籤
秦朗軍的火炮密度一點點慢了下來,不是炮手們疲憊,或是炮手看到清軍逐漸逼近後慌張了,而是火炮使然。
這就是眼下時代的特色。
在最初的幾炮急射之後,你速度就一定要降下來,要不然炮管散熱不夠,那是會炸膛的。
甚至保險起見,在打了二三十炮後,火炮還要歇息一陣,或是大大增長前後間歇的時間。
這是誰也違背不了的物理規則。
秦朗對此一直是感覺著可惜的,因為硬件上的不足大大削弱了他軟件上的優勢,即便他手中的火炮很多,但能遠隔數百裏用到前線上的炮火終究是少的啊。
也就是秦朗軍的火力極富有層次感,所以秦朗隻是有點可惜,而不是痛心疾首。
但是秦朗軍五斤炮、八斤炮的射速減慢並不會讓陣上的清軍民夫多出半點的安全感來,火炮的射速是減慢了,可臼炮也加進來了啊。
後者發射的還是會爆炸的開花彈,那東西對人員的殺傷實際上威脅更大。
不過清軍的盾車依舊是密密麻麻,並且依舊緩慢卻堅定的向前。
秦朗是真有些服氣了。
他要是沒看錯,這前陣的清軍裏八成都是投降的明軍吧?
這些家夥在明軍陣營的時候不堪一擊,可到了清軍那邊,被刀子一逼,再加錢糧相對的充足,就立馬像模像樣了。
所以,這就很可悲不是嗎?
真不是漢人懦弱或是不能打不能戰,問題是沒人能餓著肚皮打仗賣命,你又不是特殊材料!
越來越多的開花彈落在了盾車當中,爆裂的焰火中彈片橫飛,清兵和民夫一片片的都倒了下,但是盾車依舊。
這當中當然有挨不住恐懼的清兵和民夫臨陣脫逃,甚至一人撒腿向後跑往往都能連帶起一群人跟著跑。
可是這些人無一例外都被壓陣的八旗兵當場斬殺。
然後又有新的清兵和民夫從後陣跟上,補充上前者留下的空檔。
多鐸已經發了狠了,那麽他的意誌就是清軍的指向標,在軍紀鬥誌都還沒有腐化的眼下,八旗兵的製度固然野蠻落後,但千萬不要小瞧了他們的鬥誌和勇氣。
“秦兵果然是我朝勁敵!”
兩裏外的清軍大陣中,一座用木料迅速搭建的數米高台上,多鐸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對身邊諸將說著。
譚泰同樣點頭“雖有大量的盾車遮擋,不過將士們還是傷亡不小,便是壓陣的國族也已經死傷數十人,秦兵的火力太猛烈了。幸好我們的火炮也安置好了,正好派上用場!”
卻是清軍挨了這般多痛打後,他們的火炮也終於開始發話了。
上二十門數千斤的紅衣大炮,那火力還是很猛的。無論是譚泰還是其他人,甚至也包括多鐸,都對其即以厚望。
多年的征戰廝殺,韃清早就深知火炮的威力,其部也真的數次為韃清建功立業。
秦朗軍陣前略有騷動,清軍盾車後頭大股的硝煙騰起,上二十門重炮轟隆齊射,震耳欲聾的炮響中,一顆顆炮彈直飛秦朗軍陣列,很是造成了一些殺傷。
有兩顆炮彈落進了秦朗軍隊列中,一條血路,直叫三名士兵丟了性命,兩名士兵少了胳膊腿。
不過秦朗軍陣中的騷動轉眼就平息了下。
清軍沒有瞭望手,前方又隔著大量盾車,炮手根本就看不到秦朗軍的位置,他們就是在盲射,更多是憑著此前記憶。
那準頭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不過這倒是真叫前陣的清軍打了一針雞血,一個個都精神大作。
不提矮牆內的秦朗軍是如何跳入壕溝裏躲避炮擊的,隻說矮牆那裏,就也有好幾顆鐵球命中。
但都被硬生生的給擋下來了。
因為那堵不高的矮牆外還披著一層厚厚的兵甲呢,那可是秦朗軍一個晚上堅持澆水的結果。
呼嘯而來的炮彈固然把冰層炸得四分五裂,但想要連著內裏的矮牆一起破壞了,卻是妄想。
當然,還有的炮彈直接越過了矮牆內的百多步距離,徑直打進了秦朗軍大營內,那或是柵欄,或是鹿角帳篷,但凡碰到,就全被打得一踏糊塗。
秦朗軍不止在愛牆外挖了壕溝,矮牆內也挖有壕溝,隻不過沒有前者那麽深,是專門來躲避箭雨和炮彈的,所以壕溝正前方還專門挖了幾條尺把深的淺溝,而取出來的土全用在了後方營壘的建造上。
秦朗就看著剛才還在地麵上整齊列隊的軍兵飛快的全下進壕溝裏了,地表上隻剩了斷手斷腳的傷兵,和那些血肉模糊的陣亡之人。
他知道這都是免不了的犧牲。
清軍也有火炮火槍,那數量即便不多,也代表著人家是有還手之力的。
而且人的血肉之軀對比炮彈來,實在是太脆弱了。
雖然穿越都兩年了,也見過很多很多具屍體,可是炮彈掃過人的身軀,刹那裏人體直接碎成一團血霧的場景,還是叫他有點難接受。
可秦朗強迫自己用望遠鏡去細細打量每一具陣亡將士的遺體,既然他不能改變這一切,那就隻能去選擇接受。
除了這些炮彈,清兵已經開始射出的箭矢也給秦朗軍造成了一定的麻煩。
最前列的盾車距離秦朗軍矮牆已經隻剩百步距離了,這個距離上用清弓當然是不成的,可蒙古弓卻是可以。
在清軍弓手的視線中,明軍有土牆遮護,內中的情形看得不是很清楚,但土牆缺口處的那些明軍炮手卻是個很好的靶子。而除了對準這些人點射外,餘者還多使用火箭,一個個抬高仰角,對整個矮牆部分進行覆蓋射擊。
要不是秦朗軍搭的有護蓬,讓火箭不可能落到藥粉桶裏,那保不準還真能給秦朗軍製造一些麻煩呢。
而在護蓬之外的秦朗軍士兵,他們這些人作為第一線的甲兵,不管是手握刀槍斧錘的肉搏兵,還是火槍手、投彈兵,人人身披精良全身鐵甲,箭矢從空中落下,很多人身上都插了好幾箭,卻屁事沒有,箭矢根本就破不開他們的鐵甲。
不缺錢糧,也不缺鐵料來源的鬱洲山島,利用水力鍛錘,能非常輕鬆的趕製出大量的鐵片來。所以島上不缺甲衣。
不管是加了鐵片的棉甲,還是布麵甲,亦或是三十斤朝上的鐵甲。
而在軍中的配置上,秦朗軍的火槍兵幾乎都著有棉甲,反正這玩意兒也不重。
肉搏兵則是鐵甲和布麵甲混雜,大概是的概率吧。
隻不過今天是一場硬仗,清軍又是盾車又是火炮,對於一線的士兵肯定有不小的威脅,就從後勤那裏調出一部分鐵甲武裝給了火槍兵。
而這麽做果然沒有白費力氣。
不然光是這些箭矢落下,秦朗軍就要付出些傷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