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大婚·花燭

字數:9126   加入書籤

A+A-


    迎親的隊伍自皇城出發,一路熱熱鬧鬧的就朝著魏國公府上過去。

    百姓們早都知道今日就是遼王殿下大婚之日,一早就出來看熱鬧來了。

    尤其是一個個小媳婦們,最是期待,都說著遼王殿下是星宿下凡,相貌俊美無雙,看帥哥誰不喜歡呢?

    一看到騎著高頭大馬,穿的一身紅的朱啟過來,小媳婦們都潤了,這遼王殿下也太帥了吧。

    朱啟那是春光得意,滿臉帶笑的帶著隊伍就到了魏國公府,門口早有人安排好了鞭炮,劈裏啪啦的就響了起來。

    雖說明朝時候鼓勵恢複漢唐古風,但自宋朝時候朱熹重新定義各種禮儀之後,民間結婚已經漸漸趨近於熱鬧。

    再加上元朝近一百年的統治,蒙漢融合之下,喜歡熱鬧也漸漸成為流行的風俗。

    朱啟身為現代人,對於熱鬧自然是沒有半點抵觸,畢竟老百姓們誰不喜歡熱鬧呢,尤其是結婚這種事情,印象裏就該辦的熱熱鬧鬧的才對。

    再加上朱元璋本就是農民出身,自是非常喜歡熱鬧,不會像尋常貴族那樣,太注意逼格。

    這就叫一個,與民同樂。

    朱啟來到了門口,見到大門緊閉,正想著該不會要自己塞紅包吧?

    畢竟都明朝時候了,塞紅包的習俗早就很成熟了。

    朱啟湊到大門口敲了敲門,就聽到裏麵有很多說話嬉笑的聲音,而後就聽到徐增壽大喊道:

    “殿下,念詩啊!”

    念詩?念什麽詩?這特麽的人民代表還沒選我呢,我這就要開苟?

    朱啟正犯糊塗呢,結果邊上的一個內官上來,小聲道:

    “殿下,催妝詩您準備了嗎?殿下想要何人為賀啊?”

    朱啟一愣,而後想起來好像是有催妝詩卻扇詩這麽一個說法。

    之前太子大哥跟自己提過,說老三文采斐然,就讓自己準備這個詩好了,別老用古人的,有點新意。

    據說還是朱元璋的意思,好家夥,連結個婚都要我作詩裝逼?

    至於說何人為賀,大家就可以理解為主持人,司儀的意思。

    不過這時候的司儀,主要也就念個詩,不需要去大呼小叫的說太多東西,一般都是找有門麵的人來當。

    這賀者朱啟早就想好了,回身拱手請道:

    “恩師,就麻煩您為弟子的賀者吧。”

    朱啟喊得自然是劉基劉伯溫啊。

    自從朱啟來到了明朝以後,這曆史已經改變了很多,比如王保保都現在都沒有死,曆史上的王保保洪武八年就該意外去世了才對,但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呢。

    劉伯溫的命運也被朱啟改寫了,原本曆史上的劉伯溫,在洪武八年去世,而且極大可能是被胡惟庸給毒死的。

    不過整個洪武八年,劉伯溫都跟在朱啟的身邊,出征北平,疏通海道去了。

    再加上研發抗生素的功勞,朱元璋對於劉伯溫的態度已經溫和了許多。

    劉伯溫撫著胡須走了出來,笑道:

    “老夫恭敬不如從命,隻是這催妝詩,老夫可未曾準備啊。”

    朱啟一聽劉伯溫這話,他劉伯溫要是不會作詩,這明朝那就真的沒人會作詩了。

    說白了這劉伯溫是不想搶自己的風頭,不然朱元璋可就要不高興了。

    朱啟見到劉伯溫比起以前圓滑不少,雖然不知道為啥會有這種改變,但心裏還是非常的高興的。

    隻有這樣,把朱元璋哄開心了,才能活得長久啊。

    悟了就好了。

    邊上老百姓們一聽遼王殿下要開始作詩了,一個個都開始鼓掌叫好。

    遼王殿下的詩才可是有目共睹的,雖然目前就兩首詩問世,但這兩首詩可都是瀟湘館裏熾手可熱的主打詩歌。

    尤其是那首花下酌酒歌,民間的傳唱度也是很高的。

    這年頭會作詩,那就跟後世會唱歌一樣,寫得越好名氣越大,那就跟明星沒啥太大區別。

    朱啟現在的定位就跟後世的流量明星一樣,走哪都有曝光度。

    大家看到老百姓們這麽熱情,也是很高興,內官們則是抬手示意老百姓們安靜下來,給遼王殿下一點空間。

    朱啟背著手,一臉騷包,踱了幾步,朗聲念道:

    “當初忍笑畫鴛鴦,真個如今擬鳳凰。”

    開篇第一句,便已經有了結婚喜慶的味道了。

    他又踱了兩步,繼續念道:

    “別卻群仙拜王母,已聞青鳥報劉郎。”

    第二句一處,仙氣縹緲的感覺立馬就出來了。

    這又是群仙,又是王母,還有神獸青鳥,這結個婚,催個妝的,漫天神佛都來給麵子啊?

    而且這詩詞還非常的通俗易懂,老百姓們一聽也都明白,可謂是朗朗上口。

    不用說了,以前那些用爛掉的催妝詩,可以換一下了,大家以後都直接用遼王殿下的催妝詩好了。

    這詩詞念完了以後,麵前的魏國公府的大門很快打開來了。

    一群小孩子嘰嘰喳喳的就從門裏麵衝了出來,笑著大聲的喊著。

    一個個的喊的都不一樣,朱啟就聽到了一些什麽:

    “吉日良辰喜洋洋,鋪床鋪的子孫塘。”

    “福來都是五,喜到必成雙。”

    “給糖給糖!”

    好家夥,給糖兩個字可以說是非常的直接了,不過孩子們說的喜慶,朱啟心裏也高興。

    身後的李景隆,李祺,朱棣等人,早早就已經準備好了糖果點心了,這個時候一個個的都開始發了出去。

    過了小孩子這關,還有一群婦人們拿著棍棒在院子裏等著呢。

    這些就是著名的殺威棒了。

    雖然朱啟是王爺皇子,但這些習俗禮節還是有的,但真要打朱啟還是不太可能的,這些棒子大多都是特製的,棉花填充,用布縫好。

    朱啟笑嘻嘻的帶著一群人進了屋子,那些婦人們對著朱啟和身後的朱棣等人,就劈頭蓋臉的,一邊笑一邊打了下來。

    當然也就是做做樣子,大喜慶日子,不能真的去打人的。

    而在屋子裏的徐妙雲,此時已經穿戴整齊,也蓋上了紅蓋頭,被一個嬸嬸攙扶著走到內堂。

    內官領著朱啟走到屋內,大家也都趕緊跟著過去。

    就見到老嶽丈和嶽母都已經在內堂等候著,在那邊坐著,邊上還放了四杯茶。

    這當然就是敬給父母的茶水了。

    劉伯溫既然已經當了賀者,此時自然也負責主持起來,就說了一些吉利話,念了一首孝敬父母的詩詞。

    有人給朱啟和邊上的新娘徐妙雲送上茶水,兩人一一送上,徐達和夫人也是笑臉盈盈的喝完,又說了一些場麵話。

    而後就是接新婦人回家了。

    朱元璋讓朱啟將皇城當做新房,這回家自然是接回去皇城的。

    領著徐妙雲上了花轎,朱啟也是跨上高頭大馬,隊伍又是吹吹唱唱的一路朝著皇城而去。

    沿途上百姓們也是跟著又蹦又跳,有學問的就喊兩句詩詞,不會的就說些順口溜打油詩。

    孩子們跟著邊上,有些膽子大點的摸一摸禁衛軍的甲胄,自然也不會被怎麽樣。

    朱啟那是一路擺手,嘴巴都快笑僵了,可算是明白遊街示眾是個什麽感覺了。

    回到皇城之中,男方接了新婦人回家,自然也是規矩良多。

    首先就是門口放了一個好幾樣的東西,最前排都是馬鞍,跨過去意味著平平安安。

    第二個是火盆子,跨過去意味著紅紅火火。

    第三個就是一大堆的布袋子,走過去就意味著傳宗接代。

    反正大喜日子,幹啥都要喜慶。

    到了婚禮儀式的現場,朱元璋和馬皇後早已經盛裝準備,坐在位置上等著了。

    而就在朱啟拉著徐妙雲進門跨各種東西的時候,徐達和其夫人,也早早就已經到了現場,此時就坐在朱元璋和馬皇後的邊上。

    當然了,雖然朱元璋喜歡民間的習俗熱鬧,但皇帝與臣子的尊卑還是要分的,徐達和其夫人,做得是小一些的偏坐,自是不可能和皇帝皇後坐在一齊的位置。

    儀式的部分倒也不繁瑣,就和現在的複古婚禮差不多的流程。

    合巹,雙杯彩絲連足,打同心結自是不必多說。

    最後一步結發,兩人將各自的頭發放入香囊之中贈送給彼此。

    而後有個內官高喊送入洞房,朱啟便拉著徐妙雲的手,朝著洞房走去。

    其實也就是朱啟平時睡覺的那個寢宮,這個時候也打扮的紅紅火火,充滿喜慶的氣息。

    正要關上房門呢,朱棣過來一把就將朱啟給拉住了。

    朱啟一愣,就聽朱棣說道:

    “三哥,愣著幹啥,喝酒去啊!”

    啊?神特麽的我不洞房嗎?

    要是放在漢唐時候,自然是沒有後麵那麽多酒席的事情,但這可是明朝。

    婚禮習俗早早有了很大的改變,新娘一個人在新房裏等著,新郎要出去喝酒酬客的。

    朱啟雖然很想趕緊跟徐妙雲你儂我儂,但朱元璋可是宴請了百官來同賀的,朱啟這才捏了捏徐妙雲的手,小聲說道:

    “丫頭,等我回來啊。”

    徐妙雲蚊子哼一樣的嗯了一聲,而後點了點頭。

    朱啟正要走,就聽身後的徐妙雲又蚊子哼了一聲:

    “少喝點。”

    朱啟嘿嘿一笑,那能喝多嗎,今晚可是洞房花燭夜啊,喝醉了還怎麽洞房花燭啊?

    喝酒這種事情,朱啟那是太難受了,前世雖然是漫畫家,但無論是大學時候,還是考研後出來工作,酒桌都是少不了的。

    尤其是想朱啟這個年齡段的,那從小到大都離不開酒桌文化。

    不過穿越之前,聽說新一代青年,已經不屑於繼續酒桌文化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朱啟一來到前麵,百官們看到新郎官過來了,一個個的紛紛過來敬酒祝賀。

    朱啟也是來者不拒,一杯杯的喝了起來了,小杯子還不行,還不要大碗喝酒!

    就瞧見遼王殿下抱著酒碗,異常豪邁,那酒水就跟不要錢一樣往衣服裏麵倒。

    那朱啟的演技絕對是高超無比的,嘴巴灌著,還一邊往外吐,喝了半天就光嚐到酒的味道了。

    這邊把該敬的酒都敬完了,朱啟二話不說往酒桌上那麽一趟。

    徐增壽立馬攙扶起了朱啟,說道:

    “哎呀,殿下你怎麽喝的這麽醉啊,趕緊回去休息休息吧。”

    朱啟紅著臉啊,東倒西歪的向朱元璋告辭,朱元璋也喝了不少,此時紅著臉哈哈大笑,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還是馬皇後比較清醒,讓朱啟趕緊回屋休息吧,也忙了大半天了。

    朱啟這才趕緊在徐增壽的攙扶下離開,到了門口徐增壽就鬆開手了,笑著說道:

    “殿下,你趕緊進去休息吧。”

    他哪裏看不出遼王殿下是在裝醉呢,不過看破了不說破,他扭頭趕忙就走了。

    朱啟聞著自己一身酒味,也知道這樣進去肯定不合適。

    跟內官說放點水洗洗澡,便到隔壁房間去了。

    一番洗漱之後換了一聲衣裳,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洗澡最快的一次吧。

    而在旁邊的大廳裏,還能夠聽到臣工們飲酒說話的聲響,看來這周喜宴要吃到很晚了。

    不過跟咱沒啥關係了,一刻值千金啊。

    朱啟走到了房門前,先是輕輕的敲了敲門,聽到裏麵傳來悉悉索索的動靜,朱啟這才輕輕地推開房門來。

    鏤空的雕花窗桕上映著大紅燈籠的燭光,淡淡的竹香充斥布置精美的房屋。

    一張輕紗柔軟的大床,擺在靠牆的地方,一身鳳冠霞帔的徐妙雲,緊握著雙手,戴著蓋頭坐在床上。

    隻是蓋頭看上去有點淩亂,顯然是剛剛匆忙戴上的。

    雖說這新娘要戴著蓋頭在房間裏等,但徐妙雲要是能耐得住性子一直坐著,那朱啟才覺得奇怪呢。

    朱啟輕輕的走到了徐妙雲的邊上,挨著徐妙雲慢慢坐下。

    就感覺到徐妙雲身子微微有些顫抖,看上去很緊張的模樣。

    朱啟伸手輕輕握住徐妙雲的手背,就聽到徐妙雲的呼吸似乎沉重了些許,朱啟這才輕聲道:

    “娘子不用怕,是我。”

    徐妙雲輕輕點了點頭,又是蚊子聲一樣的哼了一下。

    看到徐妙雲如此緊張,朱啟就知道接下來得靠自己了。

    他先是雙手先開了徐妙雲的大紅蓋頭,就瞧見十六歲的姑娘坐在自己身旁,美目流盼,桃腮帶笑,鳳眸瀲灩,唇若點櫻,引人無限遐想。

    徐妙雲頭低的更低了,臉色就像那天際晚霞。

    朱啟放下羅帳,輕輕搭在了徐妙雲的肩膀上。

    羅賬內,兩個人兒慢慢躺下。

    至於後事如何,有詩雲:

    “真還是,兩情魚水,並頸鴛鴦。

    登科人道無雙。問小底何如大底強。

    幸洞房花燭,得吹簫侶,短檠燈火,伴讀書郎。

    辦苦工夫,求生富貴,要折丹枝天上香。

    來秋也,看載膺鶚薦,載弄之璋。”

    ——————

    (恭喜遼王殿下從少年晉升為男人了!撒花??ヽ()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