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這大明遼王會分身術?

字數:9248   加入書籤

A+A-


    藍玉坐在軍帳之中,就在大營的外麵,隨處可見插滿了遼王朱啟的王旗。

    這一路上,藍玉都是按照朱元璋製定的計劃,打著遼王朱啟的旗號過來的。

    藍玉的保密工作自然是做得不錯,就連沿途聚集起來的明軍衛所的精銳,許多士兵,都以為他們是跟著遼王殿下過來打遼地的。

    更別說納哈出那邊的斥候了,更何況藍玉還故意放出消息,說是遼王殿下當大將軍。

    這納哈出果然中計了。

    藍玉就是吃準了,這呐喊出一定會急著從遼王殿下身上找回點顏麵。

    所以才先大炮攻城,而後派遣三千人繞後,作為誘餌。

    這納哈出果然上當,立馬就派人過來抓這三千人了。

    藍玉作為久經沙場的悍將,詐敗引誘,中途伏擊,那可真的是非常熟練了。

    這納哈出就算是不輕敵,藍玉還是有其他的方法引他出來。

    沒過多久,北元那邊出來的五千騎兵,就被打散了,逃回去的不足一千,可以說是損失慘重。

    藍玉得到了捷報之後,並沒有太多的喜色。

    因為這第三次北伐戰爭的重點戰場,並不在遼西。

    即便是自己再怎麽厲害,除非這納哈出投降,或者直接放棄遼西戰場的要塞堡壘。

    不然就算是靠著大炮一個個轟過去,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打得完的。

    而時間拖得越久,越是兩敗俱傷的局麵。

    關鍵還是要看遼東半島那邊的戰況如何,至於說遼西這邊,拖住納哈出就行了。

    當藍玉聽著捷報,籌劃著接下來的戰鬥時。

    此時正在堡壘大營裏麵的納哈出,正美滋滋的等著聽好消息呢。

    不過他等來的卻並不是什麽好消息,反倒是派遣出去的五千人騎兵,僅僅隻有不到一千人逃回來。

    其餘的不是被殺,就是被打散俘虜了。

    那三千人繞後路的,竟然是對方設下的誘敵之兵。

    納哈出一下子反應過來, 是自己中計了。

    他憤恨的一拳頭砸在了桌子上, 對著左右說道:

    “大意了, 沒有發現這遼王朱啟,竟然還有點本事,看來我得拿出八成本事來對付他了!”

    納哈出雖然吃了虧, 但也隻是覺得,一開始輕視了這遼王朱啟, 才吃的虧。

    但隻要自己嚴防死守, 這遼王朱啟定然沒有什麽能夠威脅自己的地方。

    有大炮又怎麽樣, 你還能晝夜不停的轟我幾十天不成?

    這年頭炮管不好做,炮彈同樣不好做。

    火炮的損耗度又高, 就目前的實力水平而言,集全國之年,一年的火炮產量估計都不會有一百門。

    然而實際上這根本不可能辦得到, 工匠技術是最主要的方麵。

    火炮可不是誰都能造的出來的啊。

    納哈出咬定主意要開始死守城池, 就硬拖, 看誰能拖得過誰。

    於是在遼西戰場上, 明軍和納哈出的軍隊,僅僅隻是幾千人小規模的打了一場。

    接下裏的幾天裏, 大家都是靜坐戰。

    兩邊誰都沒動靜,明軍這邊也僅僅隻是沒事開兩炮而已。

    就這樣,拖了三天以後

    納哈出正在帥府之中, 看著從王保保那邊送來的軍情報告。

    自然不是什麽好消息。

    本來還指望著王保保丞相能出兵幫助自己呢,卻沒想到這徐達真是勇猛無比。

    這盤踞雲南的梁王, 聯合了安多的吐元國師,想要奪回青海, 畢竟對麵隻有兩萬不到的明軍而已。

    沒想到竟然一觸即潰,號稱十萬聯軍, 被打的潰不成軍。

    而在北線的王保保丞相,情況也沒有好到哪裏去。

    傅友德率先發起了進攻,這個時候正在漠南草原,追著王保保跟攆兔子一樣呢。

    王保保想故技重施,引誘傅友德去漠北。

    那傅友德上次吃了虧了,這次還能上當啊?

    就在漠南打,哪裏都不去。

    時不時還退回長城休整一番,打的那叫一個謹慎。

    看來期待援軍是不太現實了,不過沒關係,現在還在僵持階段,隻要繼續僵持下去,勝利終將是屬於我們大元!

    “報!大將軍!大事不好了!明軍上了遼東了啊!”

    納哈出本來看著地圖正信心百倍呢,突然之間聽到將軍府外麵有人這樣大聲呼喊。

    他一臉不敢置信,將那人提了過來,大聲問道:

    “你說什麽?明軍上了遼東?!”

    那傳遞軍情的人趕忙點頭,說道:

    “剛剛得到的消息,獅子口已經被明軍給占領了!”

    納哈出趕忙看向了地圖,這遼東半島在自己身後,大明遼王朱啟在自己的身前,他不相信的喊道:

    “明軍怎麽過去的?飛過去的不成?我臉上就有五萬到十萬的明軍呢!”

    不過那人趕忙說道:

    “是那大明遼王朱啟,他帶著好多明軍,從海上過來的!”

    “海上?”

    納哈出一愣,隨後又補問了一句:

    “你說什麽?誰帶的明軍來的?”

    “大明遼王朱啟啊!”

    納哈出人都傻了,這天地下到底有幾個大明遼王朱啟啊?

    這遼王朱啟不是在遼西跟自己對峙嗎?什麽時候跑到遼東去的?

    這人難道真是星宿下凡,三頭六臂不成啊?

    當納哈出還在震驚於遼王朱啟的神出鬼沒之時,此時朱啟已經帶著大批人馬趕到了遼陽城下。

    從獅子口, 不對,現在應該叫旅順港。

    從旅順港出發,到遼陽城下, 一路上遇到的城鎮也好, 縣城也罷,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抵抗。

    但凡是看到明軍的旗幟, 要麽棄城逃跑,要麽直接投降。

    直接投降的還是屬於晚上,明軍大軍趕到城下了,還沒有發現呢,那知縣直接開門投降,不帶一點含糊。

    朱啟對於這些投降的人,自然是本著俘虜優待的政策來處置安排的。

    沿途拿下的城池,也隻是留下個兩三百人,安排一些個低級軍官,再和當地的士紳鄉老們商議,暫時一同治理。

    這樣的治理方案當然也隻是暫時的,等以後打通了遼西和遼東以後,自然是需要進行統一的流官治理。

    不過朱啟留下那兩三百人,也不是光去維持治安的。

    維持治安是一點,更重要的是安撫老百姓。

    一路打過來,朱啟也發現北元對遼東地區,百姓們的思想掌控還是有一定程度的。

    起碼他們這些漢人,在看到了同為漢人的明軍之後,竟然一個個的都表現的頗為畏懼,甚至還有帶著家當逃跑的。

    民心可是至關重要的事情啊,說什麽也得搞好咯。

    至於搞民心的手段,那就多得很了。

    首先第一步,抄家。

    那些官員將軍,不都棄城逃跑嗎?他們人能跑,財產能帶走的可不多啊。

    直接帶人給抄了,順帶把糧倉也給抄了。

    抄了糧倉當然不是補充軍用。

    依靠著渤海的海上補給線,明軍還不至於說缺糧食,這些北元官府裏放著的存量,正好拿出來發糧。

    民以食為天,誰給他們吃的,誰就是老天爺!

    當然,除了這些實際上的好處之外,剩下的就是貼大字報,安排人到處宣傳明軍的好,天下漢人是一家。

    遼東古往今來就是華夏的一份子雲雲。

    這些輿論上的宣傳就不在多提了。

    依靠著朱啟這幾手,一路下來那都是風卷殘雲,一路橫推,沒見到有不服從的。

    僅僅隻是三天的時間,就已經從旅順港一路推到了遼陽城下了。

    而在遼陽城下,遇到了北元的第一次抵抗。

    那些潰敗下來的元軍,一路都是往遼陽逃跑。

    如果說之前遇到的北元將領,都是不入流的草包。

    那麽在遼陽鎮守的,則是納哈出的心腹將領,拖密。

    此人在曆史上也是稍稍有些名氣的,乃是納哈出麾下猛將之一。

    在北元也有草原勇士之稱。

    這遼陽乃是遼東重鎮,萬萬不能有失。

    自劉益兵敗身死以後,納哈出便派出拖密接管了遼陽。

    這拖密也是不負重托,如今四麵八方的潰軍都湧向了遼陽,並且帶來了明軍到來的消息。

    拖密第一反應並不是逃跑,而是安排人手去通知納哈出,同時組織起防禦,堅壁清野。

    就是抱著死守遼陽,拖住時間等待援軍的打算。

    朱啟帶著兵馬來到遼陽城下,看到遼陽城池高大堅固,一眼就看出來是一座不容易攻克的堅城。

    對於攻城這種事情,朱啟那真的是沒啥經驗。

    好在之前就已經做了預案,萬一到了遼陽城下,遇到了堅決的抵抗,那該怎麽辦。

    按照劉伯溫等人的討論,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這固守遼陽的多半就是納哈出麾下大將拖密,劉伯溫也曾與他在沙場上碰過幾次。

    對他的評價就是八個字“勇猛善戰,急功近利”。

    劉伯溫早前就預料到,如果拖密多半會堅壁清野,固守遼陽,這時候就要讓朱啟展露身份,示敵以弱。

    拖密如果看到大明的遼王朱啟就在眼皮子底下,明軍這邊又出現了較大的破綻,那多半會上鉤。

    難就難在,這個破綻要怎麽才能夠簡單明了的給賣出來,又不讓敵人察覺不妥之處。

    而且時間也很有限,萬一納哈出不顧一切派出援軍的話,他們的時間也不多。

    前後加起來,十來天的時間,必須要拿下遼陽城才可以。

    首先第一步,展露身份!

    在兵臨城下的第一天,朱啟就穿著明晃晃的鎧甲,打著閃亮的大旗,然後安排了人員到城下喊話,整齊劃一的就一句話:

    “大明遼王殿下,恭請拖密將軍城樓說話!”

    “大明遼王殿下,恭請拖密將軍城樓說話!”

    兩軍對壘之時,如果兩軍主帥想要對話,一般情況下是互相派出使者。

    要麽就像是現在這樣,直接安排人員在城樓下喊話,把對方喊道城樓來,然後再將自己要說的話喊出去。

    這種情況下,無非就是喊得罵人的話,目的就是逼迫主將惱羞成怒出城作戰。

    朱啟既然要表明身份,那自然要站在顯眼的地方,讓這拖密能夠看到自己。

    此時前麵士兵們在呐喊著話,朱啟這個主帥就騎著馬在他們後麵,邊上一排的士兵扛著盾牌,豎著王旗。

    這個位置既是安全距離,又能讓這拖密看到自己。

    果然,以這拖密的性格,一聽到下麵在叫陣,哪裏忍得住,立馬就提著一把大砍刀走到城牆上來了。

    那些北元士兵們一瞧見自家主帥如此勇猛,竟然跑到城牆上來露麵,一點也不比對麵的大明遼王差到哪裏去。

    一個個的也都是士氣大漲。

    那拖密上來應話,一方麵是為了士氣,另外一方麵也是想看看,這來人到底是不是大明遼王。

    畢竟這大明的遼王,可太神奇了,最近這兩年,天天耳朵邊上聽得就是大明遼王,大明遼王的。

    一上城牆,就遠遠地看到對麵軍陣的最前方,赫然一個騎著高頭大馬,渾身金盔金甲的少年郎,身旁一大堆的遼王旗幟。

    這陣仗,可不就是大明的遼王嗎!

    拖密很快讓周圍的士兵也喊道:

    “大明遼王也不是三頭六臂,不過是個小毛孩而已嗎!”

    那些士兵們很快原話喊了過去。

    朱啟那邊又喊了起來:

    “遼王殿下聽聞將軍勇猛,願以高位以待將軍,還請將軍棄暗投明!”

    拖密一聽就笑了,讓士兵大喊說道:

    “要打便打,不要多說了!”

    說罷,便頭也不回的下了城牆,讓人鳴戰鼓,激勵起了士氣來。

    拖密剛轉身回去,身後的一個謀士就趕忙過去說道:

    “將軍,城下那人,應當就是遼王朱啟沒錯了。

    沒想到這朱啟竟然如此膽量,竟然敢單槍匹馬的過來挑釁將軍。”

    拖密翻了翻白眼,說道:

    “他那哪是單槍匹馬,看下麵軍陣人數,怕是能有上萬人,咱們整個城裏的守軍加上周圍來投奔的,也不到萬人。”

    話雖如此,但這近萬人可是守城的,天然占據了大優勢。

    拖密心裏不著急,隻是心想著這大明遼王就在下麵,心裏忍不住癢癢了起來。

    這要是能夠下去把他生擒了,這得多大的功勞啊!

    聽說王保保丞相可是下了死命令,要拿了這遼王朱啟的性命,還說他未來必定是大元的心腹大患。

    隻是現在敵人情況不明,還是穩妥點比較好。

    拖密心裏歎了一口氣,如此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