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梁王是我們的保命符

字數:8069   加入書籤

A+A-


    當大軍路過番禺縣的時候,番禺縣的老百姓可以說是激動壞了。

    早在幾年之前,遼王殿下在番禺縣幫他們主持公道,救了道同,然後斬殺了番禺縣為害一方的兩廣總督朱亮祖之後。

    老百姓們對於遼王殿下的好感那是上升到了極點、

    如今見到遼王殿下率領明朝天軍,又趕赴兩廣地區,要去解救被北元霸占的雲南。

    老百姓們,    雖然不知道什麽家國大業,但聽到遼王殿下要出征,還是非常的激動。

    並且早早出來迎接,可以說是熱鬧非凡,歡迎的場麵,空前浩大。

    老百姓們自己提著家裏的糧食米麵,    還有釀造的米酒,早早的就在門口等候著遼王殿下的到來。

    如果不是知道這並非是官府衙門組織,而是老百姓自發組織的,那這地方上的禦史,肯定要參一本說浪費民力,表麵工作什麽的。

    而朱啟帶著大軍來到番禺縣門口,並未進入城鎮,也就早早的看到了在門口列隊等候的那些老百姓們了。

    對於這些老百姓的歡迎,朱啟自然是給予回應,不可能寒了大家的心啊。

    不過那些大軍是不能開到城裏麵的,這都是有規定的。

    所以朱啟隻是讓大軍在城外的校場集結,暫且休息。

    而自己則是帶著一些親信部隊,一起進城和那些老百姓們打招呼。

    然後讓大家早日回家,不要在這裏紮堆聚集。

    老百姓們自然不會那麽的聽話的,一個個的都歡呼雀躍的。

    要看看傳說中的遼王殿下長得什麽模樣,雖然上一次遼王殿下幹掉朱亮祖。

    但見到遼王殿下廬山真麵目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那老百姓自然是想看看傳說中的遼王殿下,長得什麽模樣。

    畢竟這老百姓們對於偉岸的人都是非常崇拜的,    若是有生之年能夠得以見到真容,    自然是對後代都是吹噓的資本呢。

    能夠看到遼王殿下真麵目的老百姓還是少數,    即便是遼王殿下直接從城門騎馬進來,但官方的安保工作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

    所以也隻有靠得近的老百姓能看到了,回頭也是跟其他人說一說,咱這遼王殿下有三頭六臂,如何如何的偉岸英雄。

    不過小孩子們聽著就有點嚇唬人了,這三頭六臂還是人類嗎?怕不是妖怪不成?

    不過聽那些小孩子們說遼王殿下是妖怪什麽的,當時就有老百姓不樂意了,父母也是上去就一巴掌,嗬斥說到:

    “瞎說什麽呢,咱們遼王殿下能是妖怪嗎?那分明就是天上來的星宿下凡的神仙。”

    遼王殿下是神仙,這件事情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了。

    倒也沒有任何人懷疑,而老百姓們見到了遼王殿下入城之後,一個個也都有了主心骨了。

    心想著隻要遼王殿下在,那些江南子弟兵們跟著遼王殿,去打雲南,那竟然是不會有任何的問題了。

    而朱啟也知道那些老百姓心中所想,越是如此越覺得自己肩膀上的責任重大。

    若說別的事情嘻嘻哈哈還可以說得過去,但打仗這種玩意兒真的不是兒戲的。

    所以朱啟也非常自覺。但凡是和戰爭有關的事情,那都給其他名將們安排,自己隻要當一個人形橡皮章的就好了。

    至於說這軍功到底怎麽算,    那朱啟就算是算到自己頭上也是認的了,隻要跟著他來的大明將士們,能夠多一些人回去就比什麽都好。

    而大軍在番禺縣也僅僅隻待了三天的時間,等到兩廣地區的軍隊集結過來之後,便繼續朝著西邊前進。

    道同此時早就已經在西邊的軍事重鎮,安順等著了。

    他此時早就不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了,自從上次和朱啟一起搬倒了周亮祖之後,就獲得了朝廷的重任。

    本來是打算把他放到中央朝廷去的,不過朱元璋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兩廣總督的人選。

    也就沒有讓他來中央朝廷任職,而是直接繼任兩廣總督,負責統領軍政大事。

    畢竟現在是戰爭時刻,要用信得過的官員才可以。

    而道同這個人為人正直清廉雖說,在軍事上可能並沒有徐達等人那樣的能力,但道同也是經曆過亂世領過兵打過仗的。

    所以說以前是元朝官員,但為明朝任職之後,識君之祿,擔君之憂,做的也是非常不錯。

    很受老百姓的愛戴,所以當個兩廣總督問題也是不大的。

    此時大明對雲南用兵,他這個兩廣總督自然就派上用場了。

    很快就在安順和遼王朱啟接上了頭,而他的任務主要就是負責收集糧草,民夫以及押送需要的物資等等。

    見到遼王朱啟之後,道同非常客氣地拱了拱手,然後開始和遼王殿下商量起,戰況的事情。

    胡騎這邊自然早就已經知道,道同現在是負責兩廣地區的軍政要務的大員,有認識的人一起辦事兒,那自然是輕鬆許多。

    沒有任何的阻礙,就把糧草資重給點齊、

    然後商量起進入雲南的時間了,而進入雲南。率先要進攻的地方就是雲南大理這一塊、

    大理位置非常的特殊,扼守雲南的入口,而現在大理依然是段氏把守的地方,隻是段氏早在宋朝時候就已經存在。

    在大理已經待了很多年了,影響力自然是有的。

    而且他們在大理經營這麽多年,無論是民心也好,還是對於當地的掌控也好都是非常的厲害。

    所以隻要拿下大理段氏,整個雲南基本上就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畢竟這梁王根本就不成氣候,又沒有勇略又沒有智謀,想要拿下梁王基本上就是大軍壓境橫掃的事情了。

    不過現在大明這邊的將領們分成了兩派,一派建議是封鎖這邊的大理段氏,然後去攻打梁王。

    還有一派的意見是先去攻打大理段氏,在解決了大理段氏之後再去攻打梁王,而現在大家都還在想著如何是好的時候。

    既然不知道如何是好,自然是到了朱啟出馬的時候了,大家都看向了遼王,希望讓遼王給拿個主意。

    如果是平常的事情,朱啟可能還不一定有主意呢,但這件事情朱啟可太有辦法了。

    那就照著曆史上抄就好了,既然大家都沒有什麽想法,那就朱啟自己直接說了,按照曆史上的來,先去打遼王,把梁王橫掃之後。

    再去勸降大理段氏,曆史上的大明就是按照這個規律去打的。

    打敗了梁王之後,大理段氏那邊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反抗了。

    他們雖然還希望大明能夠給他們保留大理王的身份,但大明這邊也是非常的堅決,根本就不理睬他們。

    反而還威脅他們,如果不立馬投降的話,就讓他們像北元的梁王一樣灰飛煙滅,骨灰都給你們揚了。

    而事實證明,大理段氏壓根就沒有和大明反抗的意誌力,當場立馬投降。

    所以朱啟打算走曆史的老路,想也沒想就製定了戰術方案,那就是先攻打梁王再去威脅大理段氏投降。

    大家一聽遼王朱啟的策略之後,也是不敢再討論什麽了。

    畢竟遼王殿下所說的肯定是有他的道理,就算有些將領無法理解,但也都按照遼王殿下所說的下去準備了。

    既然已經決定先攻打梁王再打大理,那麽進軍路線就直接繞過大理段氏的地盤,從沿海地方威寧朝著雲南進軍就好了。

    行經路線既然已經製定完畢,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戰術方針了。

    而這就不需要朱啟參與了,隻需要當個人皮圖章蓋蓋章,同意戰術就好了。

    等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很快大明的將領們,就帶領各自的軍隊出發了朝著梁王那邊衝了過去。

    而梁王那邊自然也是做好了準備,迎接大明這邊的軍隊來犯。

    而梁王的打算就是讓大理段氏這邊派人擋在第一線,隻要大理段氏有任何一個人還站著,在他梁王的地位就不會倒,雲南也不會倒。

    再說了,誰都知道大理段氏現在在雲南的實力是最強的,這大明的軍隊肯定也會先直奔著大理段氏這邊來的。

    就算大理段氏這邊有什麽想法,也不得不和我北元進行合作了,要不然這大明直接把他們摧古拉朽的給幹掉,還有什麽好說的。

    梁王的想法非常的美好,他也覺得大明會朝著大理段氏先發起進攻。

    但事實是北元這邊的軍隊嚴陣,以發送給大理段氏的信件也已經送達,但是大明這邊的軍隊卻直接繞過了大理段氏,從南邊的沿海地方直接朝著梁王這裏進軍。

    收到消息的梁王真的人都傻了。

    什麽情況呀?這大明怎麽直接奔著我來了,不朝著大理段氏那邊去呀?

    梁王這邊不明白,而大理段氏那邊自然也同樣的不明白。

    按理說這大明如果要進攻雲南的話,從他們大理段氏這邊走是最方便的,而從海邊走的話,先不說地勢不適合大軍前進,就說雲南在南方那邊的防禦也是非常的堅固的。

    但其實雲南這邊的抵抗意誌並不是很強,反到大理這邊的抵抗意誌是最強的。

    也就是說大明無形之中避開了雲南最難啃的骨頭,朝著最軟弱的軟肋插了過去。

    而梁王這邊是徹底的慌了,又寫了一封信,督促大理段氏,趕緊出兵來幫助自己。

    但這封信送過去之後,卻沒有獲得大理段氏的回應了。

    梁王一看這場麵,就怒了。

    知道肯定是這大理段氏有別的想法了,立馬就責罰了一陣大理段氏。

    而這大理段氏本來就被北元梁王壓著感到心裏不快。

    現在有機會脫離他們的控製,和大明合作的話,自然是最好的打算。

    在先前大元統一中原的路上,大理段氏不也是提前投降大元保留了自己大理王的身份。

    讓大理段氏現在都還能夠掌控大理這片土地嗎?

    再來一次提前投降大明,也不是不可以呀,大理段氏心裏是這樣想的。

    不論大理段氏這邊怎麽想,大明這邊的攻勢已經展開,浩浩蕩蕩朝著北元梁王那邊衝了過去。

    而梁王雖然看上去好像人數眾多,但能打的其實連10萬個人都沒有。

    而這10萬人戰力參差不齊,也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對手。

    很快大明的攻勢就捅破了梁王的第1道防線,直朝著昆明行軍而去。

    而各路的將軍們,簡直就好像是騎著脫韁的野馬。

    帶著明朝的軍隊四處飛奔,如入無人之境一樣。

    傅友德本來就是以機動性強著稱的將領,軍隊到他手上就跟長了飛毛腿一樣。

    那邊梁王前一天還在昆明,想著大明的速度沒這麽快,隻要等到大理段氏這邊發兵之後,自己立馬就會情況好轉。

    而一旦大明這邊頹勢盡顯,北元那邊也就會派大軍來支援自己了。

    就算沒來支援,從北線發起進攻,大明這邊肯定也要撤軍的。

    他總不能兩線作戰吧,而想法非常好。

    隻是這梁王前一天還在這樣想,第2天就收到了不好的消息。

    大明已經將他辛苦組織起來的防線捅了一個對船,並且離昆明不到100裏地了。

    什麽?!

    這才多久啊,怎麽就沒到100裏地了?

    梁王的是徹底的慌了,甚至都已經開始安排跑路的事情了。

    不過他這邊剛剛想跑路,麾下的那些將領,還有謀士們就一下子把梁王給抱住了。

    紛紛哭喊著說道我大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梁王殿下如果您跑路的話,這大元就真的沒了呀!

    梁王是真的想跑,但是奈何那些手底下的人手勁實在太大了,抱著他根本就沒地方跑,跑也跑不掉。

    嘴巴上自然不能喝斥他們趕緊放手,如果說的話他們也不會聽的呀,隻能夠委婉的說道。

    “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現在趕緊跑,回頭重新聚集起力量再反攻大明也不是不可以呀。”

    好家夥,還反攻大明呢,誰都知道這一跑雲南肯定是丟了,而他們能不能回去北元都是個大問題。

    而這些手底下的人把他死死抱著不願意鬆手,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那就是真到了逼不得已的時候,把這梁王送出去送給大明自己還能保命呢。

    梁王殿下您可千萬不能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