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反了!全反了!
字數:8488 加入書籤
王二喜是來自江南的一個軍戶士兵,年紀不到20,算不上子承父業。
隻是因為父親以前跟著紅巾軍,所以他在15歲的時候,也被編入到了大明的軍隊之中。
因為他的父親早年一直在前線作戰,他身為兒子自然要給家裏留個後。
所以軍隊一直沒把他派到前線去,而現在他的父親已經負傷回家休息了。
至於他自己, 也已經成家立業生了個兒子,此時自然是往前線派的最佳人選了。
王二喜跟著大部隊到了前線之後,很快就有人安排他跟著遼王殿下的大軍,一起朝著威寧方向集合了起來。
此時在威寧已經有為數將近10萬的大軍集結起來。
而王二喜也被編到了分屬於遼王殿下所在的軍團之中。
能夠在遼王殿下手下幹活,自然是非常大的榮幸。
不過也代表著,他沒辦法時刻在第一線衝鋒陷陣了。
每日裏負責的也都是斥候的情報工作, 而那些軍情每天都有新的送過來, 內容無非就是前線如何大勝,這大明的軍隊幾乎是所向披靡, 無人可擋。
雖然王二喜之前就已經知道了,但卻沒想到會如此的順利。
而聽著那些戰報,王二喜才知道,之所以能打得如此順利,全都是多虧了遼王殿下的功勞。
在晚上大家一起坐在篝火前麵,集會聊天的時候,有一些知道內情的低級軍官,就是這樣跟他們說的。
“我跟你們講,你們到外麵不要亂說,這都是機密。
咱們遼王殿下,早在之前,就已經預料到這大理段氏和北元梁王之間,有非常深的隔閡和矛盾。
咱們遼王殿下, 這一次設定的戰略方針就是直接去打梁王, 不管大理段氏。
果然給咱們遼王殿下給料到了,這大理段氏根本就不管梁王的死活, 一兵一卒都沒有派過來。
而原本以為最難打的大理段氏, 咱們現在根本就不用打了, 直接把梁王收拾就可以了。”
這低級軍官這樣說完之後,坐在邊上圍著聊天的,自然有其他士兵如此問道。
“將軍聽你的意思,咱們打完梁王這仗就結束了嗎?
那這大理段氏咱們還是要去打的吧,那我說,倒不如先把大理段氏給解決掉,這梁王也不過就是囊中之物了。”
這士兵如此說完之後,王二喜也不知道他說的對不對,但聽著好像有那麽點道理。
不過邊上的低級軍官立馬就恥笑著說道。
“要不怎麽說你是一個普通士兵,咱們遼王殿下能當王爺呢。
這遼王殿下肯定也想到這一點了呀,而他就是料想到這大理段氏不會幫助梁王。
而這梁王是最軟的柿子,咱們隻要把他給捏住了,這大理段氏看上去很強,但其實根本不敢和我們大明為敵,到時候也隻有投降的份罷了。”
他如此說完,邊上的王二喜也是恍然大悟,明白在說什麽意思了。
這分明就是把握住了對方的心裏,知道這梁王根本不會來救援, 而這大理段氏和梁王之間有著非常深的隔閡, 所以要分開擊敗他們。
而這大理段氏根本就是外強中幹,遼王殿下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才優先攻打梁王的。
大家一聽軍官這麽分析,心裏麵也都明白過來。
知道這遼王殿下真的是神機妙算,如此下來的話,收複雲南也隻是時間的問題。
而像這樣的戰術討論,在最近幾個晚上還是挺多的。
不過他們討論的也隻是皮毛,在高層方麵戰術顯然要比這更加複雜一點。
而大明的軍隊雖然勢如破竹,但也還是有一些問題的,就比如說這俘虜實在是太多了一點。
北元本來就沒有多少的士氣可言,而現在又都是殘兵敗將,大明如同天軍一般推了過來。
就連梁王首先想到的都是逃跑,更別說底下的那些普通士兵們了。
他們最想當的也是保命了,誰想要去幹必死的事情啊。
而且還是為北元這樣的政府去賣命,又沒有什麽好處。
所以在前線逃跑的現象非常的常見,基本上大明拿下一座城池之後,就能有數百上千的俘虜在手。
而這些俘虜全都要給他們吃飯喂養,你說把他們坑殺了,那肯定不合適啊。
這又不是春秋戰國,這些士兵也是漢人為主。
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把他們都收編到軍隊裏麵。
而現在一般的收邊方法,都是把這些士兵集合起來,然後統一關押。
最後再進行整編訓練,不過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時間了。
而大明現在,可根本沒時間去整編這些俘虜了。
不過朱啟手頭上倒是有合適的方法,能夠快速的將他們收編,那自然就是思想上的教育了。
朱啟別的不敢說,但對於洗腦還有思想教育,那肯定是一把好手。
他的練兵方法也都是從思想教育為主開始展開。
所以在接受了這些俘虜之後,朱啟很快就做了安排。
將他們先集中起來,調查清楚每個人的姓名和出生地戶籍之後。
再按照地域不同,將他們分散開來,編入到不同的部隊之中。
每天也不需要他們多麽費力的訓練,隻需要跟著大明這邊的軍隊一起,每日晚上坐在一起聊天就好了。
而聊天的內容,自然也是關心他們的生活,以及以前所過的日子等等。
就這樣在如同鄰居聊天的氛圍之中,很快就讓他們融入到軍隊的集體之中。
而參過軍的人都知道,軍隊這個大染缸,同化一個人的思想,那是非常快的。
有句話說的好,真正的好兄弟,那都是一起打過架,扛過槍,p過那啥的。
可想而知參軍對於個人的影響是多麽的大。
而這些士兵被打散了編入到各個部隊之後,很快就在其他部隊的影響之下,痛定思痛。
畢竟他們都是漢人,幫北元打仗,這實在是說不過去啊。
經過他們的思想教育,大部分的人,很快都決定要加入大明的部隊,改變他們的立場。
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當然這些也隻是冠冕堂皇的話。
你要是指望一個剛剛被收編的軍隊能有多少的戰鬥力,這其實也是癡人說夢的。
他們同樣要需要時間的考量才可以,不過這些人即便不能夠上前線作戰,但在後麵押送一下糧草,守衛一下地方還是沒問題的。
畢竟大明推進的非常的快,占領的地方也是非常的多。
如果每一處都用大明自己的正規軍留下來守衛的話,那顯然兵力上會嚴重的不足。
而這些被收監回來改編的俘虜,就非常適合幹這些雜活了,讓他們去地方,進行守衛當地治安的工作,還是非常好的。
當然了,指揮官以及低層的軍官,行政長官,都必須要換成大明這邊的人才可以。
不能夠讓那些投降的人繼續當長官了,萬一有一個人要投成北元,這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可不都要送給別人了嗎?
這些事情自然還是會辦得到的。
所以那些將軍們完全可以放心的,把他們俘虜的人,都給送到後方交給遼王殿下。
而朱啟也承擔起了這一份責任,把那些俘虜們全都收編了起來。
因為大家都是漢人的緣故,除去對於他們也沒有任何的歧視,隻要真誠投靠大明,通通都會給予他第2次新生的機會。
那些被俘虜的士兵自然也是心生感激,或許有一些心裏麵還想著能夠回去北元。
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原先北元那邊的軍官,不過現在大部分的士兵已經心向著大明了。
一心一意想著幫助大明這個新的王朝,打敗北元。
這其中自然也有想要獲得榮華富貴的想法,有句話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所以對於這些人的想法,朱啟也是完全能夠理解的。
而朱啟也不是讓他們白白幹活卻不給任何的念想的。
雖然現在可以通過一腔熱血讓他們保持忠誠,但人終歸是趨利避害的,如果福利不到位那肯定是不行的呀。
又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亙古以來沒有這樣的道理。
所以朱啟很快就把在大明軍隊裏麵的福利,給那些投降的人都說了一遍。
福利其實也是非常的簡單的,每月的工錢這事不用多提,而除了工錢之外,還有完善的晉升渠道。
總而言之就是要把大餅畫的夠大,至於能不能完成,那自然是看個人的本事。
就好像公司晉升總經理一樣,那位置隻有那一個,總不能跟別人說,你這輩子都沒機會當總經理的。
那哪個人還願意到這個公司來幹活呢?
那到公司幹活的除了那些擰螺絲的之外,大部分的人肯定都還是想往上走的。
所以人事在招人的時候都會對所有人說,隻要你在這裏努力,未來就會如何如何的光明。
朱啟雖然沒幹過人事的工作,但沒吃過豬肉,豬跑還是見過的。
自然也是同樣的路數和話術,至於這些士兵們信不信,反正朱啟是信了。
再加上每天晚上那些低級軍官們的宣傳,以及其他士兵們的言傳身教,相信這些投降的士兵,也會覺得在大明的軍隊裏,每個人都有光明而美好的未來。
朱啟可以算是徹底解決了那些將軍的後顧之憂,讓大明的軍隊,可以義無反顧的往前衝鋒。
而梁王那邊可就慘了,每天都收到各種各樣軍隊投成大明的情報。
這也就算了,而除了這些情報之外,前線城池丟的那叫一個快呀。
前一天梁王珠才剛剛收到情報,大明軍隊離昆明隻有不到百裏了。
短短兩天時間,這百裏路程就變成八十裏了。
平均一天前進十裏路,就算是每天啥也不幹急行軍,這速度也算是夠快的了。
但問題是沿路上都有北人的軍隊把守,也就是說大明搞定那些北邊的軍隊,再往前衝鋒就如同如入無人之境一樣。
隻有這樣才能解釋他們的速度為什麽這麽快啊。
而速度快,還不是最主要的。
關鍵這些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也是非常的強,為了拖延足夠的時間為他安排逃跑。
梁王可是把大部分的親信都派到前線去了,但是每天收到的情報,就是他的將領陣亡的消息。
這些人說到底也算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了,而沒有一個人投降,不過戰死沙場也沒什麽大大的差別了。
梁王這次可是徹底沒了要和大明對抗的心思。
一門心思的隻想趕緊逃跑了,但他手底下的那些謀臣們一看眼下這情況不對勁了。
如果逃跑了回北元是沒可能的,高原已經被大明這邊給堵的嚴嚴實實的。
隻能往南邊繼續跑了,而南邊的都是什麽地方呀。
那森林密的都跟什麽一樣,到處都是猴子野人,往那邊跑還真是生不如死啊。
道不如把這梁王給綁了,送去給大明倒也算是一個好的投名狀了。
這大明隻要拿到梁王的人頭之後,相信也不會虧待自己吧。
當然這些謀臣們也隻是心裏麵想一想,事態還沒有嚴重到那個地步。
自然不至於現在就賣主求榮,萬一要是還有什麽轉機呢。
可惜這個萬一是絕對沒可能出現了,他們心裏麵剛剛想著把梁王出賣沒兩天這邊,大明就已經把戰線推到了昆明城外。
不到50裏地了,到了這個距離再不逃跑那可真就來不及了。
誰都知道也就是前麵的防線比較難以突破,而越到後麵防線越是薄弱。
這大明突破前麵的防線一天都能走個十裏地,這到後麵一天不走個20裏地,那能說得過去嗎?
若是一天真的走20裏地,三天之內就能到達昆明城下,到時候想走恐怕就真的走不掉了。
梁王是說什麽都不願意繼續留在這邊對抗大明的軍隊了,很快就收拾起了細軟,然後挑選自己的後宮,要跟著一起逃走。
而有一個謀臣,又像往常一樣過來勸說梁王,不要放棄,繼續堅守。
但這次梁王可不睬他了,直接拔劍就把那個謀臣給殺了,怒斥一聲,狗奴才居然敢攔著本王。
好家夥,既然都拔劍殺人,那也不用多說什麽了,其他的謀臣們眼看著情況如此也都一個個的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
隨即朝著梁王那邊,一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