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若能再見
字數:2107 加入書籤
十不存一,哪怕是在麵對戰爭的時候都不敢有人這麽說,但現在薑雲誌卻這麽說了。
短短的幾句話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壓迫。
“或許你們會好奇,是什麽樣的路值得用如此的犧牲去探明,是什麽樣的路讓你們必須用如此的犧牲去探明。”
“那麽我告訴你們,這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氣氛是一種會默默地引導人的奇怪東西,它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卻真實存在。
在這種氣氛的引導下,所有人的情緒都有些低沉。
如果說他們將要麵對的是一場戰爭,光看著情緒就可以說是輸了一半了。
或許,在這些人看來他們就是被拋棄的棋子,等同於戰場上為大部隊斷後的棄子。
“你們之中有普通人家出身的麽?若是有就蹲下來。”
薑雲誌這話說完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不過很快就平息了,然後平民人家出身的人就都蹲了下去。
一眼望去,還站著的人寥寥無幾,也就十來個人。
“都蹲下吧。”薑雲誌擺了擺手。
“記住,從此刻開始,你們聽到的任何一句話都不可以外傳,無論你們最終是否被選中。”
好似在唱獨角戲一般沒有人回應,但薑雲誌卻絲毫不介意。
“此次的行動隻是開始,後續還會有一個,兩個甚至是更多個兩千人踏上與你們相同的路,而最終的目標則是一種中原沒有的糧種。”
“那是一種無論漢人、突厥人還是高句麗人都從未見過的糧種,而它們的產量可以達到每畝千斤,甚至是更多。”
再多的話也抵不上一點點的誘惑,薑雲誌這話一出口,這些絕大部分都是由普通人家出身組成的士兵頓時騷動了起來。
在這個時代,即便是風調雨順的年頭,一畝地的糧食產量也不過是二三百斤。
從表麵上來說大唐的賦稅其實並不重,因為按照初唐時期的租庸調製,一戶人家一年需要繳納的糧食也不過兩石,相當於是二百四十斤。
而一戶人家擁有的田地最少是百畝:二十畝永業田,八十畝口分田。
按理來說隻要不遇到天災,就算是再怎麽差,一戶人家一年也能收獲四萬斤糧食,因為一年可以種兩季糧食。
相比之下,一戶人家不過二百四十斤的賦稅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但這一切都隻是表麵上的。
唐初人口很少,田地很多,一戶人家實際上耕種的田地可能並不止一百畝,但他們需要繳納的也遠遠不止二百四十斤。
除了要繳納糧食之外還有徭役,還有布帛和棉麻,更還有真正的罪魁禍首:佃租。
在隋末的戰亂洗禮之下,絕大多數的百姓都選擇了把那二十畝永業田賣掉然後去租種別人的土地,不是他們沒有遠見,而是因為若不賣掉,他們可能都活不下去。
而佃租的收取則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按照比例來收的。
若是遇到心善的地主,那麽一年隻要上繳你收獲的三成就可以了,但實際上近乎所有人都要上繳超過六成的糧食作為佃租。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平民出身的士兵在聽到畝產千斤的糧種時才會起了騷動。
隻要基數增加了,哪怕他們上繳再多的佃租也不怕了。